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7-19 20:14:19| 人氣487| 回應4 | 上一篇 | 下一篇

擴大就業?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就業機會的來源,在於市場上是否有這樣的需求。如果有需求,自然就會有這樣的就業機會。商人發現了這樣的需求之後,自然就會做這方面的生意,如果沒有需求,生意是無法持續下去的。在商人可以持續做生意的狀況下,自然就提供了就業的機會。

但是政府所提供的就業機會,是在市場上沒有需求時,硬擠出來的。因為是在為了勉強保持政權的狀況下,所提出來的就業方式,基本上與美國的經濟學家傅利曼所說的「挖洞理論」完全相同。等於只是在「發放救濟金」,而披上了「就業機會」的外衣。

這些救濟金的來源可是來自人民。當政府用人民的錢來救濟人民自己時,這些稅收必然會愈來愈少,所以政府便會在帳面上愈來愈窮。所以政府便會舉債來繼續提供「就業機會」,以維持住政權。這些所謂的「就業機會」是不能給社會提供任何價值的,因為人民是在做沒有價值的事,所以經濟是不會成長的。

舉債也許可以維持住表面上的富裕。但是當再也無法舉債的時候,我們也許可以發現,這樣的政府其實只是一個空殼子而已,因為它買空賣空,還收了很多的手續費。

要讓市場上有比較多的就業機會,可能應該檢討現行的法律制度是否限制住了人民的對外成長,而導致了對內的鬥爭。沒有成長自然造成需求不振,以致於商人無法做生意,而不是裝模作樣的在那裡拼經濟。

台長: freudhayek
人氣(487) | 回應(4)|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李寧兒
現行的法律制度是否限制住了人民的對外成長,而導致了對內的鬥爭

能否請版主進一步舉例說明以上這句尤其是後半那句對內的鬥爭
因為這句我真的看不懂即便它已經很白話謝謝
2011-07-19 21:35:45
版主回應
「對外」成長,意味著自由發展的領域越來越大;「內部」鬥爭,意味著發展的自由受到限制,已經沒有發展的空間。但是,人類總是會要做一些活動來改善自身的處境(國富論);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監獄裡受刑人之間的鬥爭。
不讓外國企業或外國人來台灣自由發展,與不讓台灣的企業或人自由出國發展,有著同樣的作用。
在任何自由社會,其發展總是會達到自由程度的飽和狀態,此時經濟發展會呈現停滯狀態。除非有新的自由出現,才會有新的自由發展空間。
2011-07-20 18:58:12
李寧兒
謝謝詳解
2011-07-20 22:00:14
一個人的咖啡和天光
台長對經濟與心理,想必學養豐富。:)

基本上,台長的論點都沒甚麼不對。只是依愚之見,這個新聞台的內容大部分都未跳脫當今主流經濟學界的看法;因而政府官員、專家學者也早就都清楚這些部分,再貼於這個私人部落格,意義不是很大。

我建議台長最好多提出一些更為獨到的發現或創見,或是被主流學界所忽視的觀點,則會使這個新聞台更有價值,而對社會思想文化的貢獻也才能真正展現!

以下分享淺見:

現代社會的特色之一,也是弊病之一,是就業機會和投資機會兩者分立,各不相屬;而投資機會又是決定就業機會的主因。

如此,使得社會只能依靠投資的增加來創造就業機會,然而,投資機會掌握在「資本運用的權力者」手中(通常是政府及企業主,少數情況是其他機構經營者);而就業機會影響的卻是就業大眾的生存(通常不是資本運用的權力者)。

如此,階級矛盾就產生了。「資本階級」和「就業階級」(不完全等同於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彼此之間,產生了衝突與毀滅、緊張與對立、競爭與妥協、合作與互助...等多種樣態的互動模式。前兩者偏向於負面表述;後兩者偏向於正面表述。

當今經濟學界主流習慣於強調競爭與妥協、合作與互助..這二個面向,而忽略另外兩個面向;

然而,居於非主流當中最多數的左派學者ˋ個則習於強調衝突與毀滅、緊張與對立二個面向,只有一小部分提到競爭與妥協這個面向,而幾乎完全忽略最正面表述的那個面向。

經濟學界主流與非主流兩大派系,嚴格說來,都是偏誤而沒能綜觀全局的。

所以,我們可以看見,一味迷信經濟自由主義,或一味迷信福利國家的下場,都使經濟社會付出慘痛代價、悽慘無比。

(接下面)
2011-07-25 17:38:59
一個人的咖啡和天光
(續上面)

前者不斷創造一個又一個的虛假泡沫榮景,泡沫破裂受重傷後,仍一直飲鴆止渴繼續用製造泡沫的方式來拯救資本階級財富;同時繼續犧牲廣大就業階級的權益,任其自生自滅,而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社會動盪與仇富心態也與日俱增。

後者則早在雷根、柴契爾時代,就已被當今的主流經濟學界掃地出門。因實踐結果與統計數據均發現政府幾乎都是無效率的(相較於私人部門來說)。故為了追求創造財富的效率,寧可忍受分配正義的降低‧

但實際上,這兩者都見樹不見林,都在做自以為正確而實際上卻無助於整體社會福祉之事。

幸而,近年來有一股嶄新的經濟思潮,似乎有矯正此二大派系流弊的機會。

譬如,《僵局經濟》這本書,對迷信自由競爭至上論的人來說,無疑是當頭棒喝!然而其論點,卻迥異於左派學者批判右派的那套理論。而是強調「私有權」未必都能帶來效益,也可能導致公共利益機會的喪失。

又例如,《富國的糖衣》這本書,以經濟史的角度說明,窮國要翻身,若在初期沒有一定程度的保護主義,而一味接受富國要求開放市場自由競爭的話,幾乎是不可能的。

此外,還有「社會企業理論」、「經濟心理學」、和「混沌科學運用於人類行為」等相關研究,大大顛覆掉當今左右兩大派系經濟學者對經濟現象的認知,而有更深刻的嶄新發現。

總之,光強調競爭,或光強調分配,都不能解決問題。連治標都談不上,更遑論治本!

現今,我們需要的是ㄧ種大刀闊斧、大開大闔的創新思維洞見,而不是在既定的思維架構裡打轉。

共勉之! ^^
2011-07-25 17:40:3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