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日期:2011-02-26 ~ 2011-05-01
活動地點:一展廳
主辦單位: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環球策展股份有限公司
【展出資訊】
展出地點:中正紀念堂一展廳
展出時間:100年2月26日(六)至100年5月1日(日)9:00-18:00 (周一不休館)
票價資訊:全票200元,優惠票170元,大宗購票另有優惠。(團購訂單下載)
洽詢電話:(02)2700-1766
此次180件展品是由日本的《新大谷美術館》所出借,新大谷美術館所蒐藏的藝術作品主要包括當代法國、日本藝術家的畫作,太田美喜子,新大谷美術館現任策展人,主修19世紀西洋藝術史,2005年於日本新大谷美術館策畫巴比松展覽,很榮幸此次邀請到太田小姐來協助台灣的策展工作,太田小姐本人好美喔,有美女藝術家的fu! / 取材自 「田園美景」
背景即為 巴比松派義大利畫家 豐塔涅西 ( Antonio Fontanesi ) 的畫作
收藏家 / 遠藤 秀幸
收藏家的話
第一次拜見巴比松畫家的畫集,是在法國巴黎的羅浮宮,印象如同看教科書那樣艱深、沉悶。但在旅居巴黎期間,生活的步調也逐漸改變,覺得一兩百年前似乎也不那麼遙遠。 之後再度欣賞他們的畫集,感受到其中充滿了現代已不再追求的詩意,以及對自然率直的敬意。
而巴比松派和日本的關係,是在明治9年 ( 1876 ) 政府邀請的巴比松派義大利畫家 豐塔涅西 ( Antonio Fontanesi ),將米勒的版畫等帶入日本,並以其當作教材。 明治22年 ( 1889 ) 的第一屆美術會,展出了柯洛、米勒、胡梭的作品,也在歷史上寫下一筆。 豐塔涅西 影響日本近代美術甚鉅,也是我之所以會知道巴比松派且倍感親近的原因。
相較競標會場裡其他讓人咋舌的高價藝術品,巴比松派的畫作顯得平價。而版畫大多數為黑白,比起油畫較為乏味,數量多而難以定價,這雖然是讓藝術商卻步的理由,也正是像我這種業餘收藏者得以插手的地方。 我在這二十年間,在這帶點髒污的版畫上,直接或間接學習到的東西是無法計算的。 法國的歷史背景、生活習慣、宗教及其地方的獨特風俗等,全濃縮這些版畫裡。
這次有緣份能在臺灣展出,我衷心地感謝 新大谷美術館 的 太田美喜子女士和其夥伴、各界的鼎力相助和臺日工作人員的努力。 能夠在距離法國如此遙遠的臺灣,讓各位欣賞這版畫,比誰都還要感到開心與驕傲的一定是那十九世紀無名畫匠的靈魂。 我深信,穿越了超過百餘年的時空,他 們的熱情一定能達到會場的諸位嘉賓的心裡。 / 取材自「巴比松學派特展」導覽手冊
展場一隅 / 圖片取材自「田園美景」
本次「田園美景─米勒與巴比松學派特展」以「農民」、「神話與異國風景」、「森林與田園」和「放牧」四大主題,展出「巴比松七星」:米勒、「羊群之拉斐爾」的賈克 ( Charles-Emile Jacque )、多比尼( Charles-François Daubigny )、迪亞茲 ( Narcisse Virgilio Díaz de la Peña )、特華雍 ( Constant Troyon )、杜培 ( Jules Dupré ) 及「巴比松之師」柯洛 ( Jean-Baptiste-Camille Corot ) 等人之精采作品難得齊聚一堂,首度在台展出。 此外,在19世紀後半的法國平面藝術史上,巴比松畫派的版畫 ( Barbizon Prints ) 是不容小覷,本次難得大規模展出巴比松學派令人精豔的版畫作品,涵蓋石版、銅版、玻璃版畫等不同技巧,反映當時版畫的精細製作和印刷技術,從中也可窺見藝術家構想創作的過程。 / 取材自 「田園美景」
【Meal】‧膳食 / Charles-Emile Jacque / Printed by Sarazin / Etching on Paper ( 金屬蝕刻 ) / 13.3 x 10.9 cm / 取材自「巴比松學派特展」導覽手冊
【Sisters】‧姊妹 / Charles-Emiles Jacque 繪畫 / Leon Jacque 刻版 / Etching on Paper ( 金屬蝕刻 ) / 19.9 x 15.0 cm / 取材自「巴比松學派特展」導覽手冊
【Rest】‧休憩 / Leon-Augustan Lhermitte / Etching on Paper ( 金屬蝕刻 ) / 21.5 x 15.4 cm / 取材自「巴比松學派特展」導覽手冊
【Nursery】‧脯育 / Leon-Augustan Lhermitte / Etching on Paper ( 金屬蝕刻 ) / 23.6 x 17.4 cm / 取材自「巴比松學派特展」導覽手冊
【Woman pouring water into milk cans】‧倒水至桶中的女人 / Jean-Francois Millet ‧米勒 / 玻璃板密接感光法 / 28.4 x 22.1 cm / 取材自「巴比松學派特展」導覽手冊
【Galatea】‧伽拉特亞 / Narcisse- Virgile Diaz de la Pena 繪圖 / Charles-Emile Jacque 刻版 / Etching on Paper ( 金屬蝕刻 ) / 15.0 x 9.4 cm / 取材自「巴比松學派特展」導覽手冊
【Vintage】‧葡萄收成 / Charles-Francois Daubigny / Etching on Paper ( 金屬蝕刻 ) / 20.0 x 33.7 cm / 取材自「巴比松學派特展」導覽手冊
【Peasant woman watering cows】‧農婦餵牛 / Julien Dupre 繪圖 / G. Rodriguez 仿製 / Etching on Paper ( 金屬蝕刻 ) / 22.8 x 31.0 cm / 取材自「巴比松學派特展」導覽手冊
【Shepherd and Flock】‧牧者與羊群 / Jean- Ferdinard Chaigneau 繪圖‧刻版 / Etching & Aquatint ( 金屬蝕刻 + 細點蝕刻 ) / 41.5 x 32.4 cm / 取材自「巴比松學派特展」導覽手冊
【Path】 / Constant Troyon / Oil on Canvas / 翻拍自 Solei Impression 明信片
【Return of the flock】 / Jean-Ferdinard Chaigneau / Oil on Canvas / 翻拍自 Solei Impression 明信片
【Deer in Fontainebleau】‧楓丹白露鹿群 / Karl Bodmer / Oil on Canvas‧油畫 / 65.0 x 54.0 cm / 取材自「巴比松學派特展」導覽手冊
五年前開始學油畫時,耳朵聽到的、眼睛看到的都是「印象派」,1860年蔚為新流的「印象派」強調人對外界物體的光和影的感覺和印象,在創作技法上反對因循守舊,主張藝術的革新。
繪畫技巧方面,「印象派」對光和色進行了探討,研究出用外光描寫對象的方法,並認識到色彩的變化是由色光造成的:色彩是隨著觀察位置,受光狀態的不同和環境的影響而發生變化。而「印象派」卻是濫觴、傳承於「巴比松派」的。
大多出生在1814年左右的一群畫家受到楓丹白露森林田野風光所吸引,群聚在森林外的巴比松村,不羈地追求大自然光影變化,形成1830年到1840年在法國興起的鄉村風景畫派,「巴比松畫派」成功的為風景畫打下很好的基礎,也替後來1860年開展的「印象派」奠定了相當好的道路。
因此,挑了生日的當天特地跑了一趟中正紀念館,以朝聖的心情去看了《巴比松特展》,結果發現180件作品中,除了代表性的幾幅油畫外,大多是「巴比松七星」的版畫。 說真的,光上面貼的三幅油畫作品還有 Charles-Emiles Jacque 的【Sheepfold / 羊舍】、還有日本油畫之父 豐塔涅西 ( Antonio Fontanesi ) 就值回票價了! 更何況還有一堆的版畫當紅利," 卯死啊 " !
版畫是以蝕刻技巧為表現的畫作,約為 A4、A5 的尺寸,都不大,但是也夠嗆人的啦! 蝕刻多以直線刻畫,我畫的針筆畫表達光線的手法就是源自於版畫的作法,只是在17世紀的畫家可以把天空雲彩的變化處理得那麼柔、把森林樹木的層次處理得那麼清晰不亂,還真是把我嚇傻了!
關於蝕刻的方式可以參考 林雪卿 教授的專文:巴比松畫派的版畫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