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法畫家 侯錦郎 紀念展 --- [ 生命二重奏] 的簡介
上週五、六是公司年度員工教育訓練,循例租借劍潭青年活動中心的教室舉行,這兩天都要比平常日子早起,苦的咧!
週六晨邊吃早餐邊讀早報,匆忙間看了自由的 [ 鏗鏘集 ] 專欄,詩人李敏勇寫的一篇 [ 與其故宮,不如侯錦郎 ] 文章,讓我對於這位畫家產生了高度的興趣,心裡就盤算著訓練結束後找個時間去瞧瞧。春景 / 油彩.畫布 / 54 x 65 cm / 1989 ( 病後的作品)
生命二重奏 旅法畫家 侯錦郎 紀念展
中央社記者 翁翠萍 / 台北 / 2009-04-16 18:05
國立歷史博物館為去年病逝法國的畫家侯錦郎舉辦「生命二重奏--旅法畫家 侯錦郎 紀念展」,明天開幕,將展至5月17日,盼以其創作及與腦疾奮戰20餘年的奮鬥人生,激勵人們向上。
出生於1937年,侯錦郎在傳統農村成長,天真快樂的童年,養成他幽默樸實的性格。侯錦郎對繪畫的興趣啟蒙於畫家吳梅嶺,日後在台南師範藝術科、台灣師大美術系,受到陳慧坤、李石樵、廖繼春等畫家教導。
侯錦郎特別對於後印象派的塞尚晚期作品、立體派、野獸派等畫風,深入專業研究,畫作具有相當水準,是各項美展的常勝軍;1967年受到法國漢學家康德謨鼓勵,進入法國高等研究實驗學院研讀。
侯錦郎的人生因此轉彎,以學術研究為主,1973年以「中國宗教上的冥紙和庫錢的觀念」取得博士學位後,專注佛教、道教、敦煌抄本與中國繪畫專題的研究;1984年發現腦疾前,已是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腦疾重創健康,迫使侯錦郎放棄研究,生命至此再度轉彎,重大手術後的復健漫長艱辛,幸而他保持樂觀,在家人與朋友支援照護下,重拾畫筆,改以左手描繪他感知的世界,再度享受繪畫的喜悅、抒發情懷。
1995年侯錦郎投入陶藝創作,將體悟的生命,捏塑成一件又一件充滿趣味與省思的作品,直到2002年舊疾復發,他豐富的創作讓人讚嘆其生命力的活躍與韌性。
瑪莉安東尼特之茅屋 / 油彩.畫布 / 81 x 100 cm / 1969 ( 初抵法國時期的作品 )
在理性與感性之間 侯錦郎油畫人生
自由時報╱記者 趙靜瑜/台北報導 2009-04-20 06:00
從絕佳的繪畫天分被啟發,一直到在法國高等研究實驗學院取得博士學位,正當侯錦郎學術研究一路開展之際,上帝卻又給他腦瘤的考驗,奮戰二十餘年之後,去年病逝巴黎,侯錦郎一生經歷極富戲劇性,更留下許多無數動人創作。
「生命二重奏──旅法畫家侯錦郎紀念展」,日前在台北歷史博物館開幕,這也是侯錦郎過世後在台灣舉辦的首次紀念展,展出作品多為其病後創作,無論構圖或色彩,都讓人感受到他不向命運屈服的力量。
彩繪對空間 / 油彩.畫布 / 92 x 73 cm / 1996 ( 病後的作品 )
畫作分兩個陳列室展出。
201 室展陳列的為較早期的作品,包含學生時代的水彩及畢業展的作品,以及早期的一些立體派畫風的油畫。
看展時恰恰有一位教授帶著美術科班的學生參觀導覽,我就厚顏地跟著隊伍聆聽他的講解,實在是獲益匪淺;尤其他也是師大藝術系畢業的學生 ,對於當年師承親炙的各位教授如陳慧坤、李石樵、廖繼春等的生平趣事、專研領域都如數家珍地穿插在講述中,讓學生們聽得如痴如醉,我也跟著在旁撈了不少寶。
我是有眼不識泰山,也不好意思請教他的大名;只聽到他接受廖繼春的親炙最久,也培養出極其深厚的師生情,甚至得以全權受託處理廖繼春的畫作,一直到他出國後,這部份的工作才由吳炫山接手。 談論中依稀聽到到謝孝德的名字,不曉得是否就是他本人? ( 回來查了資料,謝更是藝術界赫赫知名的超大咖呢 )
202室則展出較後期的作品及1995年以後才開始創作的雕塑品。
空間變奏曲一 / 油彩.畫布 / 100 x 81 cm / 1989 ( 病後的作品 )
敘舊 /油彩.畫布 / 101 x 151 cm / 1993 ( 病後的作品 )
由他的口述記載中,我發現侯錦郎受腦瘤的影響應該有一段時間,腦瘤的時刻壓迫著視神經的結果,讓他看到了人性的另一面,這個思維也造就了他特殊的表現手法。
死與生 / 油彩.畫布 / 97 x 146 cm / 1989 ( 病後的作品 )
死亡 / 油彩.畫布 / 114 x 145 cm / 1994( 病後的作品 )
[ 死與生 ] 及 [ 死亡 ] 這兩幅大作品給了我極大的震憾!
生老病死是人生難免的過程,但對一位正領風騷的名士來說,在 如日中天的48 歲時,就得面對腦瘤手術所帶來死亡的陰影時,說不怕、說不徬徨、說不留戀人世,那必定是騙人的。
侯錦郎將他的思緒這麼赤裸裸地畫了下來,那份人性真的是表露無遺,也將那份震憾就直接衝擊給看畫的人們,
我與我/ 陶 / 66 x 40 x 33 cm / 1998 ( 病後的作品 )
與其故宮,不如侯錦郎
李敏勇2009/04/25
嘉義縣因為故宮南院計劃的變故,曾掀起風波,但現在的發展是:改朝換代的政府以查弊案扭轉形勢。誰掌握統治權力,誰就有他的辦法,政治在台灣,硬是這麼回事。
侯錦郎是誰?
正在台北歷史博物館展出的「生命二重奏」,是旅法畫家侯錦郎(1937 ─2008)紀念展。一位出身嘉義縣六腳鄉,逝世於法國巴黎的畫家,也是學者。
嘉義縣長以及曾經對故宮南院計劃有所期待的鄉親,應該到台北看看正在展出的「侯錦郎生命二重奏」。1999年,他曾在嘉義市文化中心舉辦研究展,也許嘉義鄉親對他有些印象。
逝世於法國巴黎的侯錦郎,屬於台灣,屬於嘉義縣,屬於六腳鄉。在歷史博物館看他的畫展,能看到他的人生:從六腳鄉到台南師範,到師範大學美術系,到法國巴黎的高等研究實驗學院,到法國國家科學院…藝術與學術之路交織著他的感性和理性風景。他對佛教、道教藝術、中國古藝術及敦煌,以及對台灣民間信仰的研究,與他的繪畫和陶瓷交互輝映,充滿光彩。
如果故宮是中國流亡政權在台灣的文化建構,那麼在嘉義縣設置一座侯錦郎美術館則是台灣漂流至海外藝術家在自己家園得到安置。
與其汲汲於在嘉義縣建構故宮南院,不如思考迎接侯錦郎的生命之光回到嘉義縣。這是台灣自我重建的文化課題,也是台灣政治亟須的文化觀照。
故宮的台北觀點或中國觀點並不重視在嘉義縣的南院建構。與其一廂情願擁抱虛構的大中國,不如腳踏實地重建小而美麗的新台灣。
去看看侯錦郎的「生命二重奏」,去問問侯錦郎是什麼樣的一個台灣人。嘉義縣的朋友們,與其故宮,真的不如侯錦郎!
http://www.taiwanus.net/news/news/2009/200904251749181649.htm
[ 立體派 ] 表現的剖析 --- 侯錦郎 口述 / 1998
畫家侯錦郎,英雄如木棉
文/李賢文
在我認識的許多畫家中,侯錦郎是一位英雄。
遠在一九七四年,我在巴黎初識的侯錦郎已是一位知名的宗教藝術學者,他曾帶我在其服務的的巴黎居美博物館(Musēe Guimet)參觀敦煌古物收藏品,我也曾在館內拍攝了郎世寧等畫家所繪製的「木蘭狩獵圖」四長卷,作為他日後於《雄獅美術月刊》的文章配圖。他還曾帶領我如何在跳蚤市場尋寶。而令我印象更深刻的是其緬懷故鄉的嚴肅表情,以及述及童年趣事和師大美術系陳年往事的幽默神情。
這樣一位知識淵博,熱愛藝術、熱愛鄉土,又樂於助人的兄長好友,竟於二十四年前的一場腦瘤手術重創了身體與記憶力,奇蹟的是他並未為病魔打倒,反以積極樂觀的本性面對當下,雖不能再從事學術研究,卻重拾年輕時喜愛的繪畫。右手癱瘓的他,重新學習由左手作畫,如是一張一張的畫作表達出他內心深沉的生命感受。行動極為不便的他,畫出比常人更多的人物面向,更豐富的色彩,更大膽的造型,更深刻的內涵,由繪畫到陶塑無不展現動人的想像力與生命力。
這樣一個人如果用樹木來比擬的話,會是什麼樹呢?
三年前,我住家社區門口的一棵木棉樹,不知何故竟遭人攔腰截斷,幸好這棵樹在原地保有其殘缺的主幹,今年初我驚喜地發現主幹已長高,並在其頂部冒出六根枝幹,每根枝幹又分叉出更多的枝椏,形成一棵奇特的樹,相信不久之後它還會再生出耀眼的橘紅色木棉花。
木棉樹在生命遇到重大的傷口,反變成一個新的出口,展現了無比勇敢的生命力;錦郎兄在48歲壯年不幸遇到極大創傷,卻碰撞出生命的二重奏,由學者轉變為畫家。人稱木棉樹為英雄樹,錦郎兄在我心中是一位英雄。
走在四月天的木棉道,一棵棵筆直高大的木棉樹,正綻放如臉孔般燦爛的花朵,好像仰首向青天微笑;此時,我彷彿看到樸直豁達的錦郎兄也正低頭對人間微笑。
http://blog.roodo.com/lionart/archives/8763571.html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