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 far back as I can remember, I always wanted to be a __________ .
第一句話沒什麼特別的意思,只是是一部很喜歡電影開頭的第一句話。偶爾OS時,也總會想著要填一個適合自己的單字。
科學帶給人類無限美好,無窮的進步空間以及無法想像(可能毀滅地球)的力量,最麻煩也是最頭痛的是,很多東西一但以科學來當base或tool,那通常那件你期待要變美好的事情,其次是變得很累,主要是,會失去你一開始原本要做這件事的「初衷」。例如現在的電影都是3D跟特效動畫,你很期待看完後,隔天的印象可能不會比小時候的某部卡通深刻。看看那間當初說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的公司,現在一定想不到這世界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因為人類已漸漸不在乎人性。
S: swim 、 B: bike 、 R: run 、 W:weight training
8/3 : B 80km+ S 1hr
8/5 : S 1hr
8/7 :W 1hr
8/12 : B 90km
8/15 : W 0.5hr
8/16 : W 0.5hr
8/17: R 2km + S 1hr
8/18 : S 1hr
8/20 :S 1hr + B 50km
8/21 :B 6km + R 6km
8/22 : W 1hr
8/23 : S 1hr
8/25 : S 1hr
8/26 : B 50km
8/30 : W 0.5hr
8/31 : B 20km
快到月底的時候,我曾認真想過,我到底在幹麻?看著日期及距離這些數字,表面上看來我似乎是在準備一場比賽,膚淺的解釋也能說我是一個愛玩的人。但實際上我是在作一場緊繃的「時間管理」以及「科學(的訓練)是否真的能帶給我什麼美好」的驗證。簡單來說我是想證明,是不是若背一個單字可以得10分,那背10個或11個單字就可以考100分呢。
「時間管理」我玩過,玩起來的感覺就是,時間永遠不等我。就像國小的暑假作業,通常會開學前兩天才開始寫。就降過了28個端午節,恍如隔世,我就來到了28歲。與其說是管理,不如說是把「想作或覺得比較好(爽)」的事,拿去擠壓「相對比起來沒那麼重要(快樂)」的事罷了。汲汲營營一輩子,看著高漲的房價以及停在公司的二手車,人生求的不過是擁有自己的生活,然後四肢健全、五官能吃能喝能看罷了。死,也只有兩種死法,其一是死的像英雄,其二是看著自己變成自己曾經討厭的人然後慢慢的老去。
最後是本月的訓練總結記錄了,首先要克服「排列組合」。上班、吃飯、睡覺、洗澡就不用說了,要值班、ERT on call、約會、看牙醫、定高鐵票、修車、中午前回到家吃午飯、天黑前回到家吃晚餐、再看一次牙醫、買電池、陪家人吃飯、跟鄰居的小孩玩、關心政治、看王建民、笑中職、用手機撥音樂、失眠、擦地、看A片、買隔天的早餐、領錢、接電話、匯款、連絡同學、洗衣服三部曲、曬泳褲、夢中大叫、騎機車去換汽車、買螞蟻藥、打蚊子、看另一部A片、看腥球崛起、扮演凱薩、學菜圃講台詞、躲颱風、淋雨…等等
最後再把游泳、腳踏車、跑步、重訓,這四件事情擠進去上述的縫隙。縫隙不多、而且還有條件。例如縫隙左右兩邊分別是「早起」跟「小睡」,或是「兩小時內吃正餐」跟「沒那麼累」,然後可能「早起」兩邊分別又是「早餐要消化完畢」及「前一晚不能失眠」。
這個月游泳算多,大概是28年來最多的一個月了,有犧牲當然有領悟,有時候滑了58分鐘就是等待最後那2分鐘的領悟,洗澡時可以淡淡的感受到值得兩字那就夠了。不追求距離、主要是神經訓練,讓神經去帶著肌肉及心肺走,而不是用肌肉去挖2000m的距離,兩邊換氣、聆聽心跳、數划手數、穿刺入水、一划一踢、水線拉長、脖子放鬆、這一切的專注轉換成記憶、融入神經,然後就會輕鬆的帶我邁向下個月的距離追求。
腳踏車進行了兩次80KM以上的LSD(long slow distance),大概理解了長程訓練的配速、耐熱、補給是怎麼一回事了,但一個月2次實在是少得可憐,但比總統及行政院長說實話的次數還少一點點而已。目標下個月一次要騎到100km以上才可以,不足的里程數只能用分趟50~70km來安慰一下。
跑步只有兩個字:偷懶,完。
重訓的話,專注在核心肌群以及提升最大負重,slow slow come就好。
現在的身體狀態大概已經調整到後天就能順利的完成一場51.5km的賽事。但跟上班的8.5小時的班比起來...上班還是比較累,每天早上都想賴床,中午沒午休一下就會想死。至於要比一場113km的話…應該是痛苦的完賽吧。根據前人的經驗談,113的周訓練量是10~12hr,也就是我目前的整整兩倍之多,我想到時候就不是「時間管理」,而是如何「一天睡五小時就睡飽」了。這聽起來似乎一點都不好玩,但跟吸毒一樣,它媽的就是會讓人上癮。
文章定位:
人氣(609) | 回應(1)|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