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2-11 19:53:47| 人氣1,393| 回應5 | 上一篇 | 下一篇

文明的陷阱-我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作者:隆納.萊特
譯者:達娃
出版社:野人

一次獵殺一頭長毛象,是生存;
一次獵殺兩頭長毛象,是進步;
但一次獵殺兩百頭長毛象,則是進步過了頭──

為什麼蘇美、羅馬、馬雅和復活節島文明,都在一千年間便步上瓦解的命運,而埃及、中國卻能運行超過三千年?

作者以其豐博的學養為底,用機妙的言辭、短小的篇幅和生動的實例,帶我們遊覽古往今來的文明發展,反省「進步」所造就的神話。

科技帶來的便利,農業的進步養活了更多的人,所謂的文明往往與進步畫上等號,可是我們鮮少反省進步帶來的惡果,其中的陷阱一而再的被我們所忽略。

人類對進步的信仰已經衍生並強化成一種精神上的意識型態,進步的神話對我們絕大部分的人很受用,這樣的神化常被我們當作一時的失誤。

環境的破壞,雨林的消失,空氣的烏穢,海洋的汙染,大地沙漠化,物種的滅亡,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科技的進步所帶來的,但這樣的進步這樣的神話我們最終得到了什麼?

在書中作者這樣說道:[地球上第一個文明蘇美瓦解時,只影響到五十萬人;羅馬的衰亡則影響了上千萬人;假若我們的現代文明失控,將為數十億人帶來無盡災難。廿世紀期間,世界人口數成長了四倍,經濟成長則超過四十倍,這樣的進步以著大規模的猛烈攻擊為代價,生物圈中沒有一個角落能躲過這種大量出血性的耗損]

「歷史每重演一次,代價就上漲一次。」

在文明發展至巔峰時,對生態的索求也到達頂點,為了追求持續的成長繁榮,只好搶劫未來,以支付眼前的開銷,最後將大自然賜予的款待洗劫一空,然後隨著環境的崩毀而瓦解。

科技帶來的生態浩劫其後果將是難以估計,大自然的反撲衝擊著我們日常生活的一切,溫室效應的惡果已迫在眉前,如果說我們不在積極的有所作為,去改善這一切,最後把人類推向滅亡的,將會是我們自己。
<附錄書中有關復活島的滅亡>

復活節島的最後一棵樹

一七二二年的復活節當天,一隊荷蘭航艦駛入南太平洋,發現一座無名島,島上沒有一棵樹,小島受侵蝕的程度嚴重到讓他們將之誤以為沙丘。他們向小島駛近時,萬分驚訝地看到數百座石刻雕像,有些雕像竟如阿姆斯特丹的房舍那般高大。「我們無法理解,這些人在缺乏粗壯的木材〔或〕強韌的繩索的狀態下,竟然能夠豎起足足有三十英呎高的雕像。」日後抵達的英國海軍上校庫克(Captain Cook)確認了這座島嶼的悲涼慘狀,「沒有燃料用的木材;沒有任何值得費力汲取上船的淡水。」他形容島上居民的小獨木舟是整個太平洋中最拙劣的製品,因為船體是用漂流木的碎片像皮鞋補丁一樣修補而成。他的結論:大自然「對這個地方實在太吝嗇。」



復活節島的大謎題令所有早期到訪者困惑不已,不僅因為這些巨大石像是矗立在如此渺小而遙遠的世界角落,也因為這些石像彷彿從天而降,沒有一點人工拖曳推拉的掙扎痕跡。這些石像嘲諷似的矗立著,公然地挑戰著我們對常識的認知。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這道謎題的解答,答案令人寒顫。請庫克上校容我們提出不同看法:大自然對此地並未特別吝嗇。研究從島上火口湖中採集的花粉後,我們得知小島原本水源充足、綠意盎然,在肥沃的火山灰土壤上長滿了濃密的智利酒椰子,一種能長到如橡樹般巨大的優良木材。然而,改變這一切的並不是任何天災,不是火山爆發、乾旱或疾病。復活節島上的災難,源自人類。



大約在西元第五世紀,移民搭乘大型木筏滿載著他們平日所需的作物與動物:狗、雞、食用鼠、甘蔗、香蕉、蕃薯和用來製作樹皮衣服的桑樹等,於此定居。在五、六個世紀之內,島民人口成長至約一萬人,這對一六六平方公里大的面積來說,真是個大數目。他們在岩石地基上建造良好的房舍、組成村落,並將最好的土地開墾作為田地。在社會結構上,他們分裂成氏族和階級,如貴族、祭司與平民,可能也有一位最高領袖或「國王」。接著,島上各個氏族開始以令人敬畏的石刻雕像來榮耀自己的世系。他們先至火口湖採集火山凝灰岩作為石像的石材,再將石像豎立於海岸邊的平台上。時間久了,各氏族對雕像崇拜的競爭愈演愈烈,越來越誇大,最後在相當於歐洲的中世紀高峰期達到顛峰。



島上的石像一代大於一代,因此需要更多木材、繩索和人力,好將石像拖運到阿護,也就是祭壇上。由於砍伐樹木的速度勝過樹木的生長速度,再加上移民帶來的鼠輩以種子和幼苗為食,情況於是日趨惡化。到了西元一四○○年,我們從火口湖的年沉積層中,已完全找不到樹木花粉的蹤跡。此時島上的樹木已遭到這片土地上最大和最小的哺乳動物完全毀滅。



我們可能會認為,這是個空間有限的小地方,居民從島上的制高點一眼就能看盡這個島嶼世界,因此應該會採取行動、停止伐木、開始保護幼苗、重新造林。我們又或許會認為,隨樹木變得越來越稀少,木材應該要保留起來,用在建造船隻與屋頂等重要事物上。但這些並未發生。砍下最後一棵樹的人,看見那是最後一棵樹,且清楚地知道島上再也不會有其他樹木出現。他們仍將它砍下。遮蔭處在這片土地上完全消失,只剩下那些瞪著眼的石化祖先們所投下的僵硬影子,此時,這些祖先更受島民崇愛了,因為這些石雕令他們覺得自己並不孤獨。



接下來的一兩世代的住民,仍有足夠的舊木材可用來拖運巨石,仍保有幾艘經得起遠洋風浪的獨木舟。但最後一艘好船消失的日子終將來到。人們於是明白,他們將不再有豐足的海鮮,更糟的是,他們也無處可逃。為了爭奪古老的木板和受蛀蟲侵蝕的漂流物,戰爭開打了。他們吃掉自己所有的狗,也幾乎吃盡了來築巢的鳥,在一片缺乏動物嘈雜叫聲的靜默中,難耐的沉寂更顯深刻。此時,他們已經一無所有,只剩下吞噬了這片土地所有一切的巨石雕像──莫阿伊(moai)。儘管如此,這些雕像承諾,人們若能保持信仰,並繼續雕刻、增加數量,以榮耀它們,榮景將有重現的一日。但我們該如何把你送到祭壇上呢?工匠問著,莫阿伊答道,時間到時,它們會自己走到。於是,榔頭的聲音繼續在採石場中迴響,火口湖的壁面,出現了數百座新巨人,前所未有的巨大石像,因為它們不再需要人類的搬運。立在祭壇上最高的石像,高度超過九公尺,重達八噸;但在所有雕刻成形的石像中,最高的已達廿公尺,超過兩百噸重,很自然的,這些石像一吋也沒移動過。



最後,小島擁有超過一千座莫阿伊,在人口全盛時期,每十個人就有一座石像。這群人受到進步的誘惑到達狂熱程度,某些考古學家稱之為「意識病態」。當歐洲人於十八世紀抵達時小島時,最悲慘的日子已過;此時每一座雕像只剩一兩個活生生的人守護著,空有一種悲涼的遺風,「小、瘦、易受驚、悽慘無比,」庫克上校如此描述。




台長: 亞伯迪爾
人氣(1,393) | 回應(5)|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藏書 |
此分類上一篇:夜不語詭祕檔案

貢丸
就算人類的文明發展到了極緻~
充沛的資訊與生存的便利性
對於人類的精神生活,其實沒任何幫助~
反而只會一步步的吞噬掉所剩無幾的一切資源~
而當滅亡來臨時
那些曾經風光過的人類所謂偉大的發現
將不再有絲毫意義存在~
因為一切都將歸於虛無...
2007-02-12 02:46:54
版主回應

這就是悲哀的地方
2007-02-12 10:55:54
青嵐
本來沒有永恆的事物
人類也不曾有自己想得那麼偉大
在不斷有星球在毀滅中的無垠宇宙裡
人類的存滅實在是微不足道的
而所有毀滅的原因不都是慾望與貪婪嗎
2007-02-12 08:48:29
版主回應
是啊是啊
偏偏就是擺脫不了
2007-02-12 10:56:26
青嵐
那也就是說
人類終會隨同慾望及無止盡的貪婪滅的
所以囉
管他的
2007-02-12 18:15:23
版主回應
您還真豁達
2007-02-12 19:34:33
阿楨
那就改用「乾淨能源」

「乾淨能源」也未必乾淨
2007-05-13 07:07:59
版主回應
還得要等他完全ok
上市吧
2007-05-14 00:25:36
小小工人
您好~

我最近也讀了【失控的進步】這本書,為它寫了一篇網誌。所以想跟同好回應、做做交流,獻醜把自己的心得略微講講。

我看【失控的進步】這本看似很平板的考古人類學書籍,雖然探討的是古代文明的殞落,卻叫現代的我看得膽顫。這殞落的道理,今日哪不是重複著呢?


書中的引證很多,不熟悉歷史的我並不容易消化。不過作者以淺白的觀察來告訴讀者深刻的道理,我覺得很受用!它不只講文明,還講生態、講循環利用的道理......


最近開始編寫網誌blog,還是新手。不過因為自身也很關心社會民生、經濟、教育、生態等方面,所以在網誌上談論的這類心得、也幫 張萬同 先生整理其經濟學觀點,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討論~~~


另外,您的復活島圖片很動人心,能否讓我放在【失落的進步】這篇心得裡,讓更多的閱讀者有更多的感受呢?
2007-06-25 15:34:43
版主回應
當然可以...
2007-06-25 18:32:37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