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下來,覺得坐在評審席上,檢視學員的口筆試或demo,已經是工作裡的家常便飯。有時會覺得自己像是「劊子手」,不論學員來自本土、二度就業還是歸國ABC,只要覺得不夠「到位」,一個判決,學員就得重寫教案或重新補考。
在上海的第二個週末,氣溫仍舊低迷,公司開始了招募的集體面試。我有幸坐在評審席上,體驗各路英雄好漢,操著略帶各地口音的普通話,訴說自己懷抱的上海夢。在幾乎都是師範大學,英語相關科系畢業的應試者中,有來自貴州的姑娘,為了讓自己有更廣闊的視野,放下山裡的教職工作,來到上海;有略帶靦腆,來自哈爾濱剛畢業的少女,懷抱著北國夢,想在上海實踐。有來自西安外語學院的大男孩,不忘在自我介紹中show幾句英文,「闡述」英式發音和美式發音的不同。有來自安徽的農村子弟,談到自己獨自一人來到上海,舉目無親的悲戚下,希望能衣錦還鄉。還有來自內蒙古的心理系高材生,來到上海,為了一見這中國南方的第一大城。
還有的應試者,來自五夷山、蘭州、天津、武漢、成都、洛陽...這些印象中,只出現在地理課本裡的地名。接連著兩三天,面試了一批接著一批,每批20到30個左右的應試著。在每個人三分鐘的自我介紹中,有的人言語羞澀,初到上海不到一週;有的人在金融風暴下被裁員,想另起爐灶;更多的人,大學才正準備畢業,卻已經提早來到上海,為將來預作佈局。
在自我介紹過後,刷掉剩下10多位左右的面試者,繼續筆試。雖然筆試成績通過後,還要示範教學、接續著下週,還要面試另外一批的新面孔,不過看著眼前這10多位面試者,兢兢業業的作答,我深深的意識到,西方人眼裡的東方之珠,曾經的十里洋場,今日變成外地遊子,夢想功成名就的新天地。為了能夠揚眉吐氣,每個人筆下,不知承受著家鄉父老多大的期待和壓力。
結束了面試,華燈初上,週末的夜裡,公司的一行人,乘車駛上延安高架,駛向外灘。世博會在即,江畔的一整排洋樓,被圍起工程圍籬。只看見風塵四揚中的和平飯店,對比著江岸浦東金融大廈、東方明珠、震旦大樓的璀璨燈火。極為細緻的餐廳裡,消費得起的,竟然超過九成五,是「清一色」的洋人。左手邊穿著得體的兩女一男,明顯的說著法文,在愉悅的交談。遠一點穿著黑色貼身針織衫的男士和牛仔褲與白襯衫的女士,似乎是美食評論家,邊品嚐食物,邊指指點點,說著我聽不懂的語言。陸續到達餐廳的「型男靚女」將餐廳裡的位置坐滿近八成後,整個餐廳熱絡了起來。極致高檔的食鮮,毫不「平易近人」的價目,和窗外一覽無遺的外灘景致,讓我見識到幾近上海金字塔頂端的消費。
當晚,我沒有拍下眼前居高臨下的灘頭燈火,因為那整片的景致,過於壯闊。景色是美的,如同上海在硬體上的發達。但我始終覺得,中國南方的第一大城,在人文素養的提升上,還有好長的一段路要走。上海人仰賴著東西、南北與環狀的高速道路連結,交通是四通八達了。但社經地位和人與人間的想法,卻在M型的兩側,極端的拉扯著。
於是乎,我想起Sting的Englishman in NY...
I don't take coffee I take tea my dear
I like my toast done on one side
And you can hear it in my accent when I talk
I'm an Englishman in New York
See me walking down fifth avenue
A walking cane here at my side
I take it everywhere I walk
I'm an Englishman in New York
I'm an alien, Im a legal alien
I'm an Englishman in New York
I'm an alien Im a legal alien
I'm an Englishman in New York
※ 餐館的名稱是:Stiller's Restaurant & Cooking School
這位「史迪勒」先生的餐廳...不僅在食物、布置上都極盡雅致
連餐廳名字都饒富寓意!
照片連結:http://shanghai.blogg.de/index.php?cat=Stiller's+Restaurant
文章定位:
人氣(599) | 回應(4)|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