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對心理的作用和影響
文/國際周易
我國文字意象繁複微妙,從倉頡造字始,即賦予了專屬於華夏民族獨有的,經久不衰的永恆文化魅力。漢語姓名不同於其他民族姓名的典型特徵,國人對姓名的重視程度極高,人存在既有名又有字的傳統有史可稽已有幾千年,姓名體現了某種審美心理,古來取名人們受儒、道兩家思想影響極深,取名大量使用修辭手段,造成特殊效果,在姓名使用中還存在一個很獨特的現象——避諱。避諱是中國歷史上,必須迴避君主、尊長的“名諱”的一種要求,通常只限於君主、尊長之本名,其字號則無必要。
正是因為要避為尊者諱,多少人才的一生也隨之被葬送,在封建社會,這無疑又是一部血淚史。舉一例子,被稱為“詩鬼”的唐代著名詩人李賀,雖有滿腹才華,卻因為要避父諱而不能舉進士(其父名晉肅,“晉”、“進”同音),他懷才不遇,一生愁苦多病。只能在詩中一吐胸中塊壘。“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雞一聲天下白。少年心事當拏雲,誰念幽寒坐嗚呃。”可嘆只是引發後人無限感慨終不能實現的一曲悲歌。
古往今來,人們認識某人是從他的姓名開始的,所謂未見其人,先聞其名,可見姓名的重要和普遍。現代社會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姓名,姓和名各是姓名的一部分。姓是代表家族的字,而名與姓結合起來代表一個人,以區別於其他人。人們的姓名已成為一個系統,通過姓名我們可以瞭解本民族的文化。
在浩瀚的文字中,不同的文字結合起來就會有不同的效果,有的簡單,有的深奧,有的生僻,有的極盡典雅,有的又讓人覺得俗不可耐,不同的姓名直接或間接反映着命名者的心理和文化素養。從其名也可反映出人的性別、文化層次等社會背景。《荀子·正名》雲:“名無固宜,約之以命,約定俗成謂之宜”。
名字是一個人參與社會活動的代號,區別於他人。一個人能否有所作為,有所成就,主要決定於他心裡是否有着為之奮鬥的理想目標,有多大的決心和毅力去為之奮鬥,又有多少知識,能力和創造的慾望來武裝自己,進而努力去達到這個人生中的目標。如此看來,一個人的成就與名字是否好聽並無直接的聯繫。但是,如果從更深層的意義上去分析的話,就會發現問題並非如此。名字的好壞對人生命運有着潛移默化的巨大影響力,這種力量很大程度上來自於文化的環境,來自於人們的文化心理。
在社會中生活,總有一種看不見、摸不着卻又無所不在的文化傳統時刻對我們的思想產生着潛移默化的影響。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地區所特有文化傳統,這是一種文化環境,同時也是一種精神和思想,生於斯,長於斯,浸潤其中,我們的社會和精神生活自然處處為之都打上深深的文化烙印,表現出獨有的,古老中華深厚的文化色彩。
每個名字包含着命名者的意願,或者富有寓意,或是表示祝福,或是寄託着希望等等,不一而足。大多數人對取名都很重視。名字的內涵如此豐富,既涵蓋了個人的東西,也反映了社會的獨特文化。一個人的名字或一種事物名稱既然是一種文化的象徵,文化作為社會歷史的積澱,它有吉祥,喜氣,和凶煞,晦氣的區別,人們在社會交往中或者在商品買賣中,自然會地產生趨吉避凶的心理,天性使然,謬之不得。
我國的文字魅力在於,每個字都有其獨特的含義,背後更有如許多的文化內涵,一個好的名字,不但要三才配備相生,字義也要吉祥,在潛移默化中對你和他人的意識造成影響,以至於影響其人的命運。起一個適合自己或家人的好名字,除了可以給名字使用者心理上的滿足和暗示,別人在聽到美名時也會由衷的讚歎,或覺得悅耳,或覺得新穎,或佩服起名者的匠心獨具。從步入社會的那一刻起,就讓自信滿滿,奮鬥之力充沛,給自己力量,從起一個適合自己的名字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