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杜正勝:成語使人思想懶惰 是國文教育失敗)以下轉自奇摩新聞。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0124/5/9qmm.html
三隻小豬等童話名稱,被教育部收錄在網路版的成語典附錄中,引發各界爭議;教育部長杜正勝今天下午表示,他是胡適的信徒,向來反對用成語典故,且成語使人思想懶惰,成語與現代生活無關,使用成語也是國文教育失敗。
教育部網路電子成語典提供方便的查詢功能,卻被民眾發現,電子成語典中,竟然連三隻小豬、灰姑娘等童話故事,以及麻雀變鳳凰、楚門的世界等電影名稱都查得到,而且連解釋都有。
儘管教育部強調,這二十六個童話、電影相關辭彙是為充實語料而收錄在成語典附錄中,但為了避免爭議,教育部已在媒體披露後,移除相關連結。
杜正勝下午主持教育部部務會報時表示,儘管他事前不知道這些事情,但教育部既然已經公布成語典,「就不應該外面隨便罵兩句,就收回來」。
他強調,當教育部遭受質疑,身為教育部長,他還是會出來辯護,不會閃躲;不過,他個人是「胡適的信徒」,反對使用成語典故,也不贊成公布成語典。
杜正勝表示,成語會使人思想懶惰、一知半解,「有時甚至連半解都不到」,也會使人思想混沌,如果他是業務單位,「不會主張研究成語,更不會去公布」。
他舉例說,古籍「幼學瓊林」裡講了許多故事,不過,現代的小朋友不會去讀幼學瓊林,讀的是安徒生、格林童話,如果回到一百年前,講「國王的新衣」,恐怕沒人聽得懂,同樣的道理,把古代的故事拿到現代來講,大家也都不懂。
杜正勝表示,成語一旦脫離情境,就會沒有意義,成語背後都有一個故事,如果成語故事大家不熟悉,寫出來的成語、用出來的典故,就和生活以及要表達的感情無關或很淡泊,「就是國文教育的失敗」。
然後是余光中對此事的看法:(杜正勝自比胡適信徒 余光中:胡適也用成語)依舊轉自奇摩新聞。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0124/5/9qsu.html
小不滿,這標題下的很怪。什麼叫做(自比)為胡適信徒,他是(自稱),不是自比。
自比是將自己比喻為吧?他不是從頭到尾都說自己(是)胡適信徒?
記者也是一百萬個不知道把書念去哪了###
教育部長杜正勝今天表示,他是胡適的信徒,反對使用成語典故;著名詩人、中山大學外文系教授余光中表示,胡適自己常以四字成語題字,胡適的「八不主義」是主張少用冷僻成語。余光中說,儘管胡適提倡白話文,本身卻極力維護中華文化。
因「三隻小豬」等童話、電影名稱,被收錄在教育部網路版成語典的附錄中,引起風波。杜正勝下午表示,身為教育部長,當教育部受到質疑時,他會出來辯護,但他個人是「胡適的信徒」,反對使用成語、典故,且認為成語、典故使人思想懶惰、國文教育失敗。
余光中晚上接受中央社訪問時,批評杜正勝的說法「太武斷」。他表示,語言是活的,淺白的成語會逐漸融入生活、口語中,「語言的問題不是教育部能左右,也不必教育部操心」。
他指出,不論中文或英文成語,有些是有典故及來源,有些則包含了智慧與道理,但許多淺白的成語,像是大義滅親,已成為口頭用詞,人們說話時不假思索就會用到,不必把四字成語與冷僻、生澀劃上等號。
對杜正勝以「胡適的信徒」為由,反對使用成語,余光中則表示,胡適自己也使用成語,常用「功不唐捐」四字成語替人題字,胡適所提的「八不主義」,是主張少用冷僻成語。
余光中說,胡適提倡白話文,以前也常有人嘲笑胡適,不論「胡適」(名)或是「胡適之」(字),都是不折不扣的文言文,而胡適本人更大力維護中華文化
感想:碼的杜x勝你可以再硬扯一點沒關係,不要扭曲胡適的意思啊混蛋###
告訴你吧,就是因為現在的小孩都不看成語字典,都不去了解成語背後的涵義,所以作文測驗才會有人寫出(按步就班)之類的鬼扯東西!要是真的理解了成語的典故,這種錯字怎麼樣都不該有!更何況是手寫字,又不是用注音輸入法造成的轉換錯誤!
以前家裡都會有成語故事,我有買過那種四本一套,每個成語都有白話版的典故解釋的那種書。小孩子都喜歡看故事,這種以故事作由淺入深的慢慢培養起程,絕對比你搞什麼鄉土教學、語文補救教學來得有用!
還是現在的小孩根本不理故事書這種東西?
碼的,我真的常因為自己是七年級後段班所以經常被歸在八年級這種事感到很羞恥......
真的很無法理解杜正勝到底在想啥鬼,農對台灣教育界的功績真是(罄竹難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