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radition。
傳統是先人生活中經過長久時光焠鍊的結晶,從風俗習慣、道德信仰、思想都可以窺見那世代傳承的不變。
它可能是樸素簡約的美好,也可能是泯滅人道的殘酷。不論是何者,都有它產生和必須存在的原因。遵循傳統獲得的,大多是平穩安逸。前人用自身的體驗換得平穩安逸,並授述給下一代,人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無災無難、幸福喜樂。他們從苦痛中了解平安,在搖晃的兩者間取得了平衡。
是以,後人絕大多數的依襲了這傷痕累累的平衡。但傷痕並不會在他們身上再次的大量顯現,因為他們踩踏著先人的苦疼享受著甘美;一如功成的將領倪視遍地的枯骨,不是沒有血淚,而是都往肚子裡吞。
人們總認為傳統是美好的,難以估量的歲月層疊而出的精華,我們沒有時間製造新的、足以讓後輩讚嘆的傳統,因為人類的生命之於無盡的時空是如此微小,人們自認極其可貴,所以只願利己而非寬廣的利人。
但傳統真的是全然的無懈可擊嗎?真的是保持現世平衡的最佳捷徑嗎?
長久以來,人們的婚姻賴以媒妁、父母之言。父母希望孩子過得更好,媒人受父母委託,當然是替委託人找尋(門當戶對)或是可以(攀權結貴)的好對象。這自然是沒有錯的。只是,父母和孩子對幸福的定義是一樣的嗎?若是不同,那和父母認為的適當對象結合了之後,真的會幸福嗎?
父母終究比孩子多體驗了數十年的風霜,那些風霜可能是三餐不繼,可能是來日安身無所。經歷過這些的父母們對幸福的基本定義大多是衣食無虞,無災無厄。但孩子是備受保護的,父母再怎麼苦也是咬牙撐下,盡量讓孩子快樂。
孩子缺乏和父母的互動,缺乏心靈間的交流,他們看到的可能是為了家事操勞不已的母親和為微薄薪俸忍氣吞聲的父親。父母間彼此像是陌生人,盡管他們同為了支撐家庭而努力,但孩子多僅看見前者罷了。
孩子們認為父母就是因為缺乏人心間的互動而冷漠、吵架、意見相左,他們不願重蹈這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失敗的覆轍),他們要一個心靈的伴侶並深信著:「只要有這樣的一個人陪在自己身邊,不管遇到什麼難關都能一同順利克服。」
孩子對世界總是充滿著過多的美好想像。能有一同跨越障礙、兼具現實與心靈的伴侶是很好的,但是有一個強力的、足以直接擊毀障礙(或者說是根本沒有東西可以阻礙他的)的現實伴侶也是不差的呀。
父母與孩子的看法相互分歧,傳統開始出現裂痕,這平衡即將崩解。沒有人知道在久遠以來,這堵被認為是堡壘的屏障倒塌之後,會不會出現一堵更堅牢穩固的城堡,抑或迎接他們的只有無止盡席捲的狂沙飛石。
但我知道,若只是停佇在它後而不做些什麼,那永遠都無法知道它的另一面究竟有些什麼。若是害怕打破它,又怎麼看得見被它所遮蔽的城堡呢?假如因失去了而遭受傷害,那麼就拾起遺留的存在重築它吧。先人們是由無開始建立起它們的,我們有著先人遺下的所有,再怎麼辛苦都無法和他們所比擬的。
我相信城堡總有屏障圍繞,一如我相信傳統和現代總能找到平衡點;即便它細小的難以察覺卻是的確的存在。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