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2-27 14:14:27| 人氣18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蟠尾絲蟲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蟠尾絲蟲(Onchocerca volvulus)

地理分布:

  整個非洲都可以發現,阿拉伯半島的南端和部份中南美洲也是流行的地區。

型態:

  雌蟲約23~50cm*0.3~0.5mm,雄蟲為16~42*0.125~0.2mm其角質層厚且有環體。在橫切面突起狀,微絲蟲型態有一鈍狀尾,頭頂則是勾狀。

生活史:

  微絲蟲體由黑蠅,又名河川蚋傳播。感染性幼蟲經由叮咬而進入人體,在真皮層發育為成蟲。雌蟲在皮下組織產出微絲蟲。當蚋叮咬時人時,微絲蟲會從真皮層被帶走進入其胃部,變成感染性幼蟲

臨床病症:

  其成蟲反而比較不具致病性。微絲蟲體在重度感染的患者身上,可在眼睛、皮膚、淋巴等器官被發現。會有癢的感覺並有抓痕。過度的搔抓造成皮膚發炎,之後可能演變成皮膚水腫和苔蘚變化。

眼睛的病症由微絲蟲引起,會出現結膜炎、莫名流淚不止。其慢性病例可能會發生點狀角膜炎、青光眼和視神經萎縮。

成蟲停佇而造成的結節被稱作(蟠尾絲蟲瘤)。性質硬實而且觸壓時並不會有痛覺產生。

診斷:

  可以使用皮膚刮除來檢測有無微絲蟲體,或是對懷疑陽性的病人給予50mg單一劑量的DEC,若皮膚中有微絲蟲則搔癢和紅斑會幾小時內顯現於皮膚上。

治療:

  以排出和減少微絲蟲為目標。和物理治療相比,化學治療因某些病患會產生嚴重的過敏反應,故有某種程度上的危險性。現多先以物理方式割除產生嚴重過敏抗原反應的結節後再施行化學藥劑治療。

化學藥劑以DEC、suramin、ivermectin為主。

預防﹔

  由於集體的化學治療可能造成大量的病患對藥物產生嚴重的過敏性反應,所以不像淋巴性絲蟲症一樣可以做集體化學治療。目前以撲滅病媒為方針,DDT有不錯的效果,但是會有生物累積。正在研究另一種具有生物分解性的殺蟲劑來替代。

台長: 無 子夜
人氣(18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