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斷,很容易;
但要能體貼對方的心,才是真正的關心……
這是今天參與督導後的心得,
提醒了我,
未來與個案及其他人互動時,
在下判斷之前,
先反觀自己,真的同理了對方嗎?
很棒的提醒
原本只是因為,
最近在工作上「芭樂事件」+「指鹿為馬事件」層出不窮,
讓非常有正義感+雞婆的我,實在是快看不下去了;
所以在陳述過程中情緒就上來了…….
接下來的光景,
就看到關心你的人,
為了想解決你的困擾,
開始進行一連串「論斷」與「分析」
其中更涉及個人內在及潛意識的分析
坦白說,
當下的我,
心裏並不是很舒服;
因為有些內在深層的東西,
未經過我的同意,
我是不想在這個場合被談論的,
有種,被冒犯的感覺;
加上,某些話語,
更是會讓我心中有O.S.
「其實你並不理解我的處境與背景,
又如何能如此肯定地為我下斷語?」
那種不舒服的感覺,
一直延續著
突然,心中閃出了一個想法:
「其實,當我自己在與個案談話時,是否也犯了一樣的毛病?」
是呀,
一個助人工作者,
在晤談的過程中,
常常不知不覺地犯了「論斷」的毛病
卻忘了,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
就像一個球體般,
每個人及其他人看到的,
都只是其中的一個層面罷了;
沒有人,可以真正識透他人。
除非對方準備好,
或是主動邀請你的進入,
否則,我們也只能在一旁等待時機。
今天的經驗,是一個很棒的提醒
它再次提醒我,
要更寬容地善待他人。
其實,我只是……
很單純地需要被支持與同理一下處境而已
也許,只是一句:「辛苦了,你該做都做了。」
就夠了
毋需 太多言語
@圖:網摘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