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機會與有緣人兒分享「青少年心理」,
整理資料時,
再次重新審視自己走在目前助人道路的初衷與理念;
看了-些很棒的片子,
其中,感觸很深的,
就是”攻其不備”與”飛行少年”
兩部片即使主題不盡相同,
但傳達的都是同一個理念:
「成為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攻其不備一片中,描述的是美式足球明星球員麥可奧赫的真實故事,
在街頭流浪的奧赫,因為遇到蓮安一家人,
給了他一個溫暖的家,同時也看到他的潛能與特質;
改變了奧赫一生的命運.
也許我們無法像蓮安一樣,
提供一個家給這樣的孩子,
但,我們卻可以盡己所能,
給予尊重、愛與關懷.
在飛行少年一片中
盧蘇偉也提到:
「孩子們需要的是「愛」與「成功經驗」;
我們雖然能給孩子愛,但永遠無法取代父母的愛,
但是,我們卻可以給他們製造“成功經驗”。」
這一段話,說出了這些年來,
從事助人歷程中,
自己的理念。
猶記得,在大學服務性社團時期,
只要有機會,就會跟學弟妹分享:
「我們沒有多大的能耐能改變這些孩子目前的狀態,
我們只能,陪他們一段,
在他們未來長大時,回想這段成長歷程,
還記得,曾經有人可以如此真誠地愛他們,
有一天,當他有能力時,
會懂得對別人伸出援手。」
這樣的理念,一直延續到現在。
這一陣子,在工作上遇到很多煩人無解的問題,
也曾失落、沮喪過,
也曾氣得在心裏想要扁小孩,
希望他們能醒過來;
但,在陪伴的過程中,
如果沒有足夠的「愛」與「信任感」,
在孩子累世的習性與因緣之中,
要讓他自動自發地「扭轉」與「願意改變」,
是多麼不容易的事。
我所能做的,
就是「等待」與「不願放棄」;
協助孩子發掘到自己的長處,
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什麼時候開花結果,我不知道;
但,就是要去協助生命看到希望,
種下一顆善與希望的種子,
也許,必須用一輩子、甚至好幾輩子的時間,
他才能體會到一些些。
沒有家庭,沒有孩子的我,
在這個過程中,
才稍稍體會到為人父母的辛苦。
讓我們一同
成為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攻其不備電影介紹:
http://tw.movie.yahoo.com/movieinfo_main.html/id=3364
@圖:網摘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