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科註 (第六十八集) 2011/12/6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068
影片網址https://player.amtb.de/jw6/player.php?file=https://vod.amtb.de/redirect/media/mp4/02/02-037/02-037-0068.mp4&autoplay=true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三百面最後一行:
「安住一切功德法中」。前面講到這個地方,我時間忘掉了,可能沒有錄進去,從這個地方再開始。「一切功德法指佛果之無盡功德。《仁王經疏》云:施物名功,歸己曰德」。功德跟福德不一樣,功德是沒有自己,只有別人,這是功德;如果有自己那就是福德,有自己我有求回報,這是福德。功德能了生死、能出三界,能幫助你往生品位提升。福德不行,福德的果報在六道,三善道有福德,三惡道也有福德。你看畜生道,我們看到很多富貴人家養的寵物,真有福,多少人愛牠,多少人伺候牠、照顧牠,福報,跟他家有緣。鬼道有福德,有福德鬼,像土地公、山神,這些都有人奉祀,初一、十五都有人去拜他,這是有福報的鬼神。地獄道也有有福報的,有福報是什麼?在地獄裡頭罪受得輕一點,他不能不受,他受得比較輕,那就是他有大福報。所以,福德是在六道裡頭受報。功德不是的,功德一定幫助你超越。
真正修功德我們就知道了,哪些人?證果的人,至少證須陀洹果。須陀洹身見破了,不再執著這個身是我。我執沒有了,他有法執,他認為五陰是真有。學大乘的人知道五陰沒有,特別是現代量子力學,幫我們很大的忙。《心經》頭一句說明,觀世音菩薩用智慧,不是用情識,用智慧「照見五蘊皆空」。我們很難把這句話講清楚、講明白,看古人的註解,實在講也看不懂,現在聽到量子力學家的報告,我們明白了。五陰,最小的五陰是什麼?物質現象,色受想行識,色就是物質現象,小到量子,黃念祖老居士引用科學家講的微中子。它的體積多大?一百億個微中子才等於一個電子,電子我們就看不見了,圍繞著原子核轉的一百億個,恐怕沒有比這更小的了。它是個物質,既然是物質,彌勒菩薩講它有形,形就是物質現象,「形皆有識」。這個最小,不能再小的物質現象,它還是有受想行識,色受想行識永遠分不開的。
這個東西五蘊皆空,怎麼知道它是空的?「當處出生,隨處滅盡」。佛講得一點都不錯,可是我們會不過意思來,我們不懂他說些什麼,也借重現在的科學家,把事實真相告訴我們。正如同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每一個念就是一個波動的頻率。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百千是單位,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三百二十兆,這一彈指,三百二十兆次,這叫五蘊皆空。現在我們用秒為單位,一秒鐘,我相信有彈得快的,可能彈到五次,再乘五,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所以,一秒鐘它出生一千六百兆次,它滅也是一千六百兆次,一出生馬上就滅了,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我們對於經典上這兩句話明白了,根本就不存在!所以科學家講根本就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物質的現象是念頭累積產生的幻相,就是念頭。念頭從哪裡來的?無中生有,講得沒錯,這一點佛比他講得清楚。他說沒有緣故,突然出來了,馬上就滅掉,這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找不到原因,不知道從哪來的。所以結論,量子學家結論,決定沒有物質這個東西,決定沒有一個現象,一個物體,或者說一個念頭,可以獨立存在,沒有。真的像個網一樣,它是連在一起,你看它的幻相,如果你看一個看不到,你找不到它。
我們對於佛經上講的這些東西逐漸的理解了,不再懷疑,它是真的不是假的。他怎麼會看見?那就是定功,他心清淨,清淨到極處,極其微細的波動他都很清楚、很明白。這樣深的禪定,也不是普通的定,大乘經上常講八地以上。我們用《華嚴經》來說這樁事情,佛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菩薩位次,從初信位到等覺五十一個階位,換句話就是五十一種禪定,一個比一個高。我們曉得,第七定就證阿羅漢果,就超越六道輪迴,第六定在四禪天、四空天,第七定就出去了。再往上面去,四十多個階位,我們無法想像。到八地,八地上去只有五個層次,第八、第九、第十、等覺、妙覺,就五個位次。最上面那五個位次,對於這些諸法實相就看得清清楚楚,一點都不含糊。所以,佛法不用科學工具,不用這些數學來推演,不需要,直接看到的。
所以李老師以前,我問他,預言靠得住靠不住?老師告訴我,世間預言絕大多數是從數理上推演出來的,像中國的《易經》,從這推演出來。有沒有錯誤?可能,那真叫「差之毫釐,謬之千里」。所以有的很準確,有的不準確,這就推演上一點點錯誤就不行,結果就不一樣。但是禪定裡面所看到的,它是現量境界,它不是比量,那完全正確。因為禪定當中,空間沒有了、時間沒有了。時間沒有了,你可以看到過去,也可以看到未來,就是先後沒有了。空間沒有了,距離沒有了,看到他方的災難就在面前,你就看到,幾千里以外發生的事情,在你眼前看到。
這個東西有沒有?有。我在早年講經,那個時候還沒有離開台灣,我在台北講經,我記得是講《彌陀經》,蓮池大師的《疏鈔》。因為樂觀法師那次送我一百本《疏鈔》的本子,我們沒有經本,他聽說我講《疏鈔》,正好他印了一千本,還剩一百本送我了。在蓮友念佛團,蓮友念佛團的團長是位將軍,中將退役下來的,學佛,請我去講經,就是王天民老居士。他在抗戰期間在江西駐防的時候,有個老道,老道告訴他,三天之後這個地方要發大水,叫他搬家,搬到高一點地方去。他對這個人很相信,就派個人去看看,看看老道他搬了沒有。他說老道真搬了。好,我們就跟他一起搬。果然三天。一點跡象都看不出來,他不知道他怎麼知道的,一點預兆都沒有。他說了這麼一樁事情。另外有一次告訴他們,他在打坐的時候看到,方向是東方,大概有幾千里路那麼遠,發生戰爭,戰爭非常慘烈。這些將軍他們對這些都了解,查這些資料沒有。三個月以後,日本人偷襲珍珠港,跟他講那個位置、情形完全一樣。三個月之後的事情他怎麼會看到?這就是禪定裡頭空間、時間沒有了。珍珠港戰爭被他看見了,他是什麼?三個月之前看到的。所以王老居士告訴我,是真的,不是假的,他親身經歷的。這種定功不算很大,他沒有離開地球,是在地球,還不算太遠,幾千里路的地方,幾千里路是他形容的,實際上多遠他也不知道。所以這樣子定中看到東西,這叫現量境界,那一點都不差。
二0一二的預言,古老的馬雅人他怎麼會知道?當然他們對於天文、對於數學是真有功夫,這不能不佩服,他照馬雅的年曆算得那麼準。我們相信這種人都有禪定功夫,有禪定功夫他就能夠突破時空維次,他真能看到。可是無論什麼境界,都有意想不到的變化,他看的是個常數,常數裡頭有變數。變數這個原因從哪來的?我們現在懂得,是人心,人心一改變,外頭境界就變了。所以現代的一些科學家講念力,念力的能量不可思議。這個地區雖然只有少數幾個人,他們的善念、清淨念,念力很強,他們住在這個地方,這個小地區災難就沒有。這個完全是他的功夫,這裡講功德,他有大的功夫他影響力就大。像我們如果住香港,真有這種人在,香港這地方不會有災難。如果他能力更大,香港的周邊,小的周邊是比較近,廣東、福建、台灣、菲律賓這個地區。如果更大一點的,中國沿海,北面包括韓國、日本,東邊琉球、台灣、菲律賓,南面到越南,這個地區災難都會大幅度的減輕。現在連科學家都知道。
可是這半個世紀以來,人真的被教壞了。半個世紀之前,就是五、六十年之前,人民雖然貪,還有個分寸。現在人的貪心沒有止境,這個不得了,什麼都幹,毫無顧忌。五十年前還有一點天理良心,現在完全沒有了,完全沒有了災難就現前。所以道理講得很清楚、很明白,現在人肯不肯回頭?不肯!布萊登講的話是正確的,一點都沒錯,就是沒有人幹。科學家提出一個數據,這個地方的人口百分之一的平方根,那個數量就很小,有這麼少數的人真正修,就能影響整個局面。全世界人口照七十億比例來說,百分之一的平方根,八千多,不到一萬人,一萬人能不能找到?不容易。
在佛法裡頭,這麼多年了,佛經上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上只要出現一個僧團,一個僧團多少人?佛家講眾,一眾,四個人叫一眾。四個人,四個真人,沒有自己,心是佛心,跟阿彌陀佛一個心,願是佛願,跟阿彌陀佛同樣四十八願,行是佛行。這四個人住在一起,自然修的是六和敬。只要有這麼一個僧團在地球上出現,十方一切如來護念,龍天善神擁護。不能讓整個地球不遭難,我相信也能保住一半地球沒有災難。就這一個僧團都找不到,四個人同心同德,多難!我們在歷史上看到四個人同心同德,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真的四個人一條心,能夠建立一個國家。世間人、世間法,並沒有把自己忘掉。我們就曉得這樁事情多難,兩個人同心都不容易,要找四個人,多難!實在找不到,只有自己認真修行,自己真修就會有感應。感應是自然的,真修就會有志同道合的自己來,找,到哪去找?這些道理一定要懂。求,不要向外求,向外求錯了,為什麼?外面沒有東西,外面全是假的,向內心求。記住「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心常常想,那境界就現前。所以常常想著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就會把他想來。沒見到阿彌陀佛不相信,見到了相信了,相信才真見到。
改變命運,我沒有這個念頭,我年輕的時候,我只知道我們家的老人已經三代了,都沒有活過四十五歲的,都四十五歲那年走的,所以我認為我自己也活不了四十五歲。但四十五歲那年,我已經講經滿十二年,我三十三歲開始講經的,整整十二年。甘珠活佛告訴我,他說我的壽命延長了,這麼多年講經功德。那個時候我還聽不懂,什麼叫講經功德。甘珠是章嘉大師的弟子,我們算是同門師兄弟,他告訴我,我的命運的改變完全是學佛。這條路是章嘉大師決定的,他教我走的。我的好處就是聽老師的話,雖然道理沒搞清楚,但是我相信老師高明。老師年歲比我大,我學佛那年二十六歲,跟章嘉大師見面,他老人家六十五,祖父輩,我能不聽嗎?他會騙我們?不可能。所以古人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我聽老人話,我對古聖先賢東西我相信。到以後,深入經藏之後才曉得,我做的什麼好事?就是《仁王經疏》上這句話,「施物名功,歸己曰德」,就做這變成功德。我們施什麼?我們的法布施,每天講經,法布施,講經是付出,一無所求。初學佛講經,人家來聽就算不錯了,沒有供養,所以初學是非常非常艱苦。做經懺有收入,講經的人真的沒有人供養。我那個時候得力就得力韓館長,他們家裡供養我,我住在他們家裡,供養我就是吃住,聽我講經。
講了十幾年,慢慢才有一點供養,講經到二十年,我在台北才有個小圖書館,那是講經二十年,滿二十年。聽眾愈來愈多,大家湊一點錢買個講堂。講堂多大?五十坪,一坪三十六呎,一百坪三千六,五十坪就是一千八百呎,香港的算面積一千八百呎,就這麼大一個小講堂。自己有這個地方,不要去張羅了,到處去借道場、租道場就不必了。我們從五十坪到韓館長往生,一九九七年,到一九九七年我們這個圖書館在那裡慢慢擴充,周邊靠近的房子都買下來,那個時候一共大概有二百五十坪,才有一點規模。所以真不容易,真是艱難,韓館長幫助我度過這個難關。
初發心,大家心都在道上,都沒有自私自利這種想法,一心為佛法。道場小有好處,如果規模太大,收入太多,人心就會變了,貪瞋痴慢就會起來,不是好事情。所以,印光大師的教誡,我們深深體會到老人家的苦口婆心。小道場永遠保持不要超過二十人,省事、省心,不向外攀緣,心是定的。心是定,那就在道上;心散亂,道就沒有了。人眾多、道場大不是好事情,古時候行,現在不行,現在人心非常複雜。真正說三、五個人在一起共修,就已經非常非常難得了。我們深深體會到,法布施,確實,因為法布施裡面,財跟無畏都在裡頭。財是什麼?內財,我用我的時間、用我的精神、用我的體力,這就是財布施,叫內財布施。自行化他,提升自己,也幫助別人,一舉兩得。無畏這個裡頭有守規矩,持戒,有忍辱、有精進、有禪定、有智慧。提升自己這是德,自己煩惱輕智慧長,這叫功德。
「《淨影疏》曰:功謂功能,諸行皆有利益之功,故名為功。此功是善行家德(指自有之德),故名功德。德體名法。」諸行這個字重要,佛法把行擺在第一,特別是淨土宗。你看淨土宗表法,當中阿彌陀佛代表本體,觀音、勢至代表從體起用。第一位觀世音菩薩,他代表行門,大勢至代表解門、代表智慧,觀音菩薩代表慈悲,慈悲為本,觀音菩薩擺第一位。《華嚴》這是大教,對象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當機,所以智慧擺在第一。文殊菩薩表智慧,普賢菩薩代表行門,可是行門最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夏蓮居老居士稱普賢菩薩為娑婆世界淨宗初祖,很有道理。所以《弟子規》,我們講行,《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這是諸行裡頭最初的三門,然後五戒,三皈、五戒、《沙彌律儀》這都是行。以這個為基礎、為根本,再進一步,六度萬行、普賢十願、彌陀四十八願,皆有利益之功,這叫功。講經不是功,講經是福德,講經真幹是功德,講經只是講給別人聽,自己不幹,是福德,不是功德。此功是善行家德,是什麼?自性本有的,自性的功德。德之體就是法,法就指的自性。
「法者,梵云達磨,通於一切」,叫佛法無邊,「無論小者、大者、有形者、無形者、真實者、虛妄者、是事物者、是道理者」,後頭兩句是講事理,或是講事,或是講理,「皆稱為法」。我們平常講經介紹只用六個字,都是佛經上說的,性相、理事、因果,講這六個字,全都包括。世出世間一切法總不出這個範圍,性相是一對,理事是一對,因果是一對,這稱之為法。「《唯識論》曰:法謂軌持,軌謂軌範,可生物解」,這個解釋得好。軌是什麼?軌是軌道,持是保持,像火車在軌道上行,保持在軌道上它不出軌。法是什麼?典範、模範。自性裡面所生所現,只要保持它本來的運作形式,那就是正常的,你不要去改變它;你改變它,它就不正常,麻煩就來了。現在的科學就是喜歡改變,中國幾千年古聖先賢絕不改變。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就是取法,規則,我們現在講運行的秩序,不可以改變。現在人用科學的技術,在地球上隨便改變自然現象,這一改變問題來了,災難來了。
這個地方解釋用現代的話說,大自然的規律,「可生物解」,這個物就是眾生,六道眾生、十法界眾生。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他能理解、他明白,真理解、真明白就遵守自然的法則,不要改變自然。所以,大自然的奧祕現在科學發現了,科學不是用自然法則。你看從前用禪定的方法,禪定是自然法則。什麼是禪定?放下就是!佛教給我們,放下見思煩惱,這就是小乘,放下塵沙煩惱、放下無明煩惱,那就是大乘。見思煩惱叫通惑,通是什麼?一切有情統統有。你能夠放下你就提升了,就超越六道輪迴,六道就不見了。六道是自己心裡變的,自己覺悟了,六道不見了,好像什麼?醒過來了,作夢一樣,醒過來夢境沒有了。塵沙、無明叫別惑,為什麼?菩薩有的。菩薩把這兩種迷惑破掉,他就明心見性了,他就回歸自性,回歸自性這就成佛。《華嚴經》給我們說這些道理,說如何回歸自性的方法,講得非常詳細。
下面舉個例子,「例如無常,使人生起無常之解」。無常就是它沒有常態,它是從頻率裡面產生的現象,就是現代科學家發現的,三種現象,物質現象、心理現象、自然現象,全是從波動產生的。這個波動就是佛法講的一念不覺,也就叫無明,一念不覺就叫它作無明,明沒有了。為什麼?心動了;不動就是明,動就不明。像水一樣,不動,像一面鏡子一樣,外面東西照得清清楚楚;一動,照得不清楚了,它有波浪,所以稱無明。凡是動的都是無常,不動的叫真常,常住真心。所以你一定要知道,真心是不動的,我們念頭一個念頭生、一個念頭滅,這是妄心,不是真心。妄心所變是十法界,真心所現的,裡頭沒有妄心,那就是一真法界,就是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這個境界好,實報土,實報土裡頭沒有變化,人在那個地方住上幾個大劫相貌不變,永遠年輕,所以叫真常,用真心,不用妄心。
生到實報莊嚴土,這經上常講,我們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真正做到了不起心不動念,這就是定,不起心不動念。眼見色、耳聞聲,不是沒有見,見到了,見到不起,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那是什麼?自性本定。這個境界裡面,看到這些幻相的生滅。好像我們在看電影,有這種功夫的人,看到什麼?那個電影的底片一張一張在那裡換,他清清楚楚的,他看出來了。沒有功夫的人,眼睛看花了,沒有看到底片在那個地方交換,以為那個相是真的。我們用電影這個比喻大家好懂,電影這個生滅變化一秒鐘才二十四次,我們現前的宇宙萬事萬物,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秒鐘有一千六百兆,所以不知道是假的。我們學了大乘經才曉得,無常,這現象存不存在?根本不存在。所以大乘教裡講,如幻、如夢、如泡、如影,夢幻泡影,哪是真的!放下虛妄,真的就現前,真相就大白了。真相,真相是法身菩薩的境界,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見到真相。
佛經,諸位從這個地方你細心去想想,它是不是宗教?宗教經典對於宇宙的奧祕是不是這種想法?不是。我們現在就真正了解到,佛教是什麼東西?禪定裡面甚深禪定,見到宇宙的真相,突破所有空間維次,他把這個真相說出來,這個真相講給我們聽。他沒有神祕,這個真相,佛看到了,你也會看到。並不是說只有他能看到,別人看不到,沒這回事情。所以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只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你馬上就看到,你跟他一樣。當年惠能大師放下了,他就見到了,見到的人跟見到的人都講真話。惠能大師把他見到的樣子,用二十個字描繪一下,五祖也是見到了,他一說,五祖馬上就曉得,行了,不要再說,衣缽就給他了。傳給他:你是第六代祖。
佛教就是這麼一回事!要用方東美先生的話,佛教是什麼?最高的哲學、最高的科學,科學跟哲學所追尋的終極目標,原來就是佛法。真能解決問題,對我們個人來講,解決我們生死、病痛的問題。你要是搞清楚,你全明白了,病痛不可得,生死不可得,這個人問題。終極的目標告訴你,原來這個芸芸世界,無有窮盡、沒有邊際的宇宙,是自性變現出來,是自己心想生的。與別人不相干,原來全是自家的事情,這叫解。下面持,「持謂住持,不捨自相,一切諸法,各有其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要不要破壞這個相?不需要,隨其自然,就自在幸福,就樣樣圓滿。
一切諸法各有其相,相有差別,性沒有差別,事有差別,理沒有差別,你都明瞭、都清楚了,才能夠安住一切。「《會疏》云,安住者,不動義,德成不退,故曰安住」。你在一切萬事萬物面前,你的心不動,也就是說,他有波動現象,你沒有,這個不可思議。他在波動狀態之下,他不知道自己,也不知道別人;你這個心在不動狀況之下,你知道自己,也知道別人,萬事萬物你清清楚楚,一絲毫都不迷惑。「無德不具,故云一切」,這個德是什麼?「施物為功,歸己曰德」。這個施物可大了,你的意念遍法界虛空界,法界虛空界從你意念生的,這施物之功;歸己曰德,沒有離開自性。再給你說,沒有離開那一念,這一念就是當下。沒有前後,沒有大小,沒有方圓,一念具足法界,法界盡在一念中,所以叫安住。
「前引《行願品》中,於一念中,所有行願,皆得成就者,即是一念中,圓成行願」。這一念我們簡單的說,就這一句佛號,我們把它落實在阿彌陀佛這佛號當中,好。這一句佛號圓攝一切行願,圓成一切行願。「故能安住於如來一切佛果功德之法」,一切佛果功德之法,我們細心去思惟,這一句佛號是不是統統包盡了?這句佛號的意思是無量覺,梵語阿彌陀佛,翻成中文就是無量覺,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換句話說,也就是一般人所說的,讚歎神用的名詞,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你看無量覺是不是這個意思?就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是誰?原來是自己的自性,性德,不是別的,是自己的意念。所以,起心動念能不負責任嗎?
佛陀教育它的目的何在?為什麼要來教?不教行嗎?不教就隨他去吧!世界大戰、星際戰爭一塌糊塗,都是一場夢,這個話說得沒錯。惡夢,惡夢也不是真的,好夢也不是真的。佛為什麼要管?佛沒管,沒管自自然然就管了,那是講法爾如是。因為他有一個永恆不變的性德,叫慈悲,「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個願力引發他,他要來管。管怎麼管法?不管而管,管而不管,你把這個搞通了你就曉得了。佛幫助眾生,還是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沒有一絲毫勉強。所以我們現在是完全清楚了,我講經的時候提到,以前沒講過這個話。三善道消福報的,你不是修福嗎?福修了到哪裡消?三善道去消福報。你造罪業,罪業也要消掉,到哪裡去?三惡道去消。三善道跟三惡道的功德是平等的,都是消業障,善是業障,惡也是業障。到什麼時候業障沒有了?不起心、不動念,業障就沒有了,業障也不是真的。
於是乎我們漸漸就明白了,我們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的?一般人到這個世間來是消業的,人生酬業。學佛明白了、覺悟了,還住在這個世間,幹什麼?幫助眾生消業。自己業消了,身體還在,叫入有餘依涅槃,身體在,有餘。身體不要了,那入無餘涅槃,入無餘涅槃不能幫助眾生;已經入涅槃了,身體還在,叫有餘依,這個入涅槃是為了幫助眾生,這個意義我們就真搞明白了。真正覺悟人,不要說在這地球上,十法界依正莊嚴全放下了,真的一塵不染。所以他真正能做到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是上面功德兩個字說清楚了。
隨喜,成就稱性的功德,「圓成行願」,圓滿成就大行大願,「故能安住於如來一切佛果功德之法」。具體來說,像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經說法留下來這些經藏,三藏十二分教,就是佛果功德之法。我們受持佛果功德之法,只要一部經,一經一論通了,通自性,從一經一論裡頭明心見性,全都通了。不能找麻煩,找麻煩是你把你的精神、心力分散了,你很難走得通。如果你把你的精神、心力集中在一點,像激光一樣。我們現在燈光它是分散的,四面八方它都照到,如果把這個光集中在一點叫激光,你看它的能量能穿透鋼板,愈細力量愈大。細到極處,能夠穿過星球沒有障礙,這個道理我們都懂,科學家做出這個實驗,已經說得很清楚了。下面第三段「遊行方便」,這是什麼?這是講教化眾生。自己的行願功德成就了,開始幫助別人。
【遊步十方。行權方便。】
「此二句初讚大士之權德」。前面講的是實德,真實的,他自己證得的,現在要把他自己證得的,他怎樣善巧方便幫助別人。幫助別人最重要要幫助他開悟,不是幫助別的,為什麼?幫助別的都是業,不是善業,就是惡業;幫助他開悟不是業,幫助他明心見性,佛教化眾生用意在此地。幫助他認識宇宙人生的真相,幫助他回歸自性,這是幫助他成佛。「遊步,是遊行與遊化之義」,遊行未必教化眾生,遊化那是遊行兼著教化眾生,哪裡有緣到哪裡去。「十方者,東西南北四方,東南、西南、東北、西北」,這是四維,這八方,再加上上方、下方,叫十方。十方是講空間,三世是講時間,說十方、說三世就全都包括了,「表空間之一切處所」。
『遊步十方』,「表大士神通遊戲,自在遊行,化度十方世界一切眾生」。為什麼?因為十方世界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他現在迷了,他現在做錯了,要不要去幫助他?這個意思不能不懂。迷了我們就不管他,不行;現在不能接受,行,我們離開,什麼時候他能接受的時候再來,這就是佛氏門中,不捨一人。你對我再不好、再怨恨、再敵視,我也不會責怪你,為什麼?迷,你迷惑了。心迷了、識迷了,完全隨順煩惱,智慧完全沒有,你不能怪他,菩薩對眾生生憐憫心,他可憐,迷到這個程度。像一個人,很好的人,喝酒喝醉了,在發酒瘋、在亂罵人,這不正常。這種不正常把阿賴耶裡頭不善的一些習氣全部都爆發出來,菩薩清楚,菩薩明白,菩薩如如不動。所以菩薩神通遊戲,自在遊行,化度十方,化度十方世界一切眾生。
這個化度裡頭完全講緣,緣成熟了,菩薩不能捨棄,緣沒有成熟,菩薩會離開,幾時成熟了再去。什麼時候去?緣成熟;什麼叫緣成熟?感應道交。他想回頭,或者是他還沒有想回頭,但是遇到緣他真的會回頭。這個事情佛知道,佛為什麼知道?你每一個有意無意的念頭都發射出去了,身體是發射台。佛菩薩在虛空法界,你那個念頭一發出去,就像《還源觀》上所講的,這個念頭立刻周遍法界,他就接收到了。你自己完全不知道,菩薩知道了。所以這個念頭他接收的時候,他就知道你能不能接受,你能接受多少,你能接受什麼樣的善巧方便,他就來幫助你。妙極了!叫神通遊戲,自在遊行。
『行權方便』,「權,對實而說」。權,我們講善巧方便,用的方法非常巧妙、非常之好,好極了,不能接受的人也能接受。這是什麼?智慧。智慧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應用在待人接物,應用在處理一切事務,人情世故,這叫權智,善巧方便的一種智慧。才能幫助這個世界上一切不同的眾生,根性不相同,業果不相同,用現在講,文化不相同,歷史背景不相同,生活方式不相同,他全能適應,沒有一樣不能適應。「俗謂通權達變」,有這種能力。「權亦即方便之異名」,我們世間人講方便,古人講權,權就是方便的意思。「《法華文句》曰:方者法也」,方是方法,便,便是便用。「淺言之,方是方法,便是便利」,換句話說,「行權方便」就是用最恰當的方法、最善巧的方法。這個方法沒有一定,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事而異,因處而異,千變萬化,沒有一定,都能用得那麼巧妙,這是智慧。沒有智慧不行,只有智慧才能做得到。
「按佛教義,則如《大集經》云:能調眾生,悉令趣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方便」。調眾生,大乘講的八萬四千法門,圓教裡頭常講的無量法門,最善巧、最方便無過於念佛法門。所以你怎樣幫助那個人相信念佛法門,是最高的善巧方便。為什麼?他真的能相信,他這一生就作佛去了,你就幫助一個成佛了,這是真實功德、無量功德。「又如《法華玄贊》云」,這是《法華經》的註解,「施為可則曰方,善逗機宜曰便」。方就是方法,你的施為,你給別人;可則,則是原則、法則,他能夠遵守,這叫方。你看佛教給我們,從佛教講,現在講佛教一定講儒跟道,為什麼?離開儒、道就沒有大乘、就沒有佛,除非從小乘講起,這中國人一定要懂。佛在經教裡明白告訴我們,他說「佛子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佛不承認,你不是他的學生,不聽話!不聽話你要跟他學,那你是別有企圖。別有企圖搞什麼?講得不好聽的話,就是搞名聞利養,打著佛的招牌,打著佛的旗號,搞自己的名聞利養,這造罪業。這個事情不能幹,幹這種事情,現在得一點名利,將來都到地獄,那何苦來?真正佛弟子要聽老師的話。
聽老師的話,學佛不能夠躐等,要循序漸進,先學小乘,再學大乘,就是佛四十九年教學的次第。你看,「阿含」,小乘,十二年;「方等」,這是大乘初學的,八年;「般若」,純大乘;然後再「法華」,法華是一乘。他有次第的,慢慢提升的。在中國隋唐初期之前,中國人確實是學小乘,再入大乘,小乘有兩個宗派,成實宗、俱舍宗,這是兩部論的名字。我們從這裡可以想到,成實一定是以《成實論》為主要教材,俱舍宗是用《俱舍論》,這兩部論,《阿含經》。唐朝中葉之後,中國人就放棄學小乘,小乘經雖然很完備,讀的人不多了,偶爾看看而已。中國人怎麼辦法?中國人用儒、道。所以,儒釋道三家自然就融會了,因為佛他用儒跟道做基礎,代替小乘,這樣入大乘就方便了。
這個做法有沒有錯誤?沒錯,因為有證明。採取這種方法,在中國大概一千五百年的樣子,這一千五百年當中,各個宗派成就的人非常之多,可見得不錯,這個可以用的。所以今天我們中國人學佛,一定要用儒、道做基礎。儒,我們今天特別重視行門,為什麼?如果只是解不行,變成了佛學,變成知識,這沒有什麼用處的,對於自己了生死是一點幫助都沒有。所以,真學佛著重行,就是真幹!儒家至少我們要把《弟子規》落實,把道家的《太上感應篇》落實,用這個來做基礎,再落實《十善業道》,出家還要落實《沙彌律儀》,這四個根,根本的根本。這四個根紮下去,四平八穩,行門紮四個根。解門裡面,解門裡面一個根,什麼東西?文言文。你沒有文言文的基礎,你入不了大乘,你不能深入經藏。為什麼?文字是手段、是方法,你文言文不懂怎麼行?現在怎麼樣修你沒有辦法深入,就是因為你不懂文言文。
我有理由相信,中國文言文將來會變成世界文字,跟現代的英語一樣,不能不學。什麼原因?因為今天講全世界,真正講到智慧,就像方東美先生所講的,最高的哲學、最高的科學在文言文裡頭,在大乘佛法裡頭。這個文字你沒有辦法,要靠翻譯的話,你決定達不到。何況文言文學又並不困難,只要熟背兩百篇,小孩學容易,小孩一百篇古文一年他根就紮下去了。所以,古時候學佛他不困難,這個基礎從小就打了,六、七歲就開始背書,背到十一、二歲,不止兩百篇,至少差不多有兩千篇,那個根紮得多深!所以經典,《四庫全書》對他們來講一點障礙都沒有。我們今天把紮根這個東西疏忽了,要想深入沒有辦法,你到一個程度,下面你下不去了。
我相信文言文會變成世界語言,我憑什麼?憑這次的《群書治要》這部書。我們為了大家的需要,希望它快速流通,所以編了《群書治要360》這樣的小冊子,分量不大。在《群書治要》裡頭精選三百六十條,一天學一條,三百六十條,這裡把它原文翻成白話文。我進一步要求漢學院的老師們,希望要注音、要註解,要翻成白話文,像國語日報《古今文選》的方式,然後從白話文裡頭翻成外國文字。這套書沒有一個不喜愛,裡面講的什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人生必讀之書。原文是文言文,不學文言文不能看原文,你想看原文你一定要學文言文。所以我有理由相信,文言文是將來世界語言,為什麼?中國千萬年古聖先賢的智慧、方法、經驗成就的東西全在這裡頭,你要不要?你要,先拿鑰匙,文言文是鑰匙。這是世界文化遺產,排列在第一項項目,第一種。所以現在我們的同學,你們如果有小孩,要教小孩背文言文,將來長大之後他會感恩你一輩子。你把中國千萬年祖宗的遺產給他了,他能不感激你嗎?你現在要教他學這個、學那個,他將來會怨恨一輩子,這麼好的東西為什麼從小不教他?把時間、精力都浪費掉。這都是叫通權達變,善巧方便。
學佛也是這個道理,先要教他認識佛法,他對佛法,什麼叫佛法真搞清楚、搞明白了,興趣生起來了。為什麼?他想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他想了解我到底是什麼。像德國的普朗克,他一生想了解物質究竟是什麼,用一生的精力去研究,真搞清楚、搞明白了。他用分析的方法,把物質分到最後,分成到量子,發現這個東西不能存在。有這個現象,它不是一個真正存在的東西,搞清楚、搞明白了。發現意念,從研究物質發現意念,意念是物質的基礎,有意念才有物質現象,沒有意念根本物質現象不存在。所以,意念能改變物質,當然意念能控制物質。
《大集經》上這句話,這都講菩薩,「能調眾生」,調就是善巧方便,幫助眾生趣向無上正等正覺,這是菩薩的善巧方便。「又如《法華玄贊》云:施為可則曰方,善逗機宜曰便」。這是我們要學習的,我們的修學要有方法,我們幫助別人也得要有方法,而且還要有善巧,幫助自己提升,幫助別人理解。「又《淨影疏》云:化行善巧,隨物所宜,種種異現,名權方便」。「綜上經論,故知以善巧穩便之法」,善是好辦法,巧是巧妙,穩是穩當,方便,這個方法叫「妙契眾生根機」。妙契眾生根機無過於念佛法門,念佛法門容易,難信,真難相信!多少人學了一輩子,對它半信半疑,最後不能往生,還是繼續搞六道輪迴,太多太多了。我們年輕的時候,李老師常常告訴我們。
實際上在那個時代,我們對淨宗也是半信半疑,為什麼?事上沒看到,理上不清楚。我們是在理上搞清楚了,不懷疑了。理上是科學家幫我們大忙,沒有現在的量子力學,我們還是半信半疑,它講得太玄了,從來沒聽說過。古人的註解,有些是註出來了,太深了看不懂,讓我們看到都模稜兩可。到看到現代科學的報告,我們才恍然大悟,回過頭來再查經,經上早就說清楚、早就說明白了。科學家把這個念頭找到了,沒有原因,突然蹦出來的,立刻就消失了。我們聽到這個報告,馬上想起經上「當處出生,隨處滅盡」,這不是佛講清楚了嗎?佛雖然講清楚,不懂,什麼叫當處出生?什麼叫隨處滅盡?這是念頭,物質現象是從念頭變現出來的。
所以善、巧、穩、便,四個條件,方便的意思,四個條件。妙契眾生根機,妙是巧妙,就能跟眾生根機相應。現在眾生的根機受科學教育影響很深,科學教育第一個特點就是懷疑。聖賢教誨、佛菩薩的經論,心性之學,是決定不許可懷疑的。所以貪瞋痴慢,最後一個是疑,佛在大乘教裡面告訴我們,疑是菩薩最大的障礙。障礙什麼?障礙他見性,障礙他得定,他的定功不能向上提升,不能夠明心見性,原因在此地。所以,印光大師教我們,佛法從誠敬契入,「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誠敬兩個字好難!現在的人虛情假意,哪來的誠實?誠實我們一般講老實,沒有老實人,到哪裡去找?這才知道難,真難。
我們怎樣幫助人把誠敬找回來?這個有方便,《弟子規》是方便。為什麼?對父母有一點孝敬,那誠敬心生起來了。要多講講,你小時候父母怎麼照顧你,你怎麼能長這麼大,誰幫助你,這種恩能忘記嗎?父母培養你們這一代,那一代的人好辛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戰亂當中,苦不堪言,能生育你們、養你們。這些年來,二戰之後到現在,一甲子了,雖然沒有戰亂,社會還是亂。這個動亂什麼原因?我們把傳統丟掉了,把倫理丟掉、道德丟掉、因果丟掉,神也不相信了。科學,尤其是工商,鼓勵大家消費,培養大家貪瞋痴無底限的去膨脹,造成今天整個社會動亂,造成今天地球上災變,不是沒有原因。我們現在怎樣把這些人帶回頭,這個事可不是容易事情,真的要善巧穩便之法,這要用我們的智慧。「導向究竟之果覺」,究竟的果覺就是往生不退成佛。如何教人相信佛法,如何再進一步教人相信淨宗,再更進一步,教人相信真有西方極樂世界,你才能幫助眾生這一生成佛,「名為行權或行方便」。「德遵普賢」這些菩薩真了不起,這是我們的榜樣。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敬祝 諸善菩薩 聞法吉祥 福慧圓滿
自如 頂禮 阿彌陀佛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