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10-23 10:30:19| 人氣12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十七集)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淨土大經科註  (第四十七集)  2011/11/16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047

https://player.amtb.de/jw6/player.php?file=https://vod.amtb.de/redirect/media/mp4/02/02-037/02-037-0047.mp4&autoplay=true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二百二十八面,我們從倒數第五行當中看起,這一個段落:

  「經中《三輩往生品》云:乃至獲得一念淨心,發一念心,念於彼佛。此人臨命終時,如在夢中,見阿彌陀佛。定生彼國,得不退轉無上菩提」。我們接著把底下一句念下去,「此明淨心念佛一聲之無量不可思議功德」,我們看到這個地方。佛法是跟我們說明宇宙萬有的實相,事實真相。這些事實真相並沒有人主宰,也沒有人在策劃支配,全是從心想而生的。一個惡念是造的地獄業,地獄的相就能現前。如果在這個時候遇到有殊勝的因緣,有人告訴你,念一聲阿彌陀佛,如果這個心是真誠心、是清淨心,立刻地獄就消失,天堂就現前;如果對淨土有善根,這個時候善根現前,極樂世界就現前。所以一切法都不是定法。定業,佛常常講,定業是不能轉的。這是說什麼?說造作業的人他不回頭、他不覺悟,那就沒法子轉;如果他要是覺悟,他回頭,一念改變了,這個定業也隨之就轉,沒有不能轉的道理。如果說不能轉的話,那「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句話就講不通。我現在心想佛,我以前造的地獄罪業,現在想佛,佛的境界應該現前,這才叫一切法從心想生。現代科學家發現以心控物,物是物質環境,天堂、地獄、極樂世界都是物質環境,意念可以轉變、可以控制。所以這裡給我們講得好,一念淨心,什麼叫淨心?清淨的信心,也就是說,一絲毫懷疑不能有。

  我們今天的麻煩就是半信半疑,讓我想到李老師給我最深刻的教訓,永遠不會忘記的,就是信心。那一年,我學佛第五年,我學佛就一直在研究學習經典,喜歡讀書。遇到李老師之後,李老師勸我學講經,我不敢接受,因為講經不是一個普通的事情,我們哪有條件來講經!老師開了一個經學班,就是培養講經人才,學生有二十多個人,他要我去看看,去參觀一下。這可以。他們上課,我坐在最後一排看他們,老師怎麼教的,他們怎麼學的。這一堂課下來之後,我跟老師說,我也可以學。老師笑笑,點頭就同意了。我看到什麼?這個經學班的學生,三分之二的人年歲比我大,年歲最大的林看治居士,六十歲,我那個時候才三十一歲。她什麼程度?小學畢業,六十歲,小學畢業。我想想,我三十一歲,我初中畢業,高中念了半年,她能學,我怎麼不能學!所以林看治對我的鼓勵太大了。這個人真了不起,真用功,學習的經典有字不認識、意思不懂的,逢人就請教,不恥下問,真用功。講得雖然不是挺好,法緣殊勝,聽眾特多,都喜歡聽她講。我們同學當中法緣沒有比她興旺的,她的聽眾最多。學了不到一年,她在台灣北部到處講,對我們是莫大的鼓勵,讓我們對這一行信心生起來。

  我入那個班是最後的一個人,班裡面學習講經是按先後順序的,我排在最後。在我出家之前,我在台中住了一年三個月,沒排到我,我排到最後,沒排到我,我就離開了,就出家了。出家之後,再回來,還參加這個班,這個班還沒解散,他這個班辦了兩年。老師講經採取私塾教學方法,每一個同學學習的經典不一樣,誰選擇?自己選擇。老師指定《大藏經》裡的,《大藏經》上沒有的,不學,一定《大藏經》上有的。經典你隨便選,選得太深,他說不行,這你現在還不能學,你重新再選。實在自己不能選,他代你選。譬如說《彌陀經》,《彌陀經》幾次講圓滿?七次,實際上就是七個小時,七個小時要把它講圓滿,所以沒有什麼發揮的,只是把文字表面講清楚、講明白,讓人聽得懂,標準就訂在此地。最長不能超過十次,最短不能少於三次,像《八大人覺經》三次講完,學《般若心經》的,也是三、四次講完,一個星期講一次,四次就是一個月。這個教學法看起來很笨拙,但是它真有效。通過這種訓練,你在那裡住上三個月、半年,大概可以學一、二部經,至少能學兩部經。

  我在班上佔了個便宜,我的理解力比人強,記憶力也比人強,所以這就很佔便宜了。上課的時候,老師實際上是教兩個學生,其他同學是旁聽,我都是在旁聽席。一年三個月就是十五個月,我一共旁聽,連聽老師講經,一共聽了十三部經,這十三部經我都能講。所以一出家就教佛學院,佛學院一個學期只能教一部經,佛學院三年畢業,我只用六部經,還有七部沒有派上用場。所以佛學院不行。李老師這個私塾班真有效果,士氣高昂,我平均是一個月學一部,十五個月學十三部經,而且這個經都能夠拿得出來,都可以出去講的。佛學院畢業出來大概一部經都不會講。所以我對於老師這種教學方法非常欣賞。星雲法師,那個時候佛光山的道場剛建起來沒有多久,辦了一個東方佛教學院,請我去做教務主任。我就把台中李老師教給我們這些方法告訴他,勸他用台中這個。台中是古老的方法,中國世世代代承傳就是這個老方法,非常有效。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他是決定不准許你同時學兩部經典的,只能學一部,一部學會了,才可以學第二部。那個學會的標準沒有別的,你上台去講,老師坐在最後一排在那聽,他聽了滿意就算是及格,你可以再學一部。這麼個標準,一門深入。

  所以我在台中,這是沒出家之前,住了十五個月,學了十三部經,自己時時感觸到所學的經典部頭不大,不能紮根。我學的經典最長的就是《普賢菩薩行願品》,大概有兩萬多字,是我們現在所流通本子最後的一卷,就是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最短的一部經是《八大人覺經》。《阿含》,小乘經大概學了有六、七部,其他都在方等部裡頭選出來的。《彌陀經》學過,《十善業道經》學過,還學了一部《無量壽經》,康僧鎧的本子,這個算是分量比較大的。出家之後再回到台中,我想跟李老師學《法華經》,帶了大概有十幾部《法華經》的註解,帶到台中。李老師是非常希望我回到台中,那個時候正好在講《楞嚴經》,他就告訴我,《楞嚴》跟《法華》的分量差不多,就是相等的,要教我《法華》,我一個人學,他抽不出時間,現在正在講《楞嚴經》,你就一心學《楞嚴》。我說也好。

  當時《楞嚴經》的註解不多,在台灣只有兩種,一個是圓瑛法師的《講義》,一個是孫仲霞居士的《直解》。所以我就寫信給香港智開法師,替我找《楞嚴經》的註解,半年當中他給我找了二十多部,我非常感激他,全是線裝書,木刻版本,真叫稀有難得。我就全心全力學《楞嚴》,那個基礎打得好,三年的時間,老師講了一部《楞嚴經》,我也講了一部《楞嚴經》,複講。老師星期三講,我是隔一天,第二天,星期四我講。我講的聽眾只有六個人,我找了六個同學,我們經學班七個同學,我們複講老師的經典,《楞嚴》由我一個人講,從頭到尾。所以老師講一遍,我也講一遍,我有六個同學給我證明,講完之後他們提問題,我們互相研究討論,不能解決的去找老師。這三年的根紮得好。所以香港同修找我來講《楞嚴經》,那是我看家的本事,一點問題都沒有,第一次到香港來表演。

  這個一念淨心重要,學習傳統文化、聖賢教誨,這個心態是不能沒有的,決定不可以懷疑。這種清淨心用在懺悔、用在念佛求生淨土是特別有效果,無論過去、現前造作什麼罪業,別去想它,為什麼?那是業障現前,你自己都做不了主宰,業力在支配你。造作地獄罪業,不怕,怕的是不肯認錯,怕的是不肯回頭。章嘉大師教給我,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實質是什麼?實質是心行,你的心上有沒有佛,你能不能把佛的教誨表現在你日常生活行為當中,這個重要。那些儀規形式不重要,儀規形式為誰做的?為接引大眾做的,那不是自己修行,是為了接引大眾。就好像舞台表演一樣,是給觀眾看的,特別是給沒有學佛的人看的,他從這個地方認識佛教、了解佛教、歡喜佛教、羨慕佛教,他就入門了。所以舞台上表演目的在此地,真正修行沒有這些東西。

  說到懺悔法門,章嘉大師告訴我的,懺悔的實質是真正認錯,知道錯誤,後頭有一句話非常重要,「後不再造」,實際上就是儒家顏回所講的「不貳過」,過失只有一次,覺悟之後不會再犯同樣的過失,這叫真懺悔。當然凡夫在這個世間難,難在哪裡?緣很雜,逆境惡緣太多了,所以會常常犯。常常犯不怕,我常常改,這一點非常重要!不能我常常犯,自己對自己喪失信心,那就完了。自己對自己有信心,時時刻刻提醒旁邊的同參道友,要求他們幫助,看到過失趕緊告訴你,自己好改過,這比什麼都重要,這叫真正的善友。看到你的毛病不說你,這不是善友。可是自己要歡喜接受,無條件的接受,他說錯了,說錯了也接受、也感恩,所謂「有則改之,無則嘉勉」,這是一個良好的學習態度。如果不接受,還要來掩飾,還要來辯論,這就錯了,沒有人再會說你過失了。

  唐太宗做了皇帝,他是最歡迎別人說他過失,那是皇帝當中非常難得的。有的,真有人批評錯誤,冤枉了唐太宗,但是他能歡喜,還感謝。人走了之後,旁邊的人說,皇上你沒有這個。他說是。沒有,你為什麼還感激他?我要不感激他,對他發個脾氣,以後還有誰敢在我面前說我過失?大家就聽明白了。所以這個不容易。唐朝在中國歷史上真是輝煌的一頁,是他留下來的典型、留下的好樣子。非常可惜他在位不久,他只有二十三年,如果能像康熙、乾隆,能夠做上六十年,那唐朝不得了。太年輕,知識太少,好學,讓底下大臣給他編一部書《群書治要》,在古籍裡面去搜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些教訓,統統把它抄在一起成為一本書。他對於這部書手不釋卷,沒有一天不讀它,這是對從政的人留下一部珍寶,這是很大的貢獻。

  他能認錯,從地獄出來,你們看那個光碟,我們相信那不是騙人的。首先承認自己造了地獄罪業,墮地獄了。人家說你是個明君,好皇帝。好皇帝做錯事情難到不墮地獄嗎?哪有這個道理!這是給我們修行人一個很高的警覺。你天天念佛,做如來弟子,你造作罪業能不受報嗎?善有善果,惡有惡報,這是自然的定律。不是上帝定的,也不是閻羅王定的,佛菩薩更不相干,這是大自然的定律。善因善果,惡因惡報,任何人都不能避免,佛菩薩也不能違背因果。釋迦佛過去生受歌利王割截身體的果報,沒有一絲毫怨恨,忍辱波羅蜜成就了。他對歌利王報恩的心,他說我將來成佛第一個度你。釋迦牟尼佛在這個地球上示現成佛,第一個得度的憍陳如尊者,憍陳如就是那個時候的歌利王,這是說話算話,世尊一生教學,憍陳如是第一個證阿羅漢果。我們對於因果報應,自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要小心謹慎。

  昨天有同修告訴我,梵師的懺悔文,是在今年年初的時候,我在高雄治牙齒,住在澄清湖旁邊的一個大廈,她在那個地方寫的,我們不知道。我們那裡工作的人員(義工),他看到了,他寄到香港來轉給我,我沒收到,所以一點印象都沒有。這是什麼?這是因果,因為有很多人有重要的東西請她轉給我,她不轉給我,她這個事情大概幹得不少。所以她的東西送給我的時候,也沒有人轉給我,這不是果報嗎?一報還一報。我這次看到,是他們在整理遺物發現有這麼一篇東西,我才看到。如果我早看到的話,那個加持幫助的力量會加好多倍。她的為人傲慢、好面子,做錯事情她也不承認,也不肯低頭,是這樣的,這麼個個性,很要強,非常要面子。所以她是屬於中陰往生。她往生的時候不是到極樂世界,她中陰身是遊魂,畢竟是有善根,有這麼多同修誦經念佛迴向加持她,緣太殊勝了。所以中陰見到阿彌陀佛,這才完全相信,得一念淨心這樣往生的。換句話說,她佛沒有白學,雖然學的時候是半信半疑,彌陀慈悲,一見到阿彌陀佛,那個半信半疑的心就斷掉了。這一下提升上去,提升上去這個果位不可思議,實報土上品中生,這個無法想像的。她的法名叫妙覺,叫妙覺菩薩。你看這個周轉就在一念,見到阿彌陀佛她才相信,沒有見到阿彌陀佛她不相信。如果她活著的時候就能有一念淨心,把疑慮全部排除,她就上品上生了,這是肯定的。說明了善導大師的話一點都不錯,「四土三輩九品,總在遇緣不同」。

  我常講,我們的緣太殊勝了,到哪裡去找!什麼是障礙?不信就是障礙,半信半疑就是障礙。如果在她斷氣之後,沒有這麼多人誦經念佛給她迴向,她有沒有緣分見到阿彌陀佛就靠不住了,這個幫助的緣力量太大了,說明了真的一切法從心想生,平常多做好事,廣結善緣。她要不是在我身邊這麼多年,哪有這麼多人念佛誦經給她迴向!這麼多年雖然聽經聞法半信半疑,阿賴耶裡面佛法的種子那全都有,這是一點不假,只要斷疑生信、破迷開悟,問題就解決了。聖教之難,真難!就難在半疑半信,她不是真信,真信的功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經上字字句句都是實話,沒有一句是虛妄的。學佛如是,學聖賢教育皆如是,要用真誠恭敬。佛菩薩所說的這些話,不是為別人說的,是為我一個人說的,你要用這種心態去學習,你所得到的功德是圓滿的。這個經是對某人說的,那個經是對那個人說的,你什麼都沒得到,你天天研究它,甚至於講解它,你自己得不到利益。為什麼?為別人說的,跟自己不相干,錯了。佛菩薩說法普度眾生,我是眾生,我全盤接受,這就是度我,你全盤接受是度你,他全盤接受是度他,不願意接受的就沒有法子。佛是普度,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所以全在當人你肯不肯接受。

  所以梵師做得很好,現身表法,讓我們在這個大劫難當前,有這麼一個好榜樣,給我們最大的信心。我們如何來應對這個災難就明白了,認清楚世出世間一切功德裡頭,無量無邊的功德就是學習經教。否則釋迦牟尼佛在世,為什麼講經教學四十九年,為什麼他不用別的?我們的病,最大的病就是疑惑,唯有用講經教學的方法幫助我們破疑生信,斷疑你就開悟了,都得要用這個方法。不但世尊,我們在經上看到的,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全用的這個方法。在淨土三經裡面我們所看到的,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天天講經,沒有一天休息,放假,沒有。極樂世界這些學生(聽眾),聽眾都是學生,也都是菩薩身分。不但他們有能力接受阿彌陀佛的教學,你看看經上說的,同時他能夠分身,分無量無邊身到十方諸佛剎土去參訪、去供養佛陀。我們知道供養佛陀是修福,聽佛講經說法是修慧,那個地方的人真精進,他們每天幹的什麼?福慧雙修,到福慧圓滿就成佛了。

  我們常常念三皈依,「皈依佛,二足尊」,這個二就是智慧跟福德,足就是圓滿、滿足了,沒有欠缺,這兩樣圓滿,這就成佛了。極樂世界是個成佛的學校,只要進去沒有一個不成佛,將來你在你有緣的地方示現成佛,這個經典最後一品說得很清楚,你在有緣的地方成佛佛號都叫做妙音如來。妙音是什麼?南無阿彌陀佛,因為我們是念佛成佛的,都稱作妙音如來。所以我們現在皈依上用的法名全用妙音,現在是妙音居士,將來是妙音如來,因果相應,不用其他的名號。信心決定了一切。

  「此人臨命終時,如在夢中,見阿彌陀佛」,這個好像就寫的悟梵師的狀況。「定生彼國,得不退轉無上菩提。此明淨心念佛一聲之無量不可思議功德」。我們讀到這句經文就應當記住,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不要迷了自性,要放下。放下,清淨心就現前,因為你自性本自清淨。放下分別,你的平等心現前,只要心地清淨平等,聲聲佛號不可思議功德。不要有雜念,不要有妄想,雜念跟妄想對我們是有害沒有利的,這個東西是什麼?這個東西是輪迴業。雜念妄想不斷就是搞輪迴,念阿彌陀佛也是搞輪迴,在輪迴裡面得一點福報。清淨心、平等心念佛就是功德,功德超越輪迴、超越十法界。

  下面說,「又大願中有聞名得福願。十方眾生以聞名故,壽終之後,生尊貴家,諸根無缺,常修殊勝梵行」。這是什麼?這是沒有發心求生極樂世界的人,你看聽到一句阿彌陀佛名號有這麼大的功德,名號功德真不可思議!我們今天要幫助現前這個苦難眾生,現前這個混亂的社會,遍布災難的地球,用什麼?就用這一句佛號就好。用別的來不及了,這一句佛號不管你懂不懂,你懂,念佛是功德;不懂,念佛是福德,都有好處。我們念佛無論出聲不出聲沒有關係,要表演一個念佛的樣子。所以出家人這個樣子好,人家一看,阿彌陀佛,他就冒出來,他心裡就有了。所以出家人不能瞧不起他,他造地獄罪業都沒有關係,那是他的事情,與我們不相干。我們一看到他,佛就冒出來了,阿彌陀佛就冒出來了,這是什麼?我們就得福了。福從哪裡來?因他而得福,他稱之為三寶,意思就是在此地。

  在家學佛的同修要曉得種福,那要把念佛的樣子搞出來,最方便的是手上拿一串念珠,無論在什麼地方,這是什麼?讓人家一看的時候,那是個念佛人,要表這個法。早年我在大專佛學講座授課,我是勸每一個學生手上戴念珠,每一個同學你們自己教科書上不都寫名字嗎?別寫名字,寫什麼?寫阿彌陀佛。你的同學一看,阿彌陀佛,這是你的書,有意無意他就念出來,他心裡就落印象,這個好,時時刻刻提起阿彌陀佛的佛號,念念不忘阿彌陀佛,自利利他。你看聞名得福這一願講得太好了,「十方眾生以聞名故」,聽得愈多愈好,力量愈大,他這一生臨終之後,他又到人間來了,到人間來比這一生好,他生到尊貴家,生到富貴人家。「諸根無缺,常修殊勝梵行」,那這要遇到勝緣,因為他有善根。

  「又有聞名得忍願」,四十八願的,「他方菩薩以聞名故,應時可獲一二三忍,證不退轉」。這個一二三忍經上有,此地講的一二三忍,實際上就是指本經「菩提道場第十五品」裡面講的三種忍,音響忍、柔順忍、無生法忍,這三種忍我們都要記住。音響忍是什麼?「由音響而悟解真理」,就是開悟,講經教學是音響。現在這些高科技的設備我們要會運用,這樁事情是早年方東美老師提醒我的,電視,那個時候網路還沒有,無線電的廣播,都是好工具。工具沒有善惡,善惡在人,我們讓它播什麼內容,如果這些工具天天播音出來的都是講經說法、聖賢教學,這個世界就是極樂世界、就是諸佛剎土;如果這些東西的內容都是殺盜淫妄、都是貪瞋痴慢,那是魔王的世界、羅剎的世界,全在人。所以要會好好的去利用它。老師當年講的時候,我們的生活是最艱難,真的三餐飯都吃不飽,所以根本就沒想到這個事情。但是老師講的遍數很多,所以印象很深刻,我們就留意到了。

  所以在台灣,我們得到同修大家的贊助,買了一個小地方,也是在景美,公寓,買了一個單位。台灣的五十坪,一坪是三十六尺,面積不算大,我們這個道場叫圖書館,華藏圖書館。我們開幕大概三、四個月的樣子,紐約有幾個同學來訪問,要找我到那邊去講經,我們圖書館剛剛建成,我就不好離開。他就問,他說,那你講經能不能把錄像給我們。我說我們沒有設備。好像在那個時候,他們就拿了兩萬美金,就買了這些機器設備,我們的圖書館就改做視聽圖書館,「佛教視聽圖書館」,那在台灣是第一個。我們講經專門錄像,那個時候是錄像帶,沒有光碟,這個帶子就寄到紐約,用這個方法,我們保留錄像、保留錄音帶就從這開始。以後有了網路,我們利用網路大概有二十年了。陳彩瓊這個衛星搞成功之後,今年九年了,它是二00三年元旦開播的,現在有六顆衛星,全世界都能收看。所以這個工具好。方老師當年常常掛在口裡,我們把它兌現了,一個地方講經全球都可以能收看。所以音響忍很重要。忍有定的意思、有同意的意思、有認可的意思、有肯定的意思,所以它屬於定慧。第一個是音響,眾生因聽經而開悟的、明白過來的很多很多。

  第二個柔順忍,柔順很重要,「慧心柔軟,能隨順真理」,這個就是說明,柔順才能夠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柔順的反面是剛強、頑固。佛在經上所教的,我們要認真把它落實,在生活上做到,工作、處事待人接物都能做到,這要柔順,柔順之德。賢首國師《還源觀》提倡四德,這是最重要的,第三句就是柔順。這個四德,學習大乘,尤其修學淨土,必須要學習的。第一個是隨緣妙用,沒有柔順忍你就不肯隨緣,柔順忍才能做到隨緣,恆順眾生,我隨順他,不要求他隨順我。妙用是什麼?妙用是不著相,那叫真妙。外面完全隨順,裡頭如如不動,裡面是清淨平等覺,這是什麼?這是諸佛菩薩的境界,至少是法身菩薩他才能做到。

  第二個是威儀有則,就現在講的,一定做個好榜樣給人看。好榜樣是什麼?十善、三福、六和、六度、普賢十願,最好的樣子,我們要做出來、表現出來給人看,佛法才受到社會大眾的尊敬,大家才願意學佛,學佛真好。胡小林學到了,他父親晚年,他覺悟了,以前不懂得孝養父母,全心全意來彌補這個缺陷,盡孝。他父親歡喜、讚歎,沒有想到中國傳統文化這麼好,在他的老朋友當中大力宣傳,兒子學了傳統文化變得這麼好,完全變了一個人。所以一定要落實。第三句柔和質直,外面要柔和、要柔順、要和睦,裡面質直就是真誠,內裡面的心有誠敬,表現在外面柔和。第四條是代眾生苦,我們能做出最好的榜樣,目的是什麼?讓眾生明白、覺悟、回頭就能離苦得樂,成就自己的功德,成就一切眾生的福德。這個好事情,世間好事無過於此,我們要真的會修,我們遇到的緣非常殊勝。

  第三個這就高了,無生法忍,「證無生之實性而離諸相者,是悟道之至極」。無生法忍,在大乘裡面講七地菩薩證得的。這是個什麼境界?真正覺悟、明白了,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滅。這不是普通人能證得,我們看一切法有生有滅。大乘經上常說七地以上,無生忍,七地是下品,八地是中品,九地是上品,它有上中下三品。無生忍上面叫「寂滅忍」,那是如來果地上的,寂滅忍也有三品,下品是十地菩薩,法雲地的菩薩,中品是等覺,上品是妙覺,妙覺如來這是究竟的果位,沒有比這個更上的了。妙覺不住實報土,他回歸常寂光了。所以等覺你能見到他,妙覺見不到,除非他現相,他不現相你見不到他。這三種忍,以後講到第十五品的時候會詳細介紹。

  他說,你看「他方菩薩以聞名故」,注意這個地方是菩薩不是普通人,菩薩沒有指階位,也就是說,最低層的菩薩,那就是十信位。十信位的菩薩從初信到六信還沒有離開六道輪迴,七信是證阿羅漢果,超越六道輪迴了,初信到六信他們要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應時也能得一二三忍。當然我們知道得第一個音響忍的最多,音響忍縱然不能證悟,解悟。我們今天屬於解悟,從經教裡頭明白了,從科學報告裡頭證明了,我們不再懷疑了,我們真的相信、真的接受、真的依教奉行,這都屬於音響忍的範圍。柔順忍那是有功夫了,能夠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個在我們世間法來說這是相當高的修養,一般人誰肯隨順人?都是自以為是。能夠放下自己自以為是這個念頭隨順別人。無生當然這是大菩薩的境界。所以這三種忍聞名能得到這些好處,終極是證不退轉,這個不退轉是圓證三不退。

  「可證彌陀名號,妙德難思」,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如東密《阿字觀》」,所以註解裡頭密宗經論念老引用很多,說明這部經這個註解裡頭有小乘、有大乘,藏通別圓統統都有,有顯教、有密教,有禪宗、有教下,在這部經裡頭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教統統包含著。《華嚴》全圓,《法華》純圓,本經跟這兩部經性質完全相同,也是全圓,也是純圓。那兩部經的分量都太大了,這個經的分量是現在人最歡喜的,不是很長,它也不是太短,非常適中。有這麼好的集註,集經論的註解,集祖師大德的註解,這能不相信嗎?我們可以懷疑嗎?信的人有福報。

  東密《阿字觀》裡頭說,「自阿字出一切陀羅尼。自一切陀羅尼生一切佛」。這是什麼意思?阿是第一個元音,在言語裡頭它是第一個母音,這一開口阿,由這頭一個元音變成無量的音,這是母音。我們看這個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文字母音不多,西方英語裡頭五個音母音,梵文跟藏文也是的,中國用的注音符號韻母第一個都是用阿,所以它是母音裡面之母。陀羅尼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叫總持,總一切義,持一切法。所以從阿字出一切總持的法門,由一切陀羅尼生一切佛。佛是怎麼產生的?與陀羅尼分不開。在大乘教裡頭這一切陀羅尼是什麼?現在我們知道就是南無阿彌陀佛,你看這一句裡頭總一切法,持一切義。

  這一樁事情,本經後面附的有梅光羲老居士的原序,序文裡頭就講得很清楚。為什麼阿彌陀佛是一切陀羅尼?梅老告訴我們,隋唐時代中國、外國這些高僧大德,確實他們曾經在一起討論過,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哪一部經能夠代表,佛一生所講的東西精華這部經上都有,那就是一切經的陀羅尼?大家公認的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所以《華嚴經》方東美先生把它說成「大乘佛經哲學概論」,它包括一切法。這是古大德承認的,一切經都是《華嚴》的枝葉,好像一棵大樹,《華嚴》是根、是本,所有一切經是《華嚴》的枝枝葉葉。根本找到,這一切陀羅尼就是根本。《華嚴經》到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那就是《華嚴》到最後它歸到哪裡?它歸到《無量壽》,《法華》最後也歸《無量壽》,《楞嚴》最後還是歸《無量壽》,「二十五圓通」裡面大勢至跟觀世音菩薩做了總結。那這麼一說,《無量壽經》它的價值就顯示出來了,真的是變成如來一生所說的第一經,難怪他多次宣講。佛講經一部經只講一次,沒有重複的,只有這部經講了很多次。所以會集本是有必要的,佛不是一次講的。

  現在夏蓮居會集五種原譯本,把它分為四十八品,四十八品裡面最重要的是哪一品?我們追,一步一步去追,最重要當然第六品,第六品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四十八願。這四十八願哪一願是最重要的?古來的大德都肯定了第十八願。十八願是什麼?十念必生,這叫大願的核心,十念必生就是持名念佛。所以名號功德就顯示出來,一切諸佛如來所說的一切經到最後是歸阿彌陀佛這一句名號,一句名號展開來,無量諸佛所說的一切經都從這展出來的。所以從一切陀羅尼生一切佛,這一切陀羅尼就是南無阿彌陀佛,這還得了!你念這一句佛號就是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的經全念到了,一字不漏。沒有人認識,沒有人把它講明白,我們是看到梅光羲老居士這篇序文才知道這個說法,才真正明瞭彌陀名號功德不可思議。

  可是雖然讀了他這一篇序文,那序文很長,我們還是半信半疑。為什麼半信半疑?沒有真去念,真相信的人那他的名號就不絕口了,他真幹了,這一點比什麼都重要。我們要想消業障、要想斷煩惱、要想滅罪業,什麼法子最有效果?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最有效果。這裡講「一念淨心,發一念心,念於彼佛」,這個功德不可思議,他就能往生,就看你心地真誠到什麼樣的程度,你的品位馬上就提升。證實說明一切法從心想生,實報土上上品從心想生。我們信不信?我們肯不肯想、願不願意去想?這個世界上,真正明瞭了,搞清楚、搞明白了,念佛的人多了,這世界災難就減輕,非常有效。世界上造罪業的人多,念佛的人不多,但是古人有一句話說得好,叫邪不勝正。一個真正念佛人就能夠抵得千萬人造作罪孽,能抵得過。相信這個話的人不多,為什麼?我沒見過,找不到證據。什麼樣的人真修?就是心地清淨,一塵不染,具足圓滿的信心,沒有絲毫疑惑,這樣的人。當然這樣的人很難找,真修行人。理上講得通,所以事上我們就相信,我們就不會懷疑。接著往底下看,「阿字主也,一切陀羅尼與一切諸佛皆伴也」,主伴圓融!「一字之中,主伴功德無量無邊,是即圓明具德之玄意」。

  我們再看下面這段,「又彼國土,色聲香味觸,一一圓明具德」。這是講在極樂世界,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身體接觸,這是說五根接觸外面五塵境界,一一圓明具德,任何一種它都是圓滿光明具足無量無邊功德。這是什麼原因?就是西方極樂世界人的心統統都轉過來了,大乘教裡面講的轉識成智。識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這個沒有了,這個東西沒有了,自性裡面的智慧現前了。對第八識來說,阿賴耶轉成了大圓鏡智,無所不知;末那識,第七意識,轉成平等性智,因為它沒有執著了;第六意識轉成為妙觀察智,末那是沒有執著,第六意識是沒有分別,跟這個經題上完全相應,清淨平等覺現前了,那個覺就是阿賴耶大圓鏡智。前五識轉變成成所作智,那就是眼見色就開悟,耳聞聲開悟,鼻嗅香開悟,舌嘗味開悟,身體無論接觸什麼境界都開悟。為什麼?見色聞聲一一境界純是自性。所以一一圓明具德,樣樣是圓滿,樣樣都是般若智慧,樣樣都是具足一切妙德。所以「見光、見樹、聞聲、嗅香,莫不增益善根」,只要你所接觸的,決定增長善根、增長智慧。從反面來說,消除業障,化解煩惱,斷盡所有的罪業,全消除了,你回歸自性了。

  經上說的這幾句話,「若有眾生,見我光明,照觸其身,莫不安樂,慈心作善」,這是佛光照你,你見到佛光了,自自然然。這是什麼?性德流露。彌陀佛光是性德,接觸性德這是香光,極樂世界妙香普薰,那是鼻根所聞到的。無論是哪一種,或者是五種全具足,都幫助你滅罪,幫助你圓滿福慧。這不是增長,是圓滿,所以你得到的是安樂。慈心作善,慈心作善落實在普度一切苦難眾生。在這個境界裡面,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他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你全都知道。起心動念是三心,阿賴耶、末那、意識,起心動念是它們,這個就是我們講的精神現象。物質現象這身體,身體是物質,物質雖然沒有起心動念,但是物質一樣傳遞信息。物質我們現在知道是意念波動產生的,沒有意念就沒有物質,所以物質存在就說明它波動現象存在。而波動的速度,我們從彌勒菩薩問對裡面看到的,一秒鐘一千六百兆,這個速度在波動所產生的物質幻相。

  物質有固體、有液體、有氣體,這是什麼原因?是它的頻率不相同,頻率慢的就變成固體,快一點的變成液體,再快的就變成氣體,再快的就變成電波、光波。所以物質現象千差萬別是頻率不一樣,這是科學家跟我們解釋的。這個波動就像賢首大師在《還源觀》上所說的,《還源觀》裡面所說的完全根據《華嚴經》,所以他這篇論文題目最上面是《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這是它題目,標示得非常清楚,全是華嚴境界。《華嚴》具足十玄門,說明一切法相即相入,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的波動,這個裡頭信息、物質現象都周遍法界,而且跟遍法界虛空界所有的一切現象相融相即,真的是一體,不是假的。

  道理明白了,我們怎麼樣能夠融入?融入不是物質問題,是意念的問題,意念融了,物質自然就融了。本來是融的,現在我們認為各個獨立、各個不相干,這是一個錯誤的認知,你根本不了解事實真相。好比《楞嚴經》上佛的比喻,佛把我們自性比作大海,把我們每一個人比作大海起的水泡,水泡不大,大海起個水泡。迷了的時候,水泡迷了,就認為水泡是我自己,大海與我不相干,水泡跟水泡互相就獨立了,不知道是一體。什麼時候水泡破了,破了是已經開悟、明白了,原來是一體。而且水泡的存在是無常的,大海是永恆不變的。佛用這個比喻,比喻得很巧妙。大乘經終極的目標是教我們認識大海,認識什麼?認識自己。大海是自己的本性,是禪宗裡面所說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惠能大師見性就是見的這個,他見到了,釋迦牟尼佛菩提樹下成道,證得的也就是這個。

  所以慈心作善,天經地義,一切諸佛、一切菩薩沒有一個不是這樣。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慈心作善那還有什麼話好說,你本來是這樣的。今天我們把這樁事情忘掉、迷失了,迷到什麼程度?迷到不肯作善,沒有慈心。慈心有,被妄想分別執著障礙住了,障礙到你完全不知道你有慈心,完全不知道你有智慧,變成完全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不知道煩惱習氣自性裡頭本來沒有。自性裡頭本來有的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本來有的,這是真心,菩提心是真心。而且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確確實實是一體,像《楞嚴經》上所說的大海,那不知道有多少水泡,沒有離開大海。大海是自己,哪一個水泡不是自己?所以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全是自己,全是真心、全是自性變現出來的幻相。覺悟了這些幻相沒有,迷了就有,覺了就沒有。迷的心是動的,覺心不動。惠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本無動搖」,這就是覺心不動。所以大乘法裡頭有兩句話說得很好,叫「開口便錯,動念即乖」。開口是言說,說不出來;動念是思想,想不到的。自性、真心裡面沒有念頭、沒有言語、沒有任何造作,這自性清淨心。

  再看下面,「波揚無量微妙音聲,得聞如是種種聲已,其心清淨,無諸分別,正直平等,成熟善根」。這是講極樂世界的七寶池,寶池德水,八功德水,微風吹動,波浪裡頭自自然然有微妙的音聲。這種音聲我們這個世界也有,我們能看到波濤,小的是波,大的是濤,我們也能聽到流水的音聲。但是它的妙音我們聽不到,妙音要聽到你就會開悟。妙音為什麼聽不到?障礙不在它那一邊,它沒障礙,我們自己有障礙,我們自己用的是妄心,起心動念有分別執著,把這個妙音變質、扭曲了,也能聽,也能去欣賞,開不了智慧,見不了性。如果我們用真心去聽,聽流水的音聲可以大徹大悟,可以明心見性。不但聽其音聲,鼻聞到的香味,聞它的香,舌去嘗它的味,都可以明心見性。六根六塵六識沒障礙,障礙全在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所以麻煩出在這個地方。我們如果能夠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這個世界跟極樂世界就沒有兩樣,跟十方一切諸佛如來的報土就完全相同。這叫諸法實相,事實真相,真能解決問題,妄永遠不能解決問題。

  我們今天在經上,文字上看到,音聲上聽到,我們如何能契入境界?這是真的,不契入,解悟,解悟永遠得不到受用,真正受用得不到,受用必須要證悟。證悟要像它經上所講的,我們有沒有得到安樂?有沒有真正慈心作善?有沒有生起來?這邊這段講到的是,我們聽到這些音聲心清不清淨?還有沒有分別?還有沒有執著?有沒有得到正直平等?有沒有成熟自己的善根?這都是自己來考驗的。如果經上講的這些都能夠兌現,就契入境界了。

  「流布萬種溫雅德香,其有聞者」,這是鼻根,你看聞到了。「塵勞垢習,自然不起」,塵勞是煩惱,垢是染污,習是習氣,自然就沒有了。說明在極樂世界最大的利益、無比殊勝的利益就是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讓我們在極樂世界這個環境,五根對待外面的色聲香味觸的境界,你看它的作用都能夠轉煩惱為菩提,自自然然化解業障習氣,自自然然幫助我們五根接觸外面境界都能生智慧。煩惱不斷自己沒有了,業障不要消自然化解了,這是極樂世界。其有聞者,這是聞香,鼻根,塵勞垢習,自然不起。「風觸其身」,這是觸覺,講到身。「安和調適,猶如比丘得滅盡定」,比丘在滅盡定裡面他得到享受。滅盡是什麼?見思煩惱斷掉了,這是阿羅漢。

  「又若有眾生,睹菩提樹」,你看到菩提樹,你聽到音聲,這個樹,寶樹,風吹動這些樹葉就像風鈴一樣,你聽到聲音。「嗅香」,菩提樹的香。「嘗其果味、觸其光影、念樹功德,皆得六根清徹,無諸惱患,住不退轉,至成佛道」,六根統統起作用,就在這一棵菩提樹上,起這麼大的作用,有這樣殊勝的成就。這種境界確實很迷人!我們最重要的,相信經上的話,字字句句真的,絕不是假設的,絕不是我在想像的,不是,事實真相。我們要修行,我們想成就,我們要選擇一個好的修學環境,極樂世界擺在第一。真正肯定了,你嚮往的心就生起來了,信心、願心、一心持名,你這一生決定能得到,決定我們融入《無量壽經》的境界,相即相融。今天時間到了。





引用:http://ft.hwadzan.com/dv.php?sn=02-037-0047&lang=zh_TW7-0040&lang=zh_TW

敬祝 諸善菩薩 平安吉祥 福慧圓滿

自如 頂禮 阿彌陀佛




台長: 自如
人氣(12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 個人分類: 淨空法師 |
此分類下一篇: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十八集)
此分類上一篇: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十六集)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