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中樹梢鳥巢新,亂世中德火滅欲水(善有善報,境隨心轉:附淨空老法師開示及越溪居士心得文)
末學心得:
小孩六、七歲前道德、因果原理根基紮下去了,就不容易受到社會壞風氣染污(小孩心較清淨,任何觀念很容易往內心深處鑽,牢不可拔;更何況善良是我們的本性,自然根基更穩而不受世界壞風氣影響(壞習氣是漸漸養成,不是本性,而且有很多是過去生生世世累積下來的)),將來則可穩住國家、利益世界,甚至是社會國家地球的救星。人心漸漸有道德,世界天災就漸漸息止,因為「心、境一體且境隨心轉」。正能量能轉化不好的業報(即善有善報),如下面第二篇文章(學傳統文化的心得報告)的作者「越溪居士」因為勤念佛、聽經、讀經、端正心念行為,讓家中平安、小孩的身心不順也好了。諸位大德可參看細思。末學咪弟頂禮。阿彌陀佛!
~~~~~~~~~~~~~~~~~~~
教育一定要紮根(引用網址:http://www.amtb.org.tw/enlighttalk/enlighttalk.asp?web_choice=7&web_amtb_index=201#godata ;有更多淨空老法師精彩開示)
教育非常重要,會影響一生的行為。教育一定要紮根,而真正的根是胎教!中國古人都懂得,而且非常重視。母親懷孕的時候,起心動念都是善的,不許有惡的念頭,不許有惡的行為。為什麼?影響胎兒。在佛法裡面對這個更重視,佛在大乘經裡常常勸導,懷孕這個期間要讀經。《地藏菩薩本願經》說得很好,母親最好每天能把《地藏經》念一遍。起心動念、一切造作都能與經典上的教誨相應;沒有邪思、沒有邪念、沒有邪行,這無非在保護她的小孩。這樣小孩生下來好教,不會頑皮,他聽話、心地善良。所以從懷孕這一天開始,就開始紮根教育。到出生之後,這個嬰兒眼睛張開就不能叫他看不善的,所有一切不善的形相都要把它移開,不讓他看到、不讓他聽到。他所看的、所聽的、所接觸的都是純淨純善,這樣到他六、七歲的時候,根基紮下去了,這是聖賢教誨。
父母受道德倫理的薰陶,不一定要讀過書認識字,而是從小家裡教,我們常講天性善良。我父母雖然不認識字,沒念過書,但他天天講故事給我們聽。那些故事都是聽老人講的,內容總不出倫理道德,忠孝節義,禮義廉恥。從小聽得很多,所謂是「先入為主」。以後慢慢長大,接觸這個社會,自己有一個標準。這個根愈是從小紮得愈深,就不容易被外頭境界轉移。我們看看現代的年輕人,為什麼那麼容易被社會環境染污?原因就在家教。當然現在這個社會染污的面廣了,最廣泛的是電視,現在又加上網路。在美國,小學生一、二年級就用電腦,三、四年級時網路什麼都看。要是沒有根基的,不會被影響,不會被污染,佛家講這是佛菩薩再來的,他不是凡人。凡人哪有不被污染的道理!我們要了解這個事實真相。
所以懷孕的時候決定從胎教做起,你是真正在愛護你的兒女,真正在愛護社會、愛護眾生。因為你的兒女將來是個好人,他將來能夠拯救社會,這個使命比什麼都大!有些人說中國文化不重視婦女,輕視婦女,這是完全錯誤。如果你讀《印光大師文鈔》就曉得,這是近代的一位大德,他說中國文化裡面把婦女看得比什麼都重視。所以印光大師講,天下安危,這個權在誰的手中?在婦女手中。婦女能夠教好一個好兒女,天下太平。婦女對於兒女的教育不負責任,這個小孩將來可能是社會的禍患。
中國古代提起帝王,哪一個不尊敬文武周公?在中國歷史上享國最久的是周朝,八百年!為什麼它能興旺這麼久?母親好。母親懂得教養兒女,從胎教開始。所以母親的職責是相夫教子。下一代有沒有前途,能不能超過這一代,這個權在做母親的手上。你說這個責任多大,這個世間還有什麼樣的任務比這個更大的?沒有了。
紮根,主要是母親,父親是協助。到七歲上學了,再把他交給老師,老師跟父母密切配合,把這個小孩教成人。這是世間最偉大的任務,最艱難的使命,做母親的人擔負在雙肩。佛法裡講,母親的恩德超過父親。在佛法裡面出家人接受四眾供養,母親能夠享受,父親不能享受,你們想想這個意思。
聖賢教育教什麼,我們一定要懂,在世間裡面,就是倫理道德。儒家教的五常、五倫、八德;佛法裡面教的十善、三皈、五戒、六和、六度、普賢十願,整個佛法都在裡面。愈是大聖人,教導的東西愈簡單,絕對不會複雜。漢高祖入咸陽跟大眾約法就三條,太多了誰能記得?愈是大聖愈簡單。我們要懂得,聖人教化眾生,就跟慈母對待她的兒女一樣,每天嘮叨,反覆叮嚀,這是教育。現在世間人很少懂得。學東西一遍就可以了,不再想學第二遍,怎麼能夠契入?想想中國古人的話,「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中國古時候讀書人,宋朝朱熹做了一樁好事情,把幾千年留下來的典籍,真正抓到聖賢教誨的綱領,編一個教材《四書》。四書取材於《禮記》裡面的兩篇,一篇是中庸,一篇是大學,《禮記》裡選出來的;另外在十三經裡面選擇一部《論語》,一部《孟子》,編成一部書。這一部書就是儒家的精華,儒學概論。
~~~~~~~~~~~~~~~~~~~~~~~~~~
尊敬的師父上人慈鑒:
阿彌陀佛!慚愧弟子今天報告的主題是:傳統文化學習心得之二——信德(引用網址:http://www.amtb.tw/pdf/EB45-34-01.pdf)
師父上人在《二O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二十七集講述在我們這個社會修行很困難時指出:現在學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這種「故修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少如麟角」的情況,對於「萬修萬人去」的淨土法門而言,真的是不成比例。
師父上人說,造成這種情況的,首先就是缺乏信心。師父說:中國人做人的基本條件五個字,叫五常,五個永恆不變的真理,這就是仁義禮智信。信德是五德的基礎,沒有了信,其餘四德全都沒有了。一定先有信,仁義禮智都是從信建立起來的。首先要信自己,相信人性本善,一定要相信人之初,性本善。有信這才有智,有智才有禮,有禮才有義,有義才有仁。
關於信德中「相信自己」的情況,師父上人在《二O一二淨土大經科註》曾開示說:「佛家講信,頭一個是自信。人要是自己沒有自信心,佛菩薩對他無可奈何;自己有堅定的自信心,佛才能幫上忙。沒有自信心,佛菩薩也拿你無可奈何。」換句話說,學佛要想拿到佛力加持,第一件事就是相信自己「具有如來智慧德相」;學傳統文化要想做好人,第一件事還是要相信自己本性本善。人生許多的糾結、情緒、痛苦,歸根結柢,還是自性與習性的衝突,令得心神不寧、浮躁不安、惶惶不可終日。愈是在痛苦和不安之中,愈應該看到本性本善在此中作用。所以,慚愧弟子在學習傳統文化經歷了許多彎路,在學佛迷不能破,進少退多中周旋了很長時間之後,日益感到,培養信德是修行當務之急。
一、培養信德的失敗經驗
弟子學習傳統文化,走了許多彎路。上大學的時候崇洋媚外,雖然嚮往傳統的知識分子那種「先天下之憂而憂」的精神,但是放不下爭名奪利的心。所以過得患得患失、疑心重重。
因為聽到師父上人教導要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弟子就去研究院學習中國歷史,以為這樣就能學到傳統文化。在研究院報到的第一天,弟子的指導老師就語重心長地說:「做學者,要有懷疑的精神。你最大的問題就是什麼都相信。」在懷疑的精神下,弟子雖讀古書卻並沒有學到傳統文化。
研究院畢業,發心將聽經以及研究所學用在生活上,給阿彌陀佛幹活。因為弟子已婚,育有二子,故家中實為道場。現在回首畢業後在家中「學而時習之」的四年,深深感到學習傳統文化,必須尊重傳統,尊重古聖先賢教給我們的學習次第,要仰信聖言。
去年年底,弟子向尊敬的師父上人呈交了《學習傳統文化心得之一——五教》,報告力行五倫五常,尤是尊重力行「父子有親」、「夫婦有別」的心得,這是弟子學習傳統文化的第一步。
對於弟子這樣業障深重的在家女眾而言,發心承傳傳統文化之後的第二步,便是在力行五倫的基礎上著力培養信德,實踐五常。
每一部佛經的第一句就是「如是我聞」。「如是」是信成就,信成就擺在佛經的第一位,也就是說,沒有了信,就沒有學佛的成就可言。信德不能建立,學佛多年也難收真實之利。因未獲真實之利而法喜難生,沒有法喜則愈學苦惱愈多,苦惱困擾則疑心日重。這是弟子學佛第一個十年的失敗所在。
二、什麼是信
《說文解字》言信:「誠也,從人言。」這就是人言為信,古德云:「盡己之謂忠,以實之謂信。」所以誠信、忠信是儒家特別強調的修身之道。
人言為信,落實在生活中,就是不懷疑一切言語。這一點,老德和尚做出了一個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老德和尚的信,可以說是超情離見的,任何人給他說一句話,即使完全背離常理,他都會信受奉行,沒有第二念,這就是人言為信。
我們常說:「信根深厚。」這是說一個人能夠不懷疑。此中有很深的義趣,並非愚蠢所致。例如,有人指著牛糞給老德和尚說:「這裡有佛。」這句話,在那個人心中,是捉弄這位看似呆頭呆腦的和尚,事實上,卻道出了諸法實相——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牛糞中有佛,這是不著相,是超越現象看本質。所以,老德和尚這一拜,就把自己的自性也給拜出來了。這是信所帶來的成就。
一切的人言,都可以說是資訊,這個資訊背後,都帶有能量,而這分能量,在機緣成熟時都能夠轉變成為物質。這是宇宙三大要素之間的轉換情況。所以,一念周遍法界,不僅是量子力學已經證實的真理,而且是我們生活中活生生的事實。如果是散心的念頭,能量有限,所感得的是比較淩亂的相,也就是我們當前世界的種種亂象;專注的念頭,能量很大,所感得的就是莊嚴有序的相,也就是淨土凡聖同居土中的清淨莊嚴。
三、信根破壞於妄念
前些天,一位元物理學博士給弟子一份心得資料,他說:全息照片的拍攝,必須仰賴鐳射的照射才能實現;普通散射光源則無法拍攝到全息照片。所謂全息照片,是指照片中的每個小的部分,都包含了整個照片完整的三維資訊。這樣的照片,無論碎成多少小片,每個小片都能還原成為完整的圖像。他運用佛法解釋此中的原因說:「散射光之所以不能拍攝出全息照片,原因就是不專;高度的專注和集中就能通達。這說明,我們眼前展現的五濁惡世,是緣自於心念散亂。」
博士繼續闡明說,這個物理現象提醒我們,知識分子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妄念紛飛。因為正是這些念頭,破壞了我們的信根。
佛法常說:「念不一不生淨土。」淨土法門之所以成為難信之法,原因之一,就是娑婆世界的業重凡夫很難放下妄想雜念。儒家也說「克念作聖」,唯有將這些紛繁蕪雜的念頭,克制下來,能夠不令它們生起,不讓它們擾亂我們的信、願,才能真正做到淨念相繼。
然而,對於知識分子而言,最難以克制的莫過於念頭。學生在實踐「克念作聖」中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想到《三時繫念》中有云:佛號如同清珠,「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就更加覺得自己的佛號沒有什麼法力,起不到什麼作用,真的是口念彌陀心依舊散亂。
學佛日久,尤其是學到一念「出生無盡、含容空有」之後,益發感到念頭不能隨便,但又是積習難改,甚難使力。
用經教攝住耳根
曾經有一段時間,弟子為了克制念頭,常在耳邊放佛號。但是,念頭來得很洶湧,遇事依然習氣做主,轉不過來。很是苦惱。
後來,蒙師父上人的教導,發心聆聽《淨修捷要報恩談》。因為弟子家務多,從早到晚忙個不停。所以不斷重複聽《報恩談》以彌補無法終日誦經十個小時的遺憾。發現耳根攝住了,念頭就管住了一些,雖然還不能集中到佛號上,念念相續,但是是非人我、憶往期來等念頭就很少有機會生起來了。
隨著天天用《報恩談》把自己「武裝起來」,很快就發現了新問題——心神難安。原來,由於夫婦關係不是很和諧,自己總是看不上外子,一家人彼此如同冤親債主、針鋒相對地過日子,孩子也就變得惶惶不可終日。時常感到黃念老的智言慧語空空蕩蕩地飄在耳邊,完全不能入心。
敦倫盡分可以平息妄念
隨著孩子的問題日益嚴重,逼著弟子正視夫婦之道。恍然想起「君子之道,肇端乎夫婦」的古訓,感到要想成就自身的德學、成就孩子的德學,就必須把「夫婦有別」做出來、並且幫助孩子將「父子有親」做出來。
人有善願,天必從之。很快我們夫婦就因為搬家而一起協力齊家、共同養老育幼。漸漸的身修了一些,家齊了一些,彼此和敬了一些。每天晚上我和孩子們一起讀經二十遍,感到家中無比寧靜。此時,再聽經、學《報恩談》,都能聽到佛號在內心深處響起,感到從未有過的踏實。孩子們也健康、快樂了許多,孩子因為完全寫不了字,記不住筆畫、拼寫而被診斷為「讀寫障礙」,如今這些症狀也完全消失了。印祖「敦倫盡分,閑邪存誠」的教誨,只要能實踐一點點,原來都有這麼大的收穫!
四、資訊:引發妄念的機緣
雖然能夠聽到內心的佛號,但是還是做不到淨念相繼。近年來,隨著社會環境愈來愈混亂,誘惑愈來愈多,人心不古的情況愈來愈嚴重,海賢老和尚在二O一三年元月,特別給我們做出了不用助念即可往生的示現,提醒我們思想複雜、疑慮重重的現代淨宗學人,要真正求不用助念,才能有把握這一生沒有空過。老人家提醒我們,疑情是往生最大的障礙。
可是,現代社會資訊爆炸,它最容易引發的,就是我們的疑情。
弟子小的時候,生活在一個非常單純、簡單的環境之中。當時國內還沒有電視,我們的生活很安靜;放假的時候,父親會帶我回鄉下住,鄉下不通公路,沒有電,晚飯後一家人在油燈下坐坐,就各自睡覺去了。除了刷在圍墻上的革命標語之外,我們過著與外界完全隔絕的生活。
這個環境,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信息量很少,所以弟子也沒有什麼思慮。回到城裡上小學,有一位同學很自豪地對我說:「我的爺爺是老天爺!」又拿著手中的項鏈給我看:「這就是爺爺變給我的!」我聽了很是羨慕,很感嘆自己的爺爺怎麼不是老天爺。回家就把這件大事告訴父親,父親不說什麼,只是笑。後來長大,這件事就淡忘了,從來沒有想過這位同學是在騙人。
多年之後,弟子的長子上了小學,有一天突然問我:「我們班王某某說,他的祖宗是王羲之,可以相信嗎?」我被孩子一問,就呆住了,忽然想起自己小時候的故事。才發現,自己在六七歲的時候還不知道懷疑,孩子卻在六七歲的時候已經不能信任別人了。是什麼障蔽了我們本有的信根呢?
我比較了自己和孩子的成長環境,可以說自己是在「小國寡民」中成長的,而孩子確是在「國際都會」中生活的。他們從出生就接觸到電視,不會走路就已經會玩電話;一上學就要用網路。生活在資訊爆炸的社會,又接受了太多「千萬不要相信別人」的勸誡,怎麼不會懷疑別人呢?
弟子常常會給孩子們說:「不要太懷疑別人,師公老人家說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必有。』」家人聽到嚇一跳,覺得這樣把孩子教傻了,將來給人家欺負。弟子心想:傻一點能信佛,不就不傻了嗎?
這才明白,之所以這個時代稱為末法,之所以我們費力學佛卻做不到信佛,熱愛傳統文化卻不能力行,原因就是信根從小就遭到了嚴重的破壞。而破壞的機緣,便是太多錯綜複雜、自相矛盾的資訊。資訊爆炸的時代,讓能量成為一團互相幹擾、互相交錯的場,人們生活在其中,心念很難安下來。用這顆不安的心,學習傳統文化的聖賢教誨,很難入。孟子說:「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我們的心是散亂的,我們的情緒是不安的,這樣的狀態學聖教,很容易變成了知識,變成了常識,也變成了我們隨順煩惱習氣的藉口。
明白了自己的處境,再聽到師父上人講經時常說:「淨宗這個法門的修學,沒有別的,就是修一個清淨心而已。無論是人事環境、物質環境,凡是能使我們心不清淨的,我們一定要遠離。所以我勸同修們不看報紙、不聽廣播、不看電視,不必要見的人盡量少跟他見面,心清淨。」深深感到老人家真的是苦口婆心,可憐我們心浮氣躁,沒聽明白。
五、信願持名
弟子在學習的時候,曾經看到一段宋朝的史料。王仲回是宋神宗時的官員,與另一位官員楊傑是同鄉,兩人都在朝廷當官,一天問楊傑:「念佛如何能夠不間斷?」楊傑回答說:「一信之後,更不再疑,即是不間斷也。」仲回先生聽到,非常踴躍歡喜。第二年就念佛往生了,往生前,還託夢給楊傑先生說:「今日往生,特來告謝。」這段記錄,出現在當時文人的筆記中,是事實。中國歷史,特別值得現代人敬佩,以史鑑今是真的。
楊傑先生號「無為子」,一生時常勸人念佛。他對仲回先生的回答,不能等閒視之。因為他本人往生極樂之後,花開見佛的情形,被哲宗的嬸嬸「荊王夫人」親自看到。
據荊王夫人說,她的婢女往生時,帶領夫人神遊極樂世界,夫人忽見有人穿著朝服,坐在蓮花上,一時蓮花開放,朝服隨風飄散,這位官員自然瓔珞在身,穿上了菩薩的衣服。夫人問:「這位官員是誰?」婢女說:「是楊傑先生。」後來,夫人也在八十一歲那年的壽辰,面對觀音閣站著就往生了。
由此可見,無為子先生所言的「一信之後,更不再疑,即是不間斷也。」是修學淨土,當生成就的一個關鍵。
弟子是現代接受西方教育的知識分子,疑心重重,對於淨土法門常常是聽經的時候,信心踴躍,聽完了經,面對日常生活,不是忘了,就是對自己、對他人心生懷疑。如何能夠「一信之後,更不再疑」?真的不容易做到。換言之,我們是因為信根不深,信德未啟,才令我們念佛功夫間斷,淨業難成。
蕅益大師說:「非信不足啟願。非願不足導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滿所願。而證所信。」這段話,將信願行三資糧的關係,說得清楚明白。反證出「一信之後,更不再疑,即是不間斷」。所謂「一信之後,更不再疑」,就是「一念淨信」,這是念佛的關鍵一步。念公在《無量壽經科註》中云:「言一念者,信心無二心。」說明瞭淨信就是一心。師父上人在《二O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三百二十四、三百二十五集中指出:「信心無二之心,即是一心,亦即是一念。一心是內,在外顯示便是一念淨信。」而且「學習大乘佛法的終極目標,是回歸一心。我們用阿彌陀佛幫助回歸一心。」
反過來說,我們的心念不能歸一,還在那裡想東想西,從這個雜心雜念中生出的信心,就很微薄,抵不住習氣和誘惑了。
所以,真正相信淨土,心念是安定的,是一心一意的。師父上人說,真正以出離心念佛,言談舉止自然就是五倫五常的樣子。所以,老實念佛與敦倫盡分就在發願成佛、截斷輪迴、離苦得樂中融為了一體。「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安」。沒有了敦倫盡分,就沒有了身心的安定,疑情就會浮現,信心蕩然無存。
除了要安住在自身的本位之上,還要能夠放下妄念和情緒等擾亂。因為妄念和情緒,如同水上泛起的波紋,無始無終,亦隨時變換,所以,與其糾結這些水波,不如不去理會,亦不為所動。師父上人在《二O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三OO集中指出:「妄心是從不信來的。信是真心,不信是懷疑,懷疑是妄心。……佛告訴我們,一切萬法是幻相、假相。現代量子力學家也是這樣告訴我們,物質現象、精神現象(就是念頭)不是真的,是假的。」所以,真正想要啟發信心,斷疑生信,莫過於不理會妄念,任其自生自滅,我只理會一念淨信——一切人事物都是阿彌陀佛。
所以,信心是從老實、恭敬深入經教開始的,是從落實師父上人「看一切人事物是阿彌陀佛」中開始的。因為一切人都是阿彌陀佛,所以他們所現出的善、惡,皆是假相,是阿彌陀佛特別為我們應機說法,幫助我們清淨妄念的。這才明白,孔夫子教導我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個教導,不僅是真理,更是極樂境界。由此方知,孔顏之樂,原來與極樂世界「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是一不是二。這樣念佛,便不容易中斷。
六、老實真修
雖然理得心安,但是實際修行的過程中,還是要經歷一番寒徹骨的,尤其是現代人,受到情緒的困擾很嚴重。弟子和許多母親一樣,在胎裡就用自己的情緒把孩子教壞了;及至孩子出生長大,出了問題,弟子又用情緒來對待,妄求解決問題,實在是很迷惑顛倒。
在這種情況下,要想不失正念,聽經拜佛,讀書千遍,就變得非常重要了。對弟子而言,聽經和念佛都是命根子,失去了哪一個,今生都會空過!現在,隨著聽經日漸深入,益發感到佛菩薩為人演說,不僅僅是出自無緣慈、同體悲,更是為我們每一位佛弟子示現:真正的佛弟子,每一個人都要做到為人演、為人說。佛法面前,人人平等;傳承正法,人人有責。為人演,是力行;為人說,是教化,更是自己勸化好自己。淨土法門,「全在了他即自,……人我兩忘,自他不異」聽經、念佛、改過、演說,四而一,一而四。
真正期望一念淨信,每一個境界都在提醒我們念佛:遇到毀謗了,需要念佛,一來清淨自心,二來迴向毀謗我們的人,受苦可以減輕,能夠早日回頭;遇到讚譽了,需要念佛,一來守住正念,不讓自己飄飄然,二來迴向那些鼓勵我們的人,大家同生極樂國;遇到自己的情緒起來了,需要拼命念佛,只有這樣練習,才能加深功夫;遇到孩子情緒出現問題了,需要念佛,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幫到孩子。一切的境界,都在幫助我們恢復清淨心。雖然習氣毛病不斷地現前,我們只是一顆心去念佛,不能受這些干擾。
現在,佛號依然常常忘掉,內心依然起伏不定,但是,總是提醒自己,要歸於一念,才能生信;生活上回歸本分,不再妄求、不再外求,這時的心,中正、安寧,以這顆心念佛,佛號愈來愈清楚。每天不斷面對的是習氣的發作、業障的現前,但是多虧常有善友提醒,我們改過的力度愈來愈大,念佛的心,愈來愈懇切,信心願心,愈來愈真實。
如此方知,於人無爭,於世無求,敦倫盡分,這樣的念佛,整個人就會愈來愈老實,愈來愈恭敬,愈來愈清淨。真正的清淨心生起,那時的信,便是深信切願了。這一切,都需仰賴念佛,仰賴彌陀的大願得以實現,真的是從初發心到如來地,完全是一句佛號念到底。
以上是慚愧弟子聽經、落實的一點心得體會,弟子期待早日念佛功夫成片、期待做一名真正的傳統文化人,藉此次百千萬劫難遭遇的珍貴機會,向師父上人、諸位老師學長請法,祈求教誨!
萬分感恩!
慚愧弟子越溪稽首再拜
二O一六年六月二十七日
敬祝 諸大善菩薩 平安健康 福慧圓滿
自如頂禮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