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5-31 09:27:22| 人氣16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人生最高的享受聽經聞法-第3集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人生最高的享受聽經聞法-第3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50_bPj2mQI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我們學到清涼大師的開示,「聞經十益」。確實,不僅是《華嚴經》,任何一部經典,凡是佛所說的,利益都是無量無邊的。為什麼?稱性,稱性就沒有數量。
  前天有同修告訴我,說是某個地區有兩位大德最近病得很重,情況非常不好,引起一些同修們的懷疑,這樣的大德到臨終時候還自己做不了主,那我們還能成就嗎?這個話我不是最近才聽到的,我年輕的時候跟李老師學教,老師就常常提出這個事情。這些事情可以說自古以來就有,我們看到蓮池大師《竹窗隨筆》,明朝末年,很多修行真正令人敬佩的這些大德,到走的時候手忙腳亂,業障現前。他不是修行不好,他真修、真用功,修苦行,戒律精嚴,還是念佛的,持戒念佛的。我們想想看原因到底出在哪裡?出在沒有機會聽經,跟佛菩薩接觸太少了。他所接觸的是什麼?接觸都是名聞利養,他跟這個接觸太多了。雖然持戒很好,我們細心去觀察,他持戒持得很嚴,但是對於那些對戒律疏忽一點的,他就常常批評、責備。這對不對?不能說不對,也不能說對,為什麼?世出世間法沒有例外,老師真正責備人,是愛他才責備他,不是責備他炫耀自己,你看我比你行,你比我差多了,不是這個,不是這個意思,這就錯了。責備別人提高自己的聲望、身分,我見過。
  真正是愛護他、責備他,這對的,老師責備學生。我跟李老師十年,老師對同學的責備是有分寸的,應機施教。凡是能接受的,罵了他、教訓他他會改過的,老師還有第二次,會責備你,又能改過還有第三次,永遠幫助你。陽奉陰違,老師不責備,老師對你笑笑,各人因果各人承當。為什麼不責備?責備你心裡不服,跟你結冤仇,來世冤冤相報,這就錯了,所以不能責備。我們同學當中有挨過老師打的、挨老師罵的,有人老師對他很客氣,那是什麼?業障太重,不能接受,說他幾句,面紅耳赤,離開之後怨聲載道,這冤枉,心裡不平,老師怎麼敢說?教導我們這些年輕的學生,我們長時間的薰陶,看老師處事待人接物,學了不少,凡是陽奉陰違,只有客氣。
  緣,機緣最殊勝的無過於聽經。聽經真正在經教薰修有相當基礎,他對於經典產生興趣了,所以有法喜了,不聽經他就會讀經,他天天離不開,天天跟佛菩薩學習。現在這個社會,五欲六塵的誘惑比我初學的時候,這是五十七年前,快六十年了,比那個時候增長一百倍都不止,那還得了!所以我們今天有緣能夠在一起,真正是方老師所說的「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天天在讀經、天天在學習經教,才能抵得住外面的誘惑,才能伏得住自己煩惱;否則的話,我們也一樣墮落下去了。可是雖然在一起聽經,真正成就的大概百分之一都找不到。我們同學在一起,一百個人當中有一個人成就的,有一個人回頭的,那就不錯了,那就很殊勝了!為什麼有人得利益,有人不得利益?得利益的就是清涼在此講的十種利益,十種利益你不一定全得到,你能得一個、兩個就相當殊勝。
  他這十個是有淺深次第不同,得「見聞益」的淺,阿賴耶識裡頭種一個善根種子而已,這一生得不得受用?很難講。得「發心益」的,那就比前面的殊勝多了,有後面必定有前面,後後勝於前前,前面不能包括後面,後面能包括前面。真發心,發什麼心?發弘護的大心,弘法、護法,發這個大心。這你真的求往生,品位就增高了;不往生,來生是人天福報,也不錯,出不了三界,人天福報,這大福報,我們現前這個世間大富大貴就是這麼修來的。心發了,心發了自己沒修,這個人太多了,有這個心,弘護的心,自己不是真修。什麼叫真修?斷煩惱叫真修,學法門叫真修。他煩惱沒斷,一天到晚習氣還是現前,貪瞋痴慢的習氣。
  到第三「造修」,那真修了、真幹了,真幹的人這一生當中有出離六道的機會,那就看他功夫淺深,功夫淺的出不去,功夫深的能超越六道。遇到淨土,看他功夫淺深,品位高下不一樣。他真幹,佛的話真聽,叫你不貪真的不貪,叫你不瞋他真的不發脾氣了,這是真幹。如果貪瞋痴慢依舊在,頂多他只到第二個發心益,他在佛門裡面做義工也做得很賣力,自己的煩惱習氣完全不斷,錯了。煩惱習氣不但不斷,還增長,有沒有?有,很多。這些人到哪裡去?福是真修了,來生有福報,餓鬼道裡的福報。餓鬼道裡面的福報就變成魔王,就變成阿修羅、羅剎,他走這個路去了。大福報的,就是阿修羅王、羅剎王;小福報的,那就是阿修羅裡面當差的,他的徒眾,就搞這一類去了。造業,沒有不造業的,因為他傲慢、瞋恚習氣很重,他帶著這個習氣捉弄人,障道,障礙佛法,到第三世他就墮地獄了,叫三世怨。
  所以修,修什麼我們要知道,佛法最低的底限,我們講佛法的根,《十善業道》,你就學這個。不殺生,不惱害眾生,讓眾生因我生煩惱,這是殺的一分。你雖然沒有殺他,你讓他生煩惱,你讓他受罪,你讓他痛苦,這是殺裡面的一分、兩分的罪。偷盜,佔便宜,偷盜如果你們去看看《沙彌律儀》弘贊法師的註解你就曉得了。偷盜的方法很多,非常之多,凡是別人不是誠心誠意來供養你,你有勢力、有威勢逼著他,他不能不巴結你,都是偷盜。所以有權有勢的時候,別人來巴結,送一點賄賂給你,可不可以要?那是偷盜,你接受了是偷盜。所以我們常常講偷盜,偷盜講得最淺顯的是佔便宜,有一點點念頭想佔別人便宜的,那都是盜心,你沒有去偷別人,你那個心是盜心。結罪?結罪是偷盜罪。要在三寶門中,那個罪就重了,佛菩薩都救不了你。淫欲,大乘戒裡面動念就犯戒、就犯罪了,不是有行為,動念就有了。所以,大乘戒跟小乘戒不一樣,小乘戒論事不論心,起心動念,你沒有行為,小乘不結罪,小乘戒好修。大乘在起心動念,他高就高在這裡,他那個心真的是清淨,純淨純善,這是大乘。身離殺、盜、淫,你心裡頭都沒有殺盜淫,你的心在清淨心。質直,「妄盡還源觀」裡面跟我們講質直柔和,直心是道場,柔和特別表現在態度跟言語上,你要有個柔和的態度,慈祥,像菩薩,菩薩的相都很慈祥,這大乘。
  不妄語,頭一個對自己負責,欺騙別人就是欺騙自己,這個一定要懂。不尊重別人就是不尊重自己,不尊重自己的靈性,靈性是什麼?本善、本覺。你不尊重就是不善、不覺,這不尊重,不知道尊重自己,不知道愛自己。不兩舌,不挑撥是非。挑撥是非這個罪重,讓兩個人不和,讓兩個人鬥爭。大的,挑撥到兩個族群不和,兩個國家不和,發生戰爭,你說那個罪多重。綺語是花言巧語騙人。惡口是說話難聽,讓人家聽到很難過,讓人家聽到不舒服,叫口業,造口業。我們中國老祖宗告訴我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個話好,叫我們常常反省,我不願意接受的我就不可以加之於人。我願意天天人家用這種態度來對我嗎?我喜歡嗎?我不喜歡,那我就不可以用這個態度對人。常常要替別人想,這叫修行。不貪、不痴、不瞋那是根本,身口七支是枝葉,意地裡頭不貪、不瞋、不痴這是根本,心善,你外面行為才善。所以造修從這開始。怎樣才能夠落實?我們現在知道了,你落實《弟子規》就是落實十善業,你落實《感應篇》就是落實十善業。你不知道十善業怎麼個修法,十善業裡頭善惡因果的標準,你看看《弟子規》、看看《感應篇》你就明白了,你才能得到「造修益」。
  「頓得」那是智慧,那是要累劫修行,長時薰修。這個不一定,與宿世有關係。宿世的善根深厚,在這一生當中遇到善友,能信、能解,有人三、五年開悟,有人十年、八年開悟,也有人二十年、三十年才開悟,都不錯,都是一生成就。悟有大悟、有小悟,所以你會法喜充滿,常常有悟處。縱然不能說是天天有悟處,每個星期都有悟處,你就很快樂了。積小悟你就有大悟,積大悟你就有頓悟,頓悟是講見性,那你得要學習大經,像《華嚴》、《法華》、《楞嚴》這些大經,能幫助你開悟。可是學大經要有小經的底子,沒有小經底子不行。還要有宿世的善根,最重要的是你能夠忍得過。所以佛告訴我們,六波羅蜜裡面布施是修福,這三種布施,財施得財富,法施得聰明智慧,無畏施得健康長壽。如何能保住?忍辱,你能忍你才能保得住,你不能忍,你所修的福德都會散掉。
  你看看講功德,佛經上常常說,「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火燒功德林,一發脾氣,功德全沒有了。你要忍,你不能忍,你一點功德都沒有。你想想從什麼時候發了脾氣,到現在沒有發脾氣,你就這麼一點點功德。昨天發了脾氣,你的功德到今天,一天。所以,臨終一發脾氣就全完了,就全燒光了。為什麼《飭終津梁》裡面講臨終的關懷,這個往生的人他的床舖不能碰它,為什麼?怕他生煩惱,他一生煩惱,一不高興,一生的功德就沒有了,道理在此地。很多人不知道,臨終斷氣了,念了八個小時,去摸摸他頭頂看看熱不熱,不可以。你去摸摸他的頭,他還熱著的,他功德已經完了,你一摸就完了,為什麼?他不高興,他發脾氣。所以不能碰他,不能動!到十二個小時之後、十四個小時之後,入殮的時候,你看他的瑞相就知道了,不要去碰他。那些碰他的人是什麼?都是他的冤親債主,都是害他的,不是愛他的,是害他的。你說多困難。
  開悟,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都沒有了,這叫「滅障」,你障礙才沒有。障礙不是輕易能夠滅掉的,佛給我們講了二障,煩惱障、所知障,有時候講三障,三障裡面加上報障,六道輪迴的果報也是障礙。你什麼時候把它看破,不再受障礙干擾,換句話說,在什麼障礙現前你都能忍得過,這是功夫,真正的功夫。財色名食睡、五欲六塵擺在前面不動心,念佛就能往生;這個東西擺在面前還動心,不行。不但動心,還要能夠取得,那就更糟糕,那就完了。一定要學到誰要誰拿去,什麼都好。你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清涼大師在《疏鈔》裡面跟我們講叫歷事鍊心,你不通過這些事相的磨練,你怎麼曉得你煩惱沒有了。譬如說好吃的東西來供養,送到你面前,那個人也喜歡,他就把你的拿跑了。你學了佛法,好,就給他。給了他之後心裡還難過,那叫習氣,是給了他,可是心裡還沒有放下,行不行?不行,心裡不乾不淨。那要怎麼磨鍊?這樣的事情總得經過幾十次、幾百次的磨鍊,到最後真的很淡了、很淡薄了,你就曉得你進步了,進步就歡喜、就法喜。
  所以,來折磨我們的人,來佔我們便宜的人,對修行人來講、對我來講是我的老師、是我的恩人,他來考驗我,考驗我功夫成不成熟。我還有那麼一點意思,還不夠,還要通過多少次的考試,得要有那些人來考我。那個人他造業,我們要感激他,他造業我提升,所以我每天要迴向給他,他墮落的時候減少痛苦,他幫助我提升。我們學佛,我們絕對不會去佔人便宜,有人看到就順手牽羊,他就想去,這正是對我們是個磨鍊,對我們是個提升。所以要感恩心,逆境、惡緣永遠感恩,順境、善緣絕不起貪戀,這是你功夫。常常要看破,你才真肯放下。怎麼個看破法?《般若經》上常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到你心裡難過的時候念念,「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心就平了,我們的功夫才純。所以這是很長的時間去練,你自己不肯練就沒有辦法了。
  看到什麼境界現前,貪瞋痴就現前了,那你就糟糕了,你禁不起誘惑,稍稍一點你馬上心就動,貪瞋痴就起來了。這是什麼?這是你決定墮落,不但墮落,還跟人結冤仇,而且還要酬償果報。真正懂得因果關係就明白了,世出世間法裡頭決定佔不到便宜,也決定不吃虧。我佔別人便宜來生要還他,為什麼?這是業,業力鎖住你,你不能夠超越六道,因為你超越六道了,你就不會還他了。所以業力拽住你,你出不去,念佛也不能往生,阿彌陀佛不會接引你,這個你要知道。你念佛阿彌陀佛知道,什麼時候來接引你?什麼時候你心清淨,你這一生不造惡業了。帶業往生是帶舊業不帶新業,什麼是舊業?沒有聞佛法之前是舊業,聞佛法之後就不是舊業了,你明知故犯,那是不能原諒的。你從這個上面細心去觀察、思惟你就曉得,為什麼學佛的人那麼多,成就的人那麼少,連一般人心目當中大修行人、高僧大德都不能免。
  想到這個地方,你說聞經多重要。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一生的事業就是講經說法,一個人也講,兩個人也講,無論在什麼時候,碰到人開口都是講經,所以今天就是記錄下來的。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經沒有停止過,沒有中斷過,這個道理要曉得。我們真正學佛的人要知道學習從哪裡學起。所以障,業障要不懂得消除,業障就是你修行、開悟、證果最大的障礙,為什麼不開悟、為什麼不能成就,道理在此地。會修的人修什麼東西?就是消業障,從早到晚穿衣吃飯都消業障。為什麼?飲食不挑剔了就沒有業障。這個好吃,多吃幾口,貪心起來了;那個不好吃,討厭它,瞋恚生起來了。所以吃飯是修行,穿衣是修行,走路是修行,一舉一動哪一法不是修行?待人接物開口都是修行,這叫大方廣佛華嚴,這華嚴境界。從你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沒有一樣不是在修行,都要能回歸自性,妄盡還源,這就對了。
  底下講到「攝位」。法界本來是圓融的,不管你是迷、是覺,與圓融一點交涉沒有。你成佛是圓融的,你變餓鬼、畜生、地獄還是圓融的,只是你自己不知道,你自己迷。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是性德,本來就是這個樣子,只是凡夫迷而不覺,障破了之後你就覺悟了,你就曉得了。你知道這個事實,無論在哪個地位,甚至於你還沒有菩薩地位,你在哪裡?你在凡夫,甚至於你在畜生、在餓鬼、在地獄,你起心動念遍不遍法界?遍!念頭才起,遍法界虛空界,所有一切眾生統統感受到。只是什麼?迷的眾生,六道眾生不覺,四聖法界以上覺,能瞞誰?瞞不了人的,鬼神都有五通,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就講到因果,這講得很低了,層次很低,講到因果了。所以,懂得因果的人不敢造作不善,不敢;明理的人他不願意造惡,懂因果的人不敢造惡。敢於作惡的人,不懂道理,也不相信因果,他才敢。受不受報?你細心觀察,就報在眼前。一點都不錯,你細心觀察,造作不善的,你看他這一生的吉凶禍福,你看他怎麼走的,他往哪裡去,你只要細心觀察你能看得很清楚、看得很明白。看清楚、看明白了,自己敢不敢做?不敢做了。所以古人講,「君子樂得作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
  覺悟的人隨順性德,「還源觀」上給我們提出四德,好!簡單扼要,隨緣妙用、威儀有則。威儀有則就是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給社會大眾做最好的樣子,我起個念頭要想想,社會大眾都像這個念頭行不行?如果不行,我起了貪的念頭,佔人便宜的念頭,這還得了!社會每個人都這樣那還得了!這個念頭就不能起,這事情就不能幹。不是想自己,想社會大眾的影響,我造惡不只我一個人,我害了千千萬萬人,害了整個社會。在佛門裡面,我們把佛教的形象破壞了,讓人一看,佛教你看都是這樣的,搞貪瞋痴慢的、造作罪業的。人家這一句話就把你送阿鼻地獄,為什麼?破壞佛教形象就是阿鼻地獄罪。古人講你不是替佛臉上貼金,你是在佛臉上抹大糞,你叫佛菩薩蒙羞,你說這個罪多重!你還敢做嗎?這些全都是事實,只是你聽不懂。為什麼聽不懂?你業障太重,業障把你障住,你聽不懂,所以你還是造惡。雖然天天聽經、天天讀經,還是搞貪瞋痴、還是造惡業,是你沒有看懂,你沒有聽懂,你業障太重!
  業障,那必須不斷的聽經,在經教上薰修,薰修時間長了慢慢就明白了。所以佛慈悲,佛講經是不厭其煩,不斷在重複,這慈悲到極處!不像中國古聖先賢,中國古聖先賢他不是這個心態,舉一隅不以三隅反,不教你,你太笨,捨棄你了。佛不是的,佛氏門中不捨一人,再笨的人,只要他有緣,佛就會不斷的來提示、不斷的來講。講到哪一天他明白了,恍然大悟了,這還不止,再幫助他提升。到這個時候你才真正體會到佛菩薩的慈悲,這個恩德沒法子報,超過父母太多太多,宇宙之間恩德第一大是佛恩。
  接著今天講「起行益」,真幹!
  【謂聞此經廣說圓融妙行,即一行頓成諸行,是以起深信解,發意修行,成起行益。】
  這是專講《華嚴經》,《華嚴經》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真的是『圓融妙行』。比方十波羅蜜,舉一個財布施,財布施裡面有法布施、有無畏布施、有持戒。為什麼?他布施的時候,質直柔和就是持戒,布施的時候對人有禮,不是隨隨便便給人的,恭恭敬敬像供養佛一樣,那是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方便、願、力、智統統都有,就一行裡頭一切行全在裡頭。再看普賢菩薩這十願,十願願願都具足,就在施捨這一點點的時候他統統具足,這一展開,菩薩八萬四千細行,圓滿的。覺悟的人明瞭,不覺悟的時候,不覺悟的他不明白,實際上還是的,但是具不具足?那得看你的修養。譬如說我布施財,我目的是在哪裡?目的是捨一得萬報,聽說財布施得財富,我希望能得大財富,我拼命布施,這個布施只得一樣,就不通、不圓了。所以清淨心,沒有分別執著它就通了、圓融了,那就妙行;有所取、有所得,這不妙,妙就沒有了,有隨緣,妙沒有了。所以什麼時候真能放下,什麼都放下,於這個世間無取也無捨,取捨都不可得,那叫真妙,那就真的隨緣。為誰?為一切眾生,為一切眾生是真正為自己,為自己是真正害自己,這個要知道。為一切眾生是隨順性德,為自己是隨順煩惱,煩惱害自己,害什麼?害你出不了六道輪迴,害你墮三惡道,很明顯,害你增長煩惱。
  你要能夠真的明瞭《華嚴經》裡面佛菩薩的教誨,真能放下,完全為眾生、為正法久住,這還是有所為,決定不為自己,成就無量功德,念念利益眾生。尤其現在這個世間,我跟幾位同學,他們也常常在外面講經教學,我特別提示他們要多講,不要競爭,要相信命運,命裡有的時候就有,爭不到!何必去爭?要是爭得到,佛菩薩都去競爭了,爭不到。所以是白爭了,錯用了心,所以不可以。今天整個世界的動亂根在哪裡?根就在競爭,這麼一句話。每個人都相信競爭,競爭是什麼?有我就沒有你,有你就沒有我。每個人都是用競爭的心、競爭的手段,這個社會還會安定嗎?不可能,這製造動亂。在中國古聖先賢,從來沒有人教你競爭的,從小就教你什麼?教你禮讓,哪有教爭的!現在中國教育斷掉一個世紀了,我們都學了外國的,外國人講競爭。我常說,競爭升級就是鬥爭,鬥爭升級就是戰爭,這死路一條。我們要多告訴人不爭,「於人無爭,於世無求」,你這一生過得多自在、多幸福!
  我從小還有這麼一點善根,就是沒有競爭的念頭,這個可以到學校去查我那些檔案。我在學校念書從來沒有拿過第一名的,為什麼?不爭。我的考試,在學校我的同學們都知道,我第一個交考卷,我一答完馬上就交。一算,算多少分?算六十五分我就交卷了,穩定可以拿六十五分,及格了,就可以了。我記得很清楚,只有一次考試,我把我的分數算到八十分,是小學畢業考初中,在福建建甌,建甌初級中學。那次參加考試的時候我算到八十分,還是我第一個人交頭卷。結果一開榜,很幸運,我還是第十名錄取,名次很高,第十名。不要爭,有什麼好爭頭的?讀書年年升級就好了,不留級、不降級,這不就很好了嗎?我喜歡讀書,所以我課外的東西讀得很多,我記憶力很強,有理解力。所以我在學校念書從來沒有溫習過功課的,沒有必要,考試之前我只要把書翻一翻,十分鐘就夠了,六十分肯定拿到。所以我讀書很快樂。讀什麼?讀喜歡的,我喜歡音樂、喜歡美術、喜歡勞作,喜歡這些東西,喜歡的這些東西那個分數肯定拿到八、九十分。所以我平均成績都得七十五分,讀書有樂趣。我看現在學校做學生好可憐,所以來生不能做人,做人你看那個學生受這種罪,這不能幹。像我小時候讀書還可以,能接受,現在做學生不能接受。
  一生不爭,以後工作也是如此。我在沒出家之前也做過幾年事情,升官、獎勵我都讓給別人,我不爭這個,我能退讓。最後老師,章嘉大師替我選擇這個行業,叫我出家,學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一生是職業教師,而且是個義務教學,不收學費,義務教學。生活簡單,愈簡單我們需要的愈少,這樣才能累積功德、福德;你消耗多了,你的福報就消掉了。常常想到,我有多大福報?沒福!所以把生活減到最低的水平。一生沒有道場,你看到現在,現在有人送道場給我,我要不要?我不要。我年輕的時候都不要,現在老了,都快要死了,還要它幹什麼?可是真送來了那也沒有法子,我就找一些年輕的法師去接受,讓他們好好去修行,轉手就給人了。所以常常記住威儀有則,我們要守住佛陀的教誨,依教奉行,這裡面法喜充滿。
  讀了《華嚴經》,知道菩薩真了不起,八萬四千行門、無量的行門,人家在一門裡頭就圓滿了,『一行頓成諸行』。這可能嗎?很多人不相信,很多人不能接受,我們通過這麼多年長時期的薰習,現在不懷疑,懂得了。為什麼?他「一行」稱性,稱性就圓滿了,道理在此地。所以我常常講,大道、心性像一個圓的球一樣,無量的行門是什麼?是球面上的那個點,你看這個球面上多少點,每一點都通到圓心,達到圓心不就圓滿了嗎?所有點不全都具足了嗎?問題就是你能不能達到那個心,那個心是什麼?心就是自性。自性是什麼?自性是清淨的;換句話說,任何一行只要是清淨心,我們常講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就圓滿了,八萬四千細行、無量細行都達到這一點。我這樣講你就好懂了,都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是佛行,這不是菩薩行。我們吃飯達到這個行,我們喝水達到這個行,起心動念是這個行,言語造作是這個行,待人接物也是這個行,他怎麼不「頓成諸行」?表演給我們看的是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他表演做出來給我們看。我們明白了,我們也要學善財童子,我們念念不要忘。這才是真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是真正自己的自性,與自性相應那就是一行頓成一切行,大圓滿、大自在。下面講「稱性」。
  【謂聞說此經稱性極談真實之法,決須解了,依性起修,成稱性益。】
  這是了不起的人,這個人善根福德是圓滿的,這個人識貨,遇到《華嚴》,才知道這是寶中之寶,沒有比這個更圓滿的。『稱性』,大乘經都稱性;『極談』,到了極處,那是《華嚴》。所以在民國初年,弘一大師,李叔同先生,大家都知道他,他對於知識分子,在那個時候是大學生,那個時候大學生真的是了不起,跟現在不能比。民國初年,德行、學問確實令人尊敬,他給他們介紹佛法都是介紹《華嚴經》。你們想學佛,從哪裡學起?從《華嚴》學起,從清涼大師的《疏鈔》學起。我初學佛的時候也受了弘一大師的影響,所以我一出家,當時有個老居士供養我一個紅包,錢還不少,我很歡喜,為什麼?這筆錢可以買一部《華嚴經疏鈔》。我就沒有收他的,我說我寫信給智開法師,請他給我找,找到《華嚴疏鈔》,需要多少錢你就付錢,你把錢寄給他。他很歡喜。所以我一出家好像是第一部從香港得到的這部書就是《華嚴疏鈔》,線裝本四十冊。以後我又買了一套,我有兩套,那一套送給李老師了。這識貨!
  這部經最初是方老師介紹給我的,我跟他學哲學,他說《華嚴》是佛經哲學概論,整個佛法都包括在裡頭,他說你從這下手。這是什麼?這都是搞佛學,不是學佛。學佛從哪裡學起?必須要知道,它有先後次第,畢竟《華嚴》是研究所的課程,是高等佛學,我們不是那種根性,要從初機來學,要學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矩從哪裡?規矩從《十善業》。《十善業》也學過了,學得不像,做不到,學了之後依舊很茫然。所以就想為什麼從前人能做到?為什麼現在人做不到?這就想到什麼?想到家教。從前人從小就學規矩,一出生就開始學規矩,所以他能成方圓。現在人從小不學了,不方不圓,歪歪扭扭的,這是現代人災難的由來。為什麼這麼苦?為什麼這麼多災難?從哪來的?就從這來的,疏忽了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
  我們歸納起來,中國自古以來,古聖先賢教的是什麼?就這三樣,五倫、八德、因果報應。這個教育在中國是普遍全國,你看看每個縣鎮,每個小鎮都有城隍廟、都有孔廟、都有祠堂,還有文昌廟、魁星樓、魁星閣,都有這些神明。他們代表什麼?代表倫理、代表道德、代表因果,老祖宗很聰明,用這些東西來教化眾生。除這個之外,還有表演的說唱藝術,歌舞、繪畫、雕塑、戲劇、說書,這些藝術太多了。它的內容是什麼?內容都是倫理、道德、因果報應,都是這些,他在娛樂當中受教。所以佛法一到中國來有這麼好的一個基礎,一到這裡來就生根,就跟中國傳統文化圓融成一體,把我們中國傳統文化帶起來,大幅度的提升,這好基礎。
  現在?現在問題就是佛教經典在,我們的基礎疏忽了,所以經擺在面前看不懂。所看的不是如來真實義,是什麼意思?自己的意思,變成佛學了。什麼是如來真實義?見性就是如來真實義,稱性才是如來真實義。稱性那個意思是每個見性的人都一樣,沒有高下、沒有先後,都一樣,所以它是圓滿的,真實之法。我們要想明心見性,明心見性可不能不守規矩,哪一個明心見性的人是個不善的人?你在什麼地方見過?無論出家、在家,你找不到,他真的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他真善,真的是好人!為什麼他那麼好?他天天跟好人在一起,他怎麼會不好?中國古人所謂是「近朱則赤,近墨則黑」。他跟哪些好人在一起?他跟華嚴會上佛菩薩在一起,他怎麼不是好人?這個道理要懂。我們展開《華嚴經》,就是跟華嚴會上佛菩薩在一起,天天聚會,欲罷不能,長時薰修,不知不覺就契入境界。
  所以根性要好,你真的入境界,這個根性就是《弟子規》、就是《感應篇》、《十善業》,三個根。這三個根修學有先後次第的,先學《弟子規》,次學《感應篇》,最後學《十善業》。有這三個根,你聽《華嚴》會有一點味道,淺嘗,味道雖然不濃,有點味道。如果你有緣,你有善根、福德、因緣,你能夠長時期不退轉,在這一部經上用個十年、八年功夫,你從淺嘗慢慢味道愈來愈濃,你才嘗到法味,法喜充滿。然後你會要求自己『決須解了』,在這一生當中決定、必須去求了解;你要不了解,了解就是看破,你就沒有辦法起修。只有徹底了解、明白、看破了,你才真的能放下,放下什麼?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不是放下事物。然後你在十法界能夠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幫助眾生成就。眾生在迷,幫助他斷惡修善,讓他不墮三惡道,這是幫助迷惑顛倒、業障深重的眾生。如果他根性很深、很好,幫助他破迷開悟,他能超越六道,能證聲聞、緣覺、菩薩之果。根性大利的人,上上根人,幫助他轉凡成聖,像惠能大師這一流的人物,見性成佛了,那就是成稱性的利益了。
  『依性起修』,什麼叫依性起修?性是清淨的,你想能大師所說的自性是什麼?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無動搖,這就稱性了。如果我們的修行還有染污,什麼是染污?無論修什麼樣的法門,穿衣、吃飯都是修行,這個要知道的。你起心動念都是修行,起心動念裡頭、待人接物裡頭,有自私自利、有貪瞋痴慢,那你是凡夫,你沒有修行。必須在生活當中、在工作裡面斷貪瞋痴慢,讓貪瞋痴慢這種念頭、這種行為愈來愈淡薄,這有進步。一年比一年淡,到沒有了,那你功夫成就了,你就入華嚴境界,並不是很高位次,十信位的菩薩。十信位裡面大概是像貪瞋痴慢這個東西沒有了,是什麼位次?五信、六信的菩薩,要在小乘,大概是阿那含的境界,三果,還沒有出六道。再往上提升把起心動念斷掉,就出六道輪迴、出十法界了,所以是逐漸往上提升,這稱性。所以要知道,我還有貪瞋痴慢、有是非人我,還有歡喜這個、討厭那個,這沒有功夫,這是凡夫,道道地地的凡夫,在《華嚴》裡面沒有入流。
  《華嚴》入流是初信位的菩薩,十信是《華嚴》的小學,十住是中學,十行是高中,十迴向是大學,十地是研究所,像這個比大家就好懂。你還有自私自利、還有是非人我,你小學一年級的資格都沒有。那怎麼辦?好吧,我們再加個幼稚園,就是幼稚園的學生,沒有到一年級,這個不能不知道。《華嚴》字字句句都稱性,所以你不能懂,你有自私自利你怎麼會懂?佛給你來講你也不懂。你能把自私自利捨掉、放下,你聽了就真有味道,華嚴味道你聽出來了,真的法喜充滿。這個東西不能勉強,是你自己事情,佛也幫不上忙,為什麼?煩惱是你自己搞出來的,不是別人給你的,是你自己迷惑而造成的。你不能放下,你永遠不能破迷開悟,只有放下才能破迷開悟。真放下了,經教一聽他就有悟處。天天讀沒有悟處,就是因為這個障礙沒放下,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我們常講這十六個字,大障礙,讓你入不了佛門。這十六個字統統沒有了,你一聽就進去了。
  就像六祖惠能賣柴的時候,在窗戶外面聽到屋子裡面的人念《金剛經》,他站了一下,聽了很有味道,他捨不得離開,跑進去問他念什麼。念的人還不懂,他在外面聽他居然聽得懂,把他聽懂的地方講給他聽,人家感到非常驚訝。什麼原因?他沒有自私自利、他沒有名聞利養、他沒有五欲六塵、他沒有貪瞋痴慢,他沒障礙。念經的人有障礙,雖然天天念念得很熟,都能夠背誦,不懂,真不懂,所以每天還是造業。聽懂了他怎麼會造業?哪有這種道理!
  那我們現在怎麼辦?佛祖勸告我們,懺除業障。我跟章嘉大師,章嘉大師常常教我,你有業障你就不解如來真實義,必須懺除業障。怎麼個懺法?我剛剛學佛,什麼也不懂,老師告訴我,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這個最初是章嘉大師告訴我的。形式是什麼?佛門懺悔的這些儀規,那是形式,真正修行不重形式重實質。實質是什麼?後不再造。你知道這是過失、知道錯了,以後不要再犯這個過錯,原來就是咱們傳統教學裡頭的不貳過。孔子讚歎顏回,顏回就有這個能力,孔子學生裡頭只有這個學生不貳過。他的過失知道之後他就會改,不會再犯同樣的過失。佛法裡面懺悔就是這個意思,你知道錯了,不能再做。再做,那你就曉得,欺騙自己、欺騙佛菩薩、欺騙眾生,這個罪就重了,你想想果報在哪裡?除了地獄之外,你還有哪條路可走?沒路可走,你就到地獄去了。你能對得起佛陀嗎?你能對得起自己嗎?所以我們常講不自愛,真正自愛的人不會犯過失。我們一有過失立刻就想到,對不起自己、對不起父母、對不起祖宗、對不起佛菩薩,自然就不敢造作不善了。
  第九「轉利益」,轉利益是幫助別人,我們自己成就之後就應當幫助別人。
  【謂聞此經說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乃展轉與人演說,皆得饒益,成轉利益。】
  最好的示範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他在三千年前出生在印度,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他在《梵網經》裡面講,《梵網經》是一乘經,一乘經古大德只說了三部,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一乘經就是講直接成佛之道,就是稱性極談,《華嚴》、《法華》、《梵網》,就這三部經。世尊在《梵網經》裡面告訴我們,他久遠劫就成佛了,他是來表演的、是來示現的,這次到咱們地球上來示現,來教導我們四十九年,他說這是第八千次。他來多少次?第八千次,來表演的,給我們看的,就是轉利益。轉是展轉,利益一切眾生,真的是一切。沒有善根的人、沒有福德的人給他種善根、給他種福,這是什麼?造作極重的罪業,你見到佛,你聽到佛說法,雖然聽不懂,「一歷耳根,永為道種」,你阿賴耶識裡頭也有佛了。慢慢來,這一生得不到利益,來生後世哪一生又得人身、又碰到佛法,你這個善根又增長一點,這慢慢來。所以要很長的時間,增長到一定的程度才能相信,遇到佛法他才信,他才能生歡喜心,才能求受皈依。所以要曉得,剛入佛門初信佛的人,都是過去生中生生世世善根累積的結果,如果過去生中沒有,這一生頭一次來不可能,這是我們細心觀察能看得到。
  你看很多人遇到佛法問都不問,我們在這講經,你看這一棟樓十幾層,上上下下,他來不來聽?他知道我們在這講經,他都不來,他不相信,這沒有。有沒有種善根?種了善根,天天見面,他種了善根,這是這麼一點利益,普利眾生,一個都不捨。已經有善根的人,他聽到這裡,他會進來看看,多看幾次他也想來聽聽,聽幾次之後慢慢他就聽懂了,這都是多生多劫累積的善根福德因緣。有些人善根很厚,天天都來聽,為什麼還聽不懂?業障太重,自己沒有能力克服自己的欲望,沒有能力降低自己的煩惱,他沒有這個能力,那怎麼辦?多聽。有這麼一種人,如果真的他有這個緣,假如他真有緣,連續不斷,不能中斷,連續不斷聽個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他入了,這太難得了!我這一生當中講經五十年,聽經不中斷的,五十年只有我一個,別的人他都中斷了。所以我有這麼一點成就,五十年不中斷,這個緣就殊勝了。沒有這麼長的時間不行,斷斷續續的就困難,所謂一日暴之,十日寒之,很難有成就。
  現在有個好處,我們得到科學高科技的便利,我們有錄相,我們有製作光盤,我們利用衛星、網路傳播,無論在哪裡講你都聽得到。衛星、網路收不到的地方,我們有講經錄相的光盤,天天聽,不要捨棄。一部經都好,聽完了從頭再聽,只要天天不間斷就有悟入的機緣,最怕的是中斷。由此可知,如果你的善根深厚,那就是什麼?天天不中斷聽經,聽經的利益無量無邊。真正聽懂了、真正放下我講的十六個字,自私自利、名聞利養、貪瞋痴慢、五欲六塵,你真能把這個東西放下之後,你就入進去了。你現在還放不下,就是你聽的不夠,你沒有看破,所以你不肯放下;真看破,哪有不放下的道理,攔都攔不住,所以這個要懂。這是諸佛菩薩給我們示現,世尊為我們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古來祖師大德一再的勸勉我們,聞經的利益不可思議,聞經的利益無量無邊,你不聽就沒法子了。
  從哪裡聽起?這個有順序,你從《華嚴經》聽起,你的障礙那麼多,你聽一輩子都聽不懂,這真的。那從哪裡聽起?消業障的經聽起。先把業障消掉,然後聽《華嚴》不就聽懂了嗎?換句話說,哪一部經、哪一個法門能夠讓我把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降溫的,那一服藥就對症了。《華嚴》太高了,天天聽你也聽不懂。這個東西對治習氣的,有,不是沒有,正規經典裡面就是《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地藏菩薩本願經》,這些好。另外很有效的,有講那些因果報應的事實真相,這個很有效,你聽了之後,想想我有這個毛病,人家講得這個報應,那將來我也是這個報應,這個很有效。這些東西很多,像《了凡四訓》這些、這一類的,《俞淨意遇灶神記》,這些東西都行,真的能幫助我們消業障。然後回過頭來再學佛,一點難處都沒有。
  所以,我們要常常有心、有願幫助一切苦難眾生。什麼是苦難眾生?不是說大富大貴就不是,大富大貴也是苦難眾生,他出不了輪迴,他還在造業,這就是苦難眾生。有權勢的人、有財富的人造業更多。造業很少的,沒有能力造業的,街頭上乞丐討飯的,他沒有能力造業。你想想一般眾生哪個不造業,福報愈大的造得愈嚴重。造業裡頭最重的,吃眾生肉,因果定律裡面講三世因果、講六道輪迴,吃牠半斤你來生還牠八兩,欠命的還命、欠債的還錢。所以懂因果的時候,業因果報絲毫不爽,你怎麼樣對待別人,你將來在地獄裡受什麼樣的果報。為什麼?這是性罪,所謂性罪就是你自性造的業報變現出惡道你自己去受。地獄不是閻羅王造的、不是佛菩薩造的,是你自己業力變現出來的,所以每個人見到的地獄都不一樣,自己變的,太可怕了!所以修學有次第,《華嚴》可以聽,聽《華嚴》確實能幫助你把心量拓開,但是基本功不能放棄。沒有基本功,在《華嚴》裡不能提升;有了基本功,接觸《華嚴》會大幅度提升,會提升得很快,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末後一條「速證益」。
  【謂總具前諸法門,故廣修眾德,則能速出生死,頓證菩提,成速證益。】
  我們相信你真的在《華嚴》得利益了,你這一生當中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像迴向偈裡面所說的「花開見佛悟無生」。那是什麼?那是實報莊嚴土往生,一到極樂世界就成佛。能不能做到?肯定能做到。你往生不是生同居土,也不是生方便土,生實報莊嚴土。《華嚴經》能幫助你一生成佛、一生圓滿,到哪裡去找?誰能做得到?真肯幹的人就做到了。煩惱習氣放不下的人,帶業往生,生凡聖同居土。你學了《華嚴》你都明白了,宇宙人生一切現象是什麼回事情你統統知道了,你看看世尊跟彌勒菩薩的對話不就清楚了嗎?確實對於整個宇宙,大乘教裡歸納成六個字,就把整個宇宙講盡了,性、相、理、事、因、果,講盡了,你全都通達明瞭了,你不成佛成什麼!真正通達明瞭就徹底放下了,為什麼?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物質現象不是真的,精神現象也不是真的。真的東西是有,但是不可思議,你說不出來,你也不能想,你一想就是妄想,妄想就迷了,不能想!不能想,清淨心現前,清淨心就見到了,就證得了;一想就糊塗了,一想就變成無明。所以佛法沒有別的,徹底把虛妄放下,妄盡,記住這兩個字,妄盡了就還源了,還源才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你決定生實報莊嚴土,不是在方便有餘、凡聖同居,不在那裡。
  你真搞懂了,你一定是決心取淨土,你不會學別的法門。為什麼?你看看,文殊菩薩學這個法門,普賢菩薩學這個法門,善財童子也學這個法門。我告訴諸位,以前講過很多次了,我跟李老師去學教,我不是學淨土的,我對於佛的經教很有興趣。對淨土我認為那大概是釋迦牟尼佛為度老太婆的,開這麼一個方便法門,大概不是什麼高級佛法。這個錯誤觀念很不容易轉過來,李老師勸我多少次,我雖然不懷疑、不反對,我不學這個法門。到什麼時候我真的相信淨土?是我在台北市講《華嚴經》,講到差不多一半,《四十》、《八十》同時講,那時一個星期講三天,同時講。講到一半,有一天心血來潮,忽然想想,文殊、普賢學什麼?善財是文殊菩薩的得意門生,他學什麼?再翻後面,後面沒講到的,翻後面,文殊、普賢統統發願迴向求生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這個給我是一棒打醒了。
  然後再回頭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清清楚楚,你看第一個參訪的,我們中國人講先入為主,德雲比丘,修什麼?修般舟三昧。般舟三昧就是修念佛法門,叫佛立三昧,真精進。般舟一期九十天,這九十天就念佛,阿彌陀佛不能中斷,日夜都不斷,不能睡覺、不能坐下來,只可以站著、只可以走動,叫般舟三昧,真精進!萬緣放下一心念佛,一期就是這樣,所以要年輕、要有體力,沒有體力的人做不到,九十天不睡覺,勇猛精進,求生淨土。給善財講開示,講二十一門,二十一種念佛的法門,二十一種一展開,包括了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沒有一門不是念佛法門,這時感到非常驚訝!到最後一看,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我這才相信,我這才死心塌地皈依淨土了。所以我皈依淨土是《華嚴》帶進來的,不是深入《華嚴》,對淨土沒法子起信。這一門妙絕了。
  所以真的你學《華嚴》,念佛,實報莊嚴土往生,比依照《華嚴經》方法明心見性還要殊勝、還要快速。這才叫真正大圓滿,真正叫無量無邊的利益。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轉貼自:http://new.amtb-aus.org/Category_450/index.aspx?8443

敬祝 諸大善菩薩 平安健康 福慧圓滿

自如頂禮  阿彌陀佛


台長: 自如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