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9-14 12:58:44| 人氣14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第四十七集)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
  (第四十七集)  2012/2/1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02-037-0182集)  檔名:29-265-0047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五百零四頁第六行,最後一句看起:

  「菩薩入生死,降魔軍,則以自之弘深誓願為鎧甲。因弘誓之心堅逾鐵石,可以此心出入生死之陣。至於所教化者,首云皆發信心,蓋信為道源功德母也」。這是說不退轉的菩薩,大菩薩,他們都是發了菩提心。四弘誓願就是菩提心,如果不是菩提心,四弘誓願就不可能落實。尤其是第一願,「眾生無邊誓願度」,這一願是圓滿的慈悲心才能做到。一切眾生包括的範圍非常廣大,上面從等覺菩薩,下面到無間地獄,這裡面包括了蜎飛蠕動、樹木花草、山河大地,情與無情全包括在其中,這個心一發,跟諸佛如來平等無異。所以它是圓滿的菩提心,它是真心全體的顯露。這句話很容易念,在家、出家都念過,可是意思沒懂得。如果懂得這個意思,他就有受用,下面三條肯定能做到,下面三條有一條做不到,他對於菩提心依舊是迷惑,沒有理解。

  要普度眾生,幫助一切眾生圓成佛道,這樁事情做得最究竟、最圓滿,確確實實是一切菩薩的榜樣,這個人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如何實踐四弘誓願?四十八願就是的,願願都是四弘誓願的圓滿,他做到了,他是我們最好的榜樣、最好的模範。入生死、降魔軍是指在六道輪迴裡面度眾生,「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生死是六道生死,魔軍是比喻這些眾生剛強難化,不是容易教的,很不好教。他們對菩薩誤會很深,對他不相信,還把他當惡人,這叫魔軍。可是眾生在迷,他完全是迷惑顛倒,菩薩心目當中,這是遍法界虛空界裡面最值得憐憫的人,迷失了自性,在六道裡頭搞輪迴,愈陷愈深,真是無有出期。菩薩以無盡的慈悲,跟這些人往來,要受盡一切委屈,要受盡一切羞辱。二乘人不願意幹這個事情,權教菩薩受不了,所以他退心。退什麼心?不再教化眾生了,眾生難度,成就自己!

  可是真正成就自己,離不開度眾生;不能夠度眾生,自己決定不能圓成佛道。為什麼?你煩惱習氣斷不乾淨,你還有分別、還有執著,還有苦樂、還有難易,你依舊墮落在二邊,所以你的功德不能圓滿。菩薩為什麼能?因為菩薩知道諸法實相,地獄、餓鬼、畜生都是幻化,都不是真的,只是迷惑、造業,法爾變現出來虛妄的幻境,哪裡是真的!他了解事實真相,所以能在一切境緣當中不動心,不起心、不動念,所以他不退轉,道理在此地。二乘人沒做到,權教菩薩沒做到,沒有契入法性,不知道事實真相,所以他會退轉,道理就在此地。菩薩教化眾生永遠站在三輪體空,也就是說他沒有起心動念,他沒有分別執著,諸法平等一味。他的弘深誓願堅逾鐵石,他不會動搖的,可以用這個心,這個心就是菩提心,就是此地講的願心,出入六道三途。

  至於所教化的,這就是對象,教化要達到什麼目標?目標有淺深次第不同。第一個目標是幫助他建立信心,你看,首云皆發信心,這第一個階段教學目標達到了,難!現在這個世間動亂,原因在哪裡?信心沒有了。你去打聽打聽,到外面去看到人調查調查,你對自己有沒有信心?他一定說,我沒有信心。你問他,你對父母有沒有信心?沒有信心。你問他什麼他都沒信心,這很可怕!對於自己的親人,夫妻都沒有信心,父子沒有信心,兄弟沒有信心,走到社會上,對任何一個人都懷疑、都沒有信心,這個日子過得多痛苦!一切時、一切處他都是猶豫不決,都在懷疑,像這樣的人不但是佛法、聖賢法,世間所有一切法他都學不好。如何幫助人皆發信心,這是第一個教學目標,這個目標達到了,功德無量!那我們就懂得,在現前,無論在什麼場合當中,講經也好、講傳統文化也好、講什麼都好,目標在哪裡?讓他生起信心,你這個教育就成功了。不必要向上提升,提不上去的,這第一個台階,第一個台階沒上去,第二個是決定上不去的。

  所以傳統文化的復興,正法久住,千萬不要想在我手上可以做到,那你就完了,你不但毀掉自己,你也毀掉了正法,也毀掉了傳統,一定要曉得,三代、四代之後才能夠看見。達摩祖師到中國給我們做了榜樣,禪宗是正法,沒人相信,排斥的人很多。你看他到中國來,少林寺面壁九年,傳一個慧可,慧可也一生傳一個僧璨,一生就是傳一個人,傳到第六代惠能大師才真正開花,禪宗發揚光大了,六代!別想著我這一代就要有什麼成就,那你就大錯特錯,你把傳統、把正法毀掉了。我們這一代期望現前的大眾什麼?對這個能生起信心,生起少分信心,我們就很滿足了,十分信心有二、三分信心,不得了!重要的,在這信心裡面留意,這個事情找不到,可遇不可求,你有真誠心會遇到,必定有感應,會遇到,遇到一個傳一個,遇到兩個傳兩個。

  辦個書院、辦個佛學院,印祖告訴我們,就跟建一個小道場一樣,共修的人數不要超過二十人,這個話是真理。為什麼?早年我在台中,李老師曾經打過兩次精進佛七,我跟他還不認識的時候。我認識他,他在台中建立蓮社領眾修行十年了,我好像是第十一年才到台中,才認識他。在之前打過兩次精進佛七,他自己做主七和尚,參加的十個人。為什麼?十個人以上,主七和尚的精神體力照顧不到,你頂多只能照顧十個人,這十個人修行情況你完全了解。兩次還都出了事情,出了事情就是我們一般講的著魔了。這個事情麻煩,人家人來參加佛七很正常,好好的,這七天之後,你把人變成神經病,要送到精神病院,你怎麼對得起人家?你怎麼能叫人家對佛教生起信心?李老師不簡單,他真還有點功夫,用了差不多八、九個月的時間,才把他調理恢復正常。從此以後再不打精進佛七了,這一生當中,你找他打精進佛七,他不幹。為什麼?責任太大了。一般佛七無所謂,你真修,魔就來障礙。你搞假的,魔在旁邊看笑話,假的不是真的,隨你去,不來干擾你,反正你不會成就;你精進,真想成就,肯定來了。為什麼?他要來報仇,你到極樂世界就報不到了,找不到你了,最後一個機會他一定要把握住。我們要懂這個道理。

  我們辦個書院,人數遵守印光大師的教誨,不要超過二十個人。二十個人怎麼教?注意教十個人,你看能教的、真肯幹的,這十個人認真教他,另外十個人把他當作旁聽。雖然我們沒有正式名立,你是正科生、他是旁聽生,沒有,這就是二十個學生,老師心裡要有數。這二十個人中,前面十名能有成就的,有一點成就的,一分信心、二分信心都不錯,都很稀有、很難得,六、七分信心那不得了,稀有難逢!這都要知道。大眾在這個會下能發起信心,最重要的,老師是真的有信心。老師不是真的有信心,做出榜樣,學生不可能有信心。我跟方東美教授學佛經哲學,最後一個單元他教我這門功課,我看他是不是真的在研究佛經哲學,我得看他。看了二十多年,他是真的,他不是假的。他的書桌上一定有佛經,他不是擺到那看的,他真在那裡讀。每天他都不空過,他天天在讀,我們就相信了。你說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看看你有沒有真學。他真學,那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他如果是自己教我們這些東西,他自己沒有真幹,沒有真正去讀佛經,沒有真正把佛經所說的落實到自己的生活,我們怎麼可能相信!所以老師教學成功不成功,關鍵在此地。

  老師慈悲,知道我們真的想學,所以不讓我們到學校去聽課。學校聽課,下課他就走了,你看不到他。我跟他學是在他家裡,看到他的私生活,這個緣很殊勝,跟在學校聽課那感受是完全不一樣。我在他家裡面的時間,連他的兒子都說,比他們接觸他家裡那棟房子時間久。這是真的,我們有空會常常去找老師,老師給我們講的一些家常閒話,裡面都是佛經哲學,你去看他,絕對不會有一次空過。所以喜歡到他家裡去,他也非常喜歡我們去問他、向他請教。所學的東西全在生活,在一舉一動、言談之中,這種學問叫實學。用在哪裡?就用在生活、用在工作、用在處事待人接物,全用上了,所以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所學非所用,這個東西不會長久,不可能有成就。學了要有用,沒用的東西不學,不浪費時間、不浪費精力。

  所以第一個目標是發信心,第二個目標是發願心,第三個目標要真幹,要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要踏實、要堅固,時間長一點不要緊,不能讓他以後退心。在今天這個社會,障緣太多,遇到這些緣,往往自己把持不住就退心了,這個非常可惜。蓋信為道源功德母,這就《華嚴經》上說的。信是大道的根源,這個道是成佛之道,源頭。母是比喻能生的意思,能生一切功德。世出世間無量無邊的功德從哪裡生的?從信心生的。人要沒有信心,什麼功德都沒有了;人要沒有信心,所生的都是煩惱、都是妄念、都是不善業,所以這個信要特別重視它。清涼判《華嚴》四分,第一個是信,第二個是解,第三個是行,就是完全變成了生活,變成自己的心行,末後是證。

  「本經小本曰: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淨土這個法是特別難,真難信!我跟方老師在一起的時候,那個時候我二十六歲。二十六歲到三十六歲,對淨土不能接受。老師那個時候把佛經完全看為哲學,佛經裡面就分,裡面還有不是哲學,講迷信的。老師告訴我,迷信的那部分我們捨去,哲學這部分我們學習。哪些是哲學?《華嚴》是哲學,法相是哲學,法性是哲學,其他的都放下了,我們只著重這些經典,在這上下功夫。可是這些經典真正深入之後,才發現原來我們把它排斥的那部分,比我們學的還要高、還要高明。方老師到晚年完全變了,為什麼?契入境界了。這就是所謂的什麼?知識分子。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他所表演的是知識分子的身分。知識分子在社會上是佔大多數,好學多聞,這習氣!所以世尊教學四十九年,對於上根利智與下愚的眾生,這兩種人最好度,不用操心。上智的人,你一提他明白了,他不懷疑;下下根人他老實,沒有心眼,他一生生活思想很簡單,每天吃飽、穿暖、睡足就很滿足了,什麼妄念都沒有,你給他講什麼他相信,他就堅持到底,他一生不改變,所以他會成就。

  上智跟下愚,我們是到幾十年之後才完全明瞭,把它劃上等號。古人有一句話說,我們劃等號,古人有依據的,我們找到依據,古人說,「唯上智與下愚不移」,就是他不變。所以李老師中年之後很想學下愚,學不像。他告訴我,學了多少年,學不像。就是古人一句話說,「愚不可及」,他那個愚你比不上他,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他一個方向、一個目標追到底,到最後,他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的成就我們一般人趕不上。這就是說明,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他是百分之百徹底做到。我們一般人學這個法門,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沒有百分之百做到。為什麼?還想看看別的東西,還想看看別的資料,不行!人家什麼都不要,真的絕不動心,就一條路走到底,沒有一條岔路。我們雖然走到底,旁邊岔路還很多,雖然不去,總得看看,這是往哪裡、那是通哪裡。他不管,他一路上他不知道,他就一直到目的地。這人很可愛,非常難得,值得我們尊敬他,不可以輕慢。那是了不起的人,那是一生決定成功的人。

  《彌陀經》上說這個話,這說釋迦牟尼佛,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這個法門真難信!我們就不是下愚,我們要是下愚,我們早就成佛了。李老師把這個淨土宗介紹給我,說了好多遍,我沒接受,我只是對淨宗不反對、不毀謗,有時候也讚歎幾句,但是就是不肯學它。我連講《彌陀經疏鈔》,蓮池大師的,講得也很不錯,聽起來頭頭是道。我有沒有念佛?沒有,講給別人聽的,勸他們去,大家學的,自己沒真幹。可見得真叫難信之法!老師甚至於勸我,用什麼話?你們任何人想不到,自古以來多少這些祖師大德有德行、有學問,他們都相信、都念佛求生,我們就照這樣,縱然是誤了,就讓誤一次好了,試試看是不是真的。我都沒動心。

  我真正對於淨土產生信心,是講《華嚴經》。講《楞嚴經》的時候沒有感覺到,講《華嚴》講了一半,有一天突然想到,文殊、普賢是學什麼法門的?善財童子是學哪個法門成就的?那在經的後面沒講到,翻到後面去一看,《四十華嚴》第三十九卷,文殊、普賢統統是發願求生淨土。然後回頭再仔細觀察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前面一半講過了,但是沒有發覺,叫粗心大意。這回頭一看,心念不一樣了,對於淨宗有了幾分誠敬心。一看善財出來參訪,第一個吉祥雲比丘,這個人是修般舟三昧的。般舟三昧也叫做佛立三昧,一期九十天,專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九十天就是一句佛號。九十天當中,不能坐下來、不能睡覺,修這個三昧很辛苦,可以站著,可以走動,不能躺著、不能坐下。所以要有很好的精神體力,要有真誠信心,得三寶加持,專修,一個目標求生淨土。我們中國人常講「先入為主」,他第一個參訪的就是他一生選定修學的法門,把它擺在第一,不是隨便的。再看最後,一個開始、一個終結,終結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我們這才真的徹底明白了,文殊、普賢、善財徹始徹終就是念佛求生淨土。我們信心從這裡建立的。

  當中五十三參,那是成就自己的後得智,知道念佛法門統攝一切法門,一切法門離不開念佛法門。這個在最先,你看到吉祥雲比丘給善財童子開示,講了二十一種念佛門,這二十一種就把所有一切法門全包括在裡頭,一法不漏。但是我第一次講的時候沒有注意到這個,沒發現,依照清涼大師《疏鈔》去講,也就囫圇吞棗講講去了。可是第二次講的時候,知道了,知道《華嚴經》上所說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那個一是任一,不是獨一,任何一法都統攝一切法。用念佛這個方法好講,而且容易修,其他的法在理上講沒有差別,但是不好修。為什麼?都要斷惑才能證真。這個法門不要斷煩惱、不要消業障,你就能成就,所以這個真的變成難信之法!不消業障、不斷煩惱,怎麼會成就?它真成就。實際上是有原因,我們不懂。就這一句佛號,這一句佛號能消業障,這一句佛號能斷煩惱,這是個祕密,沒有人知道。雖然經上說了,念一聲佛號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沒人相信。你不相信,它就消不了;你真信,真信它真就消掉了。所以這句話有沒有效果在你的信心。你不信,你天天念佛決定消不了;你真信,真消掉。真信是什麼?心換了,「一切法從心想生」,這是佛在大小乘經上都說過。

  「蓋此淨土法門,極圓極頓」。如何真正能夠契入極圓極頓的境界?所以這些大乘經對我就很有幫助,我要不接觸這些經典,《華嚴》、《法華》、《楞嚴》,禪宗也有一部分,不接觸這個東西,我們不知道,不知道它是極圓極頓,體會不到。從這些大經大論裡頭,逐漸認識了,認識淨土了。「超情離見」,我們完全承認了。情是凡情,六道裡頭的;離見,見是分別執著,離見是四聖法界的。超情離見這四個字,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故為一切世間難信之法」。換句話說,今天我們要到六道、到十法界去宣揚淨宗,這就是菩薩入生死、降魔軍,真正不容易!不容易,那我們就要認真細心去觀察本師釋迦牟尼佛,難行能行,難知能知,他給我們做出了榜樣。他是把佛法統統用在生活、用在工作,他的工作就是教學。統理大眾是以智慧德行為主,戒律為助,不是戒律為主,這個一定要知道。所以六和敬裡面的主是見和同解,這個是主,戒律是輔助的。你跟佛陀同一個知見,你決定不會犯錯誤,所以見和同解重要。戒和同修那是對什麼?一般初學的,剛進門的,用戒律約束他,讓他不犯過失。但是進入這個僧團,每天接受佛陀教誨,自自然然把戒律融會到佛知佛見裡面去了,戒律變成自自然然正常的生活規律,不是刻意去學習,完全變得純粹自然。故為世間一切難信之法。

  「又小本曰: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這是要你信這部經典。小本跟大本是同一部,小本裡面所說的可以應用在大本上,大本上所說的可以解釋小本,它是一不是二,這是教我們要信這部經。為什麼要信它?這部經稱讚,誰稱讚?十方一切諸佛,一切諸佛如來都讚歎這一部經,《無量壽經》或者是《阿彌陀經》,讚歎什麼?不可思議功德。為什麼?它能夠普度十方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六道眾生。六道是最苦、最難度的,這部經能度他們,而且幫助他們當生成就無上菩提,這個功德就不可思議!把他從惡道度到善道,從善道度到天道,從天道度到聲聞、緣覺,這個功德也很大,是可思可議;把這個眾生度到成佛,這個不可思議。誰能相信?諸佛如來相信、法身菩薩相信。那我們如果肯定諸佛如來的智慧、道德超過我們,他們相信了,我們能不信嗎?他們相信的、他們宣揚的這個法門一定不會錯。

  所以這個法門、這部經典完全是用諸佛如來的口吻勸導我們。一切諸佛所護念經,這句話很重要!誰不想,誰不想一切諸佛護念我?我能得到一切諸佛護念嗎?能,你身上有這部經諸佛就護念你,你心裡頭有一句佛號諸佛就護念你,這不就很明顯,你得到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諸佛護念你。我天天念這個經,諸佛護念。諸佛護念那就是無比的吉祥,什麼樣的災難、魔障你都遇不到。為什麼?你有諸佛護念。其他的經上沒有這句話,只有這部經上有,問題就是你相不相信,你不相信那就沒法子。所以它叫難信之法,真妙,真難得!

  這個經,古大德裡頭,只有蕅益大師講清楚、講明白了。雖然講清楚、講明白,我們一般人讀《彌陀經要解》依舊囫圇吞棗,沒消化,不得受用。現在人的根機比不上古人,蕅益大師在那個時候,這一篇《要解》,我相信受益的人非常非常之多!但是現在人的程度,善根福德比不上從前的人,國學的根柢也不如從前,所以能體會到多少分很難講,得益就不是那麼多了。所以這個東西要細講,講的人最重要的是真正要能夠契入境界。我念《彌陀經》,契入彌陀境界;學《無量壽經》,要契入極樂世界的境界,你才能把這些疑惑講透,讓人真得利益,讓人知道這個不是假的,這是真的。一真一切真。那《華嚴經》上講的真的,世界太大太大了,不只是一個地球,不只是一個太陽系、銀河系,不止!釋迦牟尼佛的教區,他教學活動的範圍,一個大千世界,多少個銀河系?銀河系是個單位世界,十億個銀河系,釋迦牟尼佛教化的區域。

  釋迦佛的區域不是最大的,普通的,有更大的。這是諸佛如來在因地上發心不一樣,果地上自然感得的成就,因為他都沒有起心動念的,全是自然的。有些佛在因地上心量大,他成佛,他教化二個大千世界、三個大千世界、十個大千世界、二十個大千世界,有,真有。但是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無量無邊,沒有邊際,諸佛如來的化土沒有比阿彌陀佛大的,所有諸佛剎土統統在極樂世界範圍裡頭,你看極樂世界多大!極樂世界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用現在科學家的話來說,它跟我們不同維次的空間。如果我們把空間維次突破了,在此地就看到阿彌陀佛,就看到極樂世界。你所看到的樣子,就跟經上講的一模一樣。佛法講科學,確實具有科學的精神,那就是說一定要求證,不是說聽了就算了、信了就算了,不行,你要落實,你要親證,這就是科學精神。你不能親證,你那個知不算是真的智慧,你沒有真正知道,一定要親證、要契入境界。這個是佛法的難處!要達到這個境界,要有真正堅定的信心,不能有絲毫懷疑,有圓滿的願心,不畏一切苦難,我真的把它做到了。這一切諸佛護念。

  又說,「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前面這個我是釋迦牟尼佛自稱,你們大家都應當相信,接受我所說的。說的什麼?說的《阿彌陀經》、說的《無量壽經》。後面這句是引證,及諸佛所說,不但我一個人說,所有一切諸佛都說。在小本《彌陀經》上,六方佛讚歎,那就是六方佛都說;《無量壽經》裡面,十方佛讚歎,就是十方諸佛都說。《無量壽》的十方,小本《彌陀經》的六方,完全相同。鳩摩羅什大師翻譯《阿彌陀經》,知道中國人喜歡簡單,把十方省略為六方,六方是東南西北上下,這個六方;十方再加上四維,東北、東南、西北、西南,這叫十方,所以十方跟六方是一個意思。十方諸佛都讚歎!讚歎,那我們就曉得,十方諸佛都說。其他的經,契機的他就說,不契機的他不說。這部經是普遍契十方一切法界諸佛剎土所有眾生的根機,上面到等覺菩薩,下面到無間地獄,這裡頭還包括樹木花草、山河大地,無情的眾生。「情與無情,同圓種智」,《華嚴》落實在《無量壽》。

  「是以極樂大士」,極樂大士是極樂世界的菩薩,這個大士稱誰?凡是往生的都在內。大士是稱法身菩薩,可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一到極樂世界,就得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加持,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是法身菩薩。換句話說,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就是法身菩薩,就是大士,跟觀音勢至、文殊普賢沒有兩樣。並不是你生到極樂世界你就得到這個地位,不是的,這是阿彌陀佛威神加持給你的,是他的功德。他把他的功德給你,你接受功德的加持,那你真管用,不是不管用,你就能像觀音勢至一樣在十法界現身說法,普度眾生,他就有這個能力。比哪個法門都快速,比哪個法門都殊勝。所以一切諸佛如來讚歎阿彌陀佛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

  佛佛平等,無有高下,為什麼諸佛讚歎彌陀為佛中之王,一定有他的道理。因地發如此殊勝的弘願,四十八願。這一部經裡面最重要的就是這一品,我們現在在四十八願第三十六願。四十八願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世尊為我們轉述,轉告我們。阿彌陀佛的本願,我們要認真學習,做不到也要把它念熟。彌陀可以做到,我們得阿彌陀佛本願的加持,相信我們也能做到。「是以極樂大士宏化十方,咸以勸信為首」。這個在此地念老給我們說出來了。我們要懂,一切時、一切處,遇到人一定要知道報恩,一定要知道盡孝,用什麼方法?勸他相信,一切時、一切處,遇到就要勸他相信。用什麼勸?用身教,就是我們一定做出最好的榜樣給他看,他看久了,慢慢相信了。言教是輔助,以身教為主,我在經上所學到的我都做到了。

  「修菩提行」,這是第二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勸信,讓大家對佛法產生信心、產生好感。這裡頭最重要的,身心健康,法喜充滿,這就是接引眾生、攝受眾生。對一切眾生,不管認識不認識,都有愛護的心、都有關懷的心、都有協助他的心,看到他需要的時候,我們手就伸出去,要養成這個習慣。諸佛如來皆如是,我們不能不如是。我們用身體去布施,身體做樣子,身體就要重視威儀,沒有真誠、沒有誠意,你就沒有辦法感動人,要真誠,有誠意。無論居住在哪個地方,什麼人最優先我們要度他的?就是我們周邊的人,在家庭就是你家裡頭人,家外面就是你鄰居,靠著鄰居。如何把這些鄰居再慢慢擴大,都變成一家人,這個很重要!

  我們在澳洲辦了個淨宗學院,在這個小城圖文巴,居民不到十萬人,我們在那住十年了,成績還算不錯,跟這個小城的居民相處得非常融洽。小城的居民都知道有一個淨宗學院,而且都肯定淨宗學院的人都是好人,真難得,不容易!有這麼一個好的基礎,所以我們要進一步,真正把小城人民團結起來。用什麼?用倫理、用道德、用因果、用宗教。方法是從宗教下手,首先我們發起一個宗教聯誼會,把小城十幾個宗教就團結起來了。經常在一起辦活動,我們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宗教變成一家了,所有這些各個宗教的教徒也變成一家人了。以這個為和諧的基礎,慢慢讓一切不信教的,信教的人都愛人,不信教是被愛的人,愛人的人跟被愛的人也慢慢會變成一家人,這個城市就變成這個地球上和諧示範都市。我希望他們今年再一年的努力,把這個基礎奠定下去。我答應他一樁事情,真正基礎做好了,我會協助他,在這個小城,我們建立一個衛星電視台,把我們小城人民的生活,每天活動範圍、活動景觀向全世界播放。市長多歡喜,人民歡喜,為什麼?這變成全世界觀光旅遊的勝地,都要來看看和諧模範城市,大家都要來想學,這個小城就世界出名了、世界聞名了。現在很容易,網路衛星成本很低,全球都能夠收看到,不是一樁難事。人活在這個世間要活得有意義、活得有價值,替人類、替眾生做一樁好事情。

  我們往下看,「蓋三輩往生,皆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今云修菩提行,即具發心與專念兩要義」。菩提是梵語,意思是覺,覺而不迷。念念覺而不迷,這就是發菩提心。然後教導大家一向專念,學淨宗的,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學基督教的,一向專念上帝;學伊斯蘭教的,一向專念真主,一絲毫都不違背,大家都非常歡喜。我們對於每個宗教都尊重,對於每一個宗教的經典我們也都認真學習。經典裡面講的有相同的地方,孝養父母,每一個宗教都講;斷惡修善,每一個宗教都講;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幾乎每個宗教都講。每個宗教都講的這一部分我們就很快把它來推動,讓整個社會大家都學習。學會謙虛,學會恭敬別人、讚歎別人,每個人都互相讚歎,不就和諧相處了!沒有詆毀、沒有批評、沒有責備,這個城市居民都能做到、都歡喜接受,這個小城,佛教是極樂世界,基督教、天主教那是天堂,伊斯蘭教是天園,統統在一起,融合在一起。這個時候就能夠讓社會大眾看出宗教教學的價值,信仰宗教的真義,讓社會一般人刮目相看,宗教不是搞迷信,宗教不是欺騙人,宗教給人帶來是真實的利益。

  具足發心專念,「修菩提之大行」,大行首先把心量拓開,能包容,能包容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歷史背景、不同的宗教信仰,統統能包容。互相學習,到最後肯定發現,所有宗教實際上是一個目標、一個方向,只是教學的方法不相同而已,方向目標相同。我有一次在日本,去看中村康隆老和尚,老和尚前年往生了,我跟他見面那一年他一百歲。他告訴我,全世界所有宗教的創始人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他說得好!說明全世界的宗教是一家,為什麼有這麼多宗教?這就是《楞嚴經》上所說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古時候各個地區就交通不方便,沒有資訊,所以真有許許多多人老死不相往來。他出生在這個村莊,一輩子沒有離開這個村莊,頂多只到城裡去過幾次,再遠的地方也沒去過。所以神要教化眾生必須用許許多多的方法,不能用一個,一個行不通,要隨順人情世故。中國人喜歡聖人、賢人,所以在中國就變現出聖賢;印度人喜歡佛菩薩,就變現佛菩薩;有些地方希望有真神,他就真神出現了。總是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其實真理只有一個。

  明白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向聖賢、向佛菩薩、向神聖來學習,學習怎樣愛人、怎樣關懷眾生、怎樣照顧眾生、怎樣幫助眾生。幫助,首先第一樁事情,幫助他們過和諧、幸福、美滿的生活,這個教育叫普世教育。普世教育每個宗教都完全相同,現在所說全民教育。中國古聖先賢這個東西,在今天整個世界都值得去推揚。我們老祖宗教導我們的五倫,五倫是關係,關係要不講,不講求,社會就亂了,家不像家、國不像國。所以首先把關係搞清楚、搞好,關係屬於道!首先,父子關係,父尊子卑,尊卑關係。兒子跟父親平等了,沒上沒下了,這家就出問題了。現在社會就是這樣的,中國古人講的,「父不父,子不子」,都亂了。根本亂了,那就一切都完了。社會動亂,地球災難這麼多,從哪來的?根本沒有了。所以中國人非常重視根本,對根本的經營是一生當中頭一樁大事,把家治好。

  中國人的家是大家庭,沒有分家的,兒女再多都生活在一起。中國在古時候,最少的是五代同堂,人丁興旺的可能到六代、七代,都共住在一起。這一個家,中國現在鄉下還能看到一點痕跡,那個村王村,那個村是李村,那個村就一家人;那是王家,那是李家,那就是一家人。人丁少的也有二、三百人,人丁興旺的有六、七百人,這樣一個大家庭生活在一起,要沒有規矩,那就亂掉了,那還行嗎?所以關係是非常重要,一點都不能夠違犯的。長輩必須要尊敬,他智慧能力不如我,但他是我的長輩,必須在他面前畢恭畢敬。家庭財產是公共的,不是哪一個人獨有的,每個人賺的錢,收入,都要歸公,是你家庭裡面的。你自己需要用的時候,家庭支付給你,所以一個人一生他有保障。小時候讀書有保障,家有家學,私塾就是家庭子弟學校。

  私塾裡面的老師,是家長,大概家長都是祖父或者曾祖父他們當家,他們對底下的晚輩愛護、關懷非常周到,希望他們有出息,希望他們有成就。所以為他們聘請最好的老師,有道德、有學問,來教導他們。家學多半都利用祠堂,祠堂是紀念祖先的,活動都是春秋祭祀,平常很少用到,所以就利用祠堂做為學校,家庭子弟學校。家人對老師的尊敬,就跟對皇上一樣。聘請老師那一天,家長率領著家人,長輩、晚輩,晚輩是學生,迎請老師,對老師都是三跪九叩首。老師接受這個家裡頭上上下下這樣的尊重,他要不認真好好的教學,怎麼對得起家人?不容易!老師跟學生的關係,師徒如父子。老師的兒女跟他的學生就跟親兄弟一樣,一生都要關懷、都要照顧。所以老師能夠盡心教學,他知道,學生有出息,他的兒女都沾光,沒有不認真的。現在沒有了,現在學校,學校老師跟學生們沒有從前私塾裡頭那種關係,那種深的情分現在沒有了。我們受過這些教育,不能把這個忘記掉,念念不能忘記。

  方老師的兒子,老大在美國住了六十年,從到美國去留學,畢業之後在美國工作,現在已經退休了,小我三歲,住在加州。他帶了他的夫人、女兒來看我,我們跟兄弟一樣。我問他願不願意回來?我希望他回家來養老,落葉歸根。他要回來,我要照顧他,至少我要送他一棟房子,讓他在這裡能安居。最理想的是回到老家,落葉歸根。他要回到老家,我老家的房子沒有了,地還在,我去看過,我很想把那個地方建一個四合院,我就有意讓他去住,他們一家人的生活我都可以照顧他。應該這樣做,做給現在人看,師徒如父子,他的兒女跟我們親兄弟沒有兩樣,一生都要照顧到。老師有三個小孩,年歲大概我看最小的也將近七十了,都老了,都退休了。晚年能夠住在一起,讀書念佛,好事情!我們這個四合院,可以建兩進,就是兩套四合院連在一起,他們兄弟三個人都可以住在一起,我是真想做。為什麼做?做給現在社會看看,這是中國傳統文化,傳統文化確實就是這樣的。才知道古時候中國的人情,不但有這個關係,沒有這個關係,朋友都要照顧。朋友有艱難,晚年沒有人照顧,要不要照顧?不照顧算什麼朋友!何況佛法,對於苦難的人都要照顧。我們在國內建了不少希望小學,多少個我都忘掉了,過去常常拿錢去辦。那個時候建一個希望小學花錢不多,大概五萬美金就可以了,我記得我自己建立有十多個。這些不相識的人都要照顧,何況是有關係,是好朋友,統統都要照顧。

  這是「修菩提之大行,必由於發起菩提之大心。且菩提行中,實以一向專念,最為上首」。這個一向專念,我剛才跟諸位講的,是廣義的,不是狹義的。無論是宗教、無論是學術,都要懂得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才能成功。現在求學都求亂了,從幼兒園我就看到亂象。小朋友剛剛上學,學的科目就很多,學音樂、學舞蹈、學繪畫,好像是萬能。家長認為這是他的驕傲,我的小孩樣樣都行、都會。長大了什麼都不會,你把你小孩糟蹋掉了。他真正喜歡哪一樣東西,就在這一樣東西一直學下去,他將來會成為一個名家,能成名。學太多、太雜了,就是樣樣都會,是樣樣都不會,這就錯了!

  現在《群書治要》我們發現了,我們已經推廣了,效果不錯。書找到了,沒有人不行。有人想辦個傳統文化學校,來問我,好事!教什麼?就教《群書治要》。不是這一本書,《群書治要》是從六十五種古籍裡頭選出來的,我們今天需要六十五個老師,能有這麼個學校,就培養這六十五個老師。每一科希望能有三個人,那差不多就兩百個人。三個人研究一樣,就研究《易經》,像小組一樣,《易經》一個小組,《尚書》一個小組,《詩經》一個小組,十年的時間專攻一樣,一門深入,專攻一樣,就是一向專念,十年之後,他們都是頂尖的學者,就是專家了。那有六十五個,六十五個學科的專家,那是一部活的《群書治要》,讓他們天天來講這六十五種書的精華,《治要》是精華。精華是什麼?是對於現在一般人來講的。深入,那辦學校培養,世世代代培養人才,一代一代傳下去。那中國將來永遠是太平盛世,永遠是主導全球的文化,這值得去做。

  別人問我,我說我只會說,我不會做。做,要有福報,我不但沒有福報,年齡也過了,哪有八十六歲的人幹這種事情的!八十六歲,只有說說廢話而已。有心人聽到了,你們努力去做,這個功德就像這個經上所講的,無量無邊,這是大好事!辦一個學校不難,搞一個什麼?研究所的性質,不必招生,就是這兩百個像研究員一樣,每一年把自己研究的成果都可以做報告,先在自己這個學院設一個網際網路就可以了,用網路的電視向全世界傳播。每一天講學、每一天教學,用這種遠程教學的方法收到非常大的效果,面對全球,好辦法!很多人來找我,我都把這個方法告訴大家,看誰去做。能夠做的人大智慧、大福報,大菩薩的大行。唐太宗說的話,這部書可以幫助全世界化解衝突,促進社會安定和平。希望這個地球上人永遠沒有戰爭、永遠沒有衝突,希望每個族群、每個人都能過到幸福美滿的生活。這個我們要懂得,一向專念最為上首,無論是佛法、是世法,都不例外。

  「一切菩薩,萬善齊修」,大乘佛法如是,淨宗法門更是如是,我們剛才提到的《群書治要》亦如是。「但十地菩薩,地地不離念佛」,這是《華嚴經》。此地所講的念佛,確實就是念南無阿彌陀佛。這也是給我們很大的一個震撼,十地菩薩他們修證接近圓滿,最後這個階段他專修什麼?專修念佛。現在我們明白,為什麼?只有專修念佛,能得阿彌陀佛威神的加持,阿彌陀佛他所證的、所修的確確實實是究竟圓滿。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念阿彌陀佛,他將來成的那個佛就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這個是我們能夠理解、能夠相信的。

  「又大行菩薩,普賢為首。故教化一切有情,行普賢道」。普賢菩薩的名號,實際上就把這個意義顯示出來了,普是普遍、是普及,普及到什麼程度?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一個不漏。賢是聖賢。這個意思就是說,菩薩的大願、大力、大行來推動聖賢教育,希望所有一切眾生都能夠證得聖賢的階位。普賢菩薩名號顯示教學的目標、教學的標準、教學的真義。這個世界、這個宇宙是聖賢的宇宙、聖賢的世界,人是聖賢人,事是聖賢事,從政的是聖賢的領導,教學的是聖賢的老師,工商企業沒有不是聖賢,這是大乘佛法教學終極的目標,是大乘佛法最高的理想。《華嚴經》上所說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大乘的教學是幫助一切眾生回歸到佛的階位。佛是什麼?這個得搞清楚,佛是印度話,佛陀,音譯過來的,翻成中國的意思,翻為覺者,覺悟的人,是個圓滿覺悟的人。中國聖人就是覺悟的人、就是明白的人。所以它跟中國那個聖意思相同。為什麼沒有翻作聖?他的覺悟、智慧、德行比中國這個聖要高。高在哪裡?他斷欲,中國聖人沒斷欲,七情五欲沒斷,他七情五欲斷了,所以沒有辦法用聖來應對,他比聖還要高一級。所以我們要認識,佛是聖中之聖,真正證得了大圓滿。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敬祝 諸大善菩薩 平安健康 圓滿吉祥
自如頂禮 阿彌陀佛

台長: 自如
人氣(148)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淨空法師 |
此分類下一篇:貪瞋痴慢疑是諸疾病及災難之因
此分類上一篇:眾生本源清淨如大圓鏡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