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8-12 21:13:55| 人氣43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第三十集)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
 (第三十集)  2012/1/2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02-037-0165集)  檔名:29-265-003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四百七十九頁第四行,我們還是從前面讀起,從第二行讀起:

  「修諸功德到晝夜不斷,表發大心後之大行。因聞名而發心」。發心後一定要修行,如果不修行,這個發心就落空了,發心就落空。所以,一定要落實在生活當中、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這就是真正的行菩薩道。修諸大行是第十九願的全文,其中六波羅蜜,也叫做六度。度是度生死海,到涅槃岸。生死是六道輪迴,六道輪迴確實是苦。在六道裡面,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決定是在三惡道的時間長,在三善道的時間短,這是肯定的。從我們自性裡面,本具的煩惱就比善心所要多,我們看八識五十一心所,佛告訴我們,我們的善心所只有十一個,不善的心所有二十六個,超過一半還多。這就是為什麼學好很難,學壞很容易,道理在此地。再加上無始以來的習氣,也是不善的習氣多過善的習氣。現前六根所接觸的境界,善的太少,惡的幾乎充滿了,六根所接觸的全都是不善,這種誘惑的力量非常強大。所以在現前的環境當中,善心所非常不容易生起,這是我們現實所看到的、所體會到的。

  因果的定律是真的,善有善果,惡有惡報。果報,現前的果報,佛說這是花報,像植物它先開花,果報在後面,來世這叫果報。我們生在這個時代,擺在我們面前確確實實只有兩條路,一個是念佛往生淨土,一個是三惡道。能生淨土,善果,善中之善,沒有比這個更善。我們應該要知道把握這次的機會,決定求生淨土,因為我們的緣太殊勝了。善導大師他說過,「極樂世界四土三輩九品,總在遇緣不同」,這個話說得好,我們今天遇的緣是無比的殊勝。這一次,夏蓮居老居士為我們會集的《無量壽經》,遠遠的超過前面兩次的會集,宋朝王龍舒居士,清朝咸豐年間魏默深居士。前面兩次的會集,古大德有批評,確實有遺憾。這次的會集圓滿,就像梅光羲大師所讚歎的,確實是《無量壽經》的善本。我們前一代的人沒遇到過,前一代這個書是出來了,流通量太少,中國幅員這麼大,所以能夠看到的人確實很少。到最近這些年來才廣為流通,我們這一代人見到了,這個緣殊勝。又遇到黃念祖老居士的集註,他蒐集了八十三種經論,一百一十種古大德的註疏,用這麼多的材料來註解這部經的經文,這前所未有,這是個創舉。將西方極樂世界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讀了之後,斷疑生信,堅定信心,這一生決定得生淨土,這個緣分稀有難逢。

  今天我們學習到此地,這是第十九願,第十九願「聞名發心」。我們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發心求生淨土,這一念心,蕅益大師說這是無上菩提心,這是真的。印光大師對蕅益大師這句話的讚歎,是「即使諸佛再來,為《彌陀經》做一部註解,也不能超過其上」。他講得好,完全把阿彌陀佛度眾生的本懷為我們揭露出來。聞名而發心,發心而修行,行是行為,身口意三業,身是造作,口是言語,意是念頭,這三業不善就是造業。修行,把這三種造作不善修正過來,叫做修行;修正錯誤的行為,修正不善的行為,這叫修行。修行兩個字不能誤會,有許多人看到這兩個字,認為吃素是修行,念經是修行,念佛是修行,這是狹義的說法,這不是佛的意思。佛給我們講修行,是修正我們錯誤的念頭、不善的念頭,修正我們不善的言語,修正我們不善的行為,這叫修行,這個修行才管用。

  特別講到菩薩的六波羅蜜,《佛學大辭典》有一段參考資料。六度是佛教的名詞術語,「六波羅蜜也,舊稱波羅蜜」,翻譯成中國的意思是度。「新稱波羅蜜多」,中國人喜歡簡單,把尾音省掉,叫波羅蜜,具足應該是波羅蜜多。翻成中國的意思是「到彼岸」。我們中國人習慣,稱讚一樁事情做得很圓滿,就叫到家了,實際上印度的波羅蜜多,就是中國人講到家的意思。我們做事情,做得很好、很完美就叫到家,這個人會烹調,燒一手好菜,這個人燒菜到家了。像這種情形我們常常遇到,無論是哪個行業,做到最圓滿的時候,這個人功夫到家了,波羅蜜多就是到家的意思。下面給我們列了有六種。度為度生死海,到彼岸為到涅槃岸的意思。度也就是脫離六道輪迴,生死苦海就是六道輪迴,我們能夠脫離,修這六種方法,這是菩薩修的。能到涅槃彼岸,涅槃是成佛,涅槃的彼岸就是成佛。所以這兩種意思都講得通,一個是脫離六道輪迴,一個是達到涅槃彼岸,兩個意思是一個意思。

  波羅蜜的行法有六種,第一個是布施,第二持戒,第三忍辱,第四精進,第五禪定,第六智慧,也叫般若。《仁王經》上卷說,「六度四攝一切行」,菩薩六波羅蜜跟四攝法包括了圓滿的行門,菩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離開這個標準。六度前面五度是修福,福行,後面一個是智行,是智慧,「以福行助成智行,依智行而斷惑證理」。惑是煩惱,迷惑顛倒,智慧能斷。煩惱斷了,真理就現前,這叫做渡生死海,不但你超越六道輪迴,而且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才真正叫成佛。菩薩所修的就是這六個科目,菩薩所修的。我們現在不是菩薩,想學學得不像,那怎麼辦?我們要知道,菩薩之前是什麼?是小乘,菩薩是大乘。小乘之前是什麼?是天人。於是我們就明白,修行不能躐等,要循序而進,也就是說,先把人做好。人都做不好,怎麼能修菩薩行?依照這個方法去修,怎麼苦修也是假菩薩,不是真菩薩,不像真菩薩。所以一定要從根紮起,根是什麼?十善業道。

  《觀無量壽經》淨業三福不僅僅是淨宗修行的指導原則,它確確實實是一切佛法,無論是宗門教下、大乘小乘、顯教密教,都要依這個為指導原則,我們才能成就。念佛不例外,這個原則是釋迦牟尼佛在《觀無量壽佛經》中所說的,《觀經》是淨土三經之一;換句話說,修淨土的人決定不能夠疏忽,要依靠這個指導原則修,這就對了。三福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三福第一福,第一福是人天福,我們有沒有把它學好?孝養父母有沒有做到?奉事師長有沒有做到?佛法是師道,佛是我們的老師。世世代代我們稱釋迦牟尼佛為本師,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是尊敬的意思、是皈依的意思,本師,根本的老師,佛陀教育根本的老師。我們自稱為弟子,所以我們跟釋迦牟尼佛的關係要搞清楚,什麼關係?師生關係,佛是老師,我們是學生。菩薩、阿羅漢都是佛的學生,是前期的學生,我們是後期的學生,所以菩薩跟阿羅漢是我們的學長,首先把關係搞清楚。對老師要尊敬,對學長也要尊敬,學長修得不錯,很有成就,有時候他要指導我們,我們跟他學習。

  佛教裡頭像世間學校一樣,有小學、有中學、有大學、有研究所。世尊當年在世教學四十九年,最初十二年教阿含,小乘教,人天、小乘在這個階段;之後八年教方等,好比是中學;往後二十二年教般若,好比是大學;最後的八年講《法華經》,好比是研究所。它有次第的,我們學習不能躐等。可是淨宗是個特別法門,可以說它不在這個系列,它也不出這個系列,這個系列是個特別法門。基礎的教育要不要學?應當要學。要沒有學?沒有學也能往生,這就妙了。我們前面讀過,五逆十惡、毀謗佛法的人都可以往生,這法門廣大,不能不令人感動。為什麼?因為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為什麼做壞事?是沒人教他,他一時迷惑做錯事情,甚至於造五逆十惡、毀謗佛法,這個罪比什麼都重!這是迷惑顛倒造的。只要能夠懺悔,只要能夠回頭,求生西方淨土,阿彌陀佛大慈大悲,對你過去這些錯誤不計較。你到極樂世界好好學習,佛還是接受你,不排斥你。諸位要曉得,只有這一門,八萬四千法門只有這一門,其他的法門難,很不容易成就,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所以我們的修學,決定不能疏忽人天小法,在這方面,在中國有傳統的儒釋道三家的教學,特別是儒家的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從這個地方紮根。最近這十幾年來我們提倡《弟子規》,用意就在此地,把做人的教育彌補過來,我們學佛就順理成章了。所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落實在《弟子規》,不能不重視。我們自己死心塌地念佛求生淨土可以,懺悔業障就行了。可是如果要發心講經教學,度化眾生,這個紮根的教育就非常重要。你將來教學能不能成功,決定在基礎,這根厚不厚。沒有儒釋道的三個根,你將來教學的成就一定是很有限的,這非常重要。所以,淨業三福這第一條就是紮根教育,孝親尊師落實在《弟子規》,慈心不殺落實在《感應篇》,後面修十善業,這是儒釋道的三個根。

  有這個根了我們才學佛,才入佛門,「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眾戒,眾是眾多,三藏經典裡面的律部是很大的分量。律藏的根是《沙彌律儀》,十條戒、二十四門威儀,這是佛法裡頭的根本戒。在家學佛根本戒是五戒,五戒十善,出家的根本戒是《沙彌律儀》。不做到,就等於這棵樹沒有根,怎麼樣去培植它,它都沒有辦法開花結果,沒根,不能夠建立,所以這個重要。這些根本具足、堅固,六波羅蜜就起用。但是六波羅蜜之前,這淨業三福第三條,第三條是大乘,第一句「發菩提心」,這個地方聞名發心。發心之後真正修行,用什麼心?用菩提心。所以,這六條就是菩薩道。我們今天不是菩提心,修這六種,是六種福報,人天福報,這個要知道。用菩提心它就是菩薩道,看我們用的是什麼心,六條在事相上講沒有兩樣,用心不一樣。

  前面三條我們學過,現在我們重複再講一遍,今天有許多新的同學在此地,你們沒有聽到。第一,布施。布施有三種,有財施、有法施、有無畏施。修布施的目的何在?「度慳貪」,煩惱裡頭最重的一種。慳是吝嗇,自己所擁有的,不肯施捨給別人,這叫慳吝。貪,自己沒有得到的希望能得到,貪而無厭。貪名、貪財、貪利,現在在這個世間,貪的對象是五欲七情。這個貪的行為已經到非常嚴重的層次,對自己身心造成嚴重的傷害,我們居住的地球也感染了嚴重的災難。佛在大乘經裡告訴我們,貪心,這講對外,所感應的是水災、江河氾濫、海水上升。這什麼原因?居住地球上的人慳貪所造成,因在這個地方,帶給我們的太可怕了。瞋恚感應的是火災、火山爆發、地球溫度上升,瞋恚;愚痴帶給我們的是風災;傲慢帶給我們的是地震;懷疑,對聖教懷疑、對善法懷疑、對因果懷疑,所帶來的是山崩地陷。高山倒下來,現在到處聽到土石流,地,大地突然陷下去,這是懷疑感得的,你看多可怕。這些災難不是自然災害,是我們不善心行所招感得的。自然是最美好的,自然是最健康的,而是我們破壞了地球自然生態,帶來的災難。同樣一個道理,這些災難也可以反應在我們自己身體裡面五臟六腑,帶來許多的病痛,乃至於死亡。

  所以佛第一個教我們修布施,布施就是放下,第一個是財施,第二個是法施,第三個是無畏施。財是財物,有內財、有外財,外財就是身外之物,內財是自己身體。我們在家裡面,幫助家人做家事,用我們的身體為家人服務,這都是財布施。我們這個道場,許多同修在這裡做義工,內財布施,這個功德比出錢的功德更大。出錢的是什麼?是外財布施,在這邊服務是內財布施,內財比外財功德大!修布施要用無我的心,起心動念不想自己,都想到別人,我怎樣愛護他、怎樣關懷他、怎樣照顧他、怎樣幫助他,盡心盡力做得圓滿,這是修布施的心態。布施裡面最重要的是法布施,法布施一個是這個法我們從自己身體做出來給人看,表法,給大家做個好的榜樣。這六個項目都可以做。我們在服務的方面非常大方,服務這一面就是布施,無論是內財布施、外財布施,很大方,沒有吝惜,能夠損己利人,這就有功德。

  法布施,譬如佛教給我們這個六波羅蜜,我們做到了,佛教給我們孝親尊師,我們做到了,我們做給別人看,這叫身教。佛門弟子把佛陀的教誨統統做出來,心常常想著佛陀教誨,口裡常常念著佛陀教誨,身體一定要把它做出來,做出個好榜樣給人看。要長年去做,要不間斷的做,現在在短時間做收不到效果。因為這個時代,眾生的惡習氣太重,染污的時間太長了,不是短時間能夠轉得過來的。真正轉過來是要一段時間,一般講三年五載。所以在這個時期,幫助眾生是很辛苦的一樁事情,就得修忍辱波羅蜜,你要能忍才能成就,你不能忍成就不了。而且怎麼樣?而且要忍到底,我活一天就幹一天。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了好榜樣,他老人家示現的八相成道,一生,一天都不鬆懈,一天都不肯空過,真幹。所以他的教學成功,大家相信他,他沒有妄語,他所說的他全做到!

  第三種,無畏布施。別人有恐怖、有畏懼,你幫助他離開一切恐怖,讓他身心安穩,這叫無畏布施。今天的世界災難頻繁,很多人心浮氣躁,這個心它就是定不下來,憂慮很多,恐怖也很多。怎樣幫助他?大家在一起學習聖賢的教誨、學習佛法,讓我們心情定下來。即使是有災難也不驚不怖,也不恐怖,心是清淨的,心是安定的。清淨心就生智慧,智慧就幫助我們平安度過,這是屬於無畏布施。所以,講經教學,做榜樣給人看,這三種布施統統具足,都在其中,應當學習。

  慳貪這個念頭斷掉,沒有了,布施波羅蜜就圓滿。所以它圓滿不是在事上,是在下面所講的煩惱,這是六種嚴重的煩惱,佛用六種方法來應對。布施度慳貪,持戒度毀犯,忍辱度瞋恚,精進度懈怠,禪定度散亂,般若度愚痴。下面這六條是我們嚴重的煩惱,佛用這六種方法幫助我們,把這些煩惱化解掉。統統在日常生活當中,所以你得要學會用。怎樣才能夠學會用?你就必須把《弟子規》學好,你就會用了。《感應篇》學好、《十善業道》學好自然會用,你全都用上了。今天我們學,學得不錯,都懂了,也都能講,講得天花亂墜,做不到,不知道從哪裡做起。這是什麼?我們的基礎教育沒下過功夫。所以,基本功很重要,一定要記住,《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沙彌律儀》是基本功,必須在這上紮根。六度你沒有問題,都在你日常生活當中,普賢十願、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統統能做到,統統能落實。往生哪有沒有把握的道理!不但決定能生,而且品位很高,我們每個人一生都能成就。在這部經、這部註解裡頭,為我們詳細說明這些道理,你都明白、都懂得了,你深信不疑,你有很好的心情、愉快的心情來學習這門功課。

  第二,持戒,戒有「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這個範圍就非常廣大。律儀戒是有戒條的,戒律、威儀都是用文字寫下來的,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教導我們的,這叫律儀。後面兩種,律儀戒裡頭沒有的,律儀戒裡頭沒有,不善的事情要不要斷?善的事情要不要修?惡要斷,善要修,那就包括在後面這兩條裡頭,這範圍就廣大了。譬如說,律儀戒裡頭沒有說不吸煙,抽煙,抽煙不犯戒,戒條裡頭沒有這一條,甚至於出家人也抽煙,戒裡頭沒有這一條。這條屬於攝善法戒,我們曉得抽煙樣子不好看,那就有失威儀。抽煙對身體不好,會帶來的疾病,這不是好事情。雖然佛沒有說,不能說佛沒有說的我就可以做,佛沒有說的不能做。譬如現在每個人每天都會用不少的時間去看電視,電視的內容是什麼?都是殺盜淫妄,不是善的,全都是不善。看電視是什麼?看電視是接受染污,你們想想對不對?每天為什麼不拿這個時間去念佛去,為什麼不拿這個時間去聽經去,而去接受這些染污?這些染污天天接受多了,你就迷惑顛倒,你怎麼能不造惡業?你造的惡業將來果報在三途,誰把你送到三途?電視。每天看電視你就慢慢上癮了,就中毒了,後面的果報是三惡道。釋迦牟尼佛戒裡頭沒有說叫我們不看電視,你就拼命看去。這戒裡頭沒有,這也叫攝善法戒,為什麼?對自己有利益的要遵守,對自己沒有利益的要遠離,戒律上沒有,我們也要遵守,這一類的叫攝善法。

  另外一類,對眾生有利益的,對我沒有利益,對社會大眾有利益,這種事情要做,要認真努力去做。這叫做饒益有情戒。所謂有情眾生,對他們有利益,有很好的利益,叫饒益,饒是豐饒,有很大的利益,有很好的利益。這個很重要,這不能疏忽,這些在戒律裡頭都沒有這條文的。所以我們要把持戒的精神搞清楚,要把持戒的精神發揚光大,做到盡善盡美。持戒的精神,斷一切惡,修一切善。

  律儀戒裡面,最基本的是五戒十善,這學佛的人必須要遵守。不要看它這個東西很小,它不小!小乘阿羅漢將十善業道擴展到三千條,只有十條,擴展到三千條,叫三千威儀。菩薩更厲害,菩薩把這個十條擴張到八萬四千條,叫八萬四千細行。它基本就是十善業道,你怎麼可以小看它!十善業道修圓滿,一絲毫欠缺都沒有,那是什麼?成佛了。我們看到一些佛像,古時候人畫的佛像,常常看到佛像頭頂上有個圓光,我們後面毘盧遮那佛,頭頂上也有佛光。但是有些佛像,佛光的頂上寫了三個字,多半是用梵文寫的,也有用藏文寫的,中文寫的也有,這三個字叫「唵阿吽」,什麼意思?就是十善業道。唵是身,阿是口,吽是意,身口意三業清淨達到大圓滿,就成佛了,大圓滿是八萬四千細行。所以,佛法裡頭開合不可思議,開是展開,合是歸納,歸納只有十句,十條,展開八萬四千。大乘菩薩修的律儀戒,這些我們要遵守。除律儀戒之外,攝善法戒這個意思要懂。饒益有情就是利益眾生,凡是對眾生有真實利益的事情要做,你遇到,有這個緣分不做你就錯了。

  十年前我在澳洲,遇到美國九一一事件,昆士蘭大學的校長,跟格里菲斯大學,這兩個學校校長來找我。希望我們幫助學校來研究,真正用和平的方法來化解衝突、來促進社會安定和平,這是饒益有情。這個戒律裡頭沒有。對社會、對整個世界的安定和平有幫助的,我們遇到這個緣分要不要做?要做,要積極去做;沒有這個緣分,我們不去找這個事情做。有這個緣分,找到我們這兒來了,我們能不做嗎?做這個事情很辛苦,要到處奔波,參加聯合國的和平會議。我們接到通知,就得準備去參加會議,走了許多國家。為什麼?饒益有情,怎麼樣辛苦也要去,不能迴避。

  這一條戒是度毀犯,犯戒、毀戒。現在這個世間,毀犯是最平常的,不僅僅是佛教。我們參與國際這些活動,接觸的面就大了,我們深深感覺到,今天整個世界動亂的原因,全部都是教育出了問題。佛教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個社會怎麼會不好?個個都是佛。個個都是佛,這個世界就是極樂世界、就是華藏世界,真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為什麼會變成這樣?沒人教,他就走了樣子。我們讀《華嚴經》,看華藏世界,讀《無量壽經》,看極樂世界,導師,極樂世界的導師是阿彌陀佛,華藏世界的導師是毘盧遮那佛,天天都在講經教學,沒中斷,所以那個世界治理得那麼好。中國古代的社會,這些帝王有智慧、有德行,經常不斷的禮請儒釋道的高人,現在說專家學者,請他們到宮廷裡面講學,儒釋道的高人。受國師的禮遇,皇帝封他們為國師,代替皇上教化眾生,他們肩負教學的責任,教什麼?教倫理、教道德、教因果、教宗教。

  中國,宗教這兩個字意思好,宗是什麼意思?我們查查辭典,這個字有很多意思,其中有三個很重要的,第一個是主要的,第二個意思是重要的,第三個意思是尊崇的,大家尊重、崇尚,有這個意思在裡頭。教呢?教是教育、教學、教化。宗教合起來,是什麼?是社會、是人民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學、尊崇的教化。這個東西要丟掉不要了,社會就亂了。它教的內容,用現在的話來說,它的內容最重要是紮根教育,倫理的教育。倫理是講什麼?講人與人的關係,人與天地萬物的關係,這叫倫理。關係明白了,如何把關係處好,這是教育,道德的教育、因果的教育、宗教的教育。佛教的宗教教育是什麼?是高等科學、高等哲學。佛教裡頭沒有神學,其他宗教裡頭有,佛教裡沒有神學,佛教裡頭確實有哲學、有科學。這五個項目,倫理、道德、因果、科學、哲學,都達到登峰造極。這是現代,最近三十年來,量子力學家他們所發現的宇宙的奧祕,做成的報告我們看到了,居然跟大乘經上講的一樣。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講的,現在這些科學家把佛說的證明了。佛所說的「萬法皆空」、「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全被這些量子力學家證明。這些都非常非常難懂,「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很難懂。今天我們非常感謝這些科學家,他們的報告對我們幫助太大了。我們在佛經上這些疑難的地方,很不容易理解的地方,看了科學報告全懂了,把我們的疑惑全解除了,讓我們知道佛法確實是科學、是哲學。

  宇宙的源起,科學說是大爆炸,佛法裡面說不是的,不是爆炸,是一時頓現,這個被現代的科學家證實。佛法講因緣生法,這個科學家也發現了。科學家說宇宙之間萬事萬物都是互相有聯繫的,他用的名詞叫糾纏,互相糾纏在一起產生的現象。沒有一樣東西,無論是物質、或者是精神,都不可能單獨生存,他說單獨毫無意義,一定是許多重疊在一起,才有意義出現。這就是佛法講的因緣生法,常說的四緣,親因緣、所緣緣、無間緣、增上緣。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再過二、三十年,佛教不是宗教,從宗教裡走出來了。它是什麼?它是科學、是哲學,而且是今天所謂尖端的科學、尖端的哲學,這裡頭確實有大學問。經典上教導我們的,我們要認真學習,把經典的理論變成我們的思想,把經典裡面的教誨變成我們的言行,真得利益。這個利益,方東美先生所說的,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無量壽經》上所說的真實之利,真實的利益。你不學不知道,你學就知道了。

  第三忍辱,忍辱有生忍、有法忍、有無生法忍,它度瞋恚。我們的瞋恚的念頭沒有了,你這一生再不會發脾氣,忍辱波羅蜜就圓滿了。你還會發脾氣,你沒忍,你要修忍辱波羅蜜,不能忍。《三藏法數》裡頭說,「忍即忍耐。謂菩薩於一切眾生不瞋不惱,如慈母愛子」,我們能做到嗎?於一切眾生不生瞋恚、不生煩惱。菩薩為什麼能做到?兩個原因,第一個,從理上來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相有性空,事有理無,這叫什麼?這看破了。所以他如如不動,不會被外頭境界所轉,他永遠守住清淨平等覺。所以他不會瞋恨、不會生煩惱。這是從理上說的。從事上講,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一體還會生瞋恚嗎?還會生煩惱嗎?我想我們同學也許有這種情形,自己遇到過,牙齒不小心把舌頭咬破了,你們有沒有這種經驗?舌頭要不要去報復牙齒?要不要恨它?為什麼舌頭能忍辱,不生瞋恚心,還要維持良好關係,為什麼?一體,從事上講。這個佛知道、菩薩知道,哪個菩薩?法身菩薩,他們知道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上到諸佛如來,下面到地獄眾生,跟我一體,不能分割。外面旁及花草樹木、山河大地,跟自己也是一體。

  就像作夢,夢中境界,夢中有人、有物、有樹木花草、有山河大地,從哪來的?都是自己意識裡頭變現的,絕對不會有個東西跑到你夢中。所以夢中全是自己,自己心變現的。夢裡頭許多人都是自己變現的,你要夢到佛菩薩也是自己變現的,離開自心以外,夢中無有一物。我們眼前這個境界就像作夢一樣,永嘉大師說得好,「夢裡明明有六趣」,就是六道輪迴,「覺後空空無大千」,他要是醒過來,夢醒了,夢裡頭什麼都沒有了。六道輪迴夢醒了,醒過來是什麼樣子?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他醒過來了看到是這個境界,六道沒有了。四聖還是在夢中,六道輪迴是惡夢,四聖法界是美夢,不是惡夢,但是還在夢中。這個夢中要破了之後,醒過來,那就好了,醒過來就成佛了。佛是什麼境界?佛是一真法界。你看一真對十法界,十法界是虛妄的,不是真實的。虛妄的法界沒有了,真實法界現前,叫一真,一真就是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你要記住,同時也是自己的實報莊嚴土,眾生跟佛是一不是二,同體,同一個自性,不是兩個。心現識變,心是一個,識就不一樣,識是妄心,真心是一個,能生能現是真心,所以它是一體。妄心是迷惑,不知道是一體,以為只有自己身是自己,身外跟我不是一體,這是完全錯誤。佛與大菩薩,法身菩薩,對這樁事情清清楚楚。所以,他遇到善緣、好事,喜歡,並不激動,遇到惡事、不善,不生瞋恚,不生煩惱,這叫生忍。

  下面有個比喻,如慈母愛子。母親對自己的兒女,兒女在小的時候,三、四歲,還不是很懂事,做錯了事情,不會真的生瞋恚,也不會有怨恨。會好好的調教兒女,讓他們慢慢認識,建立他們的價值觀,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有這種能力。特別是父母做出榜樣給他看,這個榜樣就是《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所以這個東西不是教小孩念的,不是講給小孩聽的,不是,那個教法你完全錯了。而是父母依照《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把它做到,表現在日常生活當中,讓嬰兒從一出生就看到,就聽到、接觸到,他自自然然在模仿、在學習。所以古人有句話說「三歲看八十」,他從出生到三歲一千天,這一千天他所看到的、聽到的、接觸到的全是正面的,就是《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他看到了,這個根深蒂固,他全學會了。這種教育叫身教,它不是言教,父母要真把它做出來。這個嬰兒三歲以前,接觸他的大人都要懂得這個規矩,在他面前行為、言語要端莊,不可以讓他看到負面的、不善的,不可以讓他接觸到。這個根就紮穩了,所謂是三歲看八十,他八十歲都不會改變,根深蒂固。這種教育,我這種年齡都沒有接受過。

  我們中國這個教育疏忽了兩百年,滿清的末後一百年,慈禧太后執政。我們相信慈禧太后讀書不多,這個人有私心、有好惡,不是很善,所以她對於中國傳統文化不尊重,對於佛法不尊重。滿清歷代帝王都是佛門弟子,都是皈依三寶的,以佛為師,只有她例外。你看,她自稱為老佛爺,把諸佛如來貶低了,她坐在當中,諸佛如來兩邊站。這個做法讓當時這些大臣、人民,上行下效,上面對傳統文化不尊重,對佛菩薩不尊重,於是大家對於傳統的信心、對於佛法的尊敬心逐漸淡薄了。這個頭是她開的,這個罪很重!滿清亡國到現在又是一百年,兩百年了,這一百年破壞得乾乾淨淨。

  前面一百年,這社會上還有講學的,沒人做了,這個一百年,連講的人都沒有了。所以,中國人對自己傳統文化的陌生,還不如外國人,外國人真有懂得的、有讚歎的,中國人自己反而不知道,非常陌生。現在再要把傳統文化復興起來,我感覺到還是要兩百年的時間,病了兩百年,再讓它恢復健康也要兩百年。所以我們還有一段時間苦日子要過,這是無法避免的。我們今天能夠把傳統文化這盞燈保持不滅,就不得了。要讓它開花結果,真正復興,總得要四代、五代以後,我們這一代是決定看不到的。根之根比什麼都重要,我們的根丟掉了,現在補習,補出來不是樣子,總比不補好。

  另外還有一樁工具,中國幾千年承傳文化的工具是文言文。如果我們把文言文丟掉不學了,我們的文化永遠不能復興。那就是世界上四大文明,三個滅亡了,剩下來中國,中國也會滅亡。多久滅亡?大概一百年之後就滅亡了,變成歷史的遺跡。我們今天在存亡的邊緣上,它是能存、還是能亡都在我們的意念當中,我們不肯努力就亡了,我們肯努力它能復興。要認真,要去教這些小朋友學文言文,文言文在過去,兩百年前,是亞洲的共同語言,為什麼?大家都學。韓國人學、日本人學、越南人學,東南亞一些小國都學,他為什麼?要吸收中國傳統文化。中國這些典籍全是文言文寫的,他不學文言文他不能直接去接受它,所以統統學文言文。我們說話言語不通,寫字都認識、都通。兩百年前,文言文是亞洲共同的語言。我也有理由相信,如果中國文化復興,文言文將來是世界的語言,全世界的人都要學習。為什麼?中國歷史文物裡面的智慧、方法、經驗太豐富了,全世界沒有的,保存這樣完整,《四庫全書》、《四庫薈要》。你學會了這個,這個鑰匙就拿到了,你就有能力直接去閱讀;你要不會的話,《四庫》送給你,你不能讀,你每天看著它,你什麼利益都得不到。

  所以,要復興傳統文化,第一個儒釋道三個根一定要紮,第二個文言文一定要學,學的人愈多愈好,走這條路子就是中國傳統文化能夠復興。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天下開太平,就得用這個方法,不用這個方法做不到。這是中華民族的靈魂,中華民族的命脈,不在這上下功夫,我們不認識它,那就看著這個民族滅亡,非常可惜。中國文化滅亡了,活在這個世間毫無意義,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不能不關心的。這樁事情,在戒律裡面是饒益有情戒,對自己是攝善法戒,攝善法、饒益有情最重要的一條戒。我們要堅持、要發心,認真努力的去學習,我們才對得起祖先、才對得起佛菩薩。

  「又若一切眾生以種種惡而加於我,心不瞋恚」,這個要學,這是很難忍的,但是一定要忍。一切眾生對我不善,以惡意、惡行加於我,一定要知道,這是我的業障。我接受了,這個業障才能消除,他們是我的善知識,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他們替我消業障,我一定要接受,不能有瞋恚心,有瞋恚心是我拒絕了他們的善意。這個善意,我知道是善意,他對我是善意,他不知道,我知道。我因此而提升了境界、提升了德行,也提升了智慧,不生煩惱,不生怨恨。而且還感恩他,以我們修學的功德天天給他迴向。這是佛教導我們的,我們要認真學習,這不是壞事。

  下面說,「以種種恭敬供養於我,心亦不喜,是名眾生忍」。對於一切眾生要能夠忍,他對我很好、對我恭敬、對我供養,前面我們說了,我們很感謝,不生貪戀。心亦不喜是不生貪戀,如果貪著這個境界,就墮落了。保持自己的清淨心、平等心、覺悟心,不會受外面境界干擾,不會受外頭境界影響,這叫功夫得力,這叫真修行。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不能不認真學習的。煩惱裡頭最嚴重的就這一條,我不能忍受,不能忍受就到三途去了。你願不願意到三途?聽說到三途又不願意,現在又不能忍受怎麼辦?一定要忍受。要知道,忍受這個事情從哪來的?是自己過去或者是今世之前所造不善業所引發的,沒有一樣不是自作自受。自作自受怎麼可以怨天尤人?決定不可以。一定要把事實真相看清楚、看明白,我們一生不怨天不尤人,自己每天歡歡喜喜、快樂無比,這就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人生最高的享受,第一個條件就是修忍辱波羅蜜,於一切法清楚、明瞭,一點都不迷惑。於理上忍,那是很高度的智慧,看破了;於事上忍,確實要承認自己有業障,真正修懺悔,慚愧,積植自己的德行,好事,積功累德無過於此。現在雖然是很苦,後福無窮,為什麼?你做了太大的好事了,後福無窮。

  一發脾氣就完了,功德全完了,決定不能發脾氣。有人來引導你,故意讓你發脾氣,你要曉得那是魔來考驗,看我功夫夠不夠?魔不能破壞我的功德,只有自己可以破壞,他一引誘,我的脾氣就發了,你看我多聽他的話。你好不容易修積那些功德,魔在那裡搧風:趕快發脾氣、趕快發脾氣,把它燒得乾乾淨淨。你就那麼聽話,一下就燒光了,火燒功德林,上當了!所以什麼樣的逆境、惡緣,不發脾氣,如何應對?笑容應對。發脾氣怎麼罵,罵一個笑面的人,他罵不下去;我們面孔很難看、很不高興,他罵得就很嚴重了。我們是個笑面,若無其事,罵累了他自然就停止。不能對罵,對罵就沒完沒了。所以都是好事,沒有壞事,都是好人,沒有惡人,這是佛菩薩心目當中所看到的境界。這個世界跟極樂世界沒有兩樣,看你是用的什麼心,你用的是佛心,這個世界就是極樂世界。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敬祝 諸大善菩薩 平安吉祥 福慧圓滿
自如頂禮 阿彌陀佛

台長: 自如
人氣(43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淨空法師 |
此分類下一篇: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第三十一集)
此分類上一篇:情執是最難放下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