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樂世界二十九種莊嚴 (第九集) 2012/7/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21-670-0009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極樂世界二十九種莊嚴」,前面我們學過剎土莊嚴、彌陀莊嚴,這最後一段是菩薩:
「觀菩薩。觀察菩薩莊嚴功德成就有四」,就是菩薩四種功德莊嚴成就,到這個地方才算把極樂世界莊嚴功德成就講圓滿了。剎土說了十七種,佛說了八種,菩薩有四種。菩薩是指十方剎土,諸佛剎土當然包括我們這個世界在內,所有與阿彌陀佛有緣,求願往生的這些人。往生的這些人差別很大,最高的有等覺菩薩,最下面的有無間地獄,這些人總是與阿彌陀佛有緣。有緣是什麼樣子?真正相信西方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決定沒有懷疑,堅定的信心。這是第一個條件,相信。第二個條件,真想往生到極樂世界去。這個條件非常重要,相信不想去,還是去不了的。相信、真想去,有這兩個條件,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上告訴我們,往生極樂世界的條件具足了,就像四十八願第十八願所說,臨命終時 一念、十念都能往生。第三個條件,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這是《無量壽經》上說的,一向專念。這個是往生到極樂世界品位高下,完全在念佛功夫的淺深。這蕅益大師講的,不是說念佛多少,念佛的功夫淺深,也就是說,你的誠意、真誠心足不足,關係到往生的品位。果然真信,必須把這個世界所有一切染污統統要放下。極樂是清淨國土,沒有絲毫染污,我們去,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條件,不能帶染污過去。這個問題,都在真信切願上。
法門說起來不難,你看,只要相信、想去、肯念這句佛號,條件就具足了。而實際上也沒有那麼簡單。那我們就要懂得,信要具足什麼條件,願也具足什麼條件,念佛得怎麼個念法。經上有一句話說得非常圓滿,叫「心淨則佛土淨」,所以《無量壽經》的經題裡頭就告訴我們「清淨、平等、覺」。我們心地清淨決定得生,生凡聖同居土,用清淨心念佛。清淨心,楞嚴會上大勢至菩薩講得很清楚,叫「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大勢至菩薩所說的。這一句話跟信願持名完全相應,把功夫都帶進去了。這功夫是什麼?都攝六根。凡夫心不清淨,原因是我們沒辦法都攝六根,攝就是收回來。
極樂世界是無上的法門,十方諸佛剎土,排名在第一,這是諸佛如來對阿彌陀佛的尊重、讚歎。《無量壽經》上有,諸佛讚歎阿彌陀佛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這讚歎到極處了。那我們這個心,眼緣的是色,緣色的時候就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我們的心被染污了。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六根對六塵境界無不如是,所以心往外頭跑。連世間法裡頭都講求攝心,你看孟子所說的,他說「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世間人求學問,學問之道是什麼?用大勢至菩薩的話,就是「都攝六根」,收心,心不要往外頭境界跑,要到哪裡去?收到裡面來。
一部《大佛頂首楞嚴經》裡面講成佛之道,佛是怎麼成的?向內緣,不向外緣。觀世音菩薩怎麼成佛的?「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反是回頭,不向外,向內。向內就緣自性,向外,那個耳根是為外面的音聲。這個說,是說得很清楚、很明白,也很簡單,做起來可真不容易。向外緣的是六塵,你看色聲香味觸法叫六塵。塵是什麼意思?染污,灰塵。我們的桌子一天不擦它,這桌面上就有塵土,這說明什麼?染污。菩薩修行的功夫,無論是哪個法門,所謂八萬四千法門,要用觀世音菩薩的原則,就統統要回頭,不能向外攀緣,要向內。眼,向內見自性,見到眼根的根性,見性;耳回過頭來,緣聞性;鼻回過頭來,去聞香性。你看,不是色聲香味六塵,而是色聲香味的本性。本性就是佛性,本性就是自性 ,所以回頭是岸,回頭就是!這是佛門裡面回頭是岸的意思。這一回頭,這就叫功夫,你用這個心去念佛,這叫功夫淺深。人能夠回頭,六根回頭了,見到自性,這種心念一聲佛號,一念相應一念佛,這一聲佛號跟阿彌陀佛相應,這個功夫深,所以決定得生。
更深的,不但回過頭來緣到自性,不再緣色聲香味觸法,這個東西在大乘教裡面叫見思煩惱,也就是見思煩惱放下,我不再緣它了。見思煩惱是我們凡夫天天緣它,可以說一時一刻都沒有離開。見煩惱,你看看,我們有沒有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思煩惱,貪、瞋、痴、慢、疑,這一共十個煩惱。我們念佛帶著這十個煩惱,這個心不清淨,念佛功夫不得力。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一面念佛一面分別執著,這樣念佛不行!怎樣?要把這些煩惱放下,至少念佛的時候不起妄念,這叫功夫;不念佛的時候也不起妄念,這功夫深了。真正做到不起妄念了,剛才說了,一念相應一念佛,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生方便有餘土,不是生凡聖同居土。
凡聖同居土是功夫不到位的,但是臨終最後那一念是清淨心,那一念裡頭沒有妄想、沒有夾雜,是清淨心,最後那一念是清淨心,為什麼?全放下了,決定得生。十八願是臨終一念、十念往生,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為什麼?這是功夫,你到極樂世界去拿到的品位。所以,這樣的功夫當然有深信切願。深信切願實在講兩種人,一種,受經教的薰習時間久了,他有這個莊嚴功德成就;另外一種,過去生中,這我們自己不知道,過去生中生生世世念佛,臨終的時候沒去得了,也就是臨終的時候有妄念打閒岔,障礙你往生。往生是在最後那一念,那一念是關鍵。人斷氣的時候,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就決定得生。所以這樁事情,我們一定要知道。如果念到見思煩惱都斷了,這樣的功夫往生就自在了,想什麼時 候走,就什麼時候可以走,我想佛來接引我,佛真來了,這是一般人講生死自在。
淨宗裡面所講的一心不亂,有事一心,有理一心,事一心不亂,往生就自在了。這些理、事,《無量壽經》上講得非常清楚,要讀,要認真的學習,這是我們一生當中第一樁大事。我們自己想,常常想,這一生我們決定到極樂世界去作佛,不再搞六道輪迴,要有這個念頭,這個念頭念念不能忘記,它才有力量!願變成力,才能幫助我們了生死出三界,生淨土,證菩提。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之後,我們讀四十八願就明白了,到極樂世界有多麼好,生活的環境、學習的環境都是我們意想不到的。此地講這四種莊嚴是學習環境,包括生活環境在其中。
「於一佛土」,這一佛土是極樂世界,我們往生到那去了,「身不動搖」,身體決定是在阿彌陀佛講堂聽佛講經說法。佛給我們講經說法,佛以本願功德及無量劫修持的功德,加持給這些往生的菩薩,往生的菩薩很快就開悟了,煩惱、業障自自然然就沒有了。同時,這些往生的菩薩們即使是在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這是最低的階層,都得四十八願加持,沒有例外的。第二十願裡頭,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是明心見性的菩薩、大徹大悟的菩薩,這不是你自己到那裡就開悟的,不是的,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的。雖然沒有開悟,你的神通、道力、智慧、福報跟法身菩薩平等,所以你有能力「遍十方種種應化」。他有這個能力,這還得了!
遍法界虛空界,種種應化是講九法界,無量無邊剎土裡面,十法界裡面的九法界,菩薩、聲聞、緣覺,下面是六道眾生。跟我們自己有緣的這些眾生,無論他在哪一道,他起心動念,我們都能收到,他現在的生活狀況,我們也都能夠看到,不管在哪一道裡頭。到達極樂世界,天眼洞視,天耳徹聽,六種神通都圓滿了。眾生有感,你看,菩薩就有應。應,幹什麼?去幫助他,去教化眾生,叫應化。什麼身?化身,分身。自己的本身在阿彌陀佛講堂裡頭沒動,聽佛講經教學,這個化身遍一切法界。化身真起作用,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他有苦有難,真幫助他,真的為他解決了,有這樣的能力。這應化。
「如實修行」,幫助眾生修行,修正錯誤的行為。錯誤的行為包括三大類,有思想的錯誤、言論的錯誤跟行為的錯誤。菩薩有這個能力幫助你,這十方世界大菩薩也不少,沒有這麼大的能力,所以這一點我們要記住。「常作佛事」,這句話的範圍非常之廣,佛事是什麼?幫助眾生覺悟。《往生論》上的偈子說,「安樂國清淨」,安樂國就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清淨世界,所以我們要以一念清淨心往生,這話是真的。那個一念清淨要平常養成,平常沒有養成,臨終時候那一念清淨心,那是宿世善根。如果沒有這個善根,自己這一生當中沒有培養,我們這一生念佛不能往生。有沒有好處?有好處。這個善根要生生世世去培養、去提升,不定是在哪一生當中再遇到淨宗,一念相應,那一念就往生了。
我們怎麼知道我這一生成就了?也許我不能往生,怎麼知道我這一生成就?能知道。那就是你的心堅定,你沒有懷疑,你萬緣真的放得下,那你信心就十足了。知道這個世間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金剛經》非常重要,金剛般若,無論修哪個法門,八萬四千法門都不能少它。它教給我們觀照,告訴我們四相是空的,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不是真的。四相能放下,就證阿羅漢果。後半部講四見,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四見能夠放下,就大徹大悟,往生極樂世界上輩往生。我們要常常用金剛般若提醒自己,幫助我們放下。般若照見,照見「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照見「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不再執著。真能照見,我們在此地日常生活當中,人事環境、物質環境、自然環境都能夠 受用,決定不放在心上,這叫放下,心裡頭沒有。我們修念佛法門,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沒有雜念,四相、四見都沒有,這個功夫深,是清淨心生,往生就有把握。
念佛人多,很多人不能往生,問題出在哪裡?出在放不下。這是我們要有高度的警覺,有一樁事情放不下,我們警覺心要提起來,那就是將來我不能往生的原因。真正求往生的,放不下也得要放下。只許有阿彌陀佛、有極樂世界,其他的全放下,這叫做佛事。佛是覺悟,真正覺悟的大事就是放下,萬緣放下。弘法利生的事情,事要做,做完之後不要放在心上,心上沒有那就叫放下。平常處事待人接物,要學三輪體空。日常生活當中,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三輪體空,統統不執著。事上有,事事無礙,心上沒有,這就對了。事上有,心上也有,麻煩就大了。不能叫我們心上有,這是真正佛事。吃飯是佛事,穿衣是佛事,工作是佛事,待人接物統統都是佛事,不放在心上全是佛事,放在心上叫造孽。善 事放在心上,來生到三善道;惡事放在心上,來生到三惡道,就這麼去了。所以心上不能放這些雜東西,心上只有阿彌陀佛,來生到極樂世界。你看,這多清楚、多明白。
所以極樂世界「常轉無垢輪」,這一句是說極樂世界彌陀說法,那個地方花草樹木、山河大地六塵說法,叫常轉無垢輪。「化佛菩薩日」,我們見的佛,同居土的、方便土的,見到的阿彌陀佛,化佛。我們自己與十方一切有緣眾生感應的是化佛、化菩薩。為什麼?這個眾生,他要想求佛身來度他,你就化佛身,應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現佛身而度化之;他想菩薩幫助他,即現菩薩身度化之。化什麼身不是自己的意思,是對方的意思。對方求佛菩薩是有心,佛菩薩去應是無心。這些往生到極樂世界菩薩他們的應,跟阿彌陀佛一樣,沒有心,就是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他才能化無量無邊身,才能夠幫助無量無邊的眾生。
「如須彌住持故」,這是比喻,像須彌山,須彌山清淨,四寶成就的。這四種寶是黃金、白銀、琉璃、玻璃,這四寶。琉璃,我們中國人叫翡翠,綠色的玉。玻璃,古時候沒有玻璃,佛經上所看到玻璃的時候,玻璃還沒有發明,那玻璃是什麼?水晶,我們現在叫水晶,古人叫玻璃。都是清淨無染,所以用這個來做比喻。「開諸眾生淤泥華故」。眾生在六道,六道是淤泥,蓮花化生,這句就顯示出來,菩薩度化眾生用什麼方法度?用信願持名,讓這些眾生覺悟。信願持名就是大覺悟,他要不覺悟,他怎麼肯信願持名?信願持名,一生能往生,就成佛了。功德成就,等於明心見性,等於法身菩薩。這是說菩薩身不動,身心都不動,有能力在十方世界常作佛事。
第二,「一切時,一心一念,悉能遍至十方世界,教化眾生」。這跟前面的意思是深了一層,前面只告訴你,極樂世界的菩薩身沒有動搖,在講堂聽經聞法,有能力分身,應一切眾生之感,菩薩能以無量無邊的分身去應,叫應化,說這樁事情。更進一步告訴你,一切時,無論什麼時候,無論什麼處所,一心一念,這個地方著重在這個一字。一心是真心,一念是正念,八正道裡面說正念。一念是正念,一心是真心,真心遍法界虛空界。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告訴我們,「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那個自性是什麼?自性就是此地說的一心一念。六祖之開悟沒有別的,也是一心一念。我們現在心沒有辦法止到一,我們現在是三心二意,六道眾生。
三心二意是什麼?我們用的是妄心。三心,阿賴耶、末那、意識叫三心。二意,就是第七識叫意根,第六叫意識,二意。我們今天全用的是三心二意,沒有用一心。佛在經典裡頭,大小乘經典都說,「制心一處,無事不辦」,也有經上講「止心一處」,止是停止,把心停在一處,無事不辦。這個意思是什麼?用真心。用真心就成佛了,用真心,自性裡面的智慧、德相統統現前。妄心,妄心是障礙,把自性的智慧、德相統統障礙住了,並沒有喪失,只要一心,障礙就去掉。
學佛說實在話,學佛學什麼?就是學收心。孟夫子所說的,「求其放心而已」。我們要把這個放心,放心就是妄心、就是妄念,把這個東西收回來,收回來放在一處。淨宗的一處就是阿彌陀佛,心裡頭果然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沒有,問題全解決了。所以念佛如果用禪宗祖師勘驗學人的話來說,你會念麼?禪宗是你會麼?我們今天講你會念嗎?會念就成佛了,會念就得一心不亂了,會念就是制心一處,這會了,問題真解決了。這個境界不是得不到,實在說,我們還是沒有把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事實真相是什麼?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什麼是邪、什麼是正,什麼是禍害、什麼是福德,能夠把這些東西搞清楚、搞明白,假的自然就放下了。讓我們心裡頭只有正的,沒有惡的、沒有邪 ,這個修行功夫就真得力。
從哪裡下手?從放下自私自利的念頭下手。為什麼?那是根本。大乘修行,小乘也不例外,第一個破身見,破身見就是自私自利。眾生都把這個身體看作我,造一切業都是為我。為什麼造業?妄心當家,它當家做主。什麼心?貪心,自私自利的心,那就造無量無邊罪業。如果善心做主,十善心做主,造的是善業,不貪、不瞋、不痴,不殺、不盜、不淫,善業。善業放在心上,三善道受報。這個意思就是告訴我們,貪瞋痴慢疑這個惡業不能要,放下,惡報沒有了。這三善道幹的好事,也別放在心上,三善道也不去受報。三善道享福,也不要去受報,清淨心就現前了。那清淨心跟清淨業相應,心淨則佛土淨,自自然然跟極樂世界相應了。我想求生淨土,這就決定得生,你的條件統統具足。所以要斷惡,不著斷 惡的相;要修善,不著修善的相。心裡面的相,只有極樂世界,只有阿彌陀佛,這就對了。常常存這個念好,這是大乘菩薩,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剎土,這裡頭與我有緣的眾生,我要以種種方便幫助他們。
「修行所作,滅除一切眾生苦」。不為自己,是為一切眾生。不為自己,才真正做到三輪體空。三輪體空,你所造作的全是功德,莊嚴功德成就。世間人修福德容易,修功德太難了。這是環境、習氣所造成的,我們做的事情不能不落印象,落印象就是被污染。清淨心裡頭,不但善惡沒有,染淨也沒有。自性清淨心一法不立,不著有,不著有之後,一法不捨,不著空,空有二邊都不著,真清淨,真的明心見性。有著就錯誤了,不著就對了。小乘人,他保持自己心地清淨,他連善也不要了,不修了,所以叫做偏真涅槃。他修偏了,他不圓,只有自利不能利他,心量永遠拓不開。菩薩的大慈大悲他沒有,他有慈悲,他不是大慈大悲。菩薩大慈大悲,沒有條件。
「一切時,一心一念」,一心一念裡面還有很深的意思,空間沒有了,時間沒有了,就在當下,感應道交就在當下。《楞嚴經》上所說的,「當處出生,隨處滅盡」。這個話,我們真正把它搞清楚、搞明白,還是看到科學的報告,量子力學家的報告。整個宇宙所有一切現象,科學歸納為三大類,物質現象、精神現象(精神又叫意念的現象,念頭)、自然現象,三種現象都是波動所形成的。那這波動頻率多快?一秒鐘一千六百兆。確實,它就擺在我們面前,可是我們就見不到。我們的眼睛不行,速度太快了,我們變成看不到了。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我們這個眼睛捕捉不到,就是根本看不見;它存在,而且跟我們從來沒有分別過,就在眼前。一個人,就在我們自身,我們 這個身的肉身是物質現象;我們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是精神現象;外面境界上,這自然現象。這三種現象全在我們當下,根本就沒有離開過,可是一輩子,不但沒有見過,想也沒有想到過。
在《壇經》裡頭,惠明法師開悟了,問六祖一句話,還有沒有什麼祕密的了?六祖回答他一句話說,「密在汝邊」,密在你那邊,不在我。這就說明了,大乘佛法裡頭根本沒有祕密。密是什麼?我們自己的心有染污、有障礙,體會不到真相。眼看不見,耳聽不見,聞不到,手接觸不到,念頭也想不到,就六根對這種真相,事實真相,都不起作用。要怎樣才見到?定功,制心一處就見到了。制心一處的標準,我們在大乘經裡頭也能體會到,標準是什麼?八地菩薩。八地以上,確實這個心永遠收在一個地方,他那一個地方是大般涅槃,清淨寂滅,他不是收在阿彌陀佛。那個難,我們做不到,我們把這個心收在阿彌陀佛上,這個行,這真叫方便當中的方便,善巧中的善巧。沒有這一門,我們這一生不能成就;有 了這一門,我們才有指望。這個法門我們做得到,八萬四千法門我們做不到,怎麼可能有八地菩薩那樣的深定?念念不忘苦難眾生。
「偈言:無垢莊嚴光」,極樂世界,確實在這個境界裡頭以光作佛事。光明就是智慧,智慧解決一切問題,知識不行。「一念及一時。普照諸佛會,利益諸群生」。能夠在一念一時,普是普遍,遍法界虛空界,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諸佛的大會。諸佛會,這個意思很廣很深。釋迦牟尼佛這一會,是娑婆三千大千世界。極樂世界的菩薩可以到達釋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在娑婆世界裡頭利益諸群生。這個群生是有緣眾生。什麼叫有緣?曾經聽到這一句阿彌陀佛,阿賴耶識裡頭有阿彌陀佛的種子,就叫有緣。有緣眾生太多了,雖有緣,緣不成熟,不成熟的要不要照顧?要,要加強它,幫助他成長,不能往生。什麼時候成熟了,什麼時候就往生。
我們要懂得這一樁事實,我們的心裡就很安慰,我們跟阿彌陀佛有緣,不但有緣,緣還相當深。這一生不能往生,來生後世決定會往生,總有一天你決定得生。希望這一生往生,行嗎?行,只要你把垃圾丟掉,你就能往生。你不能背負著這個,背負著這個,極樂世界進不去,一定要知道,那是清淨國土,不可以帶著染污進去。真肯放下的,沒有一個不往生。於是我們就知道了,什麼叫緣成熟?放下,緣就成熟。沒有放下,有緣,不成熟。徹底放下,連身體都不要了。
最近,我們還遇到一個同修,現的是不思議的境界。也是得了重病,沒斷氣,她的家親眷屬看見她坐著蓮花往生了。他打電話來問我,這怎麼辦?可不可以相信?不是一個人,至少有四、五個人看到,真的坐著蓮花往生了。現在還沒有斷氣,實際上可能早就斷氣了,她現在用的是人工呼吸,幫助她人工呼吸,等人工呼吸拔掉的時候,大概就斷氣了。實際上她早就走了,是你們用這種方法,讓她好像還在呼吸的樣子,她早就走了。為什麼能夠走得這麼殊勝?我就告訴他,兒子給我打電話,我告訴他:你母親修行不是這一世,宿世善根深厚,今生善根成熟,不然不可能有這個現象。另外還有一種現象,或是有冤親債主附身,但是我覺得這個不太可能,冤親債主附身是擾亂的,她怎麼能坐著蓮花走?坐著蓮花走 了,冤親債主應該早就離開了。這個現象完全是機器,機械在操作的作用,不是真的。所以我們要相信,不要留戀,這種親情很難斷,尤其是兄弟姐妹多。我就告訴他,那是確實往生,不是假的。她很慈悲,給我們做這個示現,讓我們了解有這種情形。真正往生,家親眷屬給她用這種機器維持呼吸,有這個情形。如果是明白的人,就沒有這個必要了,身上插的那些管子,那多難過。讓她走,走得很舒服,走得沒有痛苦,很自在,這才叫真正孝順。
第三,「於一切世界,供養恭敬讚歎諸佛如來功德」。這是修福,佛家講種福田。經教裡面,佛告訴我們福田有幾種。第一個是恩田,父母,供養父母是修大福報!現在很多人對父母不孝,不知道供養父母,不知道供養父母是折福。譬如說你有一百年的福報,因為不孝父母,五十年的福報就消光了,就沒有了。嚴重的不孝,可能一百年的福報,二十年就沒有了,就享完了。這世間人不懂,很可惜!孝養父母,那個福報會增長。這大錯特錯!第一種是恩田,父母。第二種是悲田,慈悲,幫助苦難眾生。第三種是敬田,老師,就是恭敬三寶,對佛菩薩恭敬是福。福田有這三類,遇到的時候,都要真正去修。遇到貧苦、有災難的人,應該全心全力幫助他,去救濟他。
修福,慈悲濟世,誰做得最圓滿?諸佛菩薩做得最圓滿。為什麼?他有智慧,他知道哪些是真正的福田,有智慧。我們要知道,供養、恭敬、讚歎諸佛如來,這是修無比殊勝的福田。我們到哪裡去找一尊佛去供養他?找不到。名山寶剎裡頭去供養,都是泥塑木雕的佛,不是真佛。所以你要修大福報,還得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才有這個機會。你能夠與一切世界,這一切世界像前面所說的,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剎土,在極樂世界你能夠分身,同時,一念分身到一切諸佛剎土。到那去幹什麼?去拜佛、去供養、去讚歎,修福,聽佛講經說法,修慧,你看福慧雙修。極樂世界的人修一天,我們這個地方要修無量劫。為什麼?他一天能供養無量無邊諸佛,我們一個也供養不到,不但佛,連一個阿羅漢、一個須陀洹 都見不到,到哪裡去修福?
有人說,現在科學技術進步,我們的生活都改善了。其實,冷靜去想想,我們現在人生活,不要說多,三十年前,跟三十年前的人比較一下,冷靜去想想,是我們的福報大過他,還是他們的福報大過我們?三十年前的福報大過我們。為什麼?他活得快樂,我們現在活得痛苦。至少三十年前吃東西,沒有人不放心,什麼都好吃;你看現在吃東西不放心,這也有毒,那也有毒,變成飲食不放心,提心吊膽,這個多可憐!這怎麼能跟三十年前人比?三十年前我到香港來講經,這些同修們帶我香港到處去玩,隨便到哪裡,小攤子上我們去吃東西,吃得很開心。現在要怎麼樣?現在要到五星級酒店去吃東西才放心,那貴得不得了。怕什麼?攤子上不乾淨。我們吃素食,比較好一點,要吃動物肉的,那更不能吃。< /span>
我曾經去參觀大陸養鴨的一個基地,在山東。這裡面工作人員,在裡頭提了一隻小鴨放在我手上,跟我手掌一樣大,這麼長,一樣大。他問我,他說法師,你看這個小鴨出生幾天了?我的估計,總得十天才能長這麼大,至少七天。他告訴我,昨天出生的。我嚇了一跳,我說你這個鴨子養多長的時間拿出去賣?兩個星期。這還能吃嗎?完全用化學飼料餵牠的,不正常!所以吃這個東西,生一些奇奇怪怪的病,古人所說的「病從口入」,那是什麼?服毒!我當時告訴我們這些同修,不但肉不能吃,雞蛋、鴨蛋都不能吃。你看看牠是怎麼長成的?完全違背了自然生態。自然是最健康的,違背自然生態,那就是最不健康的。我們想保持一個健康的身體,今天飲水、吃飯都擔心,怎麼能跟三十年前比?三十年前,地 球的染污沒這麼重,已經有染污了,還不至於到要命。
那我們看到今天的染污,回想,三十年之後怎麼辦?有科學家說,三、五十年之後,這個地球上不適合人居住了,人在這個地球上沒有方法生存了。所以,上一個世紀七0年代,湯恩比是大聲疾呼,希望恢復從前人工的農耕,不要搞這些機械化,更不可以搞農藥、化肥,非常有道理。市場上的食品,愈是好看的愈害怕。也是環境逼使我們,我們自己搞農耕,在澳洲我們自己種菜,自己現在種糧食,希望我們的道場能夠自給自足。不能依靠信徒供養,不能依靠這個,要依靠自給自足。那我們不會耕田,我們請農夫,給工錢給他,一個小時多少錢,給工錢給他,他替我們耕種。收成,除了我們自己吃的之外,多餘的到市場上去賣,賣的錢,付工資還有剩餘。這個辦法好,可以做。
中國古時候寺院,經濟它有固定收入。在那個時候施主供養寺院,叫供養常住,是土地供養,他有多少田、多少畝地供養,他有山,都可以生產。所以這些山跟這些田地給農民去耕種,收成的時候跟他分。這個樣子,寺廟的經濟它有正常收入,不依靠供養,不依靠經懺佛事。所以在古時候沒有經懺佛事,他不必要,他的生活非常安定,所以修行功夫得力。現在,我看一般宗教都有這個麻煩,沒有正常收入,所以他心定不下來。心不能夠安定,這個道怎麼個修法?當然有問題。中國古時候,有五畝土地,一家人的生活就沒有問題。大家庭多置恆產,恆產就是土地、田地。普通一個家庭總有上百畝的土地,所以它有相當可觀的收入。生活安定,社會就安定,不會有動亂。所以這是講修福。修福、修慧也要到極 樂世界。
「偈言:雨天樂華衣,妙香等供養」。極樂世界生活所需,不需要自己勞力,怎麼?天上掉下來。這個好事哪裡有?只有極樂世界有,你需要什麼,天上就會掉下來,真的不是假的。你看雨天,雨是從天上落下來,落下來什麼?天樂,音樂;華衣、妙香。天樂是悅耳的,耳根的享受;華衣是身的享受,身體的享受;香是鼻的享受,舉這三個例子。到極樂世界,我們的眼耳鼻舌身,這種享受都是天然的,不是人工的。極樂世界沒有士農工商,沒有人種地,吃的東西從哪裡來?不需要,你想吃,天上會掉下來;不想,不想就沒有,真自在!哪像我們生活這麼累,一天忙到晚忙不完,多辛苦!極樂世界人悠閒,什麼事都沒有,他們就是聽經、討論、念佛,到十方世界去拜佛、去供養。供養要帶的禮物,禮物隨著 我們念頭,想要什麼禮物,禮物就真的天上掉下來,你手上就托到了。
「讚諸佛功德」,這讚佛,「無有分別心」。每天做了這麼多的事情,沒有起心、沒有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真妙!我們看極樂天人的生活,極樂天人,每天他們的學習,每個人的志願都是成無上道,成佛,而成佛一定跟阿彌陀佛一樣。阿彌陀佛是大家的典型、是大家的模範,成佛要跟阿彌陀佛一樣,真正不可思議!
末後這一條,「十方一切世界無三寶處」,這一定很多,不在少數,「住持莊嚴佛法僧寶功德大海」,沒有三寶的地方他們去。他們去,不要講別的,咱們就用地球上來看,我們地球上沒有三寶的地方很多,他為什麼不去?這個地方要知道,緣的關係。眾生有緣,就能感動三寶出現;眾生沒有緣,他就不來。這個道理不能不知道。所以三寶不能出現,這個地方的人,沒有一個想念三寶。我們讀了這一條,自己應該要曉得,我們學佛了,做佛的弟子,尤其是做彌陀弟子,正法久住、弘法利生、覺悟眾生是我們的天職,我們要念念不忘。沒有三寶的地方,我們幫助他,我們帶給他,把佛像、經書,現在講光碟,送到那邊去。只要有一個人學,那個地方與佛就有緣了。有緣的人慢慢多了,佛菩薩就會到那邊去示 現。所以住持,到哪裡去住持?沒有佛法的地方去住持,去送佛法。當然這個地方得有人接受,至少有一、二個人接受,在那個地方慢慢就能興旺起來。這是無量無邊功德,用海做比喻,功德多大?像大海一樣。
「遍示令解如實修行」。遍是普遍;示,示現,幫助他們了解佛法、認識佛法,幫助他們如實修行,真修!從哪裡開始?從福慧開始。接引初機,頭一個是福報。這是什麼?他不會拒絕的。怎樣求福、怎樣修福、怎樣會得到真正的福報,要把這樁事情告訴他,這是極樂菩薩的莊嚴功德成就。極樂每一個菩薩都有這個心、都有這個願,莊嚴佛土的心,莊嚴阿彌陀佛的心,莊嚴眾菩薩的心。
偈子裡說,「何等世界無」,哪個世界沒有三寶?「佛法功德寶」,這是連到下一句的,什麼世界沒有佛法功德寶?「我願皆往生,示佛法如佛故」。菩薩願意到那裡去往生,沒有三寶的地方,往生到那個地方示現佛法,如同佛應化在那個世間一樣。好像三千年前,這個世界上沒有佛法,釋迦牟尼佛降生了,為我們示現八相成道。這個世間人不認識。不認識,佛著急了,沒有人來請,沒有人來求法,那他只好走了,叫入般涅槃。正在這個時候,被四禪淨居天人看到了,淨居天是第四禪五不還天,這些人是修行人,他們看到了,釋迦牟尼佛出現在世間,趕緊下來。他們有神通,能變化,變成凡夫,在菩提樹下求佛。求佛住世,求佛說法,轉法輪,釋迦牟尼佛答應了。淨居天人修了不可思議的功德!釋迦牟尼 佛從定中起來,到鹿野苑去找五個同伴,這五個同伴跟他都有親戚關係,他出家,他的父王派這五個人跟隨他、照顧他。他就為五個人說法,鹿野苑三寶具足了。你看有佛,這五個人聞法覺悟了,有法、有僧,三寶出現在人間。
所以學佛,確確實實有些出家人很如法,在這個世界,哪個地方沒有佛法,到哪裡去傳法利生,但是也都要緣分。緣分裡頭最重要的,自己先要修好。也就是說,我們希望教育別人,先教育自己,自己要沒有實德能,我們教化不了眾生,具足實德能,我有能力教化。真實,真實是菩提心,真心;德是戒定;能是智慧。我們自己要勤修戒定慧,尤其是現前這個世界,眾生有病了,你得知道他有些什麼病,病從哪裡得來的,你要用什麼方法去幫助他們。那方法就是藥,這個藥讓他藥到病除,起死回生,這才能救得了眾生。
後面這總結,「淨入願心」,心淨則佛土淨。「莊嚴佛土功德,莊嚴佛功德,莊嚴菩薩功德。此三種成就願心莊嚴,應知」。我們要發心,莊嚴佛土、莊嚴佛、莊嚴菩薩。心發了,得要做到。「應知此三種莊嚴成就,由本四十八願清淨願心之所莊嚴。因淨故果淨。非無因他因有也」。這幾句話非常重要。我們學淨土,因要清淨。果,果是極樂世界,果是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清淨的,無比清淨。清淨,怎麼清淨法?放下就清淨了。古人說,放下就是!
我初學佛的時候,第一次見出家人,是章嘉大師。我向他老人家請教,佛門裡面有沒有簡單、容易、直捷的方法,讓我們契入佛境界?老人家告訴我六個字,他說有,「看得破,放得下」。看得破,了解事實真相;放得下,首先把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貪瞋痴慢放下。到最後我們深入經藏了,曉得,佛跟我們講的,真正的,是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放下,你就圓滿成就了,圓成佛道。從哪裡放?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正接觸的時候就是放下的時候,這叫真修行。
大師告訴我,從初發心到如來地,沒有別的方法,就這兩個,看破幫助放下,放下幫助看破,相輔相成,一直到如來地。一點都不錯!我們每天學習,知道一點就放一點,天天放,這叫漸悟、漸捨、漸修、漸證。像惠能那樣的人,那個我們做不到,那是頓捨,他一明白就徹底放下,就放乾淨了。這是上上根人,這不是普通人,他同時放下,把妄想分別執著全放下。所以成佛,在道理上講,一念之間,問題就是你是不是真看破了、是不是真放下了?如果是真的,當下就成就了,世尊跟惠能大師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那我們做不到,做不到,走漸修的門,像爬樓梯,一步一步的往上爬,也能爬到最高峰。頓悟好像,他不是爬樓梯,他坐電梯,他一下就上去了,很快就上去了。我們沒有這個本事,我們走漸修 ,希望年年有進步、月月有進步、天天有進步,往生到極樂世界就是圓滿功德。這二十九種莊嚴,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往生論》,天親菩薩的報告,是他老人家修淨土成就的報告,是我們的最好榜樣,修淨土的好榜樣。這部論是三經一論當中的,可以說它是屬於行門,三經是解門,這一份東西是行門,他怎麼修成的,提出這個報告,非常有價值,我們應當要學習。將來如果有機會,我找個時間,我們細細的來學習一遍,那個時間就要長一點了。今天就學習到此地。
敬祝 諸大善菩薩 平安健康 福慧圓滿
自如頂禮 阿彌陀佛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