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禍與福並沒有一定的門徑,都是人心所感召的。造作善惡之因,必得禍福的果,是取「有感必應,隨感隨應」之意,來彰顯天道善於回應的道理。講到聖賢的存心,不是為了祈福避禍才斷惡修善。說到造化的道理,凡是積善必定福蔭子孫,積惡必定禍延子孫,這本來就不會有所差錯。自召就是自己招來,自作自受。天地並沒有私心,吉凶禍福是自己所招引的。然而人的念頭未動時,心地是清淨的,如同虛空,哪有善惡之別!只因念頭剛動,心所向的若是好事就是善,所向的若是壞事就是惡。最初只不過是起了一個念頭、做了一件事情而已,後來日積月累,就有善人和惡人的區別。而招禍或得福,都是取決於起心動念之時,所以「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就是警惕世人在起心動念時,要加緊提醒自己保持警覺,若有絲毫差錯,果報就會天差地別。 【故事】宋朝的趙康靖,準備了瓶子和豆粒兩種東西,每當起了一個善念,就投一粒白豆入瓶內;若是起了一個惡念,就投一粒黑豆入瓶內。剛開始投入瓶內的黑豆非常多,後來漸漸地減少,最後連善惡兩種念頭都沒有了,瓶與豆也就棄而不用。這是因為他的心地已經清淨而光潔明澈了。 【嘉言】「行善就像春天時田園裡的草一樣,雖然沒有清楚地看到它在生長,但它卻每天都在增加;作惡有如磨刀用的石塊,雖然不能明顯地發覺它在減損,但實際上每日都在慢慢短少。」禍福都是在不知不覺中慢慢地增減,沒有智慧的人是不容易覺察的。六祖惠能大師說:「一切的福田,都離不開人們的心地。」佛經上也講:「吉凶禍福,皆由心造。」 (節錄自集福消災之道)
【故事】宋朝的趙康靖,準備了瓶子和豆粒兩種東西,每當起了一個善念,就投一粒白豆入瓶內;若是起了一個惡念,就投一粒黑豆入瓶內。剛開始投入瓶內的黑豆非常多,後來漸漸地減少,最後連善惡兩種念頭都沒有了,瓶與豆也就棄而不用。這是因為他的心地已經清淨而光潔明澈了。
【嘉言】「行善就像春天時田園裡的草一樣,雖然沒有清楚地看到它在生長,但它卻每天都在增加;作惡有如磨刀用的石塊,雖然不能明顯地發覺它在減損,但實際上每日都在慢慢短少。」禍福都是在不知不覺中慢慢地增減,沒有智慧的人是不容易覺察的。六祖惠能大師說:「一切的福田,都離不開人們的心地。」佛經上也講:「吉凶禍福,皆由心造。」
(節錄自集福消災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