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李炳南老居士 原著
曾琦雲 編譯
021[問] 常常聽人說參禪能夠忽然開悟,修淨宗要到什麼時候才能開悟?
021[答] 淨土法門注重念佛一心不亂,不注重開悟,只求往生,不求急於斷惑,但是果然能夠持之以恒保持念佛一心不亂的境界,自然有一天就會大徹大悟。
022[問] 「禮拜」團體生活不很方便,念佛不能合掌高聲,只能默念,有時候取出身上帶的小佛像,合掌點頭,是否和大禮拜的功德相同?
022[答] 佛法注重心誠,在團體生活中,不很自由,可以方便。默念更能收心,心誠點頭,同樣有功德。念佛即是念心,不在於形式,只要淨念相繼,即是供養諸佛,即是報佛恩。
023[問] 近來聽說一件事,有一個佛教徒,修行多年,忽然被欲塵熏染,他到臨終是否有障礙?
023[答] 由淨入染,就談不上往生了。念佛只能前進,正是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松勁退千尋,如果由淨入染,則前功盡棄。一切功夫要看臨終最後一念,既然由淨入染,必在六道。所謂臨終十念即能往生,功夫都在平時積累。大惡人臨終十念即能往生,是前世善因萌發所致,不能有這樣僥倖的心。
024[問] 念佛方法有多種,可不可以兩種兼行,例如持名和觀想並行?
024[答] 觀想和持名並行,古人有很多先例。但自從蓮池大師以後,就只採用一種方法了。因為這樣容易做到一心不亂。
025[問] 印光大師文鈔中勸人念佛,要兼念觀音菩薩,以祈禱消災免難,難道念佛不能消災免難嗎?
025[答] 一句阿彌陀佛能夠消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哪里有不能消災免難的道理。但念佛就要發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大願,如果存有其他想法,心念就不能專一。印光大師的話本來是針對那些了脫生死心情不夠迫切的人來說的,如果果然念到不為外界所干擾,八風吹不動,還用擔心有什麼災難嗎?
026[問] 周利槃陀伽,根性下愚,為什麼釋迦牟尼世尊不教他念阿彌陀佛,而教他念掃帚呢?
026[答] 釋迦牟尼佛教化眾生,沒有一定的模式,一眼看見掃帚就信手拈來,其中卻有不可思議的深刻含義。周利槃陀伽念掃帚兩個字,都記前忘後,何況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呢?雖然是念掃帚,因為周利槃陀伽勇猛精進,一心念誦,妄念不起,暗合道妙,即是三昧境界,正是一把無相掃帚,掃去心中凡塵。
027[問]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力這樣強大,平時除念佛以外,還有什麼好辦法來預防魔病嗎?
027[答] 定力和戒德,足以擊退魔障。戒、定、慧叫做三無漏學,因戒生定,因定開慧。
028[問] 平時不信佛,也不敬佛,臨終遇到善知識助念,這個人不知道念佛的道理,他能夠往生嗎?
028[答] 立即發出信心,隨教隨念,就能往生,否則沒有多大利益。
029[問] 念往生咒和念阿彌陀佛的意義有什麼區別?
029[答] 往生咒和阿彌陀佛的功用沒有什麼差別,只不過繁簡難易程度不同罷了。
030[問] 如果在臥室或者在廁所裏,不管是出聲念佛,還是心中默念,是不是不恭敬?
030[答] 臥室可以出聲念佛,但是躺下以後,只宜默念,不能再出聲念。在廁所裏,也只適宜默念,不宜出聲。這裏不存在不恭敬的問題,因為大小便是不可避免的,而臥室又是經常生活的地方,念佛要念念相繼,怎麼能夠停下呢?在不潔淨的地方,就可以採用默念的辦法。
031[問] 聽說某居士專念阿彌陀佛,不念其他,連觀音菩薩也不念,這樣的修法是否可行?
031[答] 單刀直入,未嘗不可。
032[問] 阿彌陀佛的接引像,是坐著,還是站立?
032[答] 接引像是站立的樣子,象徵急引終生遠離娑婆世界,哪里還能坐等呢?
033[問] 念佛希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不是貪心?
033[答] 哪里能說是貪心呢?求生西方,是為了得道後再回娑婆世界,普度眾生。但是,如果認為往生西方,是為了享受富貴,則與彌陀本願相違,即是貪心,如此便難往生。
034[問] 經上說,自心是佛,那麼我一心念自己的名字,是否可以成就?
034[答] 念心當然可以成就,但名字與心不同,念它恐怕會增加我見。果然不起分別心,例如採用數息或參話頭的辦法,未尚不可。但這些辦法是靠自己的力量了脫生死,與淨宗念阿彌陀佛的聖號,兩種力量相互感通,完全不同。上面不是說周利槃陀伽念掃帚都得到了解脫嗎?但周利槃陀伽遇正法時代,即是殊勝因緣,勇猛精進更非一般人可以比擬,他的辦法豈非人人可以仿效,末法時代的人更是望塵莫及,所以真修行人,還是老實念佛,莫換題目為好。
035[問] 家庭事情多,念佛的正課時間少,散念或默念的時間多,能夠成就嗎?
035[答] 果然心中經常默念,持之以恒,就容易進入念佛三昧境界,哪里有不能成就的道理?
036[問] 正課念佛回向以後,再念大悲咒和其他的經典,不知是否妨礙正課?
036[答] 回向以後,再有念誦,那出屬於另外的願望,只要不違背淨宗的旨意,一切功德都回向西方,就沒有妨礙。
037[問] 看小說,看電影,唱戲,聽戲,都能達到忘我境界,一心不亂,請問這種一心不亂和念佛的一心不亂有什麼分別?
037[答] 近來的小說、電影、戲劇品味一天天低劣,不外乎誨淫誨盜,悲歡離合,觀眾一看,便生喜怒哀樂,如醉如癡,如此心動神移,那正是墮落的表現,怎麼能說一心不亂呢?這種污染的心和念佛的一心不亂,怎麼能夠相提並論呢?淨宗一心不亂是淨念相繼,離開世俗的污染,放下萬緣,八風不動,心如止水。但是,所謂心如止水,並不說心如石頭,是非不分。真正的藝術是對真善美的歌頌,是對假惡醜的鞭撻,能夠淨化人的心靈。所以我們並不反對去欣賞真正的藝術(欣賞的同時,也是念佛的過程)。佛教本身也常常用藝術形式表現出來。例如唐朝的佛教變文,即開闢了通俗小說的先河。敦煌石窟等雕塑,更是藝術的瑰寶。佛教梵樂,是陶冶情操的重要手段。
038[問] 承蒙指示,念佛不必觀想,但我念佛時,思想不能集中,有什麼好辦法對治嗎?
038[答] 佛號發於心,出於口,入於耳,再印於心,要使它清清楚楚,一字不走,周而復始,這樣就能做到思想集中。如果仍然不能集中,就可以採用計數的辦法。一氣念三句,再一氣念三句,最後念四句,一共十句。這種計數方法,最容易集中思想。例如銀行職員點鈔票,速度就如秋風掃落葉,但數目卻清清楚楚,不會混亂。
039[問] 念佛不吃素,臨終能夠往生嗎?
039[答] 有助念者就可以往生,但還是練習吃素好,「不結冤孽債,臨終無障礙。」如果沒有條件吃素,就可以方便吃五淨肉。
040[問] 念佛念到臨終重病,非常痛苦,不能念佛,能夠往生嗎?
040[答] 臨終的時候,是關鍵的時候,不能念佛,心即顛倒,怎麼還能往生呢?在這個時候,可以請同道來助念,這樣就能穩當。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