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1-22 15:06:44| 人氣19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念佛生西典範六則(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念佛生西典範六則(二)

以下五則淨宗大德生西典故,末學會大略解釋,供養大家,謝謝。(節錄自毛惕園居士所著「念佛法要」一書之卷二,網址:http://book.bfnn.org/article2/1142.htm

 

註:文中的【按】…,是毛居士的評語,非末學所寫,先作報告,謝謝。

 

天迎不赴

 

唐僧藏大師,西河人。幼出家,屈己事人,一切恭敬,不辭勞苦,見他僧衣故,潛為澣濯而縫紉之。天暑,脫衣坐草中,以血肉施諸蚊蚋。日念佛號,不紀其數,確志冥心,未嘗少廢。及報盡,見諸天次第來迎,皆不赴。俄告人曰:「適往淨土,見諸上善人,散華空中。」乃合掌念佛而化。

 

唐道昂大師,魏郡人。志結西方,願生安養。後在報應寺,自知時至,預告有緣,八月初當來取別。至期,升高座,爐發異香,引四眾受菩薩戒,詞理切要。忽見天眾繽紛,管絃嘹喨,告眾曰:「兜率陀天迎我,然天道乃生死根本,非所願也,常祈心淨土,此願不果遂耶?」天樂忽隱,西方香華伎樂飛湧而來,旋繞頂上,舉眾皆見。師曰:「今西方靈相來迎,吾往矣。」言訖而逝,年六十九。

 

【按】臨終四大分張,此何時也?諸天次第來迎,此何境也?苟非信願堅固,當此時,對此境,而能強作主宰乎?此真千古修淨業之標榜也。否則,一生天道,仍墮輪迴,願勿誤信外道,求生天國也。【高僧傳二集】

 

唐朝僧藏大師,西河人。年少出家,甘願委屈自己事奉別人,對一切恭敬,不辭勞苦,見到僧人衣服破爛丟棄,就暗自撿回洗乾淨再加以縫補。天熱,就脫衣服坐草叢中,讓蚊蟲在皮膚上吸血(捐血給蚊子)。每天念佛號不計其數(必從早至晚不停也),志向堅定做去,不曾懶散懈怠!到了此「業報肉身」壽命盡時,見到諸天依序來迎接,他一一回絕不去,一會兒又告訴他人說:「我剛剛已往西方極樂淨土,見到無數諸大菩薩,空中落下無數美麗的花朵。」說完合掌念佛往生。

 

註:天界分欲界六層、色界十八層、無色界四層,共二十八層天;雖皆殊勝美好,但壽命有限,且壽盡墮落,很多都因過去世宿業而墮下三惡道去了,不一定墮到人間,唯有西方極樂才是究竟解脫之處。(三惡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

 

唐朝道昂大師,魏郡人。志在西方,願生安養(極樂世界)。後來在報應寺,預知自己往生的日子,跟有緣人告知自己八月初即將告別,離開這世界。時候到了,大師登上高座,爐中發出奇特香味;大師接引四眾(出家男眾、女眾,在家男眾、女眾)受菩薩戒,開示誠懇又極有道理。忽見到眾多天人現身,天樂響亮,大師對大眾說:「兜率陀天來迎接我,但是天道仍不離生死輪迴,不是我想去的呀!我一心想往西方極樂,難道不能如我的願嗎?」這時天樂忽消失,西方香花天籟紛湧而至,在大師頭上飛繞響亮,大家都看見、聽見了。大師說:「現在西方極樂瑞相來迎,我要走了。」說完便往生,活了六十九年。

 

誓取金臺

 

唐懷玉大師,姓高,丹邱人。執持律法,一食長坐,誦彌陀經三十萬遍,日課佛名五萬聲,常行懺悔。忽見西方聖眾滿虛空中,一持銀臺來迎。師曰:「吾一生念佛,誓取金臺,何為不然?」聖眾遂隱。乃倍加精進,至三七日,持臺者復來云:「師以精苦故,得升上品,宜趺坐俟佛來。」越三日,異光滿室。師云:「若聞異香,我報將盡。」書偈云:「一生苦行超十劫,永離娑婆歸淨土。」即香氣盈空,聖眾遍滿,佛與二菩薩共御金臺來迎,含笑而逝。【高僧傳三集】

 

【按】觀經惟上品上生者乘金剛臺,如非倍加精苦,頓超十劫,何克臻此?足證有志竟成,有願必滿。願共效法精進,誓取金臺。

 

唐朝懷玉大師,姓高,丹邱人。持守戒律,一天吃一餐,常長坐念佛(晚上坐著休息,沒睡覺),誦念阿彌陀經三十萬遍,每天定課念佛號五萬聲,常對佛懺悔。臨終時,見到無數西方大菩薩充滿虛空,有一菩薩持銀蓮花臺來迎接他,大師說:「我一生念佛不休止,誓願要取上品上生(取金蓮花臺),為何只是銀蓮花臺?」大菩薩們忽然隱去。於是大師更加精進念佛,過了二十一天(三七即三乘以七,共二十一),帶著金蓮花臺的菩薩又出現,說:「大師您以精勤念佛故,得以上品上生了,現在盤坐念佛等佛來接引。」又過了三天,室內忽充滿了奇異的光芒,大師說:「若聞到奇特香味,我這報身壽命將盡。」又寫了偈:「一生的苦行超越十劫修行,我將永離這痛苦的娑婆世界回到真正的淨土家鄉!」隨即香氣充滿空中,西方大菩薩亦遍滿,阿彌陀佛與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一起帶著金蓮花臺來迎接,大師含笑往生。

 

利物為先

 

唐自覺大師,博陵人。少出家,習經律論,勤瘁九年,皆造精微。嗣居平山重林山院,拾果采蔬,日唯一食。發心鑄大悲觀音像,並建佛寺,適大旱,恒陽節度使張公請祈雨,虔告龍神,大雨立下。於是施者駢集,鑄像四十九尺,寺亦隨成,遂於壇前矢願,願承聖力,早生淨土,忽見金光二道,阿彌陀佛,與二大士,自光中下,垂金臂摩師頂曰:「守願勿易,利物為先,寶池生處,任從汝願。」後見雲中神人俯現半身曰:「師西歸之期至矣。」即於觀音像前,趺坐而化。【高僧傳三集】

 

【按】凡造像建寺,祈雨利物等,皆為淨業助緣,以此回向西方,固能如願,故佛誡守願勿易,利物為先。如非密行念佛,何能感佛摩頂耶?

 

唐朝自覺大師,博陵人。年少出家,勤苦九年學習經、律、論大藏經典,皆能融會通曉精微義理。後來住在平山重林山院,吃蔬果,一天一餐,發心鑄造大悲觀音菩薩像並建佛寺。正巧鬧大旱災,恆陽節度使張公請求自覺大師祈雨,大師於是虔誠上告龍神,結果立刻降下大雨,於是眾多百姓皆大力出錢,終於鑄好四十九尺高的觀音像,寺院亦建好。大師於是在壇前發願,求觀音菩薩幫忙,能早日往生西方淨土。忽見金光二道從空而下,阿彌陀佛與觀音、大勢至菩薩從光中下來,垂下金色手臂撫摩大師頭頂說:「守住你的志願不要改變,利益他人為先(念念為他人想),西方琉璃七寶池,隨你願往生!」後又見雲中巨大神人示現半身像,俯身對大師說:「你往生西方的日子到了。」大師便盤坐於觀音像前往生。

 

苦行專念

 

唐承遠大師,蓮宗三祖也。學於玉泉真公,令居衡山設教。居山西南巖石下,人遺之食則食,不遺則食土泥,贏形垢面,躬負薪槱。凡化人,俾得疾至,故示專念。書塗巷,刻谿谷,丕勤誘掖;從而化者以萬計。人皆負布帛,斬木石,委之巖戶,不拒不營,祠宇既具,名彌陀寺。營造之餘,施與餓者。時法照大師居廬山,定中趨安樂國,見惡衣侍佛者,佛告曰:「此衡山承遠也。」出而求之,乃從之學,傳教天下,後終於寺,年九十一。【柳河東文集】

 

【按】土食惡衣,苦行以消業也。餘即施與,不蓄物以累心也。示人專念,生即侍佛,其自行專精,往生上品無疑也。

 

唐朝承遠大師,淨宗第三代祖師。就學於玉泉寺惠真和尚,惠真和尚並命他到衡山學習、教化。後居山之西南岩石下,有食物就吃,沒食物就吃草木土泥,渾身消瘦污穢、常背負薪柴往返於山間。凡教人學佛,為讓他們迅速成就,都教他們專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且大師常將佛號、淨土經語寫在巷弄壁上,刻在山間石上,勤行方便誘導,於是向大師學佛的人越來越多,超過萬人以上,信眾們見師刻苦,就帶著布帛並砍木切石,給大師安身之處。大師亦不排拒,亦不營求(平常心也),當寺院建好,取名「彌陀寺」,有多餘的錢財,就布施窮苦受饑者。當時有一位法照大師,因念佛而入定,在定中境界往安樂國(西方極樂)去,見到衣服粗劣、侍奉阿彌陀佛者,佛告訴他:「這是衡山承遠大師。」法照大師出定後,去南獄衡山找,果然找到承遠大師,驚訝之餘,便隨大師學習,且成為淨宗第四代祖師。承遠大師在寺中圓寂,活到九十一歲。

 

廣修眾善

 

明蓮池、佛慧袾宏大師,蓮宗八祖也。仁和沈氏子,年十七,補諸生,以學行稱。聞鄰人持佛名,無疾而終,知念佛功德不可思議,即棲心淨土,書「生死事大」四字於案頭以自策。三十二出家,謁遍融、笑巖諸大老,參念佛是誰有省。旋居雲棲,山故多虎,為誦經施食,虎患遂寧。歲旱,居民乞禱雨,循田念佛,雨隨足至。眾悅,相與庀材造屋,僧日歸附,遂成叢林。乃提倡淨土,痛斥狂禪,廣修眾善,以資淨業。時戒壇久禁,令求戒者,具三衣於佛前受之,為作證明。定水陸儀文,及瑜伽燄口,開放生池,著戒殺文,以拯冥陽之苦。著阿彌陀經疏鈔,及雲棲法彙,融會事理,統攝三根,從化者甚眾。忽遍別緇素,曰:「吾將他往。」至期,示諸弟子,老實念佛,向西念佛而逝。年八十一。【雲棲法彙】

 

【按】生死事大,無常迅速,一失人身,萬劫難復,常念及此,念佛自真切也。廣修眾善,老實念佛,淨宗法要,二語盡矣。

 

明朝蓮池、雲棲大師,淨宗第八代祖師,仁和沈氏的孩子。十七歲就補上諸生(成績優異),以學問、品行著稱。聽聞附近人因念佛而無病往生西方,便知道念佛功德不可思議!於是專心於淨土法門,並寫「生死事大」四個字在桌上以自我鞭策勉勵。三十二歲出家,親近遍融、笑巖諸大長老,參「念佛是誰」而明心見性、大徹大悟。後居雲棲,山中多老虎,大師為牠們誦經並給食物,虎患遂平靜。大旱之年,百姓向蓮池大師求救,希望能向天祈雨,大師帶大家在田中念佛,大師走到哪裏,雨就下到哪裏,大家高興萬分,更深切相信佛法!於是砍材造屋,許多出家人也漸來學習,於是漸成修行道場。蓮池大師提倡淨土,痛斥狂禪(沒開悟卻好作文字禪、口頭禪,高談玄妙,誤己誤人,其罪非淺),廣修諸善行,以作迴向往生西方之資糧。

 

大師為求戒者作證明,並修訂水陸儀文、瑜伽燄口等佛事,開放生池放生物命、著戒殺文勸人戒殺積福,種種作為皆慈心拯冥陽眾生之苦也(冥一般指餓鬼道、地獄道眾生;陽指人道、畜生道眾生)。並有阿彌陀經的註解等著作合集「雲棲法彙」傳世,融會性相(理事)不二之理,統攝上根、中根、下根人(上根人少之又少,百分之九十九、九九九……為中、下根人也),因此老實念佛往生西方者非常多。一天,大師忽然跟大家說:「我要走了。」到了預定的時日,大師囑弟子們要「老實念佛,求生西方」,接著面向西方念佛而往生。大師活了八十一年。

 

註:以下附上蓮池大師之戒殺文,肯戒殺之人,有福也。

 

蓮池大師戒殺文(節錄自此網址:http://www.dfg.cn/big5/zjjy/2/ffcs-5.htm

 

世人食肉,咸謂理之應然,乃恣意殺生,廣積冤業,相習成俗,不知自覺,罪過執迷。當知天本好生之德,天地生物,以供人食,種種植物類,如谷、果、蔬菜、水陸珍味可謂供食之千足萬足也。吾人怎可無仁慈之心,何苦復將同有血氣、同有母子、同有知覺、覺痛覺癢、覺生覺死、同有靈性之活物,來忍心殺而食之呢?仁人君子、良心何在?豈理也哉,尋常人說「只要心好,不在齋素。」嗟呼!利己損命,戮其身而啖其肉,以飽吾腹,殺生害命以樂己,捫心傷天理,天下之言凶心、慘心、毒心、惡心、孰甚焉!好心當在何處,此舉世行而不覺其非,可謂痛哭流涕長太息是也!今略錄七條勸戒殺文,供世人瞭解,希以真誠感天,即成物成己也。

 

一曰 生日不宜殺生

 

須知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己身始誕之辰,乃父母垂亡之日也。是日也,正宜戒殺持齋放生,廣行善事,庶使先亡考妣,早獲超昇,見在樁萱增延福壽,何得頓忘母難,殺害生靈,上貽累於親,下不利於己,明者戒殺也。

 

二曰 生子不宜殺生

 

凡人無子則悲,有子則喜,不思一切禽獸,亦各愛其子,慶我子生,而殺死他子,於心過毒捫心安乎?夫嬰孩始生,不為積福,而反殺生造孽,亦太愚癡矣!愛己子生當愛他子命,慈愛不殺也。

 

三曰 祭祖先不宜殺生

 

亡者忌辰,及春秋祭掃,俱當戒殺,以資冥福。殺生以祭,徒增冤業。夫八珍羅於前,安能超九泉之遺骨,而使之食乎?無益而有害,智者不為矣。當移資買活物放生或作地方善事,以纍積陰德,可超度先靈永生,願大孝之人,不用葷類祭祀也。

 

四曰 婚禮不宜殺生

 

世間婚禮,自問名納采以至成婚,殺生不知其幾?夫婚者,生人之始也。生之始而行殺,理既逆矣!又婚禮乃喜慶也,前廳喜事,後廚殺生,吉日而用凶殺,不吉也。故應禁殺,當用素齋宴客為佳也。

 

五曰 宴客不宜殺生

 

良辰美景,賢主嘉賓,蔬食菜羹,不妨清致,好意食水甜,何須廣殺生靈,窮極肥甘,笙歌饜飫於杯盤,宰割冤號於碪幾,嗟乎!有良心者,能不悲乎?為我死者,折吾福,仁智者不食生靈也。

 

六曰 祈神不宜殺生

 

世人疾難,殺牲祀神,以祈福佑,不思己之祀神,欲免死而求生也。人人愛命,物物貪生,殺他命而延補我命,逆天悖理,莫甚於此矣。夫正直仁愛者,纔可成仙做神,神其可私乎?命不可延,而殺業具在造罪神擔神仙不歡,至誠祭拜,當用青菜水果,素品既經濟又實誠,神必護庇賜福也。

 

七曰 營業不宜殺生

 

世人為衣食故,或畋獵飛禽、或漁捕水族、或屠宰牛羊、豬犬雞鴨等,以資生計,而觀一般不作此業者,同有衣食,未必受凍餓而死也。殺生營業神理所惡,以殺業成家而子孫昌盛者,百無一人。俗謂「無過三代」是也。殺多者,更種地獄之深罪因,而受來生之惡報,莫斯為甚也,何苦而不求別計乎?智者不營殺業也。

 

蓋聞世間至重者性命,天下最慘者殺傷,世人多殺生,遂有刀兵水火瘟疫劫,負命殺汝身,欠財焚汝宅,離散汝妻子,曾破他巢穴,報應各相當,人人惜命,物物求生,何得殺他,充己口食?或利刀割腹,或尖刀刺心,或剝皮剖鱗,或斷喉劈殼或滾湯活煎,可憐大痛無伸,苦極難忍,造此彌天罪業,結成萬世冤仇。今人多奇病多夭,或死蛇獸,或死官刑,或死盜賊之手,或葬瘟疫,或死凶殺,或死自刎或死落水,或死吐血,或死鴉片,或死藥毒,或死惡癥,皆殺生吃葷冤欠所致也。孟子曰「聞其哀聲,不忍見其死;見其慘亡,不忍食其肉,是仁君子遠庖廚是也。」吾今哀告世人,持齋修德戒殺,上消累世冤孽,下積德以蔭子孫茂昌,自然福壽綿長,萬事如望呈祥也。希將心比心,莫再固執迷遮性王也。

 

 



本文已同步發佈到「生活點滴」

台長: 自如
人氣(19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念佛往生 |
此分類下一篇:念佛生西典範五則
此分類上一篇:念佛生西典範五則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