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銀色快手
在日本的平安時代,是一個人類和妖怪共處的和平時代,妖怪住的地方,和人類所住的地方,其實是重疊的,只是人類在白天活動,妖怪們則是在晚間出現。這樣的感覺,可以在宮崎駿電影《神隱少女》中看到,白天杳無人跡的主題樂園,雖已成為荒墟,但一到了夜晚,華燈初上,妖怪們紛紛出現,飲食街,溫泉鄉,妖怪們出没的夜晚,過著如同人類一般的夜生活,好不熱鬧。
那個時代裏,在京都,到了夜晚來臨,整條路空無一人,這時候會出現許多怪形怪狀的妖怪,像是廟會的行列一般,帶著猙獰的面孔,走在大路上,人稱「百鬼夜行」,有的像是破掉的茶壺、鍋碗瓢盆成群結隊地在夜晚的街道遊行,不小心目睹到這一幕的人據說會遭到詛咒而使得親朋好友都無緣無故地死去。
‧付喪神的說法
你說這是迷信也好,是心理作用也罷,多少反應了當時由於海外貿易興盛,從大陸運來的手工藝品充斥,因此人們開始不懂得愛惜東西的社會現況,老一輩的人因為物資缺乏,總是抱持著惜物的觀念,許多人都認為百鬼夜行的現象,是付喪神的傑作,一直到室町時代這種觀念才漸漸地成形,付喪神是藉由環境的陰陽之變,使器物化身成自然界的鬼魅到人間來作亂。儘管人們在一開始,對於付喪神感到無比的恐懼,但是不久之後,人們卻將付喪神當做是一種茶餘飯後消遣的話題,大大地降低了原先所擁有之令人敬畏不已的神秘感。這大概是因為付喪神本靈力也強不到哪裡去的關係吧!所以現在就算真的碰到了百鬼夜行,只要躲在一旁屏息觀看的話,應該是不會受到什麼傷害的才對。
‧辟邪對策
不過,當時的人們,很害怕看到這些妖怪們,所以都緊閉門窗,安然地進入夢鄉。只有那倒楣的不幸的夜歸人,會遇上這群妖怪的行列,如果口中唸誦經文或是咒文,用松枝在黑暗中探路,據說妖怪就不會欺身害人,即使妖怪已經接近你,也不會讓你看見他們的身影,不過,擁有通靈能力的貴人或是少年,才會看得見百鬼夜行的景象,而不致遭受到禍害。
‧自然崇拜
所謂的妖怪,其實是寄宿在動物或者是器物上的靈,變成了怪物(もののけ),欲欺騙或加害於人,宮崎駿電影《魔法公主》,原文是《もののけの姬》直譯應該是怪物公主或妖怪公主,裏面講了很多森林裏的妖怪,野豬是山神之類的說法,最初是源自於日本神道教信仰中,萬物皆有靈的自然崇拜心理。
‧除夜之鐘
在除夕的夜晚,日本各地不管大小寺廟不是都會敲鐘一百零八下,日本人則靜坐聆聽除夜之鐘。那是為了將邪惡的鬼魅趕跑,請求神靈降福,並且趕走去年一切不順遂的煩惱,有人稱之為「百八煩惱除夜鐘」,原因是來自佛經上說的人間有四苦八苦,為了消除它們所以才會敲鐘的啊,四苦八苦分別乘上九之極數,則四九是三十六,八九是七十二,加起來正好是一百零八,所以才會有百八煩惱的說法。
‧撒豆驅鬼
為了驅邪納福,因此在每年立春的前一天。這一天叫做叫做「節分」。長年使用不要的器物必須丟到屋外,用火燒掉它,以免有妖怪作祟。所以才會有大掃除的習慣流傳下來,這個儀式就叫做「除舊佈新」。不論在寺廟還是在每個家庭都舉行一種叫做「撒豆驅鬼」的活動。它可能起源於中國古代的追儺儀式,即一種過年活動。現在舉行撒豆驅鬼活動時,在寺廟中,一般都是處於本命年的男人擔當撒豆驅邪的任務。民間信仰認爲,吃了和自己的年齡一樣多的豆子就能在這一年平安無病,因此人們爭先恐後地撿這種豆子。而在每個家庭裏,沒有專門規定撒豆子的人,往往由父親戴上鬼的面具擔當鬼的角色,孩子們向「鬼」撒豆子,這時候人們異口同聲地喊「鬼出去,福進來!」場面顯得十分熱鬧。雖然這時候,外頭的氣溫還很冷,但是從這種熱情洋溢的吶喊聲中,人們還是能感受到春天即將到來的氣氛。
整理於2002.08.31
日本妖怪誌★百鬼夜行的國度
文字◎銀色快手 整理◎陳孟姝
◇妖怪的數量
日本境內據說有四百到六百種妖怪。形形色色,構成了日本文化豐富的內涵。究其源頭與分類,從中國道家擷取「物久成精」概念,造就了自然界各種動物或植物妖怪:而因魂靈附著在物體上而成妖者稱之為「付喪神」,如破碗、杯盤、油燈、紙傘皆可祟人;種種妖怪在午夜群集在大街上行走,謂之「百鬼夜行」。
就精神層面來說,妖怪的存在也反映了日本人的「恐懼」心理,隨著妖怪傳說的演變,造成「恐懼」的對象、面對「恐懼」採取的態度以及因應的對策,正好可以為日本人書寫一部黑暗心靈民族史。
◇外部的預警系統
妖怪雖然恐怖,但是在傳說當中倒是少見會直接奪取人性命的妖怪者,妖物作祟往往只會擾亂了百姓們的生活,對人們產生一定程度的「驚嚇」或「嚇阻」的作用。有時候妖怪等同於災禍,如出現單眼系妖怪意味著災病和火災的發生,這是因人們生存環境受到威脅,找不到合理的原因解釋時,便以編織的妖怪傳說來合理化內心的不安與恐懼。 因此妖怪也可以視為一種「外部的預警系統」。
◇妖怪與謫仙說
先民們對於「天狗吃月」的自然現象,也會感覺到恐懼,到了現代日全蝕、月全蝕已經是眾所皆知的天文現象,甚至可以用肉眼觀測日全蝕、月全蝕的地方,皆成為觀光勝地,大概是先民們所無法想像的。根據日本民俗學的創始者柳田國男的說法,妖怪是被貶到凡間的神明,這點與中國道家的「謫仙說」以及西方基督教文化中的「天使與魔鬼」二元論不謀而合。
例如傳說中的「天狗」,據說就是因為犯了天條,被貶到人間成妖。日本民間故事常出現的河童,最初也是被先民奉為河神,如中國古代的河伯之說,但是經過了時代演進,不僅容貌上有了改變,也從神的地位降格為妖怪,芥川龍之介短篇小說〈河童〉也反映了這個現實面,諷刺人類社會。
◇傳承妖怪與創作妖怪
在日本學界的研究分類,妖怪以形成原因粗分為和「傳承妖怪」、「創作妖怪」兩大系統。古代傳說中的妖怪在民俗學當中多屬於「傳承妖怪」,必須具備實際的地名、人名以及確切的時間,並且至少流傳了兩個世代以上,才會被學界承認。像是《鬼太郎》、《靈異教師神眉》、《收妖童子》、《GS美神極樂大作戰》這些漫畫裡頭都有許多傳承妖怪的故事,值得參考。相對的,「創作妖怪」則是由作家或畫家為了諷刺當代人物創造的妖物(就好像中國的封神榜、西遊記)。
他們透過文學的技巧,以寓言故事或是小說的形式書寫,公開發表的作品中杜撰出來提供文本閱讀趣味的妖怪,像是鼠男、貓娘、貓眼小僧、龍貓等。這些妖怪是受到著作權所保護,不在民俗學的研究範圍裡,反倒是西方的比較文學當中經常把西方小說及電影創作的妖怪(像是吸血鬼、狼人、科學怪人)拿來進行文學比較或者是針對文化心理層面進行研究與探討。如《東海道四谷怪談》、《雨月物語》皆屬於「創作妖怪」的範疇。
時至今日,妖怪成為青少年次文化的主流,起因於漫畫、卡通、電玩、模型這些商品,帶動了妖怪文化的流行,例如收妖漫畫《幽遊白書》、《魔力小馬》、《鬼神童子》、《犬夜叉》;和印度佛教有關的《三隻眼》、《孔雀王》、《明王傳》;少女漫畫《華夜叉》系列、波津彬子的《鏡花夢幻》、《雨柳堂物語》、今市子《百鬼夜行抄》(她的畫冊很值得收藏喔!)。
電玩之中以《真‧女神轉生》裡頭的妖怪最多,另外許多RPG(角色扮演遊戲)或是線上遊戲,也經常可見妖怪、怪物的出沒,新型態電玩中的妖怪,則以異形(外星生物)、生化妖怪和變種人為主流,看來妖怪的時代似乎還沒結束,二十一世紀的虛擬空間裡,人與妖怪的對決正方興未艾。
BOX:日本妖怪博士介紹
柳田國男 YANAGITA KUNIO (1875-1962) 妖怪民俗學者
1875年生於兵庫縣,東京帝大法學部畢業。他是日本從事民俗學田野調查的第一人,他認為妖怪故事的傳承和民眾的心理和信仰有著密切的關係,將妖怪研究視為理解日本歷史和民族性格的方法之一。
早期的作品《遠野物語》詳述天狗、河童、座敷童子、山男,使這些妖怪聲名大噪,蔚為主流。他一生思想與思考方法盡在《妖怪談義》這本書中。他在大學期間並沒有學習過民俗學,是一邊工作一邊從事民俗學的開拓和研究,之後成為大學教師,並且在二次大戰後將民俗學從「在野的」學問,變成大學正式的研究科目,被尊稱為日本民俗學之父,真是當之無愧。後人整理成《柳田國男全集》全32卷。
小泉八雲 KOZUMI YAKUMO(1850-1904)現代怪談文學的鼻祖
1850年生於英國倫敦,是旅居日本的英國人,原名是Lafcadio Hearn。到了日本,與島根縣松江中學的英語教師小泉節子結婚,後來才歸化為日本人,在東京大學擔任英國文學教授。
他在日本旅居多年,深愛著當地充滿魅力的文化和風土人情,從妻子的口中聽到許多日本民間故事,便著手以英文改寫成短篇故事,集結成《怪談‧奇談》一書。後來由平井呈一譯成日文,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使他成為現代日本怪談文學的鼻祖。小林正樹曾將故事裡的內容如〈無耳芳一〉、〈雪女〉拍成電影,繼續發揮怪談文學的影響力,連已故的知名導演黑澤明也自承《夢》的靈感,源自小泉八雲。
水木茂 MITSUKI SHIGERU (1922-) 日本妖怪博士
原名武良茂。1922年出生於日本鳥取縣,漫畫家,也是妖怪研究學者,世界妖怪協會會長,現在仍持續不懈探索世界各地的妖怪。
1957年他到東京以創作漫畫為生,一直過著貧窮潦倒、四處借貸度日的生活。直到1965年他首次在《別冊少年MAGAZINE》刊載〈電視君〉奪得當年講談社兒童漫畫大獎,逐漸展露頭角。翌年又在《少年MAGA-ZINE》(講談社)連載以妖怪為主題的〈墓場的鬼太郎〉開始走紅,作品曾多次改拍成電影,如《河童三平》、《妖怪大作戰》,老少咸宜的《鬼太郎》系列卡通,也將水木茂的事業帶到了巔峰。著作有《昭和史》(全八卷‧講談社),《妖怪畫談》、《幽靈畫談》、《日本妖怪大全》、《妖怪天國》、《少年英雄鬼太郎》等數十種。
※本文同步刊載於《誠品好讀》二○○三年八月號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