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11-03 13:35:59| 人氣53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一封舊書札^_^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一封至性信

怎樣的生活方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給自己的生活賦予什麼樣的內涵和意義-----杏林子

戴姐: 十月十八日和您們營業所的同仁,前去觀音山一遊,心底真是說不出的喜悅。人生道路恰似觀音山的陡峻,盤踞起伏,有崎嶇有平坦、有歡笑有淚水。此程返回後,心裡一直澎湃濤湧,太多的感觸在心中迴盪著…。

一直都惦念著寫一封信給您,然而懶加上太多惱人的俗事牽涉著,所以遲延到今天才提筆。

佛家說:
「每一種相見都是修來的緣份。」真的,人生一世緣修幾世?同舟共濟尚須修五百年呢,何況在這一千九百多萬人口裡,我們游離出來共渡這半晌美好時光,的確是有緣人。

半晌相聚,讓我印象較深刻的人計有:善良師兄,我和他是道親,爾後也曾與他談些道場上的事。
真半仙,他替我排過八字,我們三人也曾一起坐在石階上談過一會命相。
戴眼鏡的X先生,…在前往翠湖的路上,我們三人也談及人生觀的看法。
記得嗎?我對您說:
「人,既然才走這麼一回,就應該悲歡離合、酸甜苦辣都嚐到,才算沒白走這趟人生。」可是,您說這樣的人生太苦了,並不附議。

我覺得X先生人實在很和藹可親,當然不是向他借車子過而拍此馬屁,實際上是我從他的舉止神情及眉宇上看出來的。(一個人心底有啥心事,眼神或眉宇大致可以觀察出來。)X先生人很親切,但,第一眼往往也不切實,這得看您平日對他的作為有何評語啦!一笑。

那天,聽您與真半仙談到佛法一事,我也甚感興趣。對於佛教待而言,時時不忘行菩薩道,乃是每一個人修心養性最基本的德範。

學佛是一份很高深的生命體驗,先要有一份「人生是苦」的體驗與執著,才能發心。然而「人生是苦」嗎?沒有太多的人會承認它。生為一個人,有誰不喜歡享樂呢?即便您現在不喜歡享樂,然而可能有一天您會覺得人生要及時行樂。人的痛苦,便是在這享樂與吃苦兩端中矛盾、徬徨,無所主宰。

佛法是講隨緣自在,對人生有一很痛切透澈的描述及體證,您既與吾佛有緣可從各方面多去研究佛學,吸收法味,真從內心深處去體證佛法,您一定可以受益很多的。人生本來是苦,然人能由此體悟苦亦無常,進而積極付出愛心,超越苦難,生命才會更加充實完美。

一個人的情緒應常常保持平穩、剛柔相調和,人之心情常為妄念所縳,自己做不了主,若能知本性本空,不生不滅則可自在無礙,神通妙用具足。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對於生命的一點一滴都不敢輕忽。「三千威儀,八萬細行」是指對生活的一切小事都不可空忽,知道宇宙間一切的語點動靜都有其深切的意義。

希望您多體會人生,追求自己的生命價值,有空時多研究些佛書,了解此心之道,便能轉境而不為境轉。到得如此境地,您便可真正掌握自己了。

至於學佛要俱備那幾點?我想學佛第一、要發心,即發慈悲心。至少要對人和藹、做人誠美。
第二、要實踐力行,只發心而不力行是空談是無意義的。
第三、要發願,願不違背佛陀的教導及師長、父母的教養亦即要生報恩想。當然,多接觸佛書及善友,才能更進步。

皈依後,師兄、姐們都會向我們恭喜。是幸,生為中國人尤其是生在寶島台灣,方有此殊榮接觸佛法。相由心生,畢竟是蠻重要的。特抄襲一休和尚的一段話予您:
「實相無漏之大海上,雖不吹五塵六欲之風,但是沒有不起隨緣真如之波的日子。波浪的生滅為何故,這是為假設的宿泊之故。若要無此故則無塵世也不會羨慕人,也不必等待過年。離別的路上颳大風,於是花瓣飄落紅葉飛,月夜飄雪,很像人的俗世。」也許要有傷感的心情才會疏暢,要有迷惑才會感到有解脫的境地也說不定。

徐志摩在巴黎鱗爪裡有如下一段話:
「我們抱怨我們的生活,苦痛、煩悶、拘束、枯燥,誰肯承認做人是快樂?誰不多少地咒咀人生?但不滿意的生活,大都是由於自取的。」您讀過費滋傑羅的大亨小傳嗎?裡頭描寫一個美國式的夢,敘述一個窮小子在變成了暴發戶之後,為了追尋昔日一段難忘的戀情而付出了生命。這個故事在告訴我們,窮人追尋的是富有,有錢人追尋的是轎車美女。人類原是慾望的動物,只要生存一天,他們就無一日不在追尋無窮的慾望。

叔本華最洞觀人生真義,他瞧出了慾望原是痛苦的另一面,因此他說:
「人類是在追尋無窮的痛苦。」

十一月十八日,聯副黑色的憂傷您可曾閱讀了?非洲衣索匹亞有數千萬災民淒惶無助,貧病交迫…,看了這篇報導,直叫我心痛不已…,生長在寶島安和樂利的我們能體會那種慘狀嗎?一個人能懂得知足和感恩,看心理醫生的機會會大為減少,這句話應該是最好的慰藉。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珍惜現今所擁有的一切,面對所該面對的一切,無論是喜樂或憂傷。

心理學上再三強調:「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應該由生活經驗中體驗到挫折是現實生活的正常現象,不必避免,也無法避免,應該面對現實接受挫折。而在可能正常的範圍內予以克服。」

您很急於知悉您的未來,我能感受您的心情。對於已近三十歲的女人而言,這是很正常的心理。但是婚姻一事尤其急不得。正如我與阿聰的感情已論及婚嫁,然而他母親以貌取人的作風,我被擊潰了不說,我倆正當彌篤的感情也因而瓦裂。婚姻不同兒戲,不是倆人卿卿我我就了得,它歐牽涉的範圍實在太廣了,許多外在因素,許多其它的人實在不勝枚舉…,稍微不慎就成為萬古恨。「人的環境和追求並不只有那麼一條狹路(指婚姻)怎麼活,都是一場人生,不該在這件事上談成敗、論英雄」三毛說過以上的一段話。

師範師院中文研所長曾昭旭教授也有如下一段話:
「如果戀愛是有意義的,其意義的呈現也必當只在歷程而不在任何結果。結婚並不是戀愛的目的或歸宿,而是另一階段歷程的開始。人若知人生沒有未來的目的而意義唯在當下的話,那麼也便會領悟到成亦是一種收獲,敗亦是一種收獲。」在心境上,願我們彼此互勉!

---也許是心境的變化吧?年少的時候,任何事都期許驚天動地,漸漸年長後,才明白,真感情就是如此似有若無。紅樓夢的林妹妹就認為:
「人有聚就有散,聚時喜歡,到散時豈不清冷?既清冷則生感傷,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比如那花兒開的時候兒叫人愛,到謝的時候兒便增了許多惆悵,所以倒是不開的好。」王大空教授也說過:
「愛情故事的感人,在於它的憂傷,不在它的甜蜜。」

…畢竟,世事會如何變遷任誰也料不到的,不是嗎!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我正學習著:揮衣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儘管需要一段時間。

要活得快樂,就不要一直去觸碰傷口。我按捺住一腔的悲思,往昔斑爛,皆成夢影。每一張熟悉的人臉都是一個故事。不管激烈或是平凡,都成為我生命站立的背景。這些溫暖的背景,使人召回已逝的時空,重現生命與生命聚合的情境。聚與散,全是緣法,就讓一切隨緣罷。真的,緣份未到,不能強求。緣份已過,不能強留。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之間,都該如是觀。您可知道每天有多少故事開始?多少故事結束?作家琦君女士也說過:
「世事雖無常,人心原多變,但總要以樂觀之心期待。若能自覺此心春常在,也就算會得那一點禪機了。」

蒼狗白雲,天心無定,桑田滄海,世事無常。六十九年我求道後,七十二年又再度皈依湛然寺。人生在世,不過仗著天地的一口氣,生與死不過是一體的兩面,乃至死了,人死燈滅,就想做鬼也不能矣!一位醫生叔叔曾說:
「每年死在他們醫生手中的人,約有近千人。」想想:真是心如刀割。真的,棺材裝的並非全是老年人啊,能不珍惜此生嗎?


人生就像暫時的宿泊,對於事物執著才會與起波浪。不過也是有因才會有波的結果。總說一句這是因果關係。可是一般人卻不如此考慮。

人生與禪學這本書有如下這段話:
「美醜的感覺只是人類意識的變化罷了,雖然這種感覺不是很絕對性的,倘若以無意識的世界為中心來考慮的話,就可了解社會上沒有美與醜的存在。一般來說藝術世界是處理美與醜的世界,而宗教的世界是處理美與醜無意的世界。」換句話就是專心應付沒有美與醜的世界。

世事一場大夢,人間幾度秋涼?
看盡繁華落處,原是虛夢一場。
深深地讓我感覺到人世的無常,就好像遨遊太虛幻境一般!  約於三十年前用稿紙書寫的信札,今日用電腦敲鍵重現於此…

 

 


 

台長: Shian
人氣(53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追憶往昔 |
此分類下一篇:懷念修智師^_^
此分類上一篇:福田書札上^_^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