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8-04 17:10:06| 人氣4,492|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Andy Warhol——是藝術還是偽術的後現代大師?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近日跟網友談論到Andy Warhol,餘興未消;再者,近月來上了幾堂廣告設計課程,很自然又聯想起Andy Warhol這樣的一個時代風雲人物。


Andy Warhol出身廣告平面設計,大部份作品圍繞商品做主題,其中著名的金寶罐頭湯畫作系列,便是打正旗號販賣一個品牌產品。Warhol曾說過:「商業、生意、賺錢,都是一門藝術……」這番話引証這位Pop-Art大師,是奉行資本主義之道。甚至乎,他的藝術意念,預先作好了前瞻啟示——當資本主義模式伸展極致,世界到底會是怎麼樣?

Andy Warhol的畫作給予人的感覺,不外乎複製、平面、絲網印刷、色彩雜亂、視覺豐富、情感上表達欠奉……當中有三個最廣為人知的系列,探討了人性潛伏的量化寓意(儘管大師總是否認其作品背後有啥深層含義):

1.金寶湯——代表食慾、物質慾;

2.瑪麗蓮夢露——代表性慾、名利慾望;

3.毛澤東——代表權力慾、仇恨及操縱慾望。

人性所向,大致劃分以上三者,一旦不斷地複製、濫發、潛移默化,則會成為商品的一種——所有慾望是可以用金錢來滿足,由金錢來主宰。那麼,到時所有人便要不停生產→賺錢→消費→滿足慾望→用完棄掉→重複生產……久而久之,這個消費至上的循環,形成人類一個不可或缺的生活模式;人的自由意志,已被整個無形的圈套緊緊束縛、消磨。

Andy Warhol確信共產主義違背人性所向,大膽敲定這個偏離己見的意識形態必定陷入沒落告終。於是他靈機一觸,起用毛澤東、哲古華拉、列寧等這些革命家的肖像做素材,成為畫筆下的對象,大肆諷刺(沒錯,本港某位議員胸前的T-shirt肖像正是出自大師手筆)。當一幅幅革命領袖的肖像畫,被「眨」成商品,以天價賣給富商,高高懸掛在豪宅的客廳上,及抑或88層高商業大廈的辦公室內,可謂給世上所有馬克思主義的信徒一記當頭棒喝。

1962年,Andy Warhol創立了個人的製作坊,取名為「工廠」(Factory)——聽起來甚有福特主義的意味。並執意把「工廠」室內設備,跟他本人的蓬鬆亂髮一樣,換上他個人最鍾情的單一銀色,Warhol說銀色一概代表過去(回憶的色調)、現實(鏡子的背面是水銀)、夢境(模糊如霧的色調)與未來(太空衣以至航天設備多是銀白色),寄寓「工廠」跨及以上領域。那裡除了藝術製作外,還免費招待任何訪客觀覽(實則流連),甚或有機會參與大師的製作,上至Bob Dylan、John Lennon、The Velvet Underground等明星貴賓,下至人妖、娼妓、道友、無業漢等社會邊緣人士,「工廠」也無任歡迎。那裡龍蛇混雜,來去自由,簡直就是藝術世界的烏托邦。據說Gus Van Sant有意拍一部關於「工廠」的電影,並計劃找來River Phoenix扮演Andy Warhol;以「工廠」的迷幻聚腳地,和Gus Van Sant擅拍邊緣族群生態的質感,倘若成事的話,那會是美國東岸兩大頹靡(大師)代言人難得天衣無逢的相遇。

六十年代中葉,Andy Warhol醉心拍攝製作,在「工廠」裡拍下多部影片,盡是一堆沒甚內容劇情的實驗性作品,如默片《Sleep》只映著男友的整個睡覺過程、《Empire》只映著帝國大廈由朝早入夜的情景、《Screen Test》則映著數百位「工廠」來訪者,各人自行試鏡三分鐘的片段……大多一個長鏡頭直落,全無剪接,片長達數小時的全實況攝錄,商業價值之低,跟Andy Warhol畫作的普及藝術作風背道而馳。唯獨Andy Warhol順手拈來,利用到訪的人妖就地取材的《Chelsea Girl》,得以在廣大戲院上映,是為「工廠」僅有一部取得商業成就的出品。

「工廠」的過客裡頭,有一位氣質美艷的短髮女子Edie Sedgwick,成為日後素有「地下片女王」稱譽的傳奇女星。

Edie Sedgwick出身名門望族,家族經營石油生意。但她渴求成名,放棄億萬財富,隻身跑到紐約覓闖機會,搭上久仰大名的Andy Warhol,演出過幾部Warhol的影片,由於外表突出,集性感、冶艷、高貴、時尚、放蕩、反叛於一身,故此吸引了名流界以至荷里活片商的注意。惟惜女王沉淪毒海,最終走上不歸路,香消玉殞,享年僅28歲。

本人從不質疑Andy Warhol對「美」的眼光視野,卻從來摸不透大師的腦袋。一方面,他的電影作品充分反映六、七十年代頹廢的氛圍氣息,顯得躁動、墮落與荒涼;另一方面,他又表現得相當貪財、勢利,對現實商業社會的灰暗面樂此不疲。後來還險些招惹殺生之禍,現在看來,確實是個性涼薄而自招的。
早些年前,無意間在亞視國際台收看過由Ric Burns執導的Andy Warhol紀錄片。片中花不少篇幅記述Warhol的遇刺經過,後世人甚少提及的。基本上他在該次遇襲中死掉了,醫院方面証實,Andy Warhol的心臟一度停頓數分鐘,及後不知就裡,竟奇蹟地恢復心跳,生還過來(!)……遇襲後兩天,Andy Warhol甦醒過來,在病房內的電視機前得悉另一椿名人刺殺案同期發生:紐約州參議員羅拔甘迺迪——即前總統甘迺迪的胞弟——在洛杉磯的酒店內遭到伏擊,身中兩槍身亡。Warhol剛從半隻腳踏入鬼門關走回來,對「換命」之說自感不可思議。

經歷死過翻生,人生態度難免產生巨變。Warhol先起了戒心,關閉了「工廠」,決不招待訪客,不再與人妖之品流為伍;並摒棄以往不為牟利的「工廠」生產模式,傷癒復工即甫推出人物肖像畫的概念,變本加厲的賺錢為上,積極生產。只要客戶付得起鈔票,客戶的樣板將如同瑪麗蓮夢露及毛澤東等顯赫名人一樣,登上Warhol手製的40'×40'畫框上。整個頂目成功捕捉現代人十五分鐘成名的慾望,利潤暴漲……撇開藝術不談,Andy Warhol的確是位了不起的Mass Media商業奇才。

直到八十年代中後期,Warhol生前最後完成的作品,乃運用自家獨門的網印技術複印達文西的名畫《最後的晚餐》,似乎另有玄機隱示。

事到如今,坊間對Andy Warhol這個現代藝術大師的評價雙向不一,有的說他賤售及出賣了藝術的高度,走向低檔庸俗;有的對他歌功頌德,認為Warhol善用流行文化的廣受價值,讓向來小眾的藝術得以普及,層面擴大,因而由他首衝領銜的「普普藝術」(Pop-Art),於今日的資訊世代起了誘導的作用地位。誰都喜用「藝術源自生活」來鑑別藝術之定義,當好些大型品牌(如廣告課裡引用過Uniqlo服裝品牌的重點專題)均採用上Andy Warhol的美術風格,將自家的產品包裝、商標符號、宣傳手法逐一平面化、色彩鮮艷化去,來爭奪群眾過路人的目光,此時此刻不只藝術有變,甚至扯上生活態度,也變矣。



延伸閱讀:

台長:
人氣(4,492) | 回應(1)|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