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12-23 16:19:02| 人氣90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3-12-23‧什麼是業餘天文觀測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13-12-23什麼是業餘天文觀測
筆者追隨聖人的腳步,從小就很賤所以會做許多卑鄙的事情(論語:「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

 Google  Yahoo! 搜尋「8cm排序第一就是本格推理。在網路搜尋極軸修正極軸校正)、光軸校正漂移法周期誤差追蹤精度像場旋轉等多項名詞,一樣會很容易找上本格推理,不必非用8cm搜尋不可。


參考資料:http://mypaper.pchome.com.tw/8cm/post/1323145497


圖片來源
 

  前些日子本地電視新聞報導日本串田嘉男先生預測關西地震的消息,筆者認為瞭解這件事情有助於大家觀測自己到底和『業餘天文觀測』之間有多少差距。   

  預測日本關西九月六日八級地震的資料(相關新聞日本報導,是來自串田嘉男先生,筆者在2010年、2012年都介紹過串田嘉男先生開發的地震預測技術(相關資料),同時也提過這個方法適用於本地,早年愛好無線電的天文同好就有做過相關觀測,筆者在三十幾年前也接觸過一點皮毛,後來這樣的觀測技術被發現可以應用於觀測地震,有時真的可以預知地震日期與強度。  

  後來串田嘉男先生在九月四日東京附近6.9級地震後改變預測,先前預測的地震也沒有發生,大眾媒體都以『預測不準』為報導重點,甚至被本地媒體說成是王老師,但這是不明究裡的說法,因為實際上事前沒有更佳可信預測發表,換句話說就可信預測來看,這份『關西九月六日八級地震』已經是最接近『九月四日東京附近6.9級地震』事實的預測 

  雖然串田嘉男先生是技術原創,但其研究資源遠不及後起觀測VHF電波的研究機構,而且要發表預測還被約束(部分是因為災害預測很容易被宗教業者拿來做文章,因此後來不在網路發布,而是以FAX傳真通知)。資源不足是串田嘉男先生的一項弱點,再來就是每一條斷層的地質結構不盡相同,甚至還有一些未被記錄地震的未知斷層,每一個斷層應會各有其電波細節特徵(就像潛艇一樣,每一艘潛艇的螺旋槳聲音特徵也是不一樣的),這只能趁每一條斷層劇烈活動(地震)時才能偵測紀錄,若是真想紀錄大多數主要斷層的電波特性,恐怕也要花上三、四十年才行(要記錄全部主要斷層恐怕要上百年) 

  地殼擠壓所發生的電波是早年就被偵測到,但因太過微弱而被忽略(沒有去發現原因),直到這幾年才發現電波是地殼擠壓所致,早先串田嘉男先生的現象預測技術終於獲得學理上的支持。 這就好像當年治療天花的種牛痘技術一樣,先是發現現象(擠牛奶的人不會感染天花),後來才獲得學理支持的。 

  本地重視學歷更甚於學習,重視學習更甚於觀察現象,對於現象的觀察力不足就容易白目,進入社會以後容易誤判形勢,這個以後再談。 

  由於日本九月四日發生的地震,顯然只有串田嘉男先生的預報的日期、位置最為接近(顯然大家都樂於忽略這一點,大概是因為地震業界遲遲沒能做出一樣精準的預測),考量以上筆者分析來進行延伸思考的話,筆者認為串田嘉男先生的預測是有效,只要正式紀錄累積三十年以上資料(不需要什麼人力,幾乎都是普通個人電腦在做事,等某斷層地震發生就趕快分析近一個月內收集的資料),再配合地質監測資料綜合研判,就有機會預知大多數地震的日期、位置與強度。 

  串田嘉男先生歷經長年流星電波觀測經驗,十幾年前發現地震發生前會有不明電波干擾,想起早先幾次地震也有類似干擾現象,才開始地震前兆電離層観測研究開發。串田嘉男先生有長年觀察經驗與心得,最後與地震現象產生聯想,發表兩者可能有相關性的看法,後來也證實岩層擠壓會發出電波。 

  筆者要說的是就『業餘天文觀測』來說,『業餘』不等於不專業,有時業餘的比職業的還專業得多,長期認真觀察世情以後,就會產生可以測量與分類的心得。 

  筆者本來也是一直用赤道儀,從來不知也不懂什麼周期誤差的,一直等到極軸不管多麼精準都還是有東西向追蹤誤差,才上網查到原來有周期誤差這種東西,看著周期誤差產生的動畫影片,一下子就弄清楚這根本就是齒輪被划動產生規律性速度變化,才不是什麼坊間流傳齒輪製造有缺陷所致,後來天文廠瞭解周期誤差的正体原來這麼簡單,一點都不可怕,在赤道儀加裝一兩個感應器,追蹤時就以兩種速度反覆切換,就這樣輕易消滅掉了赤道儀周期誤差,從此改良設計的的赤道儀不管再小,就算齒輪只有100齒,依舊可比舊有的大赤道儀更加準確追蹤(天文廠當然會繼續隱蔽此事,才能繼續推銷大型赤道儀),這就是筆者發現與觀測周期誤差之後的結果,就事實與結果來看,筆者也是算是很內行的觀測者呢。 

  針對消滅赤道儀周期誤差的對策,相較於感應器,筆者更加喜歡不需電子設備的非對稱齒輪設計,簡單說就是赤道儀只許換掉一個驅動齒輪,周期誤差就實際消失了(這是挑剔的說法,因為還有許多可忽略的微小周期誤差),只要齒輪間隙適度加大一些,就沒什麼不可能的。

  如果沒有長期觀察平時現象,怎麼會分辨常態與異象呢?有些人買了數位相機才終於願意開始注意天空,結果發現三天兩頭都有異象發生,其實那都是偶爾出現的平常現象,這就是俗話說的『少見多怪』

  到底是不是專業的業餘天文觀測者,恐怕不是從設備和品牌型號來評估的,只要認真提升觀察力,第一步就是要成為可信的觀察者,不管看到什麼,講出來大家都會相信這是真實不虛,然後讓所有的觀察保留在日後結合發揮總合力量,就會是很厲害的業餘天文觀測者。

  即使是像筆者早先兩篇所言,偶久一次上山賭彗星,也是在做業餘天文觀測,持續多次反覆做同一件事情,即使不定期間隔很久才做一次,久了一樣會有經驗心得,即使沒發現天体(其實不難發現到的),也會啟發其他方向的智慧,也許是天文觀測的新技術或新機材會由此而生。

  沒有拿出相片就不會被相信的,這個是還沒建立信用的;至於沒看到相片就什麼都不信的,這個是還在外行的,這兩句就是三十年來的兩大問題所在。把賞景當作觀測,將實習說成研究,始終沉溺在炫耀式推廣上頭,其實問題的解答不全在機材品牌型號,觀測者本体的品牌型號是更為重要的,筆者依舊期待來自不同專業背景的入門新手二三十年後的潛能修為,為業界帶來有如後燃器一般的爆發進展。高手之間過招是以互信和默契為基礎,有時能看得到的實質作為很少,例如筆者有朋友在中藥研究機構上班,雖然他也是生物科班出身,但他告訴筆者說裡面的研究人員好厲害,研究討論的都是一些他聽不懂的。

  什麼領域都一樣,有著領薪水的職業外行人,也有不領薪水的業餘內行人,社會就是這麼回事。就筆者立場來看,雖然科技已經發展到行星探勘,但天文觀測業界依舊存在有許多誤解,因此新手或老手都千萬不要隨便相信坊間人云亦云聽說轉述道聽途說(筆者早年也是聽信這些的過來人),有時自己故意惡搞試驗一下(用望遠鏡直視太陽除外),故意做計劃性失焦,故意做計畫性追蹤不準,很可能會和筆者一樣,發現不同的異見空間。

  看過串田嘉男先生的故事,就比較清楚什麼算是業餘天文觀測,什麼不算是業餘天文觀測,最後筆者要在此請教一句,您的業餘天文觀測真的已經開始了嗎?只要想過這個問題,筆者覺得閣下的業餘天文觀測生涯可能已經開始了,但不知多久之後會結束。

  當然,選擇作為一個天文機材玩家也不錯,不是一定要作觀測才可以的。許多天文觀測者經常接觸機材,但對機材品牌型號是外行,畢竟這是專業玩家的領域,天文觀測者未必都很懂這些的。若是發表天文觀測心得時三句不離品牌型號,這恐怕要叫做『天文機材觀測』才對,要是品牌玩家若要硬要掰說自己是在做觀測,想必日久也會覺得自己莫名奇妙的,筆者從前主張委託代拍業務,就是要從容化解這個尷尬問題天文機材入門玩膩就走的人很多,尤其是在機材發生重大進展的時機(例如數位攝影與自動導星出現),這是天文機材市場的正常狀況,全世界都是這樣的,當然天文店老闆是不會講這些掃興瑣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Poh76f60kA
 
Top 20 Astronomy Tips



 

台長: 8cm
人氣(90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攝影寫真(作品、技術、器材)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