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6-10 19:23:47| 人氣1,012| 回應4 |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6-10‧關鍵倍率‧觀察土星以內太陽系天体の安全性行為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10-06-10關鍵倍率‧觀察土星以內太陽系天体安全性行為
 經過筆者實驗顯示,超越有效倍率不會造成觀星者死亡,人畜皆安全無害。早年也有很多飛行員擔心超越音速會死,後來恰克葉格以X-1實驗機超越音速後,大家逐漸相信超越音速不會死


The Right Stuff』這部電影描述試飛員恰克葉格超越音速到水星計畫的歷程
這段是恰克葉格以X-1超越音速的情節

 The Right Stuff - Yeager Mach 1  上篇
 

The Right Stuff - Yeager Mach 1  下篇


   『口徑倍率論』被列為觀星入門的第一步,坊間大眾是不了解這一點的,賣雙筒鏡的也不講這個的。『口徑倍率論』被視為天文業界的禁忌,看到很多人自命遵守這樣的禁忌正是身處天文業界的光榮,筆者看著就覺得人生有趣。

   『口徑倍率論』的理論與書籍由來筆者很了解(筆者是孤高級,但也會用Google找理論的,也有那本傳頌多年但不切現今實用的日文書),不過倍率高一些又不會讓眼睛瞎掉,超越這種禁忌完全沒有挑戰性可言(筆者總是在本格推理忍著恥辱公告自己進行安全性行為)。『口徑倍率論』的要傳達的教義是『要用更高倍率觀星,必需要買座搬不動的望遠鏡才行,否則會慘遭到其他信眾恥笑是外行』,換句話說『口徑倍率論』可視為基於商業動機所塑造的小眾信仰。

  對於土星以內的太陽系天体來看,倍率無疑是越高愈好,對於『口徑倍率論』筆者認為應該『正眼蔑視』。要正眼看待的理由是口徑倍率論確實有其根據,要蔑視的理由則是數位攝影機的進步可以大幅化解光學理論的影響。

  首先要有一個觀念,使用天文望遠鏡高倍觀察天体,面積都是膨大的,以近期不斷縮小視直徑的火星為例,膨大的情況就很嚴重,這正是火星無法看出細節的原因所在。以小口徑望遠鏡200倍觀察亮星,就可以想像火星膨大的情況會有多嚴重,此事多言多想無益於事,換個短焦目鏡就知道火星本體每一個點都在膨大,所以回折像可能影響很大,繞射影響則相對微小得多,很多行星描繪家寧可使用有繞射的長焦牛頓式反射鏡,可以化解回折像方面的障礙。
 筆者開鏡觀星先觀察幾個亮星,以便了解大氣狀態,現在以8cm普通消色差屈折鏡觀察火星,視直徑與亮星第一圈回折像相近,在這種機材/天候情況下能目視看到火星細節就是高難度。


  近期如果觀察土星,可以判讀與衛星的距離,再到電腦星圖對照,就會發現距離比觀測所得更遠,這就是因為土星又亮又膨大的結果(衛星太暗目視不會察覺膨大,但是衛星經過攝影就會膨大很多,讓人錯認拍出衛星表面細節)。
 因為木星視直徑比土星大很多,膨大的比例會遠低於土星。

  天文望遠鏡的回折像近乎同心多重圓
,濕度過高的光暈也近乎同心圓,部分數位攝影感光元件常見的回折像是離心多重(中央離心最少,邊緣離心明顯)

  高亮度天体要考量回折像,低亮度天体比較有機會讓天文望遠鏡發揮目視分解能,微光天体若隱若現就不太需要計較目視分解能了。


2010-04-10星光的漣漪小型天文望遠鏡的回折像
http://mypaper.pchome.com.tw/8cm/post/1320831192



說到安全性行為,下面的影片有助於大家了解危險性行為。危險性行為可能有害人畜,可能導致自己從此再也無法回家吃晚餐,因此務必慎重。

Top Gun - Highway to the Dangerzone
 

 

         

台長: 8cm
人氣(1,012) | 回應(4)|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alget
嗯, 很好的比喻啊, 再一次用戰機作例子呢.

>傳頌多年但不切現實的日文書

藤X旭的書初看起來還不錯, 但看過英文書, 再加上自身經驗, 就知道藤X旭也並不那麼「神」. 近幾年來, 藤X旭還好像不知道有Melotte, Collinder等目錄, 更不知道Caldwell catalogue, 當其他日本作家都在看在談論Caldwell, 藤X旭還是在談梅氏天體和少數較知名的NGC天體......

嗯, 離題了......

不過說話回來, 或許因為沒有更好的書可以被傳頌, 那書才會被傳頌了幾十年吧. 那書對我而言也只是紀念價值大於實用價值, 論實用價值劍橋天文愛好者指南來得更高.

(儘管後者同樣支持口徑倍率論, 而且有過之而無不及.)




>不過一些又不會讓眼睛瞎掉,超越這種禁忌完全沒有挑戰性可言

因為有些磚家叫獸, 一直在尖叫著說, 「高倍率會令影像質素大幅劣化, 那些色散會損害眼球」云云.

劣化會是會的, 但還算可用, 尖叫著說「色散會損害眼球」更是動機不明.

由於華人社會的奴性很強, 不善於指出和修正謬誤, 部分人依書直說照單全收, 又不知怎的從來不做實驗, 做了實驗就知道在某些情況, 極高倍率是有用的.

(除我以外好像只有幾位華人同好試過用500倍看M42的中央暗星雲, 印象中好像有些人臭罵過我「說謊」甚麼的.)




有些人以為伽利略的成功, 不過是倚仗器材, 殊不知他的成功是「實驗+理論+推論+器材+技術+細心+人脈+說話技巧」的成果.

看到有人問「黑白底片能不能拍太陽H-alpha影像」, 我叫他拍一筒就知道答案了. 我又見過有人談Canon 400D 450D 500D 550D拍天文照片的分別, 竟然有人搬了一段莫名其妙的「光子效率」, 卻從來不做實驗, 看看它們的分別有多大.




題外話, 書可以教化萬民, 又可以誤人子弟, 「天文愛好者手冊」把焦距比當作集光力, 於是幾十年來有一堆人以為短焦鏡能收集到更多的光線.

寫錯了一小段已經有如此神效, 假如故意把整本書都寫錯, 效果必定更大. 難怪各國政府都喜歡出版官方史書.
2010-06-11 12:21:10
版主回應
前些日子有美國教育學者認定某國大學生不敢違抗教授,是教育水準無法追上美國的障礙,就聽到有人回應這是某國人尊師重道。

這樣的回應當然很有道理,但也別忘了科學一路走來總是欺師滅祖,簡單來說就是「老師,如今看來你們當時又錯了」的情節不斷反覆上演。科學精神不足,又沒有足堪誇示的科幻片,因此還有一些進步空間。

拍攝科幻片的最大問題,就在於內容理應包含未來國政架構,這就犯下天大忌諱了,還是拍竄造歷史片比較安全。

筆者會覺得該書不切現實,是因為該書符合早年情況,但與現實已經不符,所以在日本十幾年前就已絕版亦未重編了(似乎同類型書籍都看不到了)。後來的新書作者若不敢違抗舊書聖旨,就難以跳脫窠臼,結果大家寧可繼續看舊書,連帶新書銷售量一直處於不良狀態。

老實說,筆者非常很愛看這本日文書的,中文版也愛看,還買了兩本。

閣下用500倍觀察M42的中央暗星雲,嚴重破壞教規,眼睛竟然沒有瞎掉,真是令信眾們百思莫解呀。信眾對教主的信賴深眾,絕非閣下可以改變,日後筆者會再行見解並引用影片佐證,順便再博君一笑。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nKuoNhihh4&feature=related

長時間目視類似失焦影像非常耗費視力,這是觀察者必需自我鍛鍊的,筆者也是付出熬鍊代價的,覺得非常值得,親身驗證總比人云亦云聽說轉述道聽途說好得太多。

「蔽帚自珍」是小眾常見情形,把自己專精的枝稍末節誇示為重大影響因素。只要和筆者一樣用自己的心眼觀察評估與比較,就知道其中有些真是可以無視的枝稍末節。

如果不是用一支售價不足台幣一萬元台幣的8cm普通消色差長焦屈折鏡,還真不容易察覺那些目視觀察的技術細節。在小眾眼中接觸這等望遠鏡會身敗名裂,雖然是現今小眾眼中的貧賤款式,但是筆者仍舊極度愛惜使用,不只因為這是中小學校機材的基準,也是筆者少年時代所渴求的款式(至今已是生產30年的款式了)。

筆者還是以天文少年的心態在觀星呢!!

其實在大眾眼裡,一支鐵管裡有兩個鏡片和一個對焦座,售價竟然要台幣一萬元,相信大眾都會認為是貴得不可思議的。

因為牛頓式反射鏡只有目鏡會產生回折像,筆者若再選小口徑會用10cm級折反射鏡以輕快運作,若再選大口徑只會選牛頓鏡。
2010-06-11 14:30:47
alget
話說Top Gun也是空戰片的典範, 以速度感十足聞名. 因為是在加州「紅旗軍演」的練習場拍攝, 那裡有很多山谷, 只要戰機採取低飛, 再用長焦鏡頭追蹤拍攝, 較易拍到有速度感的鏡頭.

(因為看到地面景物, 有了參考點就易「看」到戰機的速度感.)




Top Gun是參考對象, 同時是惡搞的對象.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YCquWJfDVs




另外某國新型戰機的PV, 竟「借用」了Top Gun中F-14戰機被導彈擊落的鏡頭, 雖然只有短短3秒但明眼人都知道是剪接自美國電影.

不喜歡美國電影, 又對「MAD片」沒有興趣, 大概只能看這些東西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L_5zlMA9mA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gYFbL4O0V4

(舊是舊了一點, 最少也影片是自行拍攝的, 個別鏡頭還拍得不錯. 某國真的...... )




說話回來, 要是我像某些人那樣出身自名門望族, 大概我也會像他們肓目追求器材和別人的認同. 雖然走了很多冤枉路, 也受過不少氣, 但現在知道自己再沒有走錯路, 儘管和前人的成果相去甚遠.

題外話, 梅西爾的3吋格里高里式望遠鏡, 倍率在80至90倍之間. 偶然才有機會用40倍「超低倍率」觀察.

(當年的低倍率竟然是現在的高倍率, 真的很諷刺.)

要是梅西爾的年代已經有超低倍率(20x)超廣角(100度)目鏡, 也許梅西爾天體表就不會保有有那麼多的天體.
2010-06-11 15:09:49
版主回應
因為很多人都已經選用短焦鏡,大概要再添購超短焦目鏡才能充分實現高倍觀察。短焦屈折鏡的回折像圈會比長焦鏡大,所以需要花錢抑止因短焦而擴張的回折與色散,真是辛苦了。

梅西爾的3吋鏡素質可想而知,同樣是80至90倍觀察,所需耗費的眼力會遠高於現今吧。

寫到這裡忽然想起,筆者尋星鏡一向維持精密校準,所以一直是200倍導入觀察,當然遇到微光天体也會偶而換用100倍和50倍觀察,探索最佳倍率。雖說如此,用8cm屈折鏡在都會平地要高倍觀察10.5等暗星是可行的,但是最適合觀察暗星的高倍率不適微光天体觀察,像M57用200倍就無法察覺了。

也許今年要下個比較「沉重」的決定,試用8吋長焦鏡觀察微光天体,配合縮小口徑做到400倍,與8cm屈折鏡對照檢討。
2010-06-11 17:09:24
很惡的趣味人 (簡稱惡趣味人)
突然想到一個無聊的隔岸炮戰, 你我在同一晚上觀察M57, 我把望遠鏡的口徑縮到只有8CM, 然後大家由最低的倍率開始, 逐漸把倍率提高, 直到看不到為止.

然後大家把「能看到M57的最高倍數」公開, 看看我們的數值有沒有太大分別.

(謎之聲: 真的很無聊啊!)




另外, 我近來打算把望遠鏡的口徑縮到只有3CM, 重複當年伽利略做過的事, 看看月球, 木星. 想不到的是, 當年伽利略竟然把望遠鏡的口徑由3CM縮到只有1cm.

伽利略是第一個把望遠鏡口徑縮小來提昇影像質素的人, 1CM已經能看到木衛呢. 假如我要重複實驗, 就得把望遠鏡口徑由10CM縮小到只剩下可憐1CM.
2010-06-12 11:48:23
版主回應
筆者早先在都會平地試過M57,100倍看得最清楚,200倍就完全看不到了。

想起企業家許文龍說過的,良好的商品定價就在嘴到鼻之間,到嘴可以喝水,到鼻就淹死了,微光天体的觀望也是一樣的。

星雲/光害的調節關鍵就在倍率,和口徑大小無關,若在某處現地是100倍最佳,無論口徑大小都一樣是100倍的。

觀星效率和現地環境有關,隔岸比較有困難。有人即使在野外也要用6吋鏡才能看見M57,大家的視力是不一樣的,而且會隨年齡退化,這是沒辦法的事。

筆者執著於M57的原因,第一是好找,第二是會通過天頂是最佳空域,第三是鄰屋遮蔽能觀望的天体本來就很有限(許多壯觀的微光天体都在北天),南天光害嚴重,只有天頂偏南可以運作。

因為單片物鏡色差很大,縮小口徑可以抑止色差,用各種手段提升目視效率是很有趣的。多數小眾認定只要有壓倒性的機材就可戰無不勝,不知道不同天体要用不同機材應付,像變星大多是用手持小型雙筒鏡觀測。

機材性能不需要超越環境極限,這是筆者的推論,所以選定觀星地點以後,就要經常蒐集環境資料。

話說回來,有許多書籍會提及M57在不同倍率的觀察型態,但是沒有書籍提及最容易察覺M57的倍率,應該是作家經驗老練用鏡過大所致,令入門者難以摹仿同效。

看來8~10cm級的觀察還是需要繼續進行,讓入門者有所依循,因此筆者仍使用中小學校常見的8cm級屈折鏡。
2010-06-12 19:50:38
(悄悄話)
2010-06-13 10:50:5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