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靜往往特別喜歡懷舊。從高中、大學回憶到當實習老師,研究所、當兵、職代、然後負笈海外等。這些客觀事件上的意義不可免地夾帶著許多重要的情緒事件與當時的世道觀。堅信某件事情的自己,在轉型後卻發現以往所深信不疑的「真實」不過是走不盡黃沙裡頭的海市蜃樓。為了維持自己的價值,好讓自己躲在用回憶所打造的子宮裡,人為的合理化和詮釋便成了便宜的藉口和擬人化的工具。
已事過境遷才能指鹿為馬,過去種種的意義在於自己主觀的定義,然後想辦法跟現在接軌,給予正面的陳述與評價。瑣碎的人執著凡事要有意義,凡事要和過去接軌。來個緬懷過去,展望未來等等的偽優等生的信念。而實際上,在無邊際的蒼穹外那不朽的存在是否認定這樣人為的信念,我們不得而知,因為答案往往在複雜的因果機制與無語問蒼天的靜默中。或許不問也可以知道的某種答案。
所謂的轉型正義並非只存在於政客嘴裡標榜意識型態的託詞,個人生涯的發展也處處充滿不得不轉型的合理化藉口。從小當慣轉學生的自己,對於環境轉換與適應有著自己一套的處理方法。因為轉型是必然,過去種種不是被捨棄忽視就是得再換個腦袋去想。由於支撐現在的過去,可以任意被捏造與詮釋,或許這不是什麼壞事,只要讓自己能坦然面對現在,迎向未來的不確定。
也許吧!這樣就好了,隨波逐流,隨遇而安。在車馬喧囂的人生青紅燈裡,把叫做「過去」的某物畫上一筆有條件遺忘的空白修飾。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