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人願意承認自己只是芸芸眾生裡再普通不過的人。
生命腳本是拷貝自大多數人的成功經驗與失敗點滴。不同的抉擇總有前人的足跡可依,成就很有限,失敗也有自己的小天地。我們具備人的原罪與劣根性,一切在太陽底下都只是為了和自己一樣的普通人做競爭,然後得到世俗給你的代幣,讓你繼續在紅塵裡和稀泥。競爭很普通,因為從古而今。成功也很普通,因為都是腳本下的排演。
許多哲學家認為,人幾乎就像是工廠生產線出來的量產化產品。學校教育的篩選決定某些名牌產品及平價促銷品。名牌自然不多,只是同樣的名牌定義很模糊,他們合併、聯營、像小孩騎馬打仗般地促銷自己。同樣的,被認為是平價商品,也得彼此傾軋殺的你死我活才能在世界立足於萬一。我們是普通人,我們想循前人的軌跡,完成升學、就業、成家等等的普通願望。
但有誰告訴我們,完成這些凡人的願望之後,我們繼續存在的目的?為兒女?為工作?還是為了自己?
戰後嬰兒潮的第二世代,是衣食無虞到不知感恩的一代,說是很失落的一代其實也無可厚非。對於投入職場的後半輩子,正值青壯的工作人口很難刻畫一個明確的願景。學經歷並重,培養第二專長,不知從多久以前就被掛在大家嘴邊。以我的情況,我只知道自己將會從事和教育有關的工作,如果可以,我願意做些有用的研究並教學相長一輩子。目前的熱情可以持續到我完成這樣的願望為止,但同時卻希望自己不要那麼按照世俗的路走。人都有害怕離群索居,怕被流放的不安感。這是一種沒被世俗同化的恐懼,同時也是一種安全感的心靈依靠。問題核心在於尋求大多數人的認同,讓大家走在常軌上當個普通人的假設與前提。
藉由受教育,尋找認同,以此獲得工作,在工作的基礎上建立權威,然後獲得其他附加價值。大家無形都慢慢變成「ordinary man」。當我們撻伐當權者與裙帶關係的腐化與濫權,其實社會的潛在價值縱容了這種其況。學校教育、政府機構與一些非理性的成見及意識型態同樣是這場騙局的掮客。
終於開始發現,白馬非馬其實是一種崇高的自我認同,有別於所謂的普通人的底線。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