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我跟別人說,「我現在在學易經」的時候,我都要再解釋一下我學易經並不是在學「算命」。
其實我想學易經只是很好奇從一條橫槓開始(就是一個爻),一個橫槓代表一個「時、位」,6個橫槓組成一個卦,6個陰爻/陽爻的排列組合可以衍生出64個卦(2的6次方),每一個爻又因為可能會有爻變而共有 4096種變化,每一種變化都是在描述一種情境…。更神奇的是,易經是幾千年前的人們的集體創作(絕不單單只有伏羲氏或是周文王),而幾千年前的古人創造出來的東西,竟然還可以套用到幾千年後的今天的日常生活裡!
於是我會很想知道這4096種情境是什麼,這就是我最初的想學易經的動機。
若從「義理」與「術數」來區分,我想學的是「義理」的部份。
加上前一陣子被推銷八字課程,心裡就有種很悶的感覺,一直覺得我想學的「易經」非彼易經者也。事後那個同學的同學沒死心,在MSN裡頭跟我聊,還在提「八字是從易經來的,因為易經的基礎是陰陽五行,所以要學易經得先從八字開始學起…」云云。
我忍不住吐嘈:「易經裡面沒有講五行,而且易經是夏商時代早就有的東西,陰陽五行是漢朝以後才有的….!!」
我後來找到了我想上的易經課程,老師是劉君祖,他寫了很多有關易經的書,在書中他也提到了他對易經的「道與術」的看法。(很高興我找對老師了,因為他也是不問術數,而是著重在「義理」上)
節錄書中內容如下:
「
坊間卜筮正宗、梅花易數、納甲飛伏、金錢卦之類,不僅流派繁雜,還加入了許多五行生剋、天干地支、時辰方位時煩瑣名目…..,時辰方位等條位限制,刻劃過細,有陷於機械宿命之嫌,坦白說,我不相信人生是那樣的!
易經雖也講時位,揭明客觀限制,但只是大形勢的提醒,重點仍在人能人智的開發與成長。時是剎刹生新、唯變所適,位是無所不用其極,無入而不自得,絕不是劃地為牢、平添忌諱。八卦有先天方位、後天方位,但卦爻辭中提到方位的,已經是取其象徵意義,而不是真正的地理方位。…..
易理變化,是沒有固定形體的,最高段、最神妙的力量,也不會受任何方位的限制,而是無遠弗屆、無所不在。就像一個真有本事的人,到哪兒都吃得開一樣,易經的道理,對西方人、對全世界,即便到了卅世紀,都應該有用。…
至於五行生剋,易經本文絕未提及,這應該是漢代以後流行起來的學說。生剋我相信是有的,自然生態、人際關係都存在這樣的現象,只是能否以金木水火土去概括說明,啟人疑竇。…
百戰百勝,主要靠實力與智慧,而非時日吉凶。在向鬼神卜問吉凶之前,最牢靠的,還是先訴諸自己的智慧。
」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