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1-28 14:23:08| 人氣23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之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自戀對象和矯正性慾
在第一章節 ,愛麗思正式進入語言的範疇,根據她的識字程度已能正確判斷自己的認知階段。她讀到一首文字左右顛倒的押韻短詩,且難於閱讀,這時她意識到鏡像原理,於是利用反映還原的作用將這首聱牙的怪詩唸頌一遍,最後在不識得大部份字彙的情況上放棄逐字理解,而僅概略地猜測詩中所陳述的故事綱要。
在愛麗思閱讀這首荒腔走板的荒謬詩的同時,實際上她已經藉由情節人物肯定自我投射的對象,而達到自戀(Narcissism)的確定狀態。然而此階段中,愛麗思的自戀是多重性格型並且屬於兒童原始戀的雛形,尚未發展完全。弗洛伊德在他的〈論自戀〉文中指出愛戀對象可分自戀型和依賴型兩種,而兩者又可細分為以下四種︰
自身(實際的他)︰愛麗思
自身本我︰閱讀童話者
去勢的他︰小男孩(理想自我)
崇拜的對象︰勇敢的小男孩
未來的他︰約伯霍克(自我的敵人)
未來的超我︰愛麗思皇后
實際的人︰母親
實現的部份︰鏡中遊者
按照故事情節來看,愛麗思作為閱讀者,具有檢驗自我的本我特質,依照自我的喜好選擇內容,並省略她認為無關緊要的部份,一切均順著其本意進行,明確地將自己置於首要地位,把自己當作戀愛對象來追求,自信而自愛。弗洛伊德於論文中指出,一個人所熱衷的,或者在頭腦中精心構造的印象、經驗、行動和慾望,有可能受到他人極度義憤的否定,甚至在沒有進入意識之前就被窒息了。一個人確立理想是根據對自己和現實自我的估量,這種理想自我會引起自我戀慕,即現實自我童年時(過去的他我)所喜愛的。於是自戀替代了新的理想自我,它和嬰兒的自我一樣,相信自己是完美的化身。
小男孩這個角色所代表的,正是愛麗思心中所形塑的自我理想形象,她企望自己能夠像俠士一般揮動銳利的刀劍打敗對手,充滿自信地運用身上的優勢與武器,爭取勝利,然後沈浸於成功的歡愉當中,悠然自得地接受眾人的歡呼。兒童的魅力很大,根據弗洛伊德的看法,是由於他們有能力保持一種得天獨厚的心理狀態,其性慾本能加深了他們自戀自信和難以接近的程度。然則在現實狀態之中,社會限制和成長挫折均將使得理想化對象無法實現,理想自我因而受挫,而形成約伯霍克這個遭遇現實窒死的失敗形象。
至於情節中那位三番兩次予以小男孩忠告的母親,則屬於依賴型愛戀對象的根源。兒童從得到滿足的經驗 選擇自己的性對象,由於體驗到自發性欲滿足與服務於保存自我的生命機能相聯繫,他們最可能挑選與母親類似的典型。也就是說,對兒童進行撫養關懷和保護的人會成為最初依賴的性對象與楷模。亦即,他的母親或者替代母親的人,將變成其性慾行動的對象(object-libido)。
弗洛伊德更進一步指出,那些性慾本能的發展受到過障礙的人,就像倒錯和同性戀一樣,在選擇自己所愛的對象時可以用自己而非自己的母親作為模型,這種選擇對象的類型可以叫做自我認同。若要走出這種非社會化情境,接受普遍性的人格模式,必得歷經一段艱辛的矯正過程。愛麗思維持一種對社會要求與規範界限的認知,辯明是非並抉擇適應社會生存的原則。從一開始的自體性慾、歇斯底里、解放性慾、過渡奴役的關係、陽具崇拜、獻身願望,最後修正為社會本能以及回歸母職的社會標準形象。
在社會上一般小機制對付性壓抑的手段上,根本作法便是控制性話題在話語言談中自由傳播,清除一切能使人敏感地聯想到性的語詞。任何性反常的行為,諸如亂倫、雞姦、戀童症、同性戀、戀屍症、獸姦、誘惑修女、性虐待狂、變性症、裸露癖、窺淫癖、老年性慾狂、性倒錯等變態現象,均受到權力的禁制與道德的圍剿。如〈性意識史〉中探討性犯罪的社會歷史,愛麗思所遭遇的生物象徵了成人世界拜物教的恐懼和禁忌。
本章節中,愛麗思面對異常狀況的辨別與認知能力較以往正確犀利,同時對於決斷力和利益價值逐漸具有清晰的目的化傾向,以前荒謬而矇懂的認知狀態,完全獲得改善與矯正,朝向正常化方向成長。

台長: 吳菀菱
人氣(23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童話分析 |
此分類下一篇:之三
此分類上一篇:女性心理學⊙愛麗思的女性幻想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