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賊屬 化石時期: 卡洛夫階 [1] 至現在
|

Equisetum telmateia的植物莖,其上有每一節點有輪狀分枝以及尖端暗沉的葉子
|
科學分類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門: |
蕨類植物門 Pteridophyta
|
綱: |
木賊綱 Equisetopsida
|
目: |
木賊目 Equisetales
|
科: |
木賊科 Equisetaceae
|
屬: |
木賊屬 Equisetum L. |
|
種 |
見內文
|
木賊屬是蕨類植物的一屬,共有15個物種。此屬植物幾乎分布在全世界上,除了澳洲和南極洲之外。它們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有會在冬天死去的(大部份的溫帶物種)或為常綠植物的(某些熱帶物種和溫帶物種「木賊、藺木賊、斑紋木賊」和「節節草」)。大多有0.2至1.5公尺高,但沼生問荊可達2.5公尺高,且熱帶美洲物種的巨木賊可達5公尺高,墨西哥木賊則可達8公尺高。
莖部:N = 節點,I = 節間,B = 輪生體中的分枝,L = 結合的大葉
在此類植物中,葉子大幅地退化於輪生體中,部份則和節鞘相結合。莖部是綠色的且可行光合作用,並有中空、有節與有脊線等特徵。在每一節點上可能有或沒有分枝的輪生體;但若出現了的話,其分枝除了較小外,和主幹沒有差別。
孢子生成於位於某些莖部頂端之孢子囊穗(類似松毬的結構)裡的孢囊梗內。在許多物種裡,有孢子囊穗的莖部不會有分枝;而有些(如問荊)則不會行光合作用,且在春天很早地便和可行光合作用的莖部分離生長出去。在另外的一些物種(如犬問荊)裡,它們和一般不生育的莖部非常相像,都會行光合作用,且具有分枝的輪生體。
木賊屬的孢子大多是無性孢子,但問荊較小的孢子則可以產生出雄性的原葉體。孢子含有四個彈絲,有如濕度感應彈簧般地作用著,讓孢子只會在孢子體已縱向地裂開後才開始傳播。
許多此屬的植物喜歡潮濕的沙土,而有一些則是水生的,且亦有部份是適應潮濕的黏土。其中一個物種-問荊可以是一種很煩人的雜草,因為它很容易在拔掉後又再長出來。其莖部是由地下莖長出來的,而其地下莖長在很深的地底,且幾乎不可能被挖出。它也不受許多被用來殺死種子植物的除草劑影響。某些物種的葉子是有毒的,若放牧的動物誤食了很大量的話。木賊屬在日本是可以拿來料理且食用的。
可以當作一種利尿劑,減輕發炎及減少肌肉的抽筋和痙攣。有助於鈣質的吸收,可促進皮膚的健康和強化骨骼、頭髮、指甲和牙齒。幫助骨折和結締組織恢復健康。加強心臟和肺臟。對於治療關節炎、骨骼疾病,如骨質疏鬆、支氣管炎、心血管疾病、水腫、膽囊疾病、痛風、肌肉痙攣、和前列腺疾病有效。可減少出血和加速燒燙傷的痊癒。
木賊在種子植物稱霸地球之前曾經是更巨大且更多樣的類群。某些物種可以達到30公尺的高度。
問荊亞屬[編輯]
- 問荊 Equisetum arvense
- 安地斯問荊 Equisetum bogotense
- 披散問荊 Equisetum diffusum
- 水問荊 Equisetum fluviatile
- 犬問荊 Equisetum palustre
- 草問荊 Equisetum pratense
- 林問荊 Equisetum sylvaticum
- 沼生問荊 Equisetum telmateia
木賊亞屬[編輯]
- 巨木賊 Equisetum giganteum
- 墨西哥木賊 Equisetum myriochaetum
- 木賊 Equisetum hyemale
- Equisetum laevigatum
- 節節草 Equisetum ramosissimum
- 藺木賊 Equisetum scirpoides
- 斑紋木賊 Equisetum variegatum
- 問荊亞屬內物種的混種
- Equisetum × litorale Kühlew ex Rupr. = Equisetum fluviatile × Equisetum arvense
- Equisetum × dycei C.N.Page = Equisetum fluviatile × Equisetum palustre
- Equisetum × willmotii C.N.Page = Equisetum fluviatile × Equisetum telmateia
- Equisetum × rothmaleri C.N.Page = Equisetum arvense × Equisetum palustre
- Equisetum × robertsii Dines = Equisetum arvense × Equisetum telmateia
- Equisetum × mildeanum Rothm. = Equisetum pratense × Equisetum sylvaticum
- Equisetum × bowmanii C.N.Page = Equisetum sylvaticum × Equisetum telmateia
- Equisetum × font–queri Rothm. = Equisetum palustre × Equisetum telmateia
- 木賊亞屬內物種的混種
- Equisetum × moorei Newman = Equisetum hyemale × Equisetum ramosissimum
- Equisetum × trachydon A.Braun = Equisetum hyemale × Equisetum variegatum
- Equisetum × schaffneri Milde = Equisetum giganteum × Equisetum myriochaetum
- Equisetum × ferrissii Clute = Equisetum hyemale × Equisetum laevigatum
- Equisetum × nelsonii (A.A.Eat.) Schaffn. = Equisetum laevigatum × Equisetum variegatum
木賊 (《嘉祐本草》)
木賊為木賊科植物木賊的全草。主產於東北、華北、內蒙古和長江流域各省。原植物喜生於山坡林下陰濕處,易生河岸濕地、溪邊,或雜草地。味甘、苦,性平。歸肺、肝經。功效疏散風熱、明目退翳、止血。臨床用名有木賊。
【本草匯言】
《本草衍義》:細銼,微微炒,搗為末,沸湯點二錢,食前服,治小腸膀胱氣,緩緩服必效。
《本草衍義補遺》:用發汗至易。《本草》不言發汗,至《易傳》寫之誤也。又云:味甘,微苦,無毒,治目疾,退翳膜,益肝膽,婦人月水不斷。得禹餘糧、當歸、川芎,治崩中赤白;得槐鵝、桑耳,腸風下血服之效。
《本草綱目》:木賊氣溫,味微甘苦,中空而輕,陽中之陰,升也浮也。與麻黃同形同性,故亦能發汗解肌,升散火鬱風濕,治眼目諸血疾也。
解肌,止淚止血,去風濕、疝痛,大腸脫肛。
《本草經疏》:木賊草感春升之氣,故應味甘微苦,而性則無毒。入足厥陰、少陽二經血分。故首主目疾,及退翳膜,益肝膽而明目也。又療腸風止痢,及婦人月水不斷,則消之中又有止之義矣。其主積塊,療腸風止痢,及婦人月水不斷,崩中赤白,痔疾出血者,皆入血益肝膽之功,肝藏血故也。
簡誤:目疾由於怒氣,及暑熱傷血暴赤腫痛者,非其所任。
《本草蒙筌》:味甘、微苦。無毒。憑煎湯液,任合散丸。益肝膽,退目翳暴生;消積塊,止月經久滴。極易發汗,大能疏邪。得麝香、牛角,治休息痢證;得芎歸、餘糧石,治赤白崩中。得桑耳槐鵝,療腸風下血。得槐子枳殼,療痔瘻來紅。
《本草乘雅》:木以金為賊,金淫則木鬱矣。木賊草獨干寸節,具積侖以成升,中虛凌冬,合兩明而作離,升木南征之象也。蓋火為木子,刑所勝之金,復母所不勝之仇。斯木用行,肝膽益,根竅開,目眚除,前陰疏,月水調,崩帶止,後陰泄,滯利行,腸風已矣。至若積塊症瘕,此以堅固歸金,正所以驅木賊也。然則翳膜之屬,亦即堅固之金歟。
《藥性解》:木賊,味甘微苦,性平,無毒,入肝經。主目疾,退翳膜,消積塊,益肝臟。得麝香、牛角腮治休息痢久不瘥。得禹餘糧、當歸、川芎療崩中赤白。得槐鵝、桑耳治腸風下血。得槐子、枳實、地榆治腸澼及痔血。
按:木賊之名,以其能伐木也。肝為木,故宜入焉。夫目得血而能視,藉之以伐肝邪,則血生而愈目矣。
《景岳全書》:味微苦微甘,性溫而升,陽也。性亞麻黃,故能發汗解肌,治傷寒瘧疾,去風濕,散火邪,療目疾,退翳障,止腸風下血下痢及婦人崩中帶漏、月水不調,亦治風濕疝痛,大腸脫肛。
《本草備要》:輕,發汗,退目翳。
溫微甘苦,中空輕揚,與麻黃同形性,亦能發汗解肌,升散火鬱風濕。入足厥陰、少陽血分益肝膽,治目疾,退翳膜,翳乃肝邪鬱遏,不能上通於目。及疝痛脫肛,腸風痔瘻,赤痢崩中諸血病。
《本經逢原》:木賊與麻黃,同形同性,故能發汗解肌,升散火鬱風濕,專主眼目風熱,暴翳止淚,取發散肝肺風邪也。多用令人目腫。若久翳及血虛者非所宜,傷暑或暴怒赤腫,亦勿用之。
《本草求真》:木賊專入肝、膽。味甘微苦,氣溫無毒,中空輕揚。書云形質有類麻黃,升散亦頗相似。但此氣不辛熱,且入足少陽膽、足厥陰肝,能於二經血分驅散風熱,使血上通於目,目為肝竅。故為去翳明目要劑。初非麻黃味辛性燥,專開在衛腠理,而使身汗大出也。是以疝痛脫肛,腸風痔漏,赤痢崩帶諸血等症,審其果因風熱而成者,得此則痛止肛收,腸固血止,而無不治之症矣。必審果屬風熱,方用。至其去翳明目,功雖有類穀精,能駕甘菊,但穀精則去星障,甘菊則止調和血藥,於障全不能退,此則能去翳障也。然氣血虧損,則用穀精、木賊去障,又當兼以芍藥、熟地滋補肝腎,使目得血能視,若徒用此二味退障,則即加以當歸補助,亦惡氣味辛散,當歸辛散。非其所宜。
《得配本草》:甘、微苦,微溫。入足厥陰經血分。散肝木之風濕,升血中之鬱火,解肌發汗,去目翳,療腸風。虛者可代麻黃。
得餘糧石,治赤白崩中。配槐子,治腸澼,配地榆,治脫肛;佐牛角,治休息下痢。
肝氣虛,血虛目不明,怒氣與傷熱暴赤腫痛者,禁用。
穀精去星障;木賊去翳障;甘菊養目,而星翳不能除。
《本草經解》:氣味辛寒無毒,主治暴熱身癢,下水氣,勝酒,長鬚發,止消渴。
《本草分經》:辛、苦,平。治目疾,有升散火鬱風濕之功。去節能發汗。多服損肝。
【現代藥理研究】
- 木賊有增加冠脈流量作用。其醇提液可增加離體豚鼠心臟冠脈流量。
- 木賊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可對抗和緩衝垂體後葉素引起的T波升高和心律減慢。
- 木賊有降壓作用。對麻醉貓有持久的降壓作用,降壓強度和持續時間與劑量有相關性。
- 木賊有擴張血管作用。其醇提液可擴張家兔的離體血管,並能對抗組織胺收縮血管作用。
- 木賊有降血脂作用。
- 木賊有興奮或抑制平滑肌作用。其醇提液對家兔腸和豚鼠腸有興奮作用,能使腸肌收縮頻率和肌張力增加,收縮幅度增大,高濃度時則呈現抑制作用。
- 木賊有抗菌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炭疽桿菌、乙型鏈球菌、白喉、傷寒、綠膿和痢疾桿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 木賊所含的阿魏酸對血小板聚集和釋放有抑制作用。
- 木賊有抗脂質過氧化作用。
- 木賊還有抗驚厥和鎮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