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4-19 11:41:40| 人氣1,79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是誰最先說的

這是出自法國大仲馬的三劍客
故事以十七世紀法國路易十三時期為背景,描述主角達爾特南和三劍客為達成皇家使命,以及謀求與鄰近英國間的和平所發生的冒險歷程,為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正義冒險故事。
他們三劍客每次出任務前
就三劍高舉相交
高呼結義誓言un pour tous, tous pour un
這是騎士精神
更是當時風起雲湧的革命熱情口號
之後就被各國社會運動人士所傳頌
國父自然知道這句話
三劍客後來由林紓翻譯成中文
把這句話翻譯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一般都說翻的高明至極


三劍客

三劍客
Dartagnan-musketeers.jpg
達太安與三劍客
作者 大仲馬
原名 Les Trois Mousquetaires
出版地 法國
語言 法語
類型 歷史小說
出版日期 1844年3月-7月(連載)
媒介 印刷(精裝)
下一部作品 二十年後》、《布拉熱洛納子爵》

三劍客》(法語Les Trois Mousquetaires) 是法國作家大仲馬在1844年出版的小說,又譯作《俠隱記》、《三個火槍手》或《三槍俠》;最初於1844年3月-7月連載在報紙《時代》(Le Siècle)上。小說的背景設在十七世紀,記錄了年輕人達太安的離家前往巴黎,加入火槍隊的故事。達太安不是小說標題中的那三劍客,三劍客是他的朋友阿多斯、波爾托斯、阿拉密斯。達太安提出了座右銘「人人為我,我為人人!」("tous pour un, un pour tous"),火槍手們都遵循這個原則。[1]

達太安的故事在《二十年後》、《布拉熱洛納子爵》中出現,合為《達爾達尼央浪漫三部曲


創作過程

法國孔東的雕塑(扎拉布·特萊特李(Zurab Tsereteli)制)

在序言中,亞歷山大·仲馬稱他的資料源於《達太安先生回憶錄》,有阿姆斯特丹紅石書局印發。在書中,他稱達太安回憶了他與火槍隊長德·特雷維爾先生 的第一次會面,在候客廳遇見了三個年輕人,名叫阿多斯、波爾托斯、阿拉密斯。這些信息令大仲馬頗為吃驚——他這樣稱——他繼續研讀、調查,並發現了標題為 《德·拉費爾伯爵先生回憶錄》。興奮之餘,他請求重印手稿。請求被同意了:

今天,我們奉獻給讀者的,是這一珍貴手稿的第一部分,並起了一個合適的書名。同時我們也保證,這一部分果如我們深信的那樣,獲得應有的成功,就緊接著發表第二部分。

教父也就是第二個父親,因此,讀者看得又去還是無聊,都請把責任算到我們頭上,而不要怪罪德·拉費爾伯爵。

交代完這一點,就書歸正傳吧。[2]

大仲馬所引述的書是《國王火槍手第一連中尉達太安先生回憶錄》[3]德·桑德拉斯[4]。書是從馬賽公立圖書館借來的,其索引卡留存至今;知道返回巴黎,大仲馬一直持有著這本書。[來源請求]

在大仲馬的序言後,尤金·德李亞克[5]在1847年寫了達太安的傳記[6]

《三劍客》於1843年3月至1844年7月在巴黎《世紀報》上連載,法國文學批評家阿爾梅拉在《亞歷山大·仲馬和〈三劍客〉》一書中指出:「三位才華大相逕庭的作家共同寫出這部小說:庫爾蒂茨制訂了梗概和情節;馬凱擬了初稿;仲馬賦予它生動的敘述、對話、風格與生命。」1907年中國的伍光建翻譯為《俠隱記》,茅盾標點及校對,多有刪節,後來李青崖從法文譯出全書,取名《三個火槍手》。

內容

奧地利的安娜與路易十三,莫里斯·勒諾[7]

1625法國,一個貧窮的貴族青年——達太安離開他在加斯科涅的家,啟程前往巴黎,準備加入火槍衛隊。然而,在羅亞爾河畔默恩, 一個貴紳嘲諷了達太安的馬。倍感羞辱,達太安決定與他決鬥,但仆眾打昏了達太安,弄斷了他的劍。他給火槍隊長德·特雷維爾的介紹信也被偷了。達太安決意復 仇,後續故事顯示這是德·羅什福爾伯爵,紅衣主教黎塞留的手下,當時他正在給米萊迪·德·溫特送信,後者也是黎塞留的手下。

到了巴黎,達太安在火槍隊總部遇到了德·特雷維爾,但由於丟了介紹信,特雷維爾拒絕他的申請。透過窗戶,達太安看到了路過的德·羅什福爾,便沖了出去,與他對峙。但在過程中,他不小心冒犯了三名火槍手,阿多斯、波爾托斯、阿拉密斯,三人都要求與達太安在下午決鬥。

當達太安為第一場決鬥做準備時,他發現阿多斯的助手竟然是波爾多斯和阿拉密斯。但正當決鬥要開始時,紅衣主教黎塞留的衛隊出現了,準備因非法決鬥逮 捕火槍手們。雖然在人數上佔劣勢,四人聯手出擊,以少勝多。在過程中,達太安與主教衛隊長,出名的鬥士朱薩克決鬥取勝。獲悉此事,國王路易十三任命達太安 為德·艾薩爾衛隊成員,並給了他40皮斯托爾(金幣)的賞金。

達太安租了居所,僱傭了僕人布朗歇,並根據國王的意思,加入了德·艾薩爾衛隊,該衛隊相對低一級,達太安必須在那裡服役滿兩年後才能被考慮升職為火 槍手。爾後,房東找到達太安,討論他妻子波那瑟夫人被拐的事情(當時她已被釋放)。達太安看到年輕美貌的房東太太后一見傾心。波那瑟夫人在法國王后奧地利 的安娜那裡做侍女,而王后則與白金漢公爵偷情。王后從丈夫路易十三那裡得到禮物,但為了討好情人,她把鑽石給他作為定情物。黎塞留想要發動英法戰爭,決定 將其揭露。他很快組織了妥當,並說服國王要求王后穿戴鑽石入場。

波那瑟被黎塞留控制,波那瑟夫人無法打發他走,但達太安和他的朋友們決定幫忙。一路上,他們被主教的黨羽攻擊,達太安差點擊殺了德·溫特勛爵,結果 只有達太安和僕人布朗歇到達倫敦。雖然米萊迪偷走了別針上的兩個鑽石,但白金漢公爵成功地拖延了小偷的行程,不上了剩餘的珠寶。達太安將珠寶及時交給了安 娜公主,挽回了她的面子,並得到了一個美麗的戒指作為感謝。隨後,達太安前去與波那瑟夫人約會,但她不開門。他注意到出事地點有打鬥掙扎的跡象,問詢後發 現黎塞留命令德·羅什福爾和波那瑟先生襲擊了波那瑟夫人,將她禁閉了起來。

達太安找到了他的朋友,朋友們都從傷病中走了出來。達太安回到巴黎,正式約見了米萊迪·德·溫特,發現這是紅衣主教的密探。然而,這並沒有打消達太 安的興趣,他很快愛上了這位美貌的夫人,但卻從使女那裡得知夫人其實對他毫無興趣。在爾後的幽會當中,達太安假扮成德·瓦爾德伯爵(當時漆黑一片),發現 米萊迪肩上烙有百合花,這代表她有前科。達太安躲開了米萊迪的攻擊,並及時趕到了拉羅舍爾圍城戰。

黎塞留主持拉羅舍爾圍城戰,亨利-保羅·莫特[8]繪製

米萊迪屢次暗殺達太安未能成功,並得知王后將波那瑟夫人從監獄裡救了出來。在酒館裡,火槍手們偷聽了主教要米萊迪謀殺白金漢公爵(他支持拉羅舍爾叛 亂,並派兵前去支援)。主教甚至為米萊迪提供赦免令,但阿多斯從她那裡將赦免令搶了回來。第二天早上,阿多斯為了尋找一個談話的方便之處,便與軍隊打賭, 誇口自己和同伴們可以在棱堡里待一小時(在一小時之前被德·艾薩爾控制)。他們獲得了一個半小時的時間,並擊斃了22個敵人,找到了方式來提醒德·溫特和 白金漢公爵。米萊迪一道英國就被關了起來,但是她誘惑了警衛費爾頓(對真人約翰·費爾頓的虛構),唆使他放自己出去,並令他刺殺了白金漢公爵。 回到法國後,米萊迪藏在了女修道院中,發現波那瑟夫人也在那裡。天真的波那瑟夫人追隨米萊迪,認為這樣可以回到達太安身邊,然而卻在達太安感到之前中毒身 亡。

火槍手們在米萊迪回到紅衣主教黎塞留身邊之前找到了她。他們找到了一名官方劊子手,對她進行審判,並判處死刑。執行完成後,四人回到了拉羅舍爾圍城 戰中。達太安又碰上了一路上讓他煩不勝煩的紳士羅什福爾伯爵。羅什福爾逮捕了達太安,將他直接帶到了紅衣主教那裡。當問起米萊迪下落時,達太安遞出了赦免 令,上面寫著持有人所做的一切都是經主教許可過的。赦免令本身並沒有起到保護作用,但是卻讓主教為之一笑。然而,主教對達太安的厚顏無恥深感震動,並為擺 脫狡猾奸詐的米萊迪而暗自高興。主教撕毀了赦免令,寫下了一份新推薦書,告知本推薦書的持有人將會晉陞為火槍隊的副隊長。主教稱任何人都可以使用本推薦書 來獲得晉陞,但是暗示這是為達太安預留的。達太安把推薦書遞給了阿多斯、波爾多斯、阿拉密斯四人,但是他們都表示拒絕,稱達太安才是最佳人選。

拉羅舍爾圍城戰在1628年結束,也標誌著本小說的結束。阿拉密斯回到了修道院、波爾多斯迎娶了富有的太太,阿多斯在達太安手下效力到1631年後,回到了鄉下的宅子里。

四個火槍手在小說《二十年後》中再次團聚。

主要人物

火槍手

  • 達太安:加斯科尼的年輕貴族,為加入火槍衛隊而隻身來到巴黎。他不是標題中「三個」火槍手中的「其中之一」,但他擔任火槍手一職。由於陰差陽錯,達太安跑到了德·艾薩爾而不是德·特雷維爾手下效力。小說講述了達太安試圖成為一名火槍手的經歷。
  • 阿多斯:火槍手,達太安的好友之一。
  • 波爾托斯:火槍手,達太安的好友之一。
  • 阿拉密斯:火槍手,達太安的好友之一。

跟班

  • 布朗歇:達太安的跟班。
  • 格里莫:阿多斯的跟班。
  • 木斯克東:波爾托斯的跟班。
  • 巴贊:阿拉密斯的跟班。

其它人

  • 國王路易十三:法蘭西的第一號人物,受紅衣主教的挑撥而冷遇王后奧地利的安娜
  • 王后奧地利的安娜:因為她沒有給予紅衣主教所要求的感情,所以紅衣主教對她懷恨在心,不斷陷害她。
  • 紅衣主教黎塞留:法國首相,法蘭西的第二號人物。
  • 德·特雷維爾:國王火槍隊隊長,達太安等人的保護傘。
  • 米萊迪(Milady de Winter):紅衣主教的幫凶,最終被達太安等人處死。
  • 波那瑟:達太安的房東。
  • 波那瑟夫人(Constance Bonacieux):達太安的房東太太及情人,王后的侍女,最後被米萊迪毒死。
  • 白金漢公爵:英國首相,安娜王后的情人,最後被費爾頓所刺殺。
  • 德·溫特勛爵:米萊迪小叔子,後協助達太安等人抓住米萊迪。
  • 費爾頓:英國海軍中尉,關押米萊迪時被其迷惑,救走米萊迪,並刺殺白金漢公爵

版本

1846年,《三劍客》被翻譯成為英語。在三個英語版中,威廉·巴羅(W.Barrow,1817-1877)譯本依然在用,現為牛津世界經典 1999年版。為了符合十九世紀英語標準,對性的所有顯性和隱性描述都被刪除,影響了許多場景的可讀性,例如達太安和米萊迪的一幕。

最近的標準英語譯本來自理察·皮維爾(R.Pevear,2006)版,他在引言中稱許多現代譯本是「教科書式的拙劣翻譯」,「在大仲馬的作品上誤導了許多讀者。」[9]

影響

《三劍客》#1,1941年《經典卡通》

《三劍客》三部曲是指大仲馬的三部系列小說,另兩部是《二十年後》、《布拉熱洛納子爵》(第二部又譯《續俠隱記》,第三部又譯《小俠隱記》、《布拉日隆子爵》、《露易絲·拉·瓦里埃爾》、《鐵面人》)。

本是對金庸先生影響最大的一本書,金庸曾對池田大作說過,「在所有中外作家中,我最喜歡的的確是大仲馬,從十二三歲時開始喜歡,直到如今,從不變心」。在所有大仲馬作品中,「《俠隱記》(即《三劍客》,或譯《三劍客》)一書對我一生影響極大,我之寫武俠小說,可說是受了此書的啟發」,「《三劍客》教了我怎樣活用歷史故事」。[10]

改編作品

該小說因其精彩曲折的劇情,多次被搬上銀幕:

另《貧民窟的百萬富翁》(2008年奧斯卡最佳影片)中多次提及該小說,而主人公挑戰成功的最後一個選擇題也是與三劍客的名字有關。


台長: kk
人氣(1,79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