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學名Gallus gallus domesticus),鳥綱雞形目雉科。雞是家畜及家禽中數量最多,分佈也最廣的,2003年的總數超過二千四百萬隻[1],世界上雞的數量比所有其他的鳥都多。家雞最初的馴化作為家禽目的是為人們提供蛋、肉等食品。具有各種特色的雞蛋,為人們提供廉價優質的動物蛋白。
雞的祖先是產於東南亞的原雞(而非雉雞)。達爾文於1868年所發表的《動物和植物在家養下的變異》一書中,提出家雞(Gallus gallus domestica)起源於公元前2000年的印度大峽谷中的原雞(Gallus gallus murghi);但中國著名鳥類學家鄭作新(1978年)、薄吾成(1993年)等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一系列考古發現和大量出土文物資料,提出中國家雞有自己的起源地,而且其馴化時間遠較印度的家雞為早。
雞的品種
中國的品種
根據中國國家家畜禽資源管理委員會調查,中國現有家雞品種96個,地方雞品種81個,列入中國家級品種保護名錄的家雞有11個。家雞主要的標準品種包括蛋用型的白來航雞、新漢夏雞;肉用型的白洛克雞、白科尼什雞,蛋肉兼用型的洛島紅雞、橫斑白洛克雞,以及源自中國的狼山雞和絲羽烏骨雞等。
品種:絲羽烏骨雞、龍崗雞、清遠雞、文昌雞、九斤黃、狼山雞、鳳凰、來航雞、蘆花雞、嘉美雞
特徵
一般來說,典型家雞的毛色都是棕色,當中雄雞的毛色較偏向深紅及有光澤,而且尾部的羽毛顏色呈深綠色、深藍色等較鮮艷的顏色,這些羽毛亦較長及向下
垂;母雞的體色則較單調,羽毛沒有光澤,尾部羽毛亦較短及沒有雄雞的鮮艷羽毛。在體形上,雄雞比母雞稍大,母雞整體上較雄雞為胖。由於翅膀較一般鳥類為短
小,故飛行能力較為薄弱,僅能短暫飛行。但他們的奔跑能力卻很強。
成年後的雞的頭上至下喙都長有如火焰形狀的肉冠,當中雄雞的肉冠較大及較紅,母雞則比較細小及顏色較淡。鶵雞剛出生時並沒有肉冠,身上亦只有純黃色,或帶有深楬色、灰色的斑紋的絨毛,長大後會慢慢長出羽毛取代絨毛。
雞的飼養
雞可説是天生天養的動物,主要吃地上的蟲子和各種五穀雜糧;人工飼養的雞,大多是餵食雞飼料為主。
剛出生的小雞跟大部份的其他雀鳥的雛鳥不同,牠們出生後不久已有奔走的能力並跟隨母雞外出自行覓食,由於小雞自衛能力低,極需要依賴母雞的體溫保暖,牠們依然不能離開母雞太遠,但牠們也沒像大部份雛鳥須留在巢中等待母鳥餵飼。雛鳥主要吃地上的細蟲或種子;長大後的雞可捕食蜈蚣、蜥蜴、蚯蚓,甚至細小的老鼠、細蛇等較大的獵物。
雞的產卵期
母雞正常18週齡始可以產蛋,結束的時間需視其健康狀況。
母雞由於日照與營養影響,只要一開始產卵,即會天天排卵、生蛋,雖然雞不交配仍會產卵,但這些雞蛋沒有經過授精,因此細胞無法分裂,也當然就無法孵出幼雞,通常在市面上買的雞蛋都是孵不出幼雞的,因為都是未受精蛋;而一般鳥類的生理機制則與雞不同,須經交配後才生蛋[2]。
大部分的公鳥,會誘使母鳥交配,雞的交配有兩種,一種是自然交配,一種是人工受精:
自然交配是公雞對母雞進行華爾茲求偶舞使母雞蹲伏後,攀上母雞背後,然後伸出生殖突起迅速對洩殖腔射精,某些育種過度的品系因為跳的求偶舞不完全或是完全不跳就強行交配,母雞不會蹲伏,因此會造成母雞受傷;
人工受精是訓練公雞採精,再將採得精液稀釋過,通常授精前還會顯微鏡鏡檢,而後以實驗吸管吸起,將精液輸入母雞洩殖腔即完成。
雞蛋的孵化
傳統上的雞蛋採用母雞孵化,現在則多採用人工保溫的方法孵化。
雞的孵化期一般為21天[3],在這個時間內孵蛋的溫度、溼度都要控制好,才會孵蛋成功。母雞不但孵化自己所產雞蛋,也孵化別的雞所產雞蛋,甚至可以孵化鴨卵,由於鴨的生活習性不適於孵卵,這是鴨蛋人工孵化之外的主要方法。
雞蛋要放在高溫的環境,如果環境溫度不夠(攝氏37.7度左右),可以用電燈泡來保溫,電燈泡一天24小時都要開著,孵出來以後也要繼續用燈泡一直到3週大。如果沒有這樣的環境,蛋會孵不出來,幼雞也很有可能會冷死;如果有孵蛋器的話:可先設定大約39度,等到大約第18天左右,將溫度調高到40~41℃。
雞在文化中的角色
中國生肖
雞在中國傳統的十二生肖中排名第十位,對應的地支是酉。
鬥雞
流行於中國、菲律賓、泰國等東亞地區。有養鬥雞的養家專門培訓,出賽時,兩隻鬥雞會被挑釁,以致雞毛豎立,鬥雞的眼睛亦集中到敵雞,形成「鬥雞眼」,神情呆滯,當養家放手,兩隻鬥雞開始激鬥,直至其中一隻不敵倒地為止。
鬥雞除了是一項賭博活動,也是某些地區的民俗活動。賭博者以金錢投注,買哪一隻鬥雞在比賽中打贏。保護動物人士抨擊鬥雞為一種虐待雞隻行為,因為較嗜血的飼主們,在比賽會在公雞的距(俗稱:第五爪)上,綁上鋒利的尖刀,當雞在打鬥時會貫性跳飛上來,將雙爪由上往下抓來攻擊對方,此時綁在爪上的尖刀,猶如武士刀似的由上往下砍,被刀劃到的雞隻,立即鮮血直流,用刀鬥雞常會引致雞隻死亡。
其它國家則因法律禁止殘酷對待動物或文化原因而沒有這項活動。
以雞為主角的作品
民俗中的雞
- 風雞:福建金門地區的風雞,當地人用來祭拜以祈求少風。
- 在中國,完整的雞是拜祭祖先的食物之一。香港開埠初期華人有爭執時,可到文武廟前灑雞血於黃紙上,以息糾紛。
語言中的雞
中國成語
- 在人們的文化生活中也有許多與雞有關的成語和諺語,如「聞雞起舞」、「殺雞儆猴」、「雞肥不下蛋」、「殺雞取卵」、「借雞生蛋」、「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偷雞不成反蝕把米」等。
俗語
- 英語俚語中,雞有膽小鬼的意思。例如電影《回到未來》中,男主角被他另一對手稱為「Chicken」(小雞),引申意為「膽小鬼」。也指為年輕女性。
- 某些拉丁系語言的俚語中,雞有做不好某項事情的人的意思,用中國漢語北方話說是「窩囊廢」。例如每一屆世界盃足球賽後,得不到冠軍的巴西隊會被媒體譏稱為「Galos」、「Gallus」即「Chickens」(小雞群)。
- 在中國北部部分方言中,稱畏縮不前為「草雞」,一般用作謂語形容詞,形容某人在某個特定情況下的狀態。
- 廣東話中,「叫雞」通常是指「召妓」,其典故有很多說法,但比較可信的說法是因為兩者讀音相近的緣故。因此在使用廣東話的地區,妓女通常被稱呼為雞。
哲學中提到的雞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問題被哲學家們探討了上千年,這也使得這個「雞與蛋」的問題舉世聞名。
法國
雞在法國人的眼中,特別是雄雞,有著「誠實」與「希望」的象徵。打從十六世紀以來,很多法國人也視公雞為法國的象徵,並出現於當時的錢幣與國王版畫上。
法國人視公雞為法國象徵,源於古羅馬帝國時代,法國被稱為高盧(Gallia),高盧人叫Gallus,而Gallus在拉丁語另一意思是雄雞,所以被稱為高盧雄雞[4]。
然而當拿破崙在位時,卻覺得公雞未能代表當時的法蘭西帝國,而以老鷹取代公雞成為國徽至今。一直到了1830年,奧爾良公爵(Le duc d'Orléans)下令,在皇家侍衛的旗幟與服飾的鈕扣上要有公雞的圖案,公雞才重獲法國人的青睞。並出現在法國第二共和時期(1848-1852)的國璽上及在1899年時所發行的20法郎錢幣上。
時至今天,法國國家足球隊的隊徽[5],及著名的法國服裝品牌「Le Coq Sportif」,都是以一隻雄赳赳的公雞作為標誌。1998年的法國世界盃足球賽吉祥物也是一隻名為Footix的公雞[6]。
雞的傳說
古代神話中還有雞是重明鳥變形的說法。據說堯帝時,遠方的友邦上貢一種能辟邪的重明鳥,大家都歡迎重明鳥的到來,可是貢使不是年年都來,人們就刻一
個木頭的重明鳥,或用銅鑄重明鳥放在門戶,或者在門窗上畫重明鳥,嚇退妖魔鬼怪,使之不敢再來。因重明鳥模樣類似雞,以後就逐步改為畫雞或剪窗花貼在門窗
上,也即成為後世剪紙藝術的源頭。中國古代特別重視雞,稱它為「五德之禽」。《韓詩外傳》說,它頭上有冠,是文德;足後有距能鬥,是武德;敵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類,是仁德;守夜不失時,天時報曉,是信德。所以人們不但在過年時剪雞,而且也把新年首日定為雞日。
古時春節在門窗上畫雞。漢人東方朔的《占書》上說:「歲正月一日佔雞,二日佔狗,三日佔豬,四日佔羊,五日佔牛,六日佔馬,七日佔人。」六畜日排完了,才輪到初七是人日。為什麼有這麼個排法呢?古時有本叫做《農家雜事》的通俗書上有三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按人類馴六畜的次序排,雞最先馴養成家禽,狗次之,其他依此類推。另一種說法是按牲畜的大小排,小的排在前面,所以雞排在第一,其他依次排後。 晉朝人著的《玄中記》裏講到前面說的度朔山上的這只天雞,說是當太陽剛剛升起,第一道陽光照到這株大樹上時,天雞就啼鳴了。它一啼,天下的雞就跟著叫起來了。所以春節所剪的雞,其家就象徵著天雞。
經濟用途
雞肉
雞肉屬於白肉,因為價格低廉,是世界各地常見的食品,也有許多不同料理的方式。
常見的雞肉中式菜餚有栗子炆雞、咖喱雞、手撕雞、白切雞、醬油雞(豉油雞)、鹽焗雞、鹽水雞、滷水雞、燒雞、炸雞、炸子雞、小雞燉蘑菇、清雞湯、麻油雞、貴妃雞、鹽酥雞、茶香雞、左宗棠雞、三杯雞、海南雞飯、串燒雞、紙包雞、乞兒雞、親子飯(即滑蛋雞肉飯)、香菇雞湯、燒酒雞、梅仔雞和焗雞等。
其他地區的雞肉菜餚像是烤雞、炸雞、水牛城辣雞翅、印度烤雞等。炸雞也是快餐常見的餐點項目之一。
羽毛
雞的羽毛因為重量輕並保溫性高,用於衣服及寢具上,但是品質和鴨或是鵝這些水鳥比起來較差,因此多用在低價的夾克或是棉被上;另外雞毛也可以製成常見的清潔用品-雞毛撣子。
雞糞
乾燥後作為肥料用,內含3%氮、5%磷酸、5%鉀,是有即效性的有機肥,略有臭味。
雞頭
因為外型的關係,吃雞的頭部的人並不多,但是卻常被用於肉食動物的餌食,特別是動物園中被用做大型動物的餌。日本也有販售給犬用的雞頭。也有肥雞用的罐頭。
雞蛋
在2000年時,世界上生產了五千萬噸的雞蛋[7],而在2002年生產了五千三百萬噸的食用雞蛋[8]。
受精蛋可孵化小雞,未受精蛋可烹熟食用,是人類動物蛋白質的廉價來源。雞蛋有許多不同的烹調方式,如蒸蛋、炒蛋、荷包蛋(煎蛋)、水煮蛋等,雞蛋也常使用在不同的菜餚中。也有許多雞蛋的加工製品,如鹹蛋、皮蛋等。
雞蛋又可以分為蛋黃和蛋白,蛋黃是雞蛋中央的黃色液體,蛋白是雞蛋中的無色液體。常用在糕餅中。
雞爪
常見菜餚:鳳爪、雞爪凍、滷雞爪。
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