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11-08 09:23:22| 人氣72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部落格專用相簿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巴赫”重定向至此。关于与其同名的其他主题,详见“巴赫 (消歧义)”。
巴赫

全名 Johann Sebastian Bach
出生 1685年3月31日(儒略历3月21日)
神圣罗马帝国艾森纳赫
逝世 1750年7月28日(儒略历7月17日) 〔65岁〕
神圣罗马帝国莱比锡
所属时期/乐派 巴洛克
擅长类型 管风琴曲、其他键盘乐、宗教音乐、协奏曲、其他乐器独奏曲
代表作 平均律钢琴曲集、勃兰登堡协奏曲、戈德堡变奏曲、马太受难曲、大量康塔塔
学生/受影响人物 W.F.巴赫,C.P.E.巴赫,J·C·F·巴赫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德语: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3月31日-1750年7月28日),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同作曲家亨德尔和泰勒曼齐名。巴赫被普遍认为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并被尊称为“西方‘现代音乐’之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巴赫出生于德国中部图林根州小城艾森纳赫的一个音乐世家,在有生之年是一位著名的宫廷乐长,在德国莱比锡圣多马教堂度过了最后27年的时间。
尽管他的音乐并没有开创新风格,但他的创作使用了丰富的德国的音乐风格和娴熟的复调技巧。他的音乐集成了巴洛克音乐风格的精华。但由于音乐的风尚迅速转向为洛可可和古典主义风格,巴赫的复调音乐音乐被视为陈腐之物,其成就长时间未得到应有的评价,仅仅作为管风琴演奏家而闻名。虽然莫扎特、贝多芬等伟大作曲家均对巴赫的作品崇拜有加,但直到浪漫主义时代,作曲家门德尔松在莱比锡的图书馆中发现了巴赫的受难曲,并且在其音乐会上演奏,才震惊音乐界。此后门德尔松对他的作品进行了发掘、整理和推广,经过几代音乐家的共同努力,巴赫逐渐获得了今天的崇高地位。

生平[编辑]

童年[编辑]
1685年3月21日(儒略历3月31日),巴赫出生在德国艾森纳赫。约翰·安布罗休斯·巴赫是镇上的音乐家,教巴赫小提琴和羽管键琴。叔叔们也是职业音乐家,包揽了从教堂管风琴到宫廷作曲家、音乐家的职位。巴赫的叔叔,约翰·克里斯多夫·巴赫(1645年至1693年)教了巴赫关于管风琴演奏艺术。巴赫因此感到自豪,1735年左右,他起草了一份族谱,名为《音乐巴赫家族的起源》。
巴赫的母亲死于1694年,他的父亲也在8个月之后随其母亲而去。10岁的巴赫成为了孤儿,并住进了位于的长兄约翰·克里斯多夫·巴赫(与叔叔同名,1671–1721)家里。在这里,他模仿、学习并演奏音乐;而他哥哥,一个职业教堂管风琴师,也经常用翼琴指导他。
他哥哥让他接触的作品有来自当时南德的大作曲家,也有来自北德的作曲家,也有法国人,例如尚-巴蒂斯特·卢利、路易斯·马赞德、马林·马莱斯,以及意大利人吉洛拉莫·弗列斯可巴迪。年轻的巴赫也许观摩学习了这些作曲家的作品。巴赫的手稿表明了他曾经为他哥哥抄总谱,但是显然他的哥哥禁止他这样做,也许是因为觉得这样浪费了他的时间。
大约14岁的时候,巴赫和一个比他大一些的校友乔治·艾德曼一起被授予合唱奖学金,就读位于吕内堡的名校圣米迦勒学校。在校2年中,他广泛地接触了欧洲文化,此外,除了参与学校的无伴奏合唱团外,他也演奏风琴与大键琴。他学习了法语和意大利语,在神学、拉丁语、历史、地理、物理学等知识领域打下深厚的根基。他与德国北部的的贵族子弟交往,这些人被送到一些高专业性的学校学习,准备在外交、政治或军队中有所发展。
阿恩施塔特到威玛(1703-1708年)[编辑]
1703年1月,在从从圣迈克尔毕业,并被拒绝一个位于森格豪森的管风琴师职位后不久,巴赫被约翰·恩斯特公爵聘用,在威玛一个教堂担任场地音乐家。他的角色并不十分清楚,但很显然还包括一些与音乐无关的仆役工作。他在威玛待了7个月,以优秀的键盘演奏者而出名。于是,巴赫被邀请到阿恩施塔特的圣博尼费斯教堂,为其新完工的管风琴作检查,并举办了启用音乐会。在这个位于魏玛西南大约40公里的古老小镇,巴赫家族与当地居民建立着良好往来。1703年8月,他接受了在该教堂的风琴师的职位,这个工作体面但并不繁重,而且能得到一份不错的薪水。
良好的环境和对音乐热情的雇主并没有缓解年轻的管风琴师和当局之间的紧张关系。巴赫显然是对合唱团的水平不满,但更严重的是,1705年至1706年,他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拜访了伟大的风琴师和作曲家迪特里克·布克斯特胡德,并参与他在北德吕贝克圣马利亚教堂的音乐会。此次拜访布克斯特胡德的旅行,来回需要各徒步约400公里。这趟超过预期计划时间的旅程,强化了布克斯特胡德对对巴赫早期风格的影响,也显示了在巴赫心目中布克斯特胡德的重要性。巴赫想成为布克斯特胡德的助手和接班人,但不希望娶他女儿,而这显然是一个条件。
据1705年8月的法庭记录,巴赫曾经被牵扯进一个争执事件:
“J.S.巴赫,新教堂的管风琴手,就是坐在那里的那个,因为他昨天深夜走路回家时……有六个学生坐在长石上,当他经过镇上的礼堂的时候,学生盖耶斯巴赫拿着一根木棒跟在他后面,问他(巴赫):为什么巴赫辱骂他(盖耶斯巴赫)?巴赫回答说没有。但因为没有人能够证明,所以他说话的气势有点不足。盖耶斯巴赫说也许巴赫没有辱骂他,但是巴赫一定侮辱了他的巴松管演奏,侮辱他的巴松管演奏就是侮辱他本人……于是盖耶斯巴赫打了巴赫。巴赫并没有想到会被袭击,他已经抽出了他的匕首,但盖耶斯巴赫与他扭打在一起,直到其他的学生赶到,并把他们分开。
1706年巴赫得到了一个在米尔豪森圣布拉乌斯的风琴师职位,并待了好几年。在那里显然有更好的薪酬、更高的地位,而且最重要的是有更好的唱诗班。4个月之后,1707年,巴赫成为米尔豪森的布拉希斯基希的管风琴师;同年,和他的第二个堂妹玛莉亚·芭芭拉·巴赫(Maria Barbara Bach)结婚。他们育有7个孩子,但只有4个活到了成年,包括威廉·弗里德曼·巴赫和卡尔·飞利浦·爱马努埃尔·巴赫,他们后来都成了重要的作曲家。
巴赫提议将圣布拉乌斯的管风琴翻新,虽然费用昂贵,但教堂和米尔豪森市政府都予以核准。作为回报,巴赫为1708年的新地方议会成立开幕仪式精心制作了喜庆的清唱剧《上帝是我的国王,BWV71》(Gott ist mein König, BWV 71)。地方议会很高兴巴赫对他们的丰厚回报,在之后的几年里又两次让巴赫指挥演奏它。
身在威玛[编辑]
巴赫演奏了其清唱剧《上帝是我的国王,BWV71》,同年辞职去接受一个报酬更为丰厚的职位,任魏玛公爵威廉.恩斯特的宫廷管弦乐师;1714年成为乐长。在威玛巴赫创作了大部分管风琴作品,也首次发现了维瓦尔第的音乐,开始了协奏曲的创作。1717年接受柯登的安哈尔特利奥波德亲王的乐正职位;但其辞职被威廉.恩斯特所阻挠,在免除其义务之前甚至还把其关押在狱中。
柯登时期[编辑]
柯登时期是巴赫一生中最为高产和未受干扰的时期,这段时间他创作了许多器乐作品:《勃兰登堡协奏曲》,《键盘小曲集》,《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卷)和小提琴,大提琴独奏作品等。1720年当他和利奥波德亲王一同出游时,其妻死去,留下他和7个小孩;第二年再婚,娶安娜·玛格达莱娜·维尔肯(1701-1760)为妻;当亲王利奥波德娶了一个对音乐不感兴趣的女人时,巴赫开始寻找一份新工作。
莱比锡[编辑]
1722年,莱比锡圣乐领唱库瑙逝世时,巴赫申请该职位,莱比锡当局先是把该职位让给了泰勒曼,随后又任命了克里斯托坲.格劳普纳,巴赫在1723年正式任该职。作为教会音乐的指挥,他要督导教会乐手,提供礼拜式中的乐曲;在托马楚勒任教;在这里他创作了最伟大的宗教作品《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B小调弥撒》和《圣母颂》,宗教剧及大多数的教会清唱剧。1729年他组织了著名的大学音乐社,由职业歌手和学生组成,每周举行音乐会。领导该组织一直到1737年,1739-1743年又继续领导。
逝世[编辑]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巴赫患有白内障,视力逐渐丧失,1749年以当时落后设备进行了眼科手术,几乎使他完全失明。他的这场疾病原因不明;据说他突然恢复了视力,但却由于手术后的后遗症于1750年7月28日逝世,享年65岁,死因据当时报纸所刊是因为一场“非常不成功的眼科手术造成的不愉快的后果”,据现在历史学家推测则是因为脑中风合并肺炎。随后在莱比锡举行葬礼。
音乐风格和创作[编辑]

按照巴赫儿子卡尔·菲利普·埃曼努埃尔·巴赫的说法,巴赫在作曲方面是无师自通的。他没上过任何作曲方面的课程。
因为从青年时代起,他就开始研究很多有影响的作曲家的作品并从中受益。这主要通过对音乐的聆听,阅读,抄写,复制,加工,模仿和对作曲媒介,形式,种类的接受。卡尔·菲利普·埃曼努埃尔·巴赫还说:
“虔诚的他通过自己额外的填充形成了自己风格……仅仅是通过模仿他在青年时代就已经成了一位了不起的赋格作曲家……经过许多演出……没经过系统性学习的他已经掌握了管弦乐队的编制。”
家庭成员[编辑]

1707年,巴赫和他的表妹Maria Barbara Bach结婚,生有7个孩子,4个活到成年:
Catharina Dorothea (1708年12月28日-1774年1月14日)
威廉·弗里德曼·巴赫(1710年11月22日-1784年7月1日)
卡尔·飞利浦·埃马努埃尔·巴赫(1714年3月8日-1788年12月14日)
Johann Gottfried Bernhard Bach(1715年5月11日-1739年5月27日)
1720年,Maria去世,巴赫再结良缘,1721年娶了Anna Magdalena Wilcke。生有13个孩子,6个活到成年:
Gottfried Heinrich (1724年-1763年)
Elisabeth Juliana Friederica, called "Lieschen"(1726年-1781年)
约翰·克里斯多福·弗里德里希·巴赫(1732年6月21日-1795年1月26日)
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1735年-1782年)
Johanna Carolina (1737年-1781年)
Regina Susanna (1742年-1809年)
作品[编辑]

巴赫的作品的目录中,使用的BWV,是德文“Bach Werke Verzeichnis”的缩写,意译即“巴赫作品目录”。这个分类体系由沃尔夫冈-史密德(Wolfgang Schmieder)完成于1950年。此分类法依据是体裁,而非作品的创作年代。
康塔塔,BWV1-BWV224
大型合唱宗教作品,BWV225-BWV249
众赞歌和宗教歌曲,BWV250-BWV524
管风琴音乐,BWV525-BWV748
键盘音乐,BWV772-BWV994
鲁特琴音乐,BWV995-BWV1000
室内乐,BWV1001-40
管弦乐,BWV1041-71
卡农和赋格曲(散),BWV1072-BWV1126
其中较著名的作品有:
勃兰登堡协奏曲,BWV1046-BWV1051
小提琴协奏曲,BWV1041-BWV1043
德国组曲,BWV825-BWV830
十二平均律键盘曲集,BWV846-BWV893
B小调弥撒,BWV232
马太受难曲,BWV244
约翰受难曲,BWV245
管弦乐组曲/乐队组曲,BWV1066-BWV1069
哥德堡变奏曲,BWV988
无伴奏大提琴组曲,BWV1007-BWV1012
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BWV1001-BWV1006
音乐的奉献,BWV1079
赋格的艺术,BWV1080
G弦上的咏叹调,原为BWV1068管弦乐组曲第三号 Suite No. 3 in D major的第三乐章改编而成
音乐风格[编辑]

巴赫的音乐创作受到多方面影响,包括意大利的器乐协奏曲和奏鸣曲,北德管风琴学派的管风琴音乐,新教圣咏,法国的羽管键琴音乐等等,在他的作品中,巴赫将前人的创作成果融汇贯通,并运用不可思议的对位法技术,创造出极为崇高,深邃,丰富的音乐世界,将巴洛克音乐发展到巅峰。
对后世的影响[编辑]

巴赫死后数十年间,仅仅被认为是较次要的作曲家,其作品也多被当成练习曲使用。1829年,门德尔松指挥上演《马太受难曲》,宣告“复兴巴赫”运动的开始。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多推崇巴赫,肖邦的24首前奏曲与他的晚年作品中对位法的使用、马勒的第五号交响曲最终乐章等,就是受到巴赫的啓发。到了20世纪,由于新古典主义音乐的兴起,巴赫风格在现代音乐创作中的地位大大提升。

台長: kk
人氣(72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