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訥(649-720年),字慎言。唐朝將領,高宗朝名將薛仁貴長子。絳州萬泉人(今山西省新絳)人。
生平
唐太宗貞觀二十三年(649年)生,薛仁貴的長子,母親不詳。從城門郎開始起家。早年為藍田縣令,有一倪姓富商在御史台整理私人債務,賄賂中丞來俊臣。來俊臣私自拿出義倉米糧數千石給倪富商,薛訥不懼來俊臣威勢,反對道:「義倉本備水旱,以為儲蓄,安敢絕眾人之命,以資一家之產?」堅持不給。後來俊臣犯事下獄,這件事也就罷休了。聖歷元年(698年)後突厥阿史那默啜入侵河北,武則天以薛訥將門虎子,提拔其為左武威衛將軍、安東道經略。臨行前,武則天在同明殿召見薛訥,薛訥道:「醜虜恁凌,以盧陵為辭。今雖有制升儲,外議猶恐未定。若此命不易,則狂賊自然款伏。」武則天非常贊同其觀點。不久拜其為幽州都督兼安東都護。轉并州大都督府長史,兼檢校左衛大將軍。鎮守邊疆多年,累有功勛。
開元元年(713年),唐玄宗在新豐講武,薛訥當時為左軍節度。唐軍軍容不整,玄宗震怒,流放兵部尚書郭元振,殺給事中、知禮儀事唐紹。各路軍馬震驚失措,隊形散亂,只有薛訥和朔方道大總管解琬二人所領兵馬巋然不動。玄宗派遣輕騎宣召薛訥,企圖進入薛訥軍營。但薛訥治軍嚴整,嚴禁使者隨意進入軍營。玄宗大加讚賞,特意慰勉,盛讚薛訥有周亞夫之風。契丹及奚與突厥連和為邊患,開元二年(714年)薛訥奏請進擊契丹,復置營州,玄宗贊同。夏,薛訥與左監門將軍杜賓客、定州刺史崔宣道等率兵20人出檀州討伐。杜賓客認為正值酷夏,天氣炎熱,將士們披甲執戈,攜帶糧草深入敵境,恐怕很難獲勝。中書令姚元崇也贊同杜賓客的意見。然而薛訥卻說:「夏月草茂,羔犢生息之際,不費糧儲,亦可漸進。一舉振國威靈,不可失也。」群臣商議,都認為不宜出兵。玄宗即位之初,欲威服四夷,採納薛訥意見,令薛訥同紫微黃門三品,總督兵馬征討奚、契丹。六月,唐軍在灤河遭遇契丹軍,諸將統率不協調,交戰不利,死者十分之八九。薛訥與數十騎突圍得免,被契丹人嘲笑為「薛婆」。戰後,薛訥歸罪於崔宣道、李思敬等8人,唐玄宗下制將其全部在幽州處死。敕薛訥免死,削官為民,同時赦免杜賓客之罪。同年八月,吐蕃大將坌達延、乞力徐等率眾十萬進攻臨洮軍,又進攻蘭州及渭州的渭源縣,掠奪牧馬而去。為對抗吐蕃,玄宗再度起用薛訥,以白衣攝左羽林將軍,為隴右防禦使,與太僕少卿王晙等率兵邀擊吐蕃軍隊。十月,吐蕃再次進攻渭源。十月初二,玄宗下詔準備御駕親征,並發兵10人,馬四匹,迎擊吐蕃。十月初十,薛訥在武階驛(今甘肅臨洮東)大敗吐蕃軍,坌達延率殘部向洮水(今甘肅臨潭西北)逃竄,薛訥指揮唐軍緊追不捨,雙方激戰於長城堡(在今甘肅臨洮境),唐軍再次大敗吐蕃軍,斬首一萬七千餘,繳獲牛羊一百二十萬頭。吐蕃軍背水一戰,誓死抗爭。薛訥軍先鋒、太子右衛率豐安軍使郎將王海賓陷入重圍,唐軍諸將嫉其戰功,遲遲不發兵增援,致使王海賓力戰而死。薛訥率主力趕到,趁勢猛攻,吐蕃軍死傷數萬,生擒吐蕃將領六指鄉彌洪,盡收其所掠羊馬,並且繳獲無數器械,唐朝取得了十幾年來對吐蕃作戰的巨大勝利。玄宗聽聞薛訥等大獲全勝,大悅,於是停止親征。追贈王海賓為左金吾衛大將軍,賜物三百段、粟三百石,賜王海賓之子名為王忠嗣,拜朝散大夫。命紫微舍人倪若水趕赴前線,記錄諸將功勛。
戰後,薛訥以功,拜左羽林軍大將軍,復封平陽郡公。又拜其子薛暢為朝散大夫。開元三年(715年)授涼州鎮軍大總管,統領赤水(在今甘肅武威西南)諸軍,駐守涼州(治姑臧,今甘肅武威);又以左衛大將軍郭虔瓘為朔州鎮大總管,統兵駐守并州,東西配合,防備後突厥阿史那默啜。後突厥默啜可汗進攻西突厥葛邏祿、胡祿屋、鼠尼施部落,屢破其眾。五月,玄宗敕令北庭都護湯嘉惠、左散騎常侍解琬率兵援救。九月,玄宗拜薛訥為朔方道行軍大總管,太僕卿呂延祚、靈州刺史杜賓客為副總管,征討默啜。開元四年(716年)六月,默啜被拔曳固頡質略襲殺,拔曳固、回紇、同羅、霄、仆固五部皆來歸降,唐朝北部邊境暫時解除危機。不久,薛訥以年老致仕,回家休養。唐玄宗開元八年(720年),薛訥去世,終年七十多歲(《新唐書 薛訥傳》載:「卒,年七十二」),贈太常卿,諡號昭定。
子孫
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薛訥生三子:薛徽,左金吾將軍。薛直,綏州刺史。薛暢,左羽林將軍。
薛徽三子:薛揖,相州刺史。薛振。薛抃,歙州刺史。
薛直二子:薛堅,邢州刺史。薛幹,洺州刺史。
薛暢之後史無記載。
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中的薛訥,稱作薛丁山。丁山娶有三妻,分別是竇仙童、陳金定、樊梨花,樊梨花師承驪山老母,法力無邊,最後在神怪式的情節中,幫助丁山打敗西涼。後來,丁山受兒子薛剛連累,被武后滿門抄斬。
根據民間傳說描述:薛丁山與胞妹薛金蓮為雙胞胎,為薛仁貴元配柳金花親生。幼時為分擔家計,於太行山射雁賣市為生,且無師承,所獵之雁竟如其父當初未投軍之前射下一般--皆為「開口雁」。後不慎被薛仁貴失誤射傷墜崖失蹤,是被王敖老祖收為徒,並傳授各種武藝。過了三年,當初被羅通報仇殺害的蘇定方之孫-蘇寶同對著唐朝下戰書,欲滅唐報祖父仇。這時被設計陷害的薛仁貴被下在大牢中,於此時機官復原職,起兵十萬前去征討西涼。然雖前三關順利奪下,於面對蘇寶同時竟折損了名將秦叔寶之子秦懷玉和尉遲恭的兩個兒子,連仁貴也被蘇寶同的法器飛鏢所重傷,最後靠著尉遲恭三子尉遲號懷憑著護法神韋馱菩薩的幫助驚走蘇寶同。
丁山於此時受王敖老祖的指示回鄉認親。並帶數萬精兵前去援救其父的唐軍。不料於半路上被竇一虎所打擊,逼娶了元妻竇仙童(桃花聖母之徒)。終於抵達唐軍所在,成功的擊退敵軍。而後於進發時擊退了飛鈸禪師和鐵板道人,卻被蘇寶同之姐蘇皇后擊敗,逃入山林中為陳金定(金刀聖母之徒)所救,擊殺了蘇皇后,再娶陳金定。路阻寒江關,大戰樊梨花(梨山老母之徒),而後一娶樊梨花,因梨花誤殺其父兄(樊洪、樊龍與樊虎)被丁山休退。二娶梨花,卻因梨花收了薛應龍為義子再度被休退。於白虎關不慎射死父親薛仁貴,唐高宗大怒定重罪,三跪九叩讓樊梨花「復活」,三娶圓滿。
樊梨花受帥印,成為討西大元帥。此時麾下大將有:秦漢(秦懷玉長子)、秦夢(秦懷玉么子)、竇仙童、陳金定、薛金蓮、竇飛虎、薛應龍、羅章(羅通之子)、薛丁山、尉遲青山等。與截教師徒鬥智、鬥力、鬥兵、鬥陣也鬥法,最後在王禪老祖、王敖老祖、軒轅老祖、謝應登、孫臏和八仙、梨山老母、金刀聖母、桃花聖母等「闡教」幫助下,甚至再加上善財童子(紅孩兒)和彌勒佛協助,大破西涼,斬殺蘇寶同、鐵板道人、飛鈸禪師和一干截教的精怪,榮歸故里。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