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11-27 10:09:37| 人氣1,77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附子的功效與作用

附子的功效與作用
華夏經緯網   2010-02-20 12:43:49    字號: 

附子 【名稱】 : 附子/附片/黑附子

【分類】 : 溫裏藥 -- 不分類

【功用】 : 回陽救逆,溫補脾腎,散寒止痛。大辛大熱,溫陽逐寒。

【性味】 : 大辛. 大熱。有毒

【歸經】 : 心、脾、腎.

【用法用量】 : 一錢至三錢,一般認為最好先煎。

【使用注意】 :

【藥名及炮製】 : 制附子、黑附塊、熟附子、淡附片(為烏頭塊根,經巴水(即鹽鹵)浸後供藥用再用清水漂清後用豆腐同煮,然後去豆腐,乾燥。(外地因炮製方法不同而有熟附片、黃附塊、明附塊等區別,現上海地區不再區分。)生附子、鹹附子(為烏頭塊根,經巴水梫制,洗凈後,切片曬乾供應藥用。生附子毒性較熟附片為強,須嚴格控制使用,一般只供外用。)

【方例】 : 四逆湯《傷寒論》:附子、幹姜、甘草治療寒少陽病,陰寒內盛,陽氣欲脫,而有腹痛下利,四肢厥冷,脈微細欲絕。【中毒與處理】烏頭鹼對各種神精末稍及中樞先興奮後麻痹。致死量:烏頭酊2毫升,烏頭鹼2毫克。狀症:先有唇舌發麻、噁心,手足發麻,繼之運動不一、嘔吐、心慌、面白、膚冷、胸悶、煩燥、痛覺減退、心跳慢弱、血壓下降、呼吸緩慢、吞咽困難、言語障礙、呼吸中樞抑制。間有抽搐,急性心原性腦缺血綜合證。可能突然而死亡。處理:高錳酸鉀洗胃,保暖,注射較大劑量的阿托品。麻痹重者給興奮劑、吸氣、人工呼吸、輸液。休克可用正腎上素、

【應用】 : 1.用於厥逆亡陽、脈微欲絕等症。附子辛烈而熱,主要用於冷汗自出、四肢厥逆、脈微弱,或因大汗、大吐、大逆的6,常配合人參、幹姜、炙甘草等品同用。如果冷汗淋漓、亡陽厥逆者,用附子、人參外,須再加龍骨、牡蠣等固澀斂汗藥;如果大出血後引手足厥冷、汗出脈微,可以用參、附、龍、牡配合麥冬、五味子等同用,以回陽救陰。

2.用於腎陽不足、畏寒肢冷,脾陽不振、腹痛、便溏等症。附子弁鉈m補元陽,益火之源,凡腎陽不足、命火衰微、畏寒肢冷、陽萎、尿頻之症,皆可應用,多配伍肉桂、熟地、菟絲子、山萸肉等同用;如脾陽不振、脘腹冷痛、大便溏泄之症,又可用附子配合益氣溫脾的的黨參、白術、幹姜、炙甘草等藥同用。

3.用於風寒濕痹、周身骨節疼痛等症。附子藥性溫熱,能祛除寒濕,因此對風濕痹痛屬於寒氣偏勝者,有良好的散寒止痛作用,常與桂枝等品合用。

【附子的功效】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除濕。

治陰盛格陽,大汗亡陽,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腳氣水腫小兒慢驚,風寒濕痹,踒躄拘攣,陽萎,宮冷陰,疽瘡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1)回陽救逆:有較強之回陽作用。

用於畏寒、肢冷、脈微欲絕之虛脫,常配伍人參,或幹姜、甘草)。

(2)補益陽氣:附子辛熱,其性走而不守,能通行十二經,故凡陽氣不足之證均可用之,尤能補益腎陽。

補腎陽常配肉桂。

(3)祛寒止痛:本品大熱,祛寒力強,故能治寒邪內侵之胃腹疼痛、泄瀉,以及寒濕阻絡之痹痛。

點《本經》:主風寒咳逆邪氣,溫中,金瘡,破症堅積聚,血瘕,寒濕踒躄,拘攣膝痛,不能行步。

點《別錄》:腳疼冷弱,腰脊風寒,心腹冷痛,霍亂轉筋,下痢赤白,堅肌骨,強陰,又墮眙,為百藥長。

點《本草拾遺》:醋浸削如小指,納耳中,去聾。

去皮炮令坼,以蜜涂上炙之,令蜜入內,含之,勿咽其汁,主喉痹。

點《醫學啟源》:《主治秘要》雲,去臟腑沉寒;補助陽氣不足,溫熱脾胃。

點李杲:除臟腑沉寒,三陰厥逆,濕淫腹痛,胃寒蛔動;治經閉;補虛散壅。

點王好古:治督脈為病,脊強而厥。

點《綱目》:治三陰傷寒,陰毒寒疝,中寒中風,痰厥氣厥,柔痓癲癇,小兒慢驚,風濕麻痹,腫滿腳氣,頭風,腎厥頭痛,暴瀉脫陽,久痢脾泄,寒瘧瘴氣,久病嘔噦,反胃噎膈,癰疽不斂,久漏冷瘡。

合蔥涕,塞耳治聾。

點《本草備要》:補腎命火,逐風寒濕。

點《本草從新》:治痘瘡灰白,一切沉寒痼冷之證。(中華康網)

 

責任編輯:袁丹華

 

 

台長: kk
人氣(1,77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