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8-24 13:49:18| 人氣31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廣東音樂——《雙聲恨》。

文章取自世界各大新聞媒體和網站論壇,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音頻)中國古典樂曲欣賞29集-雙聲恨
打印版圖片版PDF阿波羅新聞網 2011-12-21訊】    節目長度:14分


聽眾朋友,今天為您介紹樂曲是一首廣東音樂——《雙聲恨》。
《雙聲恨》也叫《雙星恨》或《聲聲恨》,樂曲以牛郎織女的不幸遭遇,諭示並表達了人間的別離之苦。樂曲的作者不知何人,但在它在上個世紀的二十年就噎普遍流行了。作為中國的民間樂曲,作曲者往往出自於擅長秦樂的老藝人。由於他們身處的地位不受重視,作品也一般不署名,所以,難以考據。
《雙聲恨》這首樂曲以一個“恨”字,貫穿全曲,哀怨淒然。樂曲以多段的曲體,充分展示了調式的交織與多變,尤其是採用廣東音樂中極富特色的“乙反線”也稱“苦喉”來表現“一聲一把淚的淒泣之情,動人心扉。

在《雙聲恨》的三段中,第一段的旋律音調如泣如訴。緩慢的演奏,滑指的運用,以及不斷覆遞變化的特性音調,深沉扉惻,使人如聞五更風雨中斷腸人兒的愁訴。

第二段是個具有色彩對比的段落。在調式性的對質交替中,音樂漸趨明朗,離愁的萬端心曲已化作深深的恨意。千里共嬋娟,去人幾時還?收不住珠淚雙流,關不住悲憤滿腔。有較深重、較感慨的表達。

樂曲的結尾部分再回到了乙反線的調式。在流水板的促動下,通過旋律的簡化壓縮及疊句的運用,在反复演奏中一次比一次加快,一次比一次急促,終至將音樂推向高潮。正是:預知長夜終有盡,生死相距安從頭?


廣東小曲由硬弓走向軟弓,曲風趨於柔美,有時甚至“極盡柔媚之能事”,一般演奏《雙聲恨》皆從之柔之美入手,而下面為聽眾朋友選播的錄音則較強調含蓄,使樂曲更具古典韻味,在演奏上高胡仍是欣賞的焦點,調式色彩對比既分憂連的處理則是關鍵。
好,聽眾朋友,下面我們就來共同欣賞於其偉演奏的《雙聲恨》。您在聽這首樂曲的時候,體會一下它是否具有含蓄古典的韻味。

這次的中國古典音樂欣賞節目就播送到這裡,今天節目的內容取材於林谷芳先生的《典型在夙夕》一書,是由徐蘭改編並為您播送的。感謝你的收聽,下面節目再見。

台長: kk
人氣(31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