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附近的新公園很快的就成為休閒散步聊天的地方,從捷運站回到原可直行的路,我總是要繞入紅磚小徑隨著彎曲慢慢的踱步回家。假日家人祭完五臟廟後,我和媽也會故意彎入這座小小的新公園內,優閒自在的漫步回家。然後輕輕的嘆息,想著,這麼一片綠地,在可預期不久的將來,就會被鏟平取而代之為高樓大廈,也不過是在大台北市內再添一幢水泥樹,讓更多湧向台北謀職者,有可以棲息落腳,或是滿足以錢逐錢者的私慾。我和媽自私的希望,這一塊地永遠不會被開發,即使我的居處無法因新建物隨之水漲船高增值,我也不願這塊綠地被開發。
原以為這種想法只是我和媽的私心,然而一次次散步,一次次坐在石凳上深呼吸,耳裏總是聽到相同的聲息。原來,没錢的小市民不是那麼愛財的!在增值的不動產上無法換得實際可供支應的現金時,寧可選擇寬廣的休閒空間。無論是科技或環保,只有坐在錢堆裏的人,才會用盡方式追錢。一般小市民只能平凡的過著量入為出,偶而奢侈犒賞自家人的生活!是呀!平安就是福,然而這句話也只有在不平安的時刻才會想起,繼而深刻的回味平凡的幸福!
這座小且不成氣候的新綠地公園,據聞是政府為了鼓勵建商,在建地上進行一段時日的綠化工程後,可以換得較高容積率(或是建蔽率)的一個短期措施。剛開始,我十分不以為然,總覺得這純粹是一種浪費。這一段時日,看著、走著,聽著在此地休憩的居民聲音,我有了不同以往的想法。
台北居不易,在台北縣居住過的經驗,更讓我體會到台北市綠地公園的可貴,在我簡單且又愚昧的頭殼裏,台北市的綠化比台北縣高,小公園散落在各不同社區中。從捷運六張黎站到麟光站的中間,我散步可及之處就有六座大小不等的綠地公園,如果把現在這座臨時性的公園也計算入內可達七座,不過方園一公里多點的地方,從空中鳥瞰,相信它的綠地比率在大都會中算得上是不錯的。雖然我居處台北市邊陲地帶,但我所瞭解的台北市,即令是商業上的高級地段,也有大小不等的社區公園提供市民休憩。我想,這應該是都市計畫下的傑作。不然早被抄地皮的商人,在古今中外皆然的政商勾結下,搜刮殆盡了!
為了解決台北居的問題,政府官員絞盡腦筋,提出各種打房方案,國際化使地球變成平的以後,資金、熱錢全球滾動、資本主義貧富兩極化發展的結果,更使台北居不易,打房成效不章。三四五年級生只要肯努力,在這個時刻大抵都有了屬於自己的窩,我是比較不成材的四年級生,只能擁有一間地處台北邊陲處小小的公寓房,我週邊的同事、朋友,房子都嘛兩幢以上,而且手上現金及保險亦不虞匱乏。或許是同類相聚的因素,或許是只能在相同理念的人群中相濡以沬,和我能和平共處者,大多數是名利不求,但求無愧具有高尚品格者。也因此,更讓我常常陷入思考人生價值這些無聊的問題,這樣的行徑是否會被三餐不繼者,譏為吃飽閒著發慌,撐著没事幹呢?然而想做事的心無法如願,我能奈何?
坐在小公園裏的石凳上,隨著放空的思緒,我慢慢的體會出走在這一片新綠地的心情,没能力居「豪宅」,在「好窄」的自宅內,源自生活的壓力,更是使人無法淨心放空釋壓,難得這一片不成氣候的綠地,短短數月就有著不同色系的花朵,配合著空曠,很容易得到紓壓的效果。
安心的看著孫子、孩子在這一片空地騎車、玩球、丟飛盤、放心的帶著寵物散步、還有配合著音樂練功的朋友,可以隨意群聚閒話八卦的陌生人、、,這裏我看到了都市裏難得的詳和。就是這樣的因素吧,使得我們這一群小市民戀戀不捨這暫居的綠地。一旦開發成大樓,這一片綠地與歲月將永成回憶。
環保與科技似乎是個永遠處於對立的議題,然而人生之道不就是一條常常需要「選擇」的過程嗎?所有的價值都像鏡子一體兩面相互對立,没有「煩惱」,那能品味「無憂」,没有「失去」,那能享受「擁有」?這一片將會「失去」的綠地,無意間聽聞小市民流露出的不捨,讓我深思。人生不過是一趟旅程,生命無法駐足,也不能駐足,只能不斷的前行。儘管不捨這一片綠地,但它就像生命般的會成為這一區居民未來甜蜜的回憶,我想,這樣就夠了!不要一昧的批評、民粹式的漫罵,民主是無法滿足所有人的願望,就像人生,誰能真的一生如願、如意、凡事心想事成呢?只要新綠地存在的一天,我就要好好的享受它!
註:
終了,我明白了大夥(包括我)這麼喜歡這塊不成氣候的新綠地,主要在於它的『空曠』--六座已成居民生活部分的公園,除了高大的綠樹成蔭外,還添加了不少人工作品,如孩童遊樂場區,成人運動區吊桿、球場、溜冰場等---,雖有綠意,也多元化,但缺少了一個『空』,在擁擠不堪的都市,可以放眼四望不被建物遮蔽處不多,這裏,滿足了平日被擠壓的心!空也!它的簡單,卻可不經意的讓人輕鬆自在的放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