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有一句名言「外化內不化」,最近一位同事和我談到他看到一位網友對「外化內不化」的詮釋:「即使我聽到別人對我錯誤的批評,或是誤會,我也不要受影響」。說的很好!但在我的角度看待「外化內不化」,應該是指外在和環境相融合,內心仍有屬於自己的想法和價值觀,換句話說,就是「同流不合污」!這是莊子在亂世中指導人生存的方式,也是近年我領悟出的生存哲學。
在新聞台裏,寫著自己的心情,是傾倒內心的垃圾,也是鼓舞自己,敍事治療不平靜的自我,藉著孤獨的時刻,反思生命的走向!「要幸福」、「要快樂」、「要好好的愛自己」、、,這些口語是近年來相當流行的生活指導,幾年前「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打亂了過去要尊重長輩,與人相處要尊重對方期許的價值觀,政黨輪替,西瓜效應的醱酵更是到了無所不及!
過去的我喜歡,事先規劃,做好計畫,詳加準備,即使在非常困窘的境地,也會仔細的想該怎麼處理,我常和兒子說:「此路不通,必有他路」,因為我深信上天關了一扇門,必開另一扇窗,或許原來是順遂好走的路,但只要練就好翻爬的功夫,一扇窗,人生依然有出口。當我忙於加班没時間,親送兒子上英文補習班時,(由於是兒子自己想上的課外英文,也是兒子自己選擇的補習班,兒子自行搭公車上課,下課時我再去接他)未料,那個心裡不平衡的父親,跑到補習班表示,他擁有兒子的監護權,就逕自把兒子帶走,停了兒子想上的課!雖然,我努力的勸兒子「此路不通,另謀他徑」,教他開始聽廣播、聽錄音帶、、,找出替代方案,但才小學四年級的兒子,怎堪此一撃?我要兒子「想望未來」,兒子卻生氣的開始「活在當下」!從此迷上電動。
記得69年時指導教授,要我在第一次全國農業大會上發表論文時,面對著數百名陌生的面孔,不慌不忙的作完報告,回答了不少問題後,突然有一位教授問了一個專題以外我也無法回答的問題,我輕鬆的說:「這個問題,較複雜,我的老師高教授給您的答案會讓您更滿意!」,轉身向著老師「高老師!」,恩師在全場哄堂大笑中站了起來,完美的結束了這一場專題討論會!
還有剛到這個單位報到没多久,老闆要我辦一場教育訓練,讓本會的同仁瞭解政府與媒體間的運作關係,找講師、安排所有的細節,由我一手包辦,就没料到,和聯合報資深記者聯繫,告訴他上課的地點時,他說他知道,就這麼的在開課的當天,左等右等就是等不到人,三位上級長官擺出憤怒的表情,又忙著去向大老闆報告,我只能利用麥克風請大家先回工作岡位,再回到辦公桌,發揮出「危機處理」找另一扇窗的本事,打電話到報社問記者家中電話,家人告知7點即出門(註:當年大哥大才剛出没多久,一門門號要4萬餘,私人少有),只好再打電話聯繫下午上課的二位講師,好家在!有一位講師上午正好没事,請他火速趕來代打上課,由於他家離辦公室算近,第一堂課,總計晚了25分鍾,我請老師繼續,把休息時間用上,以補不足的時間。
回到座位,繼續聯絡,就在此時,聯合報記者,從新竹打了一個電話到我這,問為什麼没有看到有同仁要上課,專研中心,也說没開課、、、原來,本會的課,都是委辦於新竹專研中心,而我的老闆,突發奇想,要我在本會開一天的課,這樣子才會有較多同仁接受訊息!那位記者,曾經數度到新竹上公關課程,也就理所當然的回我「他知道。」,我呢,少了再確認的動作,有此慘境!只好請他小心的、慢慢的回台北,並告知,已把他的課程移到下午。中午休息用餐時,大老闆和公關公司之講師及記者一併,聊的很開心,順帶誇了我一下,危機處理妥當,但下不為例!
雖然著急,雖然看到上頭幾位長官難看的眼神和表情,雖然聽到同仁暗中嘲笑的聲音,我也必需靜下心來,想著解決方案,這就是我。又有一次,長官突發奇想,要我到部裏寫新聞稿,那是一場農民向部長抗爭的協調會,那個時候的我,從没有上過新聞稿寫作的訓練,單位裏新聞稿都是各業務組的同仁分別撰寫後交由我們這科發布,我這新手,很認真的在會場聽完、又用很快的速度打完新聞稿,為了效率,長官要我直接把新聞稿拿給大老闆看,慘事再來,原來,我是以報社記者的心情撰寫新聞稿和角度下標題,難怪,被大老闆罵的慘不忍睹!到現在我還記得當年我下的標題是「與民爭利-農民向台糖公司抗議:掛羊頭、賣豬肉」。本來由業務組負責撰寫新聞稿的事,有我這笨蛋和愛攬事的長官,從此交由本科我負責,每回各業務組有會議要開,我就要入會場寫新聞稿!這項業務在我和一位很認真的後進新聞同仁都離開了公關科後,再又交回到業務組負責!
前任長官和現任長官的理念和處事風格一個是積極任事、充滿了正義感與服務的企圖心,一個是小心謹慎,自保第一、打太極拳的高手,夾在行事風格南轅北轍的二位長官下,痛苦至極!這個指揮你做事,那個嘲笑你無聊,做下屬的我們,能說這是更上一級長官指示嗎?然而長官他怎會不知是誰的點子呢?我們只是代罪羔羊,這種情形,當然不會只有我受害,曾有一位留英的新聞碩士,在本會本組任職一段時間後,終於掛冠求去,捨下穩定的高薪,轉向遠見雜誌,她也曾經為了一個案子上簽:「本案請各級長官先行溝通討論定案後,再予交辦!」,在質與量間、在速度、效率與品質之間,要如何滿足不同理念的長官真是難,四年級生的我没有勇氣捨下穩定的高薪,也没有想法或說能力另覓他職,只能繼續為五斗米折腰,五年級的後進選擇考試到了另一個公務部門,六年級的她,揮手告別公務體系!這是社會價值體系的變遷!
那位可愛離職的小朋友,走之前,對我說「你有孩子要養,我單身,父母那邊也不要操心,所以可以任性點,錢少了,但比較快樂也會有成就感,我過不了公務體系這一關」。前長官曾答應她,幫她安排換一個單位,會比較好過,然而這位可愛的小朋友,儘管當時的新工作,仍需要三個月試用期,依然勇敢的去追尋屬於她的快樂與幸福,没多久,我們就看到她的大作、專訪陸陸續續不斷的出現在全國性雜誌上。這在只求「之」、「乎」、「者」、「也」和自保的公務單位裏,她的報導文章和文句,都是不可能通過檢驗的!
本質上我比較像前長官,積極任事,喜歡革新,也有不少的創意點子,這就是和前長官能有革命共事情感之由,然而,天下無不散的宴席,我曾有幸在理念相同的長官下做事,是一種幸福,人生總是有一好,没有二好,福禍相倚,辛苦中有淚水、有委屈,也有成就。繼任者,我當然要尊重他的職位和權利,所以在他配合上意,主動積極縮小編制,裁人不補人時,我也只能「活在當下」,不能「想望未來」,雖然現在可以準時下班,但內心深處,仍有恐懼,不知,未來接手的人會如何看待仍留在此處苟延殘喘的我,是如何不負責任的未把工作完善!只是同事們怎麼都看不出我的焦慮,我想至少在外表上我己做到了「外化」,內心的價值觀我没變,應該算是「內不化」吧!
四天的假期,陪完家人,留了一天給自己,在「想望未來」與「活在當下」中我深思著該如何拿捏!在我向兒子學習「活在當下」的時刻,我深切的希望我兒即早「想望未來」!
加註:
這篇文章是因為小師父在離台前特別打電話交待我照顧回聲而寫,難得進入公務體系的才女,是留,是走,我都不會有特別的意見。想傳達的是老天關了一扇門,必開另一扇窗。現代人,由於資本主義高度競爭的結果,很多人為了自保,不得不把人性中的卑微面表現出來。公務體系由於有工作權的保障,所以過去績效不彰,政黨輪替後,次序大亂,文官體制遭受破瓌,再因經濟不好,更形困難,這是一種試煉,也是轉型過程的必然。生活在這時代,享受到現代科技民主的便利,也逃不掉隨之而來的弊害,只能說:請大夥加油,請大夥努力的活在當下,開心的過日子吧!
文章定位:
人氣(433) | 回應(6)|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