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1-20 12:50:08| 人氣3,832|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路寒袖<春天的花蕊>專輯裡的用字分析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台灣文學所【臺灣閩南語專題研究】期末報告(修訂一稿)
指導教授:林香薇老師
報告人:台文所一年級陳朝松(陳去非)
題目:路寒袖<春天的花蕊>專輯裡的用字分析
前言
自1932年台語流行歌謠至今,台語流行歌謠已有整整七十年歷史。其間投入詞曲創作的前輩歷歷可數,如30年代的鄧雨賢、王雪峰、蘇桐及邱再福等四位作曲者,以及周添旺、李臨秋等作詞者,留下「雨夜花」、「望春風」膾炙人口的代表作。50及60年代台語流行歌壇更是新人輩出,如呂泉生、張邱東松、楊三郎、許石、吳晉淮、葉俊麟、洪一峰、文夏等人,他們的努力使得台語歌曲能夠繼續傳承(註1)。
在台語歌謠的作詞領域裡,90年代出現一位新秀:路寒袖。不同於以往作詞者,在於路寒袖的詩人背景,擁有相當深厚的文字歷練,他以台語中的『雅語』入詩,提升了台語歌詩的意境和歌詞的文學性,逐漸改變一般人對台語歌詩『土俗』的印象。似乎詩人一旦夾其駕馭意象節奏的優勢,投入此一領域,都能締造耀眼的成績。前有席慕蓉和陳克華,率先在80年代中期跨足國語流行歌謠樂壇,兩人都是擅長現代歌謠體的行家。後有路寒袖在1991年跨足台語流行歌謠樂壇,這幾位詩人的先後投入,對於台灣流行歌謠樂壇,不論在詞語使用或者節奏安排配置,乃至樂界整體風潮與時尚,都發生相當程度的影響,或者說創造出一股新穎的氣息,形成一種清新的風格,逐漸帶領出一段流行的風尚。
台語文學書寫和台語歌謠創作共同遭遇的難題,正是「有音無字」,創作者在「找不到本字(字源字)」的情境下,主要的解決方式不外是(1)使用羅馬拚音字(2)使用借(標)音字(3)使用借(標)義字或訓讀字(4)使用自創的方言字。多數台語文學和台語歌謠創作者,面對此一「有音無字」的難題,多半兼用各種方式來適應字詞使用上的須求。惟每位創作者在各類方式的選用比例上各有不同,甚至同一位創作者不同時期的作品亦呈現比例上的明顯變化,面對這兩種現象,固然可以透過統計數字及格式化圖表,比較出不同作者間的用字差異,以及同一創作者不同時期用字的比例變化,但欲深入剖析其中的差異與變化,探究其可能的成因,就不是能以單純的習慣或個人偏好等籠統的論說,加以泛泛的解釋,必須同時考量一切可能存在的或者潛在的因素,諸如個人的教育程度、生活與居住地域,乃至文本(作品)的文體屬性(詩文體或歌謠體),因為這些因素在創作者的歷時性(diachronically)(本身的創作經歷,以時間的線性延續為縱座標軸,包含創作者的不同時期)與共時性(synchronically)(以某一創作者的某一時期為基準,涵蓋同時期不同地域的同一文類創作者)方面多多少少具有一些影響力。
本文撰寫方法,將縮小論述範圍,不涉及個別台語流行歌謠創作者的歷時性與共時性的討論,專就路寒袖某一特定時期下的作品:<春天的花蕊>專輯裡的其中較具代表性的十首詩,以統計圖表作為輔助說明的附件,找出各類用字:標義(訓讀)、標音、方言字及自創字所佔比例,同時解釋影響各類用字比例的各種可能因素,以及其在路寒袖台語流行歌謠整體創作風格中,所彰顯的意涵。
壹:路寒袖創作台語詩歌的心路歷程
(一)迫切的使命感
「一九八○年,我企圖以現代詩的語彙重新去理解自己喜愛的一些台灣歌謠,因此有了一系列的《台灣歌謠詩作》,它們雖然不是用台語書寫的,卻是日後我之所以會走進台文創作的一個印證。我是直到一九九一年才正式台文創作的,之前所猶豫的是台語用字的統一性尚未建立,擔心混淆的符碼會造成閱讀的

障礙。但衡之台文寫作初初起步不久,許多創作上的問題都尚處摸索階段,這時
得仰賴關心者的參與,也特別須要好作品的出現,否則極易讓昔日對台語存有負
面刻板印象的民眾產生惡性的聯結,一時忽然覺得不趕緊投入就來不及了。」(註2)。正是這份迫切的使命感,讓路寒袖義無反顧地投入台語詩歌創作,以筆為刀開始披荊斬棘,一首接一首、一輯接一輯地寫出動人心絃的台語詩和台語流行歌謠。
1977年的「鄉土文學論戰」前後,林宗源、向陽,吳晟等人陸續有台語詩問世,台語詩在中斷將近三十年之後,重新躍上舞台。80年代中期,第一位台灣人總統李登輝主政(1986年)後,「國語政策」開始鬆動,台語和台語文學才總算走出禁忌的陰影,慢慢地恢復起活力。台語(台灣閩南語)這個為數最多的台灣閩南人族群共同的母語,終於撥雲見日,台語文學也隨著台灣自主意識的抬頭,漸漸地被一部份本省籍作家和詩人所重視。
(二)拿出好作品來
路寒袖認為,台語既然已經進展到創作的層次,「宣揚台語之美最重要的就是:拿出好作品來,很多評論家譏諷台語文學是『只有台語而沒有文學』,頗值得我們深切的反省。其實很多優秀的創作者他們本身的母語就是台語,但卻不願投入台文的行列,或許他們各有所思,有的認為台語還不夠成熟(包括語法與用字),有的覺得華語就已經很通行、很豐富、很足夠了,有的甚至鄙夷台語是文學書寫的二等語言。」(註3)在現階段,台語文學的確還不夠成熟,文法、構詞等規則仍有待整理和建立,有音無字的問題仍待學者和文學創作者共同解決。固然,透過教育的手段,可以讓新生代的主人翁重新拾回失落的母語,具備說寫能力,但是台語文學的復興,卻不能等到新生代登上文學舞台才來著手。
(三)需要更多的人來參與
如何著手復興台語文學,路寒袖語重心長地指出,台語文學至今尚未建立起自己的美學體系是個不爭的事實,所以我們才需要更多的人來參與。因為一個美學體系的建立,不是一個人所能完成的,需要集體的努力來建構,也需要各種表現方式、各種文類的文本來豐富它的內涵。就像唐詩,在那樣嚴格的格律要求之下,仍有那麼多詩人嘔心瀝血地創作,思索詩歌應該怎麼表現才美,如何符合格律、平仄或是協韻,慢慢地就會從眾多的作品裡找出一些共通性來。這些共通性是長期以來,經由讀者、作者共同參與所建立的一套美學。因此,路寒袖自承投入台語詩歌寫作,主要的著眼點就是要積極參與,希望能夠藉此進而建立新的台語美學體系。因為從五○年代之後,台語與社會脈動的關係就被政治因素所遮斷,造成它無法隨著時代的前進而成長,在思考上,「我們一方面得想辦法彌補先前的那段空窗期,一方面尤須建構新時代的語言美學。我們應有一個觀念:語
言是活的,是會新陳代謝的;既然是活,在生命的過程中就有可能受傷,受過傷
就可能有疤痕,疤痕並不是悲情的標記,真正的可悲是主體性的喪失。」(註4),路寒袖一針見血地說出了問題的重點,台語文學一路坎坷地走來,悲情固然是難免的,但必須台灣文學工作者普遍地覺醒,才能走出歷史悲情與殖民地宿命,使台灣文學獲得更生的源源動力。這種覺醒就是深刻體認自身的台灣人血緣與文化屬性,亦即「台灣意識」的萌發與凝聚,以及擺脫殖民地文化陰影,不再被中國、日本和美國等外來強勢文化主導與地緣政治宰制,拒絕被強勢文化同化,避免自我的主體性被異化的決心與實際的行動。
(四)心態才是問題的癥結
「可能有人會說,很多音不曉得該用什麼字。但其實大部分的音都已找到相應的符碼,而且台語用的都是漢字,雖說兩系統間(台文與華文)有的意同有的意異,不過學習並非難事。當然,有的系統是漢字和羅馬拼音混用,另外也有主張採羅馬拼音的,但無論如何,跟學習任何外文比起來都簡單多了。我百思不解的是,為什麼有些人老是以敵視的態度來看待台語,難道自己的母親、家族是不值得了解的嗎?以我個人為例,我本身並非台語專家,可是創作上並沒有什麼障礙,遇到難題時,可以查資料,可以請教專家呀;試想,我們在從事華文寫作時,不是也常會如此嗎?這兩者根本毫無差異啊!真正的癥結恐怕是心態的問題吧。
」(註5)從事台語文學和相關領域(如歌謠、話劇、舞台劇)創作,雖然會遭遇更多一些困難,但我們不妨換一個角度思考,以台語作為母語語文,所從事的文學或歌謠戲曲等相關領域的創作,不僅更具挑戰性同時也意味著開創性。「用台語寫作,只是復興台灣文藝的第一步,並毋是最後的目的,文學終其尾嘛著愛用藝術表現 來檢驗。」(註6)路寒袖清楚地知道,台語文學不僅必須使用相當的藝術手法來表現,並且必須接受美學、修辭學等規準來檢驗;所以,我們不單單要尋思:斯土斯民的歡喜悲愁,如何透過台灣母語的書寫,貼切地落實在文本上;更要追求的則是,如何使得這些以母語為工具書寫出來的文本,能夠精確地傳達出創作者對斯土斯民的觀照與熱情的生活參與,精緻地反映出創作者的美感經驗與生活閱歷,使文本閃耀著經典(canon;classical)那般日久彌新的精神光輝和文化傳承的歷史價值。
(五)台語詩和台語歌謠創作的差異
詩與歌源自相同的韻文血源,在中國兩漢時期的樂府詩階段,詩歌並未分化,詩和歌同指一種可以「披之管絃」的文類,一直到元曲興起,才逐漸分道揚
鑣。對於台語詩歌間的血源,同時誇跨足台語詩和台語歌謠的路寒袖,有如此的看法:「站在台灣文學的立場,『詩歌一體』是她一向的詩觀,所以台語稱詩為「歌詩」。這也造成許多人在書寫台語詩時,特別講究語言的音韻節奏,有時甚至寫得像唸謠或打油詩。但詩與歌畢竟不盡相同,特別是將歌設定在大眾流行音樂的範疇。那麼詩與歌的差異在哪裡?其實,詩固然講究節奏音樂性,但它往往可以
內藏,不像歌的音韻則大抵外露,譬如押韻。再者,詩的句幅、長短,可以任意
伸縮、交雜,亦無需考慮對應;不過,歌的句子則須長短適度,變動和緩,全首最好在十幾二十餘句間為宜,段與段各句的音節亦求相互對應。之外,題材也有極大的不同,詩追求的是海闊天空,除了傳統的題材外,諸如:政治、社會抗爭、兩性、情色、生態環保……無一不可入詩;但歌卻處處自我設限(起碼台灣的流行音樂就是如此),書寫的面向大抵不脫感情,這點可不可以顛覆?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不過,既是歌就難以逃脫市場銷售的壓力、宰制,而以目前台灣的流行音樂消費行為來看,恐怕還有一段很長的路子要走。」(註7)歌謠比詩更著重感官(聽覺)的音樂性,諸如句尾押韻和段落間的換韻(轉韻),這些外在的諧音與聲韻;其次是歌謠的行數及每行(句)字數之間,受到較多的形式上的限制。歌謠基於旋律的重覆迴環(重言覆唱),形式上較工整呆板,往往出現排比、對偶、回文、類疊等的形式設計,亦即流行歌謠多數具有「格律詩的形式外觀」。至於題材方面,描寫男女情愛糾葛和悲歡離合等情感主題,一直是消費市場上歷久不衰的主題,不過,隨著社會現象的日益紛雜,各種議題也紛紛出現在流行歌謠裡,諸如80年代的羅大佑、90年代前期的林強、後期的豬頭皮、幹醮龍、伍百等,均有不少歌曲反映當代各種社會現象。
貳:<春天e花蕊>:用字的討論
(一)台語「有音無字」的成因
根據楊秀芳教授的研究,台語書寫上遭遇的困難,主要的成因包括以下幾種(註8):
(1)擬聲詞:這類模擬聲音的擬聲詞,本來就沒有相應的漢字可書寫,例如;kih8 kih8 kuainnh8 kuainnh8 ,形容硬物摩擦時發出的聲音。這些音節和任何漢字都沒有關係。
(2)外來語譯音:例如南島語借詞na44 pat33 a54(番石榴)、日本語oo33 ba44 sang53(伯母)、u33 long53 (烏龍麵)。
(3)譬況詞:漢語常用雙聲疊韻的手段,來構造譬況詞,以生動描寫一種情況。例如huan1 ki3 ka3(番□□)(譬喻無理取鬧),e2 pi7 pus7(矮□□)
(很矮的樣子)。
(4)合音字:把兩個字的音節合併,再略加語音變化而成,例如「出來」合併讀成一個音節chuaih4,□儂(被人)合併為hong5。
(5)早期的音讀:該語音本來有相應的漢字書寫,由於語音與文字脫節,造成日後「有音無字」的印象。例如「扞家」huann7 ke1,是掌理維持家務的意思。
(二)創作者的因應方式
面對「有音無字」的書寫困境,筆者從路寒袖創作的<春天的花蕊>專輯中(參見附錄一),歸結出幾點創作者的因應方式,也就是創作者個人獨特的用字習慣:
(1)本字(字源字):例如:「目睭金金」裡的「金金」(kim1)、「勻勻漸漸開」裡的「勻勻」,從這一點可以看出路寒袖對台語字詞的著力甚深,他深知在創作台語(方言)文學時,所用的本字越多,流通的效果就越好,因為本字是方言與傳統文化最好的聯繫,而透過本字,不同方音(漳州腔或泉州腔)的人,也可以溝通(註9)。對於若干罕見的本字,路寒袖特地標示註釋,方便讀者閱讀。當然,少數比較冷僻的本字,例如早期的音讀,即使任何一位訓練有素的創作者,也沒辦法全數找出來,而常用的擬聲詞、譬況詞更是欠缺相對應的本字,這時就會出現各種處理方式,所謂「窮則變」,且看路寒袖如何因應,問題只在於是否能「變則通」。
(2)自創字:例如「腳手冷冷ㄕ眠床」,其中的「ㄕ」(then1)應是自創字,本字為「 」。自創字並非不可行,但是如果已有本字,應儘可能找出本字來使用,使用的頻率越高,流通效果也會越來越好。如果實在找不出本字,自創字也不失為一種變通的解決方法,但是自創字往往不能得到多數人認同,流通效果不免打了折扣,因為文字的流通,其前提正是「約定成俗」,而「獲得到多數人認同」則是約定成俗的成立要件。所以,自創字若能掌握形音義的合理性及適切性,使人易懂易學,逐漸獲得多數人的認同,就可以避免因為寫法分歧,彼此看不懂,造成流通上的困難。
(3)標音字:
標音字在<春天e花蕊>裡以兩種形態出現:其一是羅馬拼音字「e」,以代替所有格副加詞「的」(e5),例如「春天e花蕊」;其二是以借音方式出現的標
音字,這部份比較複雜:例如「嘛」(ma5),代替連接詞「麻」(ma5)或每(ma7)(「也」的意思);又例如「寫佇雲頂e名」的「佇」原是「久立」之意,筆者推測應為借以標注tu7此音,其義為「在、、之上」或「附著於、、之上」,方言本字應為「置」(ti7)或「著」(ti7;tu7);再例如「開花毋對時」的「毋」,其義為「不要、不可」,也通「無」(bo5)字,在此顯然是表達「無」或「不」字,「不」字應訓讀為m7,但創作者捨棄「不」、和「無」這兩個字,也不用本字「 」,反而拐個彎用了一個意思通「無」的「毋」字,合理的解釋是創作者不清楚「不」字的訓讀用法,或者疏忽掉「無」這個本字的字音bo5,當然更有可能受早期台語流行歌謠創作者用字影響,例如周添旺的<河邊春夢>(1934年)「想起伊對我,實在是相瞞,到底是按怎,毋知阮心肝。」換言之,無論使用「無」或「不」字,在音義上也比「毋」字來得貼切。
標音字在<春天e花蕊>此一專輯中被大量使用,標音字是借其音,可以取同音或音質近似的字。林香薇教授(2002:7)認為包括三種情形:(1)同音字例如「嘛」字代替「麻」(ma5)或每(ma7)、(2)語音相近但聲調不同,例如「毋」代替「無」(bo5)和「不」(m7)、(3)語音相近但韻母不同,例如「佇」代替「置」(ti7)或「著」(ti7;tu7),又例如「晟」,華語又讀「成」(ㄔㄥ陽平),與台語「成」(ciann5)的字形相同,被當作借音字。
姚榮松教授(1990:81-82)認為「標音字具有任意性,寫的人不費力,讀的人較吃力。若無節制,就變成標音文字,易造成書面語的混亂」。楊秀芳(1995:19)也認為「少用訓讀字及標義字,而大量使用標音字,可保護方言語音,避免語音流失,但會減低作品在其他地區的流通性。」,足見標音字各有優缺點,主要問題在於不同的方音使用者間,容易造成書面語的混亂,流通性受到阻滯。
(4)標(借)義字:
標義字又稱訓讀字,在本專輯裡,創作者借用華話裡意義相同或相當的字來代替,與該字的語音無關。例如:「腳手冷冷ㄕ眠床」裡的「腳」,本字是「跤」;又例如「結果煞來墬落黑暗池」裡的「黑」,本字是「烏」;再例如:「求天求地予阮照顧汝」裡的「予」,也是一個借義字,予(ia7)原為「以手散物」之意,可能因為作者被華語中「給予」這詞彙的影響,誤認為「予」字應訓讀為her5,其實「予」字和「和」(her5)字音義均有出入。
標義字是以華語的詞彙意義為基礎,書寫語意相應的方言語音,楊秀芳教授(1995:17)指出,「使用訓讀方式有它的限度,必須是國(華)語與方言的語意恰好對當,並且在不會發生混淆的情形下,才可用訓讀方式。」至於訓讀方式的缺點是,台語的方言音不能精確表達出來。換言之,標義字若使用頻率增高,不惟出現華語台語夾雜,並且在「量變質變」之下,也可能偏離以台語思考與創作文本的前提。
參:各種用字百分比率討論
從附件(二)各項用字的百分比例中,可以窺見詩人路寒袖,創作台語流行歌謠時,用字的習慣依次是(1)本字(佔50%)(2)標音字(佔40%)(3)標義字(佔8%)和(4)自創字(佔%)。
(一)儘可能使用本字:
所謂的「本字」,按楊秀芳教授(1995:p19)的說法:「方言語詞在漢字系統中本來的書寫方式,這『本字』倒不是指文字最早的寫法,而是指各方言不同讀音所指涉的同一語詞的文字形式。」足見,使用本字是創作方言文學的基礎。
對於有心從事台語文學及流行歌謠等文字創作者而言,俱備台語文法、構詞及用字等的相關知識是很基本的,在這方面路寒袖可以說是相當用心的,從一些相當常見的生活用語,他都能準確使用相應的本字,諸如:「定定」、「金金」、「隨儂」、「佗位」、「喙唇」、「作夥」、「眠床」、「歸暝」、「家己」,即使稍微艱澀的用字如:「討趁」、「著驚」、「一箍」、「挲腹肚」也能找出正確的本字,可見他在創作之前顯然下過一番苦工,甚至創作之際,很可能身旁就擺著《台語字典》隨時翻查。如此積極的態度不僅值得稱許,更值得所有有心耕耘台語文學的創作者來效法。
儘可能地使用本字(包括方言本字),如此才能使方言的創作文本達到最佳的流通效果,楊秀芳教授(1995:p19)認為方言的本字,事實上便是各地通行的文字,創作方言文學所使用的本字越多,流通的效果越好,有些台語的本字看起來有點陌生,那是因為今天的標準語不用這些字,但事實上標準語不用的「死字」,往往在各地方言裡還很有活力。她指出各種不同的方言會保留不同的的本字,因此對於方言本字掌握得越多,越能對漢語語文有深刻的認識,不但可以了解古代語詞在各個方言的不同發展,同時也可以彌補標準用語的不足。
(二)兼用標音字
在找不到本字或作者認為某些本字不容易被讀者所接受(例如某個本字的用法和華語同一個字的用法不同,或本字較罕見),因而不予採用的情況下,詩人路寒袖首先想到的正是「標音字」,林香薇教授(2002:p7)指出「標音字」是借其音,可以取同音或音近的字,包括(1)語音相近但聲調不同及(2)語音相近但韻母不同,這兩種情形。且看路寒袖如何使用標音字:
【1】如擬聲辭「依呀嘿叼弄噹叱噹嗆,哇哈哈」和「摝」(lok8)(當「投入」解)。
【2】早期的音讀:緊「威」(wi1),在此形容越來越細小。「揣」(cue2),有「找尋」的意思。
【3】使用音形符「e」來代替「的」( )、「個」(↑)。
【4】使用「勿會」(veh5)合音字來代替「無」(v 5)「會」(e7)
【5】使用相同語音,如「飄冬飛西」的「冬」,「盤山過領」的「領」,「號駕」(khau2 ka4)代替罕見的本字「哮到」。
【6】使用相近語音,如「陪阮坐踮眠床頭」的「踮」(diam3),原為「舉起腳跟」之意。
路寒袖如此高比率(42%)地使用「標音字」,顯然和他所創作的台語文本屬於「流行歌謠」有關,歌謠體的文本,句子須長短適度,變動和緩,全段與段各句的音節亦求相互對應,此外還有諧音(押韻)方面的配置,所以路寒袖基於旋律(諧音)和節奏(音節多寡或句子長短)時,當找不到本字或本字較為冷僻不易被讀者接受時,他會優先考量使用標音字。
(三)標義字和自創字
在標義字和自創字部份,路寒袖的使用比例最少。從標義字「腳手冷冷」的「腳」、「不再拆分離」的「不」、「予阮照顧汝」的「予」等用詞,筆者發現華語文法構詞和用字習慣,對於即使已經在使用台語書寫方面「訓練有素」的路寒袖,仍然不時產生或多或少的「干擾作用」,這種華語的思考方式滲透入台語書寫的影響,其程度固然因人而異,但是基於台語文學和台語流行歌謠,必須儘可能以台語此種方言來思考及從事書寫的前提,創作者仍必須儘可能擺脫華語書寫慣性的思考模式,意識到在使用華語或訓讀字等方面應有所節制。
結語:揮別悲情與苦吟,期待典雅精緻且生活化的新世紀曲風
台語流行歌謠走過整整70個年頭,已經累積相當數量的詞曲,即使在政治氣候冱寒的「日據戰爭時期」(1937-1945)及「白色恐佈」(1947-1985)年代,台語流行歌謠仍然撫慰著受苦難煎熬的台灣百姓們的心靈,同時延續著台灣文學的命脈。如今,台灣人擺脫「外來政權」的政治桎梏,政治經濟全面當家作主,
各種鄉土語言教育正向下紮根,日漸普及。路寒袖的崛起,意味著台語流行歌謠的「文藝復興」,以往30年代周添旺、李臨秋、鄧雨賢,40至60年代的郭大誠、呂泉生、楊三郎、葉俊麟、洪一峰等前輩典雅優美的詞曲風格,從路寒袖的台語歌詞中,我們似乎找回來一些往日情懷。路寒袖的台語流行歌詞讓我們相信,台語真的是非常優美的語文,台語文學更是深具開發潛力的領域。
台語流行歌謠應該揮別以往的悲情與苦吟,扮演積極的角色,不僅歌壇必須有計劃地培育台語詞曲創作人才,各階段教育都應循序漸進地將台語語文和台語文學納入教學體系,惟有如此,我們才能期待在不久的未來,創作出成熟精緻的台語文學以及典雅優美的台語流行歌謠新曲風。筆者相信,路寒袖以「雅語書寫」和「詩歌合流」的形式,只是一個開始,象徵著30年代周添旺,李臨秋等前輩以雅語創作流行歌謠的這個優美的傳統和詞曲風格,在經歷了洪一峰、王昶雄之後,由路寒袖等後輩持續接力下去,當然,路寒袖以詩筆進行的「詩歌合流」,
不僅將會引領起一股向上提昇台語流行歌謠意境的潮流和力量,同時也將會提供台語流行歌謠一個發展的全新面向。

附錄一:路寒袖台語流行歌謠<春天e花蕊>專輯裡文本的用字分析
紅色部份代表筆者所附資料:
寫佇雲頂e名 ─ 陳茶之歌
佇(di7,du7),標音字,本字應為「置、著」(ti1;tu7)。
汝e名,寫佇水中央,寫佇雲面頂
漂冬飛西,無時無陣
冬=東,標音字。
這是命嘛是運
嘛=麻(ma5)、每(ma7),標音字。
定定孤單
定定(ding3 ing7),本字。
目睭金金等天光
金金(gim7 gim1),本字。
我e聲,吹著風,凍著霜
盤山過領,一村一莊
領=嶺,標音字。
心會酸嘛會軟
夜夜等待
腳手冷冷ㄕ眠床
腳=「跤」,或「 」(kauh1),訓讀字(標義字)。
ㄕ(then1),自創字,本字為「 」。
汝e名,汝e聲,水雲一過無留痕
我e名,我e聲,風霜絕情啥儂問
啊,咱前世天注定
一生空等,無情無恨
【注】
(1)e:同「↑」,讀音:﹝ㄝ5﹞,的、個。「↑」唸「g 5」,俗音讀「e5」,標音字,義同「個」,正確本字應為「 」。
(2)定定:﹝ㄉ一ㄚ7﹞常常。
(3)目睭金金:睜亮著眼睛。
(4)ㄕ:﹝ㄊ一ㄝ1﹞,半躺半臥。
花開毋對時 ─ 黃金鑾之歌
舊衫一領過了期
崎嶇世路佗位去
佗位(tah1- u7),本字。
飛來飛去汝撿起
穿佇身軀不再拆分離
不(put4),訓讀字(標義字)。
求天求地予阮照顧汝
予=和(her5)標義字,予(wu5),同「余」。予又讀「ia7」,原為「以手散物」之意,此處應為受華語「給予」構詞習慣影響,似應為標義字。
寫出人生e傳奇
阮e深愛像茶米
捲甲密密勿會透氣
甲(ka4),標音字。
汝e真情若滾水
沖出阮e人生好滋味
一葉一葉勻勻漸漸開
勻勻(un5),本字。
清芳透入咱心脾
明明一叢桃花枝
怎樣蒼天放勿會記
勿會(bue7),方言合音字,意為「不會」。
害阮開花毋對時
「毋」同「無」字,在此為標音字,本字應為「無」(v 5)。可能受早期台語流行歌謠創作者用字影響,例如周添旺的<河邊春夢>(1934年)「想起伊對我,實在是相瞞,到底是按怎,毋知阮心肝。」。
結果煞來墬落黑暗池
「黑」為標義字,本字應為「烏(o1)」。
宛然春蠶秋天吐無絲
肝腸寸斷號駕死
「號駕」為標音字,本字應是「哮(khau2)到(ka4)」。
【注】
(1)佗位:那兒、那裡。佗﹝ㄉㄜ2﹞
(2)佇:在。
(3)予:﹝ㄏㄨㄛ7﹞給、讓。
(4)勿會:不會。
(5)毋對時:不對時節或季候。
(6)駕:到、得。
煞戲 ─ 月鳳之歌
「煞」戲:(suah4),本字。
阮是野花欠儂晟
晟=成(ciann5),標音字
若無蝴蝶啥知影
開花引蝶無求名
上驚秋天落葉聲
鑼鼓喧天為咱起
同台演出真甜蜜
卜笑卜哭全看汝
卜(veh4),原意為「不一定」,此字音義皆與原句意義不能相聯接,疑為標音字。正確的本字應為「必」(boeh1),原義為「欲」、「希求」。
毋過這是一齣戲
戲若煞了棚落拆
落(loh8),標音字,本字似應為「著」(diok8)。
管伊廟口抑稻埕
抑(ah8),本字,原意為「二者選一」。
阮厝毋是住佇遐
「毋」,同「無」字,在此本字應「 母(m7)」,疑似標音字。
包袱款款隨儂行
「隨儂」(sui5 lang5),本字。
「行」(gian5),本字。
人生海海一齣戲
「海海」(hai2 hai2),本字。
戲子親像流浪兒
「親像」(cin1 ciun7),本字。
佗位請阮佗位去
何必單守花一枝
【註】
(1)煞戲:散戲。
(2)晟:﹝ㄘ一ㄚ5﹞照顧、養育。
(3)抑:﹝一ㄚ4﹞或。
(4)遐:那裡、那個地方。
(5)款款:收拾整理。
胭脂水粉
夕陽像胭脂
白雲若水粉
溪水濕澹阮e裙
濕澹(sap tam5),本字。
梳妝打扮為山崙
天地逐暝做夥睏
逐暝(tak8 bin5),本字。
做夥(toe3 hoe2)睏(kun3),本字。
逍遙自在無怨恨
胭脂點喙脣
喙脣(cui3 dun5),本字。
面肉抹水粉
妖嬌增加幾何分
毋通看來無像阮
毋(vu7),在此本字應為「不(m7)」,疑似標音字。
為著生活甲唱歌
甲(gah4),此音無本字,其義與華語「與」、「和」同義,為同位聯接詞,在此為標音字,楊青矗《台華雙語辭典》(p641)主張另造新字「 」以便有所區別。
唱出討趁e心酸
討趁(t 1 tan3),「趁」為本字,義同「賺」(zam7),「賺」,訓讀時可讀為「tan3」。
紅色e胭脂
白色e水粉
胭脂水粉真齊勻
洗清了後春淚痕
春(cun7),標音字,義同「剩」(sin7)。
目屎拭礁才是阮
拭礁(cit4 da1),「拭」是本字,「礁」,有以「乾」(gunn1)訓讀為「da1」,此亦為標音字,可能係受到「礁溪」【(dal1 ke1)(漳州音),(dal1 kue1)(泉州音)】地名影響,楊青矗另造「 」字,見《台華雙語辭典》(p596)。
風吹頭毛若飛雲
若,文讀為「liok8」(泉州音)或「jiok8」(漳州音),白讀為「na7」、「na2」、「lua7」,在此應為(na2),本字。
【註】
(1)若:像、如。
(2)濕澹:﹝ㄙ一4 ㄉㄚㄇ5﹞,滲濕。
(3)幾何:﹝ㄍㄨ一2 ㄚ7﹞,好幾。
(4)趁:賺。
(5)齊勻:均勻。
(6)春:﹝ㄘㄨㄣ1﹞,剩下。此字應該要有豎「人」旁的部首。
台北新故鄉
老樹換新枝
枝枝向上天
「上」(ziuun7),本字。
合手打造新城市
「打造」(dan1 z 7),本字。
四邊是山好景致
街路清氣溪全魚
「清氣」(cing1 ki3),本字。
逐工出門勿會嚥氣
台北好企起
「企起」(kia2 ki2),本字「ㄔ奇」(kia7),標音字。
快樂唸歌詩
台灣e門窗
歌詩滿街巷
扑開燈火揣希望
「扑開」(pak4 kui1),本字。
希望原來著是咱
「著是」(di h8 si7),本字應為「就是」(ziu3 si7)。
先來慢ㄔ各攏相共
「ㄔ各」(gau4),訓讀字(標義字),原讀「gik4,文讀;geh4,白讀」。楊青矗認為:「既是訓讀,不如用『到』來讀gau4」,(楊青矗:p308)。
「相共」(si 1 gang5),本字。
新一代e台北儂
夢已經震動
奮鬥毋通放
【註】
清氣:乾淨。
逐工:每天。
嚥氣:嘔氣、抱怨。嚥﹝一ㄢ3﹞。
企起:同「ㄔ奇」起,居住。
扑:打。
ㄔ各:到。
相共:相同。
春天的花蕊 詞: 路寒袖 曲: 詹宏達
雖然春天定定會落雨
毋過有汝甲阮來照顧
「毋過」(vu5 g 3),標音字。「毋」通「無」字,楊青矗認為「不」(but4)沒有讀成「m7」,讀「m7」的字應為「 母」(楊青矗:p9)。楊秀芳也認為「不」訓讀為「m7」,在「不免」的情形會有問題(楊秀芳:p17)。
毋論天外烏雨會落外粗
「外」(qua7),標音字,原意為「多麼」。
總等有天星來照路
汝是春天上水e花蕊
「上水」(siang7 sui2),「上」讀(siong7或siang7),本字。「sui2」本字為「 」(參見楊青矗:p531)。在此為標音字,義為「最美麗、最漂亮」。「上水」正確讀音為(ziun7 zui2),是指把船上貨物搬上岸。
為汝我毋驚淋駕澹糊糊
「毋驚」(m7 gian1),標音字,「m7」的正確本字應為「 」(參見楊青矗:p150)。
汝是天頂上光彼粒星
「彼粒」,義為「那一粒」,「彼」(bi2),標義字,台語中無「hi1」此字。
陪汝我毋驚遙遠恰艱苦
「恰」,在此為標音字,有時作者也使用「甲」借音,義通「和」、「與」,「ga2」無本字。
春天e,春天e花蕊歸山墘
「歸山墘」(gui1 suan1 gin5),本字。
有汝才有好芳味
暗暝e,暗暝e天星滿天邊
無汝毋知佗位去
「無汝」(v 5 li2),「無」白讀唸「v 7」,本字。
「毋知」(m7 zai1),本字為「 知」,「毋」為標音字。
「佗位」(tah1- u7),本字。
【註】
1、定定:常常。
2、毋過:不過。
3、外烏:多麼黑。
4、上水:最美。「上」也同「尚」;「水」同「帥」。
5、澹糊糊:濕淋淋的。
6。彼:那。
7、歸山墘:滿山坡。
8、佗位:哪裡。
夢咧震動
囝仔e夢是一e錢筒
身軀短短,喙細細孔
「身軀」(sin1 ku1),「身」(sin1,文讀;sian1,白讀),本字。
摝一箍叫幾何工
「摝一箍」,「摝」(lok8)本義是「搖」,標音字。
「箍」(ko1),義為「元」,本字。
阮耳孔倚近聽
「阮」(qun2,白讀),義同「我們」(qon1 vun5),係合音字,也屬標音字。
「耳孔」(hinn3 kang1),本字。
「倚」(wa2,白讀),本字。
彼是夢e聲
「e」(e5),=「的」或「 」(楊青矗:p76)。
「彼」(bi2),義為「那個」,標義字。音讀「heh1」,查無本字。近似音字有「嘿」(heh4),常借此字音。
彼是夢咧震動
翻一e身
「e」(e5)=「↑」
伊比昨昏閣卡大漢
「昨昏」(zah7 hng1),本字,義為「昨天」。
「閣卡」(g h4 kah4),標音字,義為「更加」。
定定偷走出來
陪阮坐踮眠床頭咧開講
「踮」(diam3),標音字,「diam3」有「在」的意思,「踮」則為「舉起腳跟」之意。
「眠床」(vin1 cng5),本字。
「開講」(kai1 gang2),本字。
一箍愈來愈細圓
夢是愈來愈大漢
伊啥麼時陣已經搬出阮e錢筒
「啥麼」(sian2 v 5),本字。
「時陣」(sii5 zun7),本字。
儂咧找夢
「找」(zau7),標義字,原正確讀音為「cue7」。
夢咧找儂
找一條索仔甲他相牽
「索仔」(s h4 a2),本字。
牽入作夥大漢e避風港
「作夥」(z 3 hue2),本字。「作」(z 3(漳);zue3(泉))。
【註】
喙:﹝ㄘㄨㄧ3﹞,嘴。
摝:﹝ㄌㄨㄛ8﹞,投。
一箍:一元。箍﹝ㄎㄨㄛ1﹞。
幾何工:好幾天。幾何﹝ㄍㄨㄧ2 ㄚ7﹞。
踮:在。
細圓:不值錢。
網中夢
汝是我夢中e儂
我是別儂夢中e船港
世間有儂落有夢
「落」(leh8),疑似標音字,正確本字應為「著」(diok8)。
有夢落有操煩
「操煩」(cau1 huan7),本字。
為著卜解操煩
「卜解」(veh4 gai2),「v 5 gai2」,原意為「不怎麼會」,標音字。
逐暝扑拼咧揣夢
「逐暝」(dak8 me5),義為「每晚」,本字。
「扑拼」(pak4 bina3),本字。
揣來揣去,揣西揣東
天光嘛是逐項空
夢親像一領魚網
網著e儂想扑偷鑽空
內底是網也是夢
住世間放輕鬆
上實在有氣喘
「氣喘」(kui5 cuan5),在此為「呼吸」的意思,引申為「活著」,本字。不可以唸作「ki2 cuan2」,因其義為呼叫急促的意思。
目睭瞌了攏共款
「目睭」(vak8 ziu1),俗作「眼睛」,方言本字。
「瞌」(keh4),方言本字。
汝無卡重,我無卡重
「卡重」(kah4 dang7),標音字,義為「較重」。「kah4 dang7」本字應為「較重」。
地球照常咧震動
「震動」(din1 dang7),義為「轉動」,「震動」原讀「zin2 dong7」,在此疑為標音字。
【註】
汝:你。
儂:人。
落有:就有。
卜:要。
逐暝:每晚。
扑拼:打拼。
揣:﹝ㄘㄨㄝ7﹞,找。
瞌:﹝ㄎㄝ4﹞,閉眼。
攏共款:都一樣。
卡重:比較重。
往事如影
坐佇鏡前歸暝,往事如影
「歸暝」(gui1 mi5(泉);me5(漳)),本字。
鏡中幻影迷濛,流轉歌聲
流來轉去像風,吹散形影
暗夜月娘失神,林鳥著驚
「著驚」(liok8 gian1),本字。
想起過去彼段,心肝痛疼
「彼段」(hi2 duan7),「彼」,標義字,原讀「bi2」。
青春年少懵懂,烈火是名
「懵懂」(vong2 dong2),本字。
烈火緊燒緊威,煙中揣伴
「威」(wi1),標音字。「wi1」,在此形容越來越細小。查該字似應使用「委」(wi2),意思較接近(當作「細碎」、「縮減」解釋),但是語音略有出入。
雖然雙儂相倚,愈來愈寒
坐佇鏡前歸暝,往事如影
佇(di7,du7),標音字,本字應為「置、著」(ti1;tu7)。
越頭路途遙遠,腳步孤單
「越頭」(wat8 tau5),「wat8 tau5」原義是「回頭」的意思,但此處的「越」並無「回返」的意思,似應為標音字。
踏著沉重腳步,認分認命
追著家己e影,家己e聲
「家己」(ga1 gi7),本字。
為情為愛為理,半生獨行
人生幾座山嶺,我攏卜看
「卜」,文讀音(bok4),白讀音(veh4),疑為標音字,此處正確本字應為「無」(v 5)。
看盡繁花流水,行過風寒
天地唱出我e聲
【註】
1、歸暝:整晚。
2、威:﹝ㄏㄨㄚ1﹞,火滅。「威」字中的「女」應該改成「火」。
3、越頭:回首。
4、攏卜:都要。卜﹝bㄝ4﹞。
天烏烏
天烏烏,揣無路
揣(cue2),標音字,有以「找」(zau2,文讀;zau2,俗讀)或「尋」(sim5,文讀;siam5,白讀)訓讀為(cue7),無本字,楊青矗另造「 」字,見《台華雙語辭典》(p380)。
猴囝仔脫褲卵,卜便所
囝仔(gin2 a2),本字。
脫褲卵(tng3 ko3 nng7),「脫」(tuat4,文讀;tuah4,白讀),此為標義字,本字為「褪」(tun3,文讀;tng3,白讀)。褲卵,本字。
揣啊揣,揣啊揣
踢著一隻水雞鼓
「水雞鼓」(nui2 ge1 go2),「水」(sui2,文讀;zui2,白讀);「雞」(ge1,文讀(泉州音);gue1,白讀(漳洲音)),本字。
依呀嘿叼真正癮頭
「依呀嘿叼」皆為擬聲詞,在此作者使用標音字,從這首歌的構詞形式完全借用〈天黑黑〉這首古早台灣民謠,「依呀嘿多真正趣味」係原歌曲的歌詞用字。
「癮頭」(wun2 tau5),「癮」(俗讀wun2;訓讀yin2);「頭」(to5、ti 5,文讀;tau5,白讀);在此應為白讀。「癮頭」在此意同「爽快」,此種構詞顯係受華文用詞習慣影響,台語中並無此種用法,應為標義字。
天烏烏,揣無路
猴囝仔脫褲卵,卜便所
卜(veh4,白讀),義同「要」(yau3)、「欲」(yok8),標音字。台語音無「veh4」字,常以「要」、「欲」訓讀為「veh4」,或用標音字「卜」。
揣啊揣,揣啊揣
踢著一隻水雞鼓
依呀嘿叼真正癮頭
猴囝仔緊攬褲
「攬褲」(lam2 ko3),正確構詞應為「攏褲」(lang2 ko3)。「攬」與「攏」音近,可視為標音字。
水雞挲腹肚
挲腹肚(s 1 bak4 do2),本字。
兩e相罵叫阿祖
依呀嘿叼弄噹叱噹嗆,哇哈哈
「弄噹叱噹嗆,哇哈哈」,皆為標音字。
叫阿祖,叫阿祖
依呀嘿叼弄噹叱噹嗆,哇哈哈
哇哈哈,哇哈哈
【註】
1. 本首乃依台灣童謠「天烏烏」的曲調所填之詞。
2. 揣:找。
3. 卜:要。
4. 水雞鼓:大青蛙。
5. 癮頭:憨呆、傻瓜。
6. 攬褲:兜起褲子。攬﹝ㄌㄤ2﹞。
7. 挲:﹝ㄙㄜ1﹞,輕輕撫摸。
筆者註:這首「天黑黑」係完全仿照古老台語民謠「天黑黑」的構詞形式,擬聲詞這部份更是全數套用,雖是摹仿之作,卻也能別開生面。















附錄二:
<春天e花蕊>專輯裡文本的各類用字統計表
篇 名 用 字 本 字 標 音 字 標 義 字 自 創 字
寫佇雲頂e名01 佇 ※
02 冬 ※
03 嘛 ※
04 定定 ※
05 金金 ※
06 領 ※
07 腳 ※
08 ㄕ ※
09 ↑ ※
花開毋對時10 佗位 ※
11 「不」再 ※
12 「予」阮 ※
13 捲「甲」 ※
14 勻勻 ※
15 勿會 ※
16 「毋」對 ※
17 黑 ※
18 號駕 ※
煞戲19 「煞」戲 ※
20 晟 ※
21 「卜」笑 ※
22 落 ※
23 抑 ※
24 「毋」是 ※
25 隨儂 ※
26 行 ※
27 海海 ※
28 親像 ※
胭脂水粉29 濕澹 ※
30 逐暝 ※
31 做夥 ※
32 睏 ※
33 喙唇 ※
34 「毋」通 ※
35 甲 ※
36 討趁 ※
37 春 ※
38 「拭」礁 ※
39 拭「礁」 ※
40 若 ※
台北新故鄉41 「上」天 ※
42 打造 ※
43 清氣 ※
44 企起 ※
45 扑開 ※
46 ㄔ各 ※
47 相共 ※
春天的花蕊48 「毋」過 ※
49 外 ※
50 上水 ※
51 「毋」驚 ※
52 「彼」粒 ※
53 恰 ※
54 歸山墘 ※
55 無汝 ※
56 「毋」知 ※
57 佗位 ※
夢咧震動58 身軀 ※
59 摝 ※
60 箍 ※
61 阮 ※
62 耳孔 ※
63 倚 ※
64 昨昏 ※
65 閣卡 ※
66 踮 ※
67 眠床 ※
68 開講 ※
69 啥麼 ※
70 時陣 ※
71 找 ※
72 索仔 ※
73 作夥 ※
網中夢74 落 ※
75 操煩 ※
76 卜解 ※
77 逐暝 ※
78 扑拼 ※
79 氣喘 ※
80 目睭 ※
81 瞌 ※
82 卡重 ※
83 震動 ※
往事如影84 歸暝 ※
85 「彼」段 ※
86 懵懂 ※
87 著驚 ※
88 緊「威」 ※
89 坐「佇」 ※
90 越頭 ※
91 家己 ※
92 攏「卜」 ※
天烏烏93 揣 ※
94 囝仔 ※
95 「脫」褲卵 ※
96 褲卵 ※
97 水雞鼓 ※
98 依呀嘿叼 ※
99 癮頭 ※
100 「卜」便所 ※
101 攬褲 ※
102 挲腹肚 ※
103 弄噹叱噹嗆,哇哈哈 ※
總 計 103 51 42 9 1
百分比 100% 50% 41% 8% 1%
※本表根據楊青矗編撰《台華雙語辭典》編製。
註1:「這時期的歌曲主要有:1945年搖嬰仔歌,1946年望你早歸、收酒矸,1947年苦戀歌,1948年補破網、異鄉望月,1949年杯底不可飼金魚、風雨夜曲、黃昏再會、燒肉粽,1950年母阿喂、青春悲喜曲,1951年安平追想曲、港都夜雨,1952年孤戀花,1954年秋風夜雨、思念故鄉、為著你、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1955年鑼聲若響,1956年春風歌聲、漂浪之女,1957年秋怨、三聲無奈、關仔嶺之戀等等。這個年代的末期則以洪一峰作曲、葉俊麟作詞的歌曲最為出色,二人所合作的歌曲有「舊情綿綿」、「思慕的人」、「淡水暮色」、「放浪人生」、「男兒哀歌」、「寶島四季謠」、「寶島曼波」、「何時再相會」……等」。本註解摘錄自《台灣思想曲》一書。劉國煒編著. 華風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
註2:參見<專訪賴和文學獎得主路寒袖>,原載「民眾日報.鄉土文學」1999.05.24,記者羅遠。
註3:同註1。
註4:同註1。
註5:同註1。
註6:轉引自<歌詩滿街巷—談《路寒袖台語詩選》>林于弘副教授撰作,此段話為路寒袖本人所說的。
註7:同註1。
註8:參見楊秀芳教授:〈閔南語書寫問題平議〉,原載《大陸雜誌》第90卷第一期,1995年出版。
註8:參見林香薇教授:〈論宋澤萊台語詩《一枝煎匙》的語言問題〉,「國立台北師範學院91學年度語教系教師論文發表會」。2002年12月2日。
註9:「使用字源字的好處是,它能包容方音的差異。也就是不管使用泉州腔或廈門腔的人,對於同一個字源字雖然讀法不盡相同,但字義的理解上是完全一致的。這也是文字優於音標的地方,文字有較高的統合力,可以包容不同的方音。當社會大眾對字源字接受到某一個程度時,書面語使用字源字,可能要比使用標音字、標義字或新造方言字更容易在各地流通」,同註8。


台長: 浪子遊俠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3,832)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