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友台的台長,出了這麼一個題目供大家討論,也許有人贊成,也許有人反對。而我,可能是從事教職的關係,也可能是年紀的關係------我舉雙手贊成!我想舉三個例子跟大家分享。
故事一:
我想起兩年前帶的一個學生,很漂亮又很會做美工的女孩子。
唸國一的她,剛入學時,常常喜歡抱著我,問我可不可以叫我楊媽媽,只是,這種感情很快就被另一種感情取代了。因為她愛上了一個剛轉進來的男生!
她,漂亮、成績好、多才多藝、家庭幸福美滿;他,完全不念書、長相平凡、抽菸喝酒、恐嚇打架、徹夜不歸樣樣來。可是她就愛他,為了他,她成績一落千丈。媽媽心急的常找我討論,我也想盡辦法勸她,但是始終無法改變她對他的愛。我們只能發自內心去關心她,等著她有回頭的一天。一年級結束時,我也因個人因素,暫時離開學校,不再擔任她的導師了。
她唸國二的那一年,那個男生又轉走了,她也開始比較能靜下心來唸書,也開始與我聯繫,我當然不忘對她多所鼓勵,期望她重回她該有的成績。
現在,她是個每天苦讀的國三生,有一次我回學校,她還過來找我聊聊,知道她模擬考已是全校前十名,很替她高興,她卻說:「如果那時候能聽老師的勸,現在一定不只是這樣的成績,真不知自己當時在想什麼。」我笑一笑告訴她:「過去的就過去了,別想它!現在好好努力,一樣來得及。」她的目標是台北師大附中,我相信她可以!Jessie加油!
故事二:
今年唸大一的這一屆,當時班上的1號及2號,成績差不多,而且是很要好的好朋友。畢業典禮後,我鼓勵他們回學校自習,若有問題,也有老師可以問,可是1號卻抵死不從,即使家長命令,他也不肯回學校。後來,2號在第一次學測後,申請入學進了他鍾愛的文華高中,1號卻因成績欠佳,還須努力第二次學測,最後也只考上某市立高中。1號是個崇尚自由,也不喜歡和老師親近的孩子,就在他唸高一的那一年教師節前夕,我收到他寫給我的「第一封」信,內容很長,文情並茂,他說:「現在我輸他們,三年後看我贏他們。」但是,他----還是後悔自己「不聽老人言」,雖然未來不一定會輸,但是至少輸了第一場,他說:「進了高中,我會好好聽老師的話,不再堅持己見。」現在他已是某國立大學的學生了。
故事三:
民國76年,阿山唸國三的那一年,學校重新編班,他進了兩個A段班的其中之一,而我就是他的導師。阿山在那個班上有點格格不入,因為他不愛唸書、貪玩、常與外面道上兄弟混在一起,他之所以能進A段班,是因為他還有點潛力,所以勉強擠進來的,但是成績始終墊底。我好為人師的個性,當然是要拿出纏功,不斷的勸他,不斷的分析利害給他聽。這次我遇到了一個「聽老人言」的孩子,他接受我的意見,開始拼命唸書,去追趕之前落後的部分,最後他考上台中二中(當時是男生的第二志願),真是超乎預期的好ㄋ!現在他已是台南某上櫃公司的主管級人物,去年中秋節來看我時,已是1.5個孩子的爹了。(他太太懷老二大概五六個月)順便一提,每年的除夕,他都會和同學比看看,誰先打電話向我拜年,他始終是第一名,這二十年,我早已習慣在除夕夜聽到他一聲「老師,新年快樂!」
一個話題,讓我想起我那些寶貝孩子,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故事,有機會再分享其他孩子的故事。
也許老人的話不一定是最正確的,但是,如果一味反抗老人的意見,凡事堅持己見,就一定有更好的結果嗎?總覺得現在很多的年輕人欠缺的就是對他人的尊重,即使是對至親,甚或要好的異性朋友,似乎都可以愛怎麼樣就怎麼樣,完全不知何謂尊重,只有在意見相左的時候,他(她)才會說:「請尊重我的意見」。其實,放手讓年輕人自己去摸索,也未必不是一個好方法,只是老一輩的人總希望藉由提供經驗,讓自己所愛的孩子們能減少跌跌撞撞,甚或一蹶不振,但是能體會者有多少呢?雖然身為老師,卻也不免要感慨~~~我們的教育出問題了嗎?為什麼這些孩子會這樣呢?真的值得大家一起省思!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