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6-27 16:52:53| 人氣242|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新「我有主義」 幫你找回真實的快樂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50年來平均收入成長2倍,快樂程度卻下降。台灣為何憂鬱?如何變快樂?先問自己我有什麼。

到底什麼可以讓人快樂?人類五十年來,平均收入成長兩倍,但是快樂程度並比不上五十年前。很多人都以為金錢可以買到快樂,但根據《Time》雜誌二○○五年做的專題,引述綜合研究發現,哪些變數可以真正影響快樂:

財富:一點點。

婚姻:有,已婚者通常比單身者快樂,但有可能是他們原先就是比較快樂的人。

宗教信仰:有。雖然很難分辨究竟是神的緣故,或者是與人互動的關係。

朋友:有。

教育:沒有。

年輕:沒有。事實上年輕人比老年人更容易沮喪。

看電視:一天看超過三小時,特別是看連續劇的人比較不快樂。

上述的結論,輝映英國經濟學家理查.萊亞德(Richard Layard)的發現,從金錢、學歷、成就及性愛而來的快樂,在到達一頂點之後,反而呈現邊際效益遞減,就像踏上了「享樂跑步機」,越追逐,欲望越高,很容易上癮,滿足感自然降低。

有意義的快樂,才能長久

神經心理學家老早就發現,沒有意義的快樂不能持久。正向心理學大師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認為,必須先學會區分愉悅(pleasure)與滿足感(gratification)的不同。愉悅是感官上的狂喜,但來得快、去得快;滿足感必須是做了最喜歡的事後帶來的意義和感覺,快樂的感覺才會更深層。

通常買了LV皮包、賓士新款轎車、吃鮪魚肚等美味的「快樂」,都是心理學上的「愉悅」層次,來得快、去得快。這也解釋了,許多憂鬱症的人都是物質不匱乏的人,但是為什麼憂鬱。原因即在於,物質的滿足很容易飽和,而且之後刺激要越來越強才會達到同樣程度的快樂。
這種短暫的快樂一過去,剩下是更多的空虛。

只是,大多數人(包括成功人士)並不自知,他們所追逐到的,是愉悅,感官上的狂喜。

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洪蘭說,一個人要真正快樂,必須要有下述條件:一是有實質上引起快樂的原因,這跟我們大腦中的化學物質多巴胺有關;二是快樂必須有意義,愉悅感覺才能持久,這與大腦額葉的活化有關。

被稱為「快樂研究之王」的威斯康辛大學心理學和精神治療學教授戴維森 (Richard Davidson)發現,人能感受到多大的快樂,雖然跟短暫愉悅的多巴胺有關,但人腦的可塑性極強,快樂是可以從經驗中學習的,尤其在青春期以前。更有另一派腦科學家主張,要找到真實的快樂,必須尋找更有意義的人生經驗。

「快樂若要長久,必須去尋求它的意義,只有有意義的快樂才會帶來心靈的滿足。」台大精神科教授、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胡海國說。人,在做有意義的事情時,從葡萄糖的消耗量來測量,左前額葉、顳葉或者頂葉都會更活躍,人就會洞見、好心情,進而得到長效的快樂。

實質快樂,是長效、深層的滿足,甚至可提高人體內的免疫力。戴維森在實驗中發現,當人感到快樂時,一種叫做皮質醇的化學物質(編按:會壓抑人體的免疫抗病功能),在大腦中的含量就會減少。樂觀的人比悲觀的人更不容易感受到壓力,因為他們比較不會有這種化學物質。

透過「給予」和他人連結,心就站穩了

建立「世界快樂資料庫」的鹿特丹伊斯拉謨大學教授維恩哈文(Ruut Veenhoven)歸納出快樂的四大條件:社會的品質(包括政府的穩定度、物質的豐裕度、個人主義的興盛度) 、一個人的社會地位(財富、職業、人際關係等) 、個人的條件(遺傳基因和人生經驗) 和運氣的好壞。
他認為,一個人的快樂度中,社會品質就占了百分之五十,社會地位和個人條件占百分之二十五,另外百分之二十五是運氣。足見社會品質對快樂的影響力。

台灣為什麼如此憂鬱不快樂?「我覺得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整體社會的希望吧!」作家王文華說。希望,可以克服困境,有希望時,現在的困境,他都不會很介意,因為只要努力就可以實現我的未來。單獨的困境並不見得會自殺,只有在困境中,而又沒有希望,那個困境就會無窮放大,大過我們的理智和感情。

然而,社會上誰負責這個希望?政府與企業界要負很大的責任。因為很多人每天生活最直接的介面是他的公司和他的老闆。

與其去埋怨,為什麼台灣沒有希望,倒不如自己做一個希望的種子。這個希望,一個給自己,一個給別人。「如果不能讓政府政策給我們一個大的希望的話,兩千三百萬人每個人給一個小希望,加起來也是可以超過任何政府的,」王文華說。把希望擴大,把欲望縮小,人自然快樂。

「今天我有了什麼?」精神科名醫、台大教授胡海國每天都這樣問自己。

多數的人每天都抱怨:「我沒有錢,我沒有成就,我的愛沒有應得的回報…。」這樣匱乏的心理狀態讓人很難快樂。胡海國主張:「我們必須用『新我有主義』,對抗嚴重的心貧症。」

什麼是新我有主義?我有,一是認識自己的資產;二是我有能力給。胡海國形容,當人能認識自己的有,並能與他人連結:「就像樹的根一樣,心,就站穩了。」

有能力付出,是一種快樂的能力。很多人,都是他們先拋棄了自己,間接的拋棄了別人。從「新我有主義」出發,正向的思考「我有什麼」,才能從孤立狀態,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與生命的連結。

========

人阿...

是需要滿足的

所以才要一直找有意義的事情做

幸好...

這世界有太多事情等著人們去做...

台長: 香吉士
人氣(242)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商業週刊 |
此分類下一篇:雲門首席舞者 每週奔波陪盲友
此分類上一篇:一群無名醫生 部落義診12年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