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震感賦
悼惡噩,聞之痛,知之悲。天府之國災難兮,面貌盡已非。瞬間滅絕徵兆震動矣,地裂山崩頃刻塵土飛。死傷無數堪慘烈,滾石搖晃不斷多危機。到處轟隆作巨響,北川殘破猶驚心。房宅倒塌為廢墟,綿竹映秀俱摧毀。發自汶川歿萬人,亂柱瓦礫傷村民。突如其來大禍劫,父母慟哭呼亡兒。活埋者命懸一線,孤雛節哀太可憐。各方響應急協助,日以繼夜頻支援。四周瘡痍成煉獄,更着冷雨兼淒風。摯親離世泣永訣,肝腸寸斷空愁思。家園頓失何歸依,詰問上天豈無情?救災捐款總動員,煥然景象待重臨。
四川地震圖片實錄:
http://www.zonaeuropa.com/20080513_1.htm英國BBC電視臺四川地震新聞專輯:
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7400000/newsid_7401900/7401965.stm後記:2008年5月12日下午2時28分,中華大地上的四川省發生8級地震,根據中國民政局報告,已確認至今死亡高達六萬九千一百九十七人,活埋者及失蹤者仍然有一萬八千兩百廿二人,其實坊間報導死亡高達十幾萬人,至今證實八萬七千多人死亡,受傷達到卅七萬四千一百七十六人,災民總數逾千萬人,房屋及學校倒塌一千多萬所,至今總共挖出及救援三萬三千四百三十四人,生還者僅得一百六十五人,截至7月22日拯救行動已到了第二個月,轉而進行災後重建工作,仍然被活埋者已無生命奇蹟,各方救援工作人員仍然堅決戰鬥到底。至於各方捐贈款項及物資,各級政府總共投入抗震救災資金六百一十五點零七億元,全國總共接收國內外社會各界捐贈款項及物資總計五百八十二點一一億元,四川省經歷今次地震災難之後需要三年時間重建,災後恢復重建資金三百億元。
老人、長者、父母、工人、老師、學生、青年、少年及兒童死傷枕藉,白頭人送黑人、孤雛無依、倖存者痛失摯親及家園,一無所有,今後何去何從,痛心疾首!一方有難,各方支援,亟需重建。
炎黃子孫的共和國通過國務院首度為了悼念罹難的受災的平民百姓,頒布了5月19日至5月21日為全國哀悼日,這段期間全國降半旗及停止一切娛樂活動,並在這三天的下午2時28日全國所有人默哀3分鐘,汽車鳴笛及每個政府機構及私人企業人員都會進行悼念,另外並有獻送花圈及花朵公祭活動及晚上舉行大型燭光悼念晚會。
汶川大地震對四川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8400多億元人民幣,四川受災最嚴重的北川縣城、汶川縣城、映秀鎮、漢旺鎮、青川及什邡等地方,建築損毀都達到九成以上,基本都需要重建,都江堰市也有六成以上的住房需要重建。3年前,中央估算汶川大地震重災區重建需要資金共約1萬億元人民幣,不過中央直接調撥的資金僅有2千多億元人民幣,
四川在測算後認為,災區的重建資金依然缺少達5千億元人民幣,必須要四川自己解決。
在重建資金籌集上,中央下達給四川省的資金為2200億元人民幣;18個援建省市援建資金大約780億元人民幣;香港及
澳門 援助資金大約130億元人民幣;四川接收的社會捐贈資金大約200億元人民幣;國外優惠緊急貸款80億元人民幣。估算後四川發現資金仍然缺缺達到5千億元人民幣。為了解決缺口資金,四川調整了政府財政支出結構,通過壓縮公用經費支出等方式,籌集到資金400多億元人民幣。同時通過發放地方政府債券,並吸引社會資金及銀行貸款參與恢復重建。其中各個金融機構累計發放災後恢復重建貸款達到3900多億元人民幣。
2011年5月21日適值地震後3週年,當局借助這股民氣,以舉國之力、調動社會多方面力量支援災區重建,19個省市以「一省市幫一重災縣」的對口援建方式,由較富裕省市參與,解決了部分資金需要,3年過去,災區的重建已基本完成,其包括150多萬戶農房重建,25萬戶城鎮居民住房重建,4000多個社會保障目建設及大約3000間學校及2000間醫療機構。迄今總共維修加固大約440萬戶居所,重建大約220萬戶居所,災區民眾住屋問題基本上得到解決,另外學校及醫院等公共服務設施也基本上重建完工。
「我們答應過要念念不忘,要生生不息。我們做了很多,又做得太少。迷途不返的人,你們在哪裏?我們點燃的光能否照亮你們的路?我們無法做得更多,祇好擺上鐵做的十二生肖,敬上瓷做的瓜子,象徵且祭奠你們凝固了的生命。」
歌行是從唐代發展而來的雜言自由式的詩篇,不受格律及句式長短限制,偶爾配以押韵。此首歌行是以唐代詩人杜子美描寫於成都送行即將赴京的竇氏檢察使友人的“入奏行贈西山檢察使竇氏禦”為籃本並以感時傷事為題材而創作的。
國殤祭文以告天 小知撰寫於2008月5月21日08:34:55
戊子之年,丁已之月,勢陷西南,地震蜀中。陰陽失序,乾坤顛浮,山嶽崩於一瞬,屋廈頹於頃刻。其勢波流千里,雖京畿、甘陝、江浙、兩廣亦有搖撼之感。蜀人受禍慘甚,死傷萬計,而以汶川、北川二縣為最。
當是時也,蒙童習於鄉庠,冠者作於其所,忽聞崩裂之響,魂飛九霄,紛做鳥獸走。已而天噬稀光,地裂血口,飛沙蔽日,風雲色變。鄉人欲逃而無路,欲求援而音信全阻,環顧左右,瓦礫橫堆,覆人無數。地動之聲、風吼之聲、奔走者驚呼之聲,未死者呻吟之聲相織塞於四野。天地不仁,以百姓為芻狗。昔我樂土,今為亂墳,數萬生靈,飛做劫灰。嗚呼,稚子何辜,庶黎何辜,竟遭罹難!誠天意所為,則天可喪也!
未幾,噩耗驚動寰宇,國人奔相走告,舉世大哀。溫相以古稀之年即刻親赴震區部勒諸部火速救災,曰:”救人為先,餘皆不論,雖一人存而必活之!”其晝夜不眠,隔日而華髮畢顯。是時餘震連連,汶川路途盡廢,車馬不及,又逢天降驟雨,傘兵亦無從空降,子弟兵冒死步行挺進汶川,不日即抵,於亂石瓦礫間搶掘尚存者無數。十三億同胞同感其悲,有如身受,官焉、民焉、農焉、商焉,皆哀其容顏,素其衣衫,捐資斥物以援之,惟恨不能多活一人,而盡責於己也!仁者,愛人也。天地不仁而吾民有仁,大愛無形,孰有逾乎此者?
向者逢七為祭,今僅以薄文奉於逝者。魂兮魂兮,勿從遠遊,逝者可憫,存者可勉。昔鴻水湯湯,夏禹導而治之,終成九州。雖大化烘爐,天地不我與生,而吾民以仁居之。嗟夫,吾國必永光,吾民必永光。嗚呼哀哉,伏惟尚饗!!!
四川孤兒命運難以預料
四川地震造成數以萬計的孤兒,那些不在災區的人們也用“我們都是倖存者”這樣的信念站在一起。更多的孤兒被民政機構默默地轉移。在父母離去或聯繫不上的當口,民政機構將他們安置在梓潼兒童福利院,這是綿陽市唯一的兒童福利院,在距綿陽60公里的梓潼縣,那裏實施封閉管理,十幾個孤兒在那裏進入過渡性的新生活。在一個暮色四合的傍晚,這些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興衝衝地來到院門口玩耍,其中有幾個大孩子幫助老師做一些雜務。
他們的目光無憂無慮,祇有一扇鐵門的緊閉,使得這裏變成一個區隔的世界,而不再是人與人之間親密的無間,也脫離了家庭那種日常生活的溫暖。這些中國孩子們的未來令人憂心忡忡,他們承載了許多期待、熱望及特別的關照,這一代地震孤兒的成長,將在20年之後就有分曉。有一種犧牲沒有仇恨,祇有傷痛,中國人正在用他們自身的力量,進行頑強的自癒。
中國的孤兒,其命運將再次與炎黃子孫的共和國的震後復興聯繫在一起。在那首《亞細亞的孤兒》歌曲之中,我們依然能夠深切地體會到,在某一刻,每個人的生存狀態都會有孤兒的體驗:“亞細亞的孤兒在風中哭泣;黃色的臉孔有紅色的污泥;黑色的眼珠有白色的恐懼;西風在東方唱着悲傷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