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旦能“心正氣盛”,當然就能以正破邪而令百邪不侵。如要分分秒秒、日日月月都保持正而不邪、覺而不迷,這間中“堅持”更是扮演著“堅”固道心、“持”之以恆的微妙作用,雖然看起來微不足道,但卻影響深鉅。
人生中的許多事情,當我們在進行的時候,總免不了會經歷種種困難與挫折,也須接受磨練與挑戰,即使是做對的事情也不例外,此謂之:“好事多磨”。成功得來不易,蓋因成功過程中的百折不撓與受盡折磨,需要有堅忍的精神與毅力去堅定信心,並忍而無忍,最終克服萬難,因此成果才會令人倍感珍惜。
達致成功之前的困難與挫折,是生命教育中最好的培訓課程。要克服困難與挫折如不具備堅忍的精神,則可能中途而廢而無法成功。“好事多磨的時候”,如果缺少一份堅持的信念,或缺乏信心與願力,則目標即使再明確,還是會事與願違。邁向目標的速度無論快或慢,只要正確的心念能有效堅持,則堅持到最後會自然超越,遲早也會達致成功。所以,證嚴上人說:“信心、毅力、勇氣三者兼備,則無事不成。”而信心、毅力、勇氣也是需要長期恆持,一旦“立恆志”之後,再恆持剎那,最後也會“有志者事竟成”。這就是成功的經驗。
堅持一件事情需有正確的信念與心念為基礎。堅持自己所為是無私無求地利益眾生,堅持自己所念是依教奉行、依法為本,如此才是人格超然、正氣凜然,否則會落入私慾與私心的狹窄領域裡。堅持做對的事情,也會有許多的煎熬,這當然還需要有魄力、毅力與願力做後盾,如此才不會讓困境與逆境摧毀我們的意志。古聖先賢或偉人,他們不但有豐功偉業,更能名留青史,這絕對不是來自僥倖獲得或優柔寡斷,而是自始至終堅持自己正確的思想與信念,雖風吹雨打、物換星移也不輕易動搖。這就是“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高風亮節,非有大智、大仁、大勇難以做到。
做對的事情,還須以“義無反顧”及“捨我其誰”的精神去堅持,此猶如孟子所說:“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意即:經過反躬自省,只要是合乎正義的事情,即使對方有千軍萬馬,我們還是依然勇往直前,這就是令人敬佩的“浩然正氣”。民族英雄文天祥從容赴義而寧死不屈,展現出震撼人心的氣節,其實這就是對正義的一份堅持,所以說:在生命的最後關頭才能看出一個人的人格。《正氣歌》裡頭的第一句: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就是指此崇高的意境。
做對的事情,甚或做好的事情,雖然會得到許多人的讚賞與肯定,但有時也會碰到某些人的誤解與批評。假如我們在別人冷言冷語,甚或冷嘲熱諷之下輕易放棄,此猶如“未戰先降”,不是輸給別人,而是敗給自己。障礙別人的好事謂之“魔”,而好事多磨則謂之“魔考”。人生中,接受考驗已屬不易,通過魔考更是艱難。但意志堅定的人就像中流砥柱一般,會讓人看到希望,這是因為雖處於驚濤駭浪之中,卻能堅毅不拔、力挽狂瀾,且歲歲月月不改其志,這需要“正念”與“正定”。
人一旦能“心正氣盛”,當然就能以正破邪而令百邪不侵。如要分分秒秒、日日月月都保持正而不邪、覺而不迷,這間中“堅持”更是扮演著“堅”固道心、“持”之以恆的微妙作用,雖然看起來微不足道,但卻影響深鉅。在人生的許多艱辛與困難中,堅持下去的心念,更是默默扮演鋼筋水泥中“水”的角色,成就了高樓大廈,自己卻化為無形,雖然看不見,但卻無它不可。
然而,堅持並非“固持己見”或“剛愎自用”。而是對於對的事情做理性、客觀、冷靜的原則把握,它是柔性的、圓融的,更是顧全大局的。所以,“堅持”絕對不是製造對立或衝突,而是用柔軟的話講堅硬的原則,這需要學習“外圓內方”與“隨方就圓”。這也是證嚴上人所說:“處理事情要將理智蘊藏在感情之中,與人相處要將感情放在理智之上”。這就是生活的智慧了。
孔子說:“當仁,不讓於師。”古人朱熹也說:“當仁,以仁為己任,雖師亦無所遜……”而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也有句名言:“吾愛吾師,更愛真理。”面對仁德之事,需有義不容辭及見義勇為的精神與勇氣去承擔。
放下個人的榮辱得失,提起利益人群的工作;該放下的時候放下而了無牽掛,該提起的時候提起而無怨無悔。該堅持的,就以毅力勇氣去勇敢提起,不必堅持的,就以寬廣的心隨緣放下。如此,無為而無所不為,就是瀟灑自在的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