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治仁/政治申論題變是非題…
.羅智成/蝴蝶養貓三分俗氣
.李清志/新美術館的美感教育
.王健壯/吳思華與柯文哲的抉擇
.陳立恆/跨界與科技.新時代的工藝精神
.劉維公/不及格的零售業創新
.朱宗慶/在「曾宇謙旋風」背後
盛治仁/政治申論題變是非題…
2015-08-05 01:27:06 聯合報 盛治仁(雲朗觀光集團總經理)
最近跟幾個同事聚餐,話題很自然地聊到服務業的甘苦談,大家覺得工時長、薪資結構低、還要面對許許多多突發的客人狀況,實在很辛苦。接著開始羨慕其他行業,像老師和公務人員等。我在旁邊聽著,沒有多說話,想著過去也在這些領域服務,感受自然不一樣。
大家覺得當老師真好,時間自由又有寒暑假。但回想除了正常教學及備課外,為了升等的動力,結果就是一個接一個的國科會計畫執行和研討會與期刊論文發表,加上各種審查和學生論文,每天最多數的時間,都是坐在電腦前面敲鍵盤,周末也不例外,心裡想的永遠是下一篇文章截止日期以及未讀完的論文,其實跟外界想像的愜意生活相距甚遠。
公務人員則被認為是鐵飯碗,福利好又有工作保障,還可正常上下班,甚至還有喝茶聊天看報紙的印象。不過我共事過的公務員絕大多數不是過著這樣的生活。不諱言確實有勞務不均的現象,但普遍來說,工作份量很重,加班是常態且多沒有加班費。有許多時間都要處理突發狀況,不管是民眾的要求、媒體的監督還是民意代表的壓力,都必須要謹慎處理,而且結果經常是兩面不討好,怎麼做都有不滿的聲音,絕非輕輕鬆鬆上下班即可。
其實一個結構性的因素,就是人們往往只看到自己行業的辛苦,以及別人行業的風光,所以才有作一行、怨一行這句話。實際的情形是,每一個行業都是辛苦的,沒有真正投入之前,不會了解箇中辛酸。如何能夠擇其所愛、愛其所擇,在工作中自我實現並找到成就感和動力,是每一個人的功課,而不只是抱怨現有環境,總覺得不滿意。心態不調整,不管如何轉換也不一定會滿意。
再把角度轉換一下,其實這也就是台灣社會這些年最欠缺的同理心,大家都以自我為中心,忽略了第六倫的群我關係。一個原本應該是團結向前的社會,現在被各種身分和議題切割後激烈對抗,農漁民、軍公教、勞工和商人等互相對立,甚至親子之間還因為政治議題反目,兒子對父親動粗,這真是我們要追求的社會價值和生活方式嗎?我們一直強調民主的多元意見,但忽略了除了需要不同意見外,還需要有機制將多元意見整合之後的行動方案。很難想像並對外人解釋,定期選舉的民主台灣,體制內無法討論並解決爭議,都必須在街頭處理。
大到政治議題的對抗,小到消費行為的糾紛,我們往往嚴以待人、寬以律己,缺少了從不同立場出發的體諒。任何的公共政策爭議,幾乎都是仁智互見、各有利弊,沒有一個政策會受到全體支持。這幾年經常看到的現象是,堅持某議題立場的人士,將該議題神聖化、絕對化、道德化和標籤化,把原來只是看法和價值觀不同的另一方視為寇讎。一旦把自己的立場當作唯一真理,就容易採取激烈手段而不能妥協,讓民主政治該有的申論題都變成了我對你錯的選擇或是非題,讓社會不再能對話。而且這樣的態度也最容易演變成雙重標準,因為自認捍衛價值的時候,常常會合理化手段,換個角度的感受會完全不一樣,例如支持學生占領教育部和自己辦公室被侵入時的截然不同反應。這些缺乏同理心的集體行為,讓我們擔心在國際競爭如此激烈的當下,幾年的停滯蹉跎,很可能就會把國家發展的命脈斷送了。
最近因為工作關係長待國外,從外面看回台灣,感觸尤其深刻,但願自己是杞人憂天。
(作者為雲朗觀光集團總經理)
.盛治仁/政治申論題變是非題…
.羅智成/蝴蝶養貓三分俗氣
.李清志/新美術館的美感教育
.王健壯/吳思華與柯文哲的抉擇
.陳立恆/跨界與科技.新時代的工藝精神
.劉維公/不及格的零售業創新
.朱宗慶/在「曾宇謙旋風」背.盛治仁/政治申論題變是非.盛治仁/政治申論題變是非題…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