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1-21 22:41:38| 人氣10,310| 回應6 | 上一篇 | 下一篇

第256篇:「威尼斯小艇」不是馬克吐溫寫滴?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11/21晚全球獨家發表﹕

前不久,李姓大陸友人與我共乘「威尼斯小艇:貢多拉GONDOLA」在「澳門威尼斯人」大運河廣場中,雖然只有15分鐘,每人忍痛付出澳幣120元(NT500元),只因友人想一嘗宿願:

憶起小五那年唸過語文課本中譯自美國大文豪馬克吐溫「威尼斯傳記」書中之「威尼斯小艇」一課,全文摘自「百度百科」如下:
「威尼斯是世界聞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縱橫交叉,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車。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長,又窄又深,有點像獨木舟。船頭和船艄向上翹起,像掛在天邊的新月,行動輕快靈活彷彿田溝裏的水蛇。

我們坐在船艙裏,皮墊子軟軟的像沙發一般。小艇穿過一座座形式不同的古建築,跟來往的船隻打招呼,有說不完的情趣。

船夫的駕駛技術特別好。行船的速度極快,來往的船隻很多,他操縱自如,毫不手忙腳亂。不管怎麽擁擠,他總能左拐右拐地擠過去。

遇到極窄的地方,他總能平穩地穿過,而且速度非常快,還能作急轉彎。兩邊的建築飛一般地往後倒退,我們的眼睛忙極了,不知看那一處好。

商人夾了大包的貨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婦女在小艇裏高聲談笑。許多孩子由保姆伴著,坐著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鮮的空氣。莊嚴的老人帶著全家,夾著《聖經》,坐著小艇上去做禱告。

半夜,戲院散場了。一大群人湧出來,走上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擁在一起的小艇一會兒就散開了,消失在彎曲的河道當中。水面上漸漸沈寂,只見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搖晃。

高大的石頭建築聳立在河邊,古老的橋梁橫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碼頭上。

夜色籠罩著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沈沈的入睡了。」
友人企圖藉「澳門威尼斯人」的貢多拉遊船經驗回溯兒時的夢想,再來期許未來有生之年,能夠親赴義大利威尼斯水都,乘坐道地「貴到半死」的「威尼斯小艇」(每人30歐元=NT1,350元),則此生無憾!

返台後,因為工作 & 興趣之故,無論是在尋購「威尼斯」書藉或上網搜尋相關議題,沒料到竟有驚人發現!或許可以藉此大膽提出:

「威尼斯小艇」的作者並非「馬克吐溫」!

世間事許許多多是是非非,以全球最知名的「威尼斯人」:馬可波羅而言,到今天還引發「他是否曾到過中國?」的爭議,既便發生在其身上最戲劇化的是:當他離開中國後歷經萬難,終於回到家鄉威尼斯,向眾人訴說「他到過遙遠的中國,見到百萬人口的杭州&百萬元朝軍隊…」

導致後來他有了新的綽號「馬可百萬」(指的是「吹牛」),直到他撕開「陳舊 & 發臭」的大衣,有不少大塊的瑪瑙從中掉出,親友們才正視他所陳述的經歷…
發現「威尼斯小艇」可能不是「馬克吐溫」所寫的3件事…

1.上網搜尋不著「威尼斯小艇 & 馬克吐溫」之間關係…

網路上的無遠弗界,要查出一個名人的祖宗18代所有相關事,其實一點都不難,差的只是時間。因此,當素有「自由的百科全書」的【維基百科】顯示「威尼斯小艇」→「沒有找到標題符合的頁面」,而號稱是「中國搜尋引擎之王」的【百度百科】所顯示「威尼斯小艇」只有「威尼斯小艇」課本內容,導致因奉老師之名做作業的小學生只得留言如下:

*蔔抄襲課文噠 弄點別的啊 我老師叫額們查資料 這樣照抄卟被打死! 552028523

*這個是課文裏的內容,有沒有關于小艇的資料啊?!......... 〖ㄆㄆㄒ

按照倪匡的「衛斯理定律」:「在不可能有其他答案的情況下,唯一的答案,無論是多麼不可思議,也一定就是事實!」如果「威尼斯小艇」真是「馬克吐溫」所寫,那麼為何在Google、維基&百度,都只能搜尋到「威尼斯小艇」課本&教學之間封閉的資訊,而找不到其它Info.,若改用英文不論是「Venetian’s Boat」或「Venetian Gondola」或課本片段英譯等來搜尋也找不到相關Info.?

除非,「馬克吐溫」根本沒寫過「威尼斯小艇」!就成了唯一的合理解釋。
↑圖:本圖由William E. James於1867拍攝於船上,圓圈處即為當時年僅33歲的馬克•吐溫…

2.馬克吐溫不曾寫過「威尼斯遊記」這本書…

這從上述網站搜尋也可獲得相同的答案。馬兄以「湯姆歷險記」&「頑童流浪記」聞名全球,又是蕭伯納口中所讚許「美國第一個文學作家」,但是,馬克吐溫就是不曾寫過「威尼斯遊記Venice Travel」這本書,原因是:威尼斯在馬克吐溫的印象中,是個瀕臨死亡的城市,而這也是引發本文的最開始。

而馬兄當年以33歲「加利福尼亞日報◎特約通訊記者」身份,在1867年隨著紐約市布魯克林的普里茅斯公理教會發起「乘船到歐亞朝聖」擔任「教友城號(The Quaker City,1,900噸,如上圖)」輪船上的通訊記者長達5個月之久,而這也是美國有史以來第一次大規模的海外觀光旅行…

當時年輕的馬克吐溫,白天忙著觀光&航行(補眠),夜晚凌晨開始動筆至天亮,每日完成3000字,在接下來5個月裡大致寫出20萬字…後來這些旅遊雜文先是在加報上以【The Innocents Abroad(天真的遊客)】專欄名稱發表,2年後則集結成同名書籍【The Innocents Abroad(書名中譯有:天真的遊客、老戇出洋記(台灣)、傻瓜國外旅游記(中國)、傻瓜旅行)】出版,該書最大成就是:以美國人的幽默觀點重看「故鄉◎歐洲」,不再是事物皆美好&歎為觀止之朝聖心態,藉此提昇當時美國人面對歐洲母國的自信。
↑圖:1884年版的「The Innocents Abroad」原書封面

3.基於「一景不2寫」原則:

如同「一案不2判」、「一稿不2投」、「一女不事二夫」…扯遠了,以「惜墨如金」如馬克吐溫,對於1867年初遊威尼斯(下文節錄自邊城出版的「作家們的威尼斯」,如下圖)的印象是:雖然,馬兄對於水都的沒落不堪早有心理準備,他寫道:

「…威尼斯,這個近1,400年來高傲、戰無不勝、莊嚴崇高的共和國,靠著軍隊博得世界的掌聲,不論他們在何時何地戰鬥,戰艦幾乎都主宰著大海,而商船則無遠弗界,綻放著自己的白帆…然而,如今卻窮困、遭到冷落、衰敗難堪…她的名聲以及周遭宮殿斑駁下的華麗,迷失在自己死寂的潟湖中,成了乞丐,被世界遺忘…」
↑圖:邊城出版的「作家們的威尼斯」

威尼斯在馬兄眼中看來是一個「黯淡無望的城市」,甚至是被大家歌詠的主要交通工具「威尼斯小艇」,在他悲觀嘲弄的目光下都變了樣:全黑的搖船像「靈車」,而當「衣著襤褸」&赤腳的街頭小混混(指「船伕」)突然唱起情歌時,馬兄忍耐了一會,接著對船伕說:

「現在你給我聽好,我是個朝聖者,但可不想讓我的感覺被這種鬼哭狼號搞得四分五裂,要是你不停下來的話,我們之中便有一人要跳下水…再有一聲尖叫的話,你就給我滾下船!」

既便在後來的「夜遊威尼斯」& 12年後重遊威尼斯,馬兄對威尼斯的印象有所改善,但是對於課本上描述「威尼斯小艇」與馬克吐溫原著中有極大的反差,加上能夠在網上尋獲這兩者相互有關的資料,只有:「威尼斯小艇」課本來自馬克吐溫所寫「威尼斯遊記」…之類的重覆語句。
↑圖:桂冠出版的「老戇出洋記」(「The Innocents Abroad」中文版)

在誠品書店找到「The Innocents Abroad」中文版:老戇出洋記(如上圖)
該書上P239頁第23章上顯示(陳紹鵬譯):

「威尼斯的平底船在水上自由自在,樣子很優美的行駛,像一條錦蛇。那種船二十英呎或三十英呎長,又狹又深,像一個獨木舟。那種船的尖尖的首尾,像新月的兩個尖,掠過水面,只是彎的角度不那麼大。」(原文:The Venetian gondola is as free and graceful, in its gliding movement, as a serpent. It is twenty or thirty feet long, and is narrow and deep, like a canoe; its sharp bow and stern sweep upward from the water like the horns of a crescent with the abruptness of the curve slightly modified.)

上述部份是出自馬克吐溫原著中描寫「威尼斯小艇」與課本上唯一有相近之處:

課本: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長,又窄又深,有點像獨木舟。船頭和船艄向上翹起,像掛在天邊的新月,行動輕快靈活彷彿田溝裏的水蛇。
【末記】:少數人相信:透過重新組合某些片段的資訊,可以讓多數人誤以為那就是事實。

究竟是誰寫了「威尼斯小艇」?

為何要託馬克吐溫之名?

生活週遭還有那些事是如此?

如何來求証事物的真偽?

在一個人人都活在「謊言」充斥的世界裡,「Trust No One」的尋根究底精神就變得重要!

而網路世界的無遠弗界 & 資訊自由,藉此我們才可以還原事物的真相…

若任何網友有新發現足以推翻上述種種,敬請賜教&指正,謝謝。
↑圖:「<威尼斯小艇>是否為馬克吐溫所寫?」其實也無關緊要…雖然<威尼斯小艇>已遠走消失,然而當時閱讀她的感動仍在,永難忘懷,這才是最重要的事。


P.S.「馬克吐溫&其原著」相關網站:

The Innocents Abroad(1869)全文(原文):by Mark Twain (1835-1910) a.k.a. Samuel Clemens http://classiclit.about.com/library/bl-etexts/mtwain/bl-mtwain-innocents-preface.htm

www.geocities.com/jerryteng/Twain_page_1.htm
www.geocities.com/swaisman
http://marktwain.about.com/arts/marktwain
www.marktwainhouse.org
http://etext.lib.virginia.edu/twain/huckfinn.html
http://users.telerama.com/~joseph/mtwain.html

台長: 衛斯理
人氣(10,310) | 回應(6)|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台灣旅遊(台澎金馬) | 個人分類: 《澳門旅遊》 |
此分類下一篇:第257篇:入住「澳門威尼斯人」小貼士…
此分類上一篇:第255篇:第7趟赴澳門的2項豐收…

糖糖
建議台長本篇文章應該改名為「13億人口所不知道的事?」
2007-11-21 23:23:02
版主回應
Good-Idea...但是,為人要低調,謝了。
2007-11-22 18:16:30
如花阿水
衛生:
所以你認同馬可波羅真的有到過中國嗎?
現代科技文明的發達
的確有助我們發掘更多歷史真相
但太多野心家和唬爛家扭曲了歷史
讓人更加搞不清楚真相!
像是韓國一連串的對歷史的翻案
說不定沒多久韓國學者會說:中秋節。農曆年。。還有披薩。。貢多拉都是他們發明的

說到貢多拉~只坐一次實在很不過癮!
看了本文後~恍然大悟!
媽媽咪呀~終於抓到凶手了!
原來就是馬克老兄的一句「鬼哭狼嚎」
讓現在的船夫惜口如金?還是沉默是金!?
總之~害我多年前搭上黑色靈車貢多拉船
以為船伕唱情歌是一定會有的啦(電影上都這樣演呀!)
結果等半天~他的嘴閉得可緊的勒!
心想:是不是要再給錢!他才會開唱?還是再等等吧!或許下一個轉彎他就會開口了
只怪當時年紀小!根本不好意思開口~所以也沒敢問~
就在匆忙拍照下~啥都沒聽到!

可惡的馬克!就算是鬼哭狼嚎~或是許純美開唱
我都要聽呀!!!

PS:阿美姊不要告我唷!我真的很欣賞你的...勇氣!那日在SOGO百貨瞥見你的倩影......再也難以忘懷...咿~扯遠了
2007-11-22 11:17:59
版主回應
我相信「馬可波羅真的有到過中國...」我還在杭州見過「馬可波羅紀念銅像」& 一堆史料...

建議阿水下回再到乘坐「貢多拉」前先提出要求﹕「我要會唱情歌的船夫!」就不必苦苦等候對方開金口...
2007-11-22 18:23:40
林玲
很有想象力!就像现在人们怀疑人类根本就没有登上过月球一样,也许世界上许多我们已经认定的事实往往不是真实!说不定已经有哪位拜读过你这篇文章的人开始再寻找更多的论据,比如,为了让事实更加清楚明了,:1.找到当时把这篇文章的编入课本的某某人,查询他是从哪本书上摘录的这一篇.
2,如果查到这本书,就查询它的出版社.再去找它的出版商,寻找这篇文章登出的所有蛛丝蚂迹.......
可够得忙的!不过不管是不是马哥写的,我都向往那里!一定要坐一次威尼斯的小艇,漫游属于自己的威尼斯!
2007-11-28 18:14:41
版主回應
林玲 :

若下月份旅展期間有到台灣可以留半天給我,我將帶妳去吃道地的&購書去,特別是二手書,以答謝妳在7年前支持「尋訪蘇東坡」的案子...

希望未來有機會再合作...
2007-11-28 18:37:53
美玲
Dear 衛斯理:

你窮究學問的功夫真的很令人佩服
像你這樣把旅遊當成一門趣味學問來研究的算是少數
建議你真的可以出書了
我一定會支持你!!

旅遊其實分很多層次,
一般人只是玩玩而已
或許解壓,或許社交
像我們的家庭旅遊
就僅僅是製造愉快的家庭回憶罷了
真的談不上什麼進階的學問
(所以其實你曾經提議的許多高層次玩法
我都是心嚮往之而已
除非有機會把它當作報導內容
否則我的個人旅遊是不可能實踐的)

這一次的寒假旅行
因為你是巴里島「達人」,而且聲名遠播
所以出發前一定要向你討教一些撇步
讓我們玩得又愉快又值回票價
嘻嘻!誰叫你把一個彈丸小島玩出這麼多名堂來!!
2007-12-04 11:30:02
小北 & 阿大
首先﹐我對你做學問的態度脫帽致敬。

其次﹐[威尼斯的小艇] 是馬克土溫 ”The Innocents Abroad” 一書中的第23章。原文如下﹕http://classiclit.about.com/library/bl-etexts/mtwain/bl-mtwain-innocents-23.htm

中文版的課文並未將全文逐字翻譯﹐只是簡要翻譯了文章中篩選的部份﹐所以要比原文短的多。但如果你仔細將兩個版本對照﹐還是可以在課文中看見原文的影子﹐特別是對某些細節的描述 (大多是對小艇本身的描述﹐省去了原文中對當時威尼斯社會和政治的諷刺)。而[威尼斯的小艇]這個名字相比也是譯者自己添加上去的。
2008-12-13 10:10:48
小北 & 阿大
舉例﹕
”We see the ladies go out shopping, in the most natural way, and flit from street to street and from store to store, just in the good old fashion, except that they leave the gondola, ...in these far-off foreign lands.” 就變成 [青年婦女在小艇里高聲談笑]。

We see little girls and boys go out in gondolas with their nurses, for an airing. We see staid families, with prayer-book and beads, enter the gondola dressed in their Sunday best, and float away to church. And at midnight we see the theatre break up and discharge its swarm of hilarious youth and beauty...就變成[許多孩子由保姆伴著﹐坐著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鮮空氣。莊嚴的老人帶了全家﹐夾了聖經﹐坐著小艇上教堂去做禱告。] 以及 [半夜﹐戲院散場了﹐一大群人涌出來﹐走上了各自僱定的小艇。]
2008-12-13 10:24:1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