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5-30 18:55:01| 人氣46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愛琴海 之珠--土耳其第三大城伊茲米爾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1835到1839年間以年輕軍事顧問身份到土耳其服務的德國著名元帥莫特克(helmuth von moltke)持續以他敏銳的觀察撰信寄回國,顯然他對這個東方值得一遊的角落相當感興趣,渴望前往。所以當他在伊斯坦堡港口,一看到駛往伊茲米爾的渡輪,便突然決定跳上渡輪。他在1836年8月4日從船上寫的信中,有關伊茲米爾的旅途作了以下的描述;
“凌晨時分,我們進入四周被高山圍繞,但是寬闊的伊茲米爾灣。山巒幾乎是光禿禿的,被太陽炒過般,別有一番景致。山腳下沿海密佈果園、橄欖園、桑樹和深色的柏樹,形成一道綠色地帶。村莊的房子是石造的平頂屋,海灣盡頭可見像羅馬劇場階梯般昇起的伊茲米爾城。最下方的海邊船舶的後面,先是一座巨大的軍營(黃色軍營)、一座砲台、數個圓頂的商棧、許多清真寺和左方石造樓房形成的歐式城市景觀。第二層則是土耳其城市。如果說從天上灑下一把紅頂小房屋、幾間清真寺和泉水座,也不會比這座城市的建設複雜。人要是能在這堆房子之間找到街道巷弄,實在很令人吃驚。在這一切的上方則是古老的伊茲米爾城堡。”
德國元帥在1800年代中葉抵達伊茲米爾的第一印象如此。

伊茲米爾在東地中海像一顆明星的崛起可說是在16世紀中葉成為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港口開始的。這段時期裡,伊茲米爾具有歐洲人、穆斯林和異教徒各種族雜處的港城氣氛。一百年之後,伊茲米爾成為奧斯曼帝國最重要的港口。自1621年起法國、威尼斯公國、英國和荷蘭領事館開始在城裡設館。伊茲米爾無論是在本地人還是奧斯曼世界裡,無論是以西方人還是歐洲人眼光裡,都是一個吸引人的商業城市正是這一時期的結果。有18國代表的伊茲米爾在奧斯曼帝國的廣大疆域和地中海地區都是一個重要港城。
形成伊茲米爾城市特色的文化建築特點,大部分可說是從19世紀一直到今天的累積成果。在這漫長的一百年裡,奧斯曼人容許大量歐洲人和非穆斯林聚居的伊茲米爾發展出兩類建築。伊茲米爾已經不是過去歐洲旅行家眼中具異國情調的東方港城。無論從經濟、社會,還是建築來看,都像是一個貿易殖民地。這個發展無疑地使伊茲米爾提供更多文明城市的生活便利機會。政治維新時期增加的外貿,使伊茲米爾的金融機構、商店和辦公室大量增加。奧斯曼帝國的第一條鐵路伊茲米爾到艾登及伊茲米爾到卡薩巴是在1866年啟用的,比伊斯坦堡早認識了鐵路。以後商業與資產階級的發展、自來水和煤氣輸送網、1864年的首次街道照明設施、1868年最早的市政府組織、1864-1872年間今日的海邊步道卡爾東及盡頭的碼頭都是城市發展的重要里程碑。馬拉的有軌公車等新興城市交通工具之外,在土耳其其他城市所無的特色就是卡爾東海邊步道,這給予城市文明高雅的生活品質。在今天仍維持其城市之珠的受寵地位。
在奧斯曼帝國晚年,伊茲米爾以每人收入1.65里拉,是繼伊斯坦堡之後第二富裕的城市。與此相反的,在公共支出上以0.58里拉,居帝國第七位。

到了共和國,一場大火和戰爭使伊茲米爾成為廢墟,商業凋敝。因為1923年土耳其人與希臘人交換協定,以及歐洲人口的銳減,伊茲米爾原有的多種族風貌產生急遽與根本的變化。共和國初期是伊茲米爾重振時期,1924年為火災區擬定重建計劃,而後展開建設。包括展覽場在內的市中心,今天仍可見具 “民族建築”風格的建築群。瑞士出生旅居法國的名建築師勒柯勃西埃(1887-1965)在1948年曾為城市提出一些建設草案,但是,嚴格來說沒有很大創意的這些草案沒付諸實施。
共和國時期的伊茲米爾雖然面對時間和金錢所帶來的各種破壞,受到歷史、文化累積和生活藝術的影響,成功地構築了一個充滿生活歡樂的城市環境。不過,20世紀末,雖然在商業、文化與工業領域獲得巨額利益,但是,卻喪失極具價值的獨特建築遺產、精緻的城市文化和大自然。人口急遽增加的伊茲米爾面對醜陋的建築,那美麗的城市結構只見於特定地區,使伊茲米爾具有價值的許多風景區一一遭到建築的襲擊,不過,土耳其第三大城伊茲米爾仍維持其愛琴海 之珠的美譽。

台長: 娟子
人氣(462)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