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湾媒体报道,近日蒙古央行行长楚龙巴特将再度赴台。他表示,如果蒙古不能顺利取得贷款的话,将不惜撤回驻台北代表处。据了解,2002年台蒙签署“互设代表处”协议前,台湾“经建会”副主委张景森曾与蒙古洽谈5000万美元的贷款事宜。然而,台北驻蒙古代表处成立一年零八个月了,这笔钱却迟迟没有兑现。
为在蒙古设立代表处,台当局什么条件都答应
近年来,台湾当局顽固推行“台独”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反对,其所谓的“国际空间”也越缩越小。台湾当局认为,只要能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什么条件都可以答应。为了能在蒙古设立代表处,进而进军中亚,它开出了让蒙古心动不已的“天价”———“承认蒙古为主权独立国家”;同时允诺从蒙古引进1万名劳工,增加对蒙投资。
正是由于蒙古听信了这些“花言巧语”,台北驻蒙代表处于2002年9月1日在乌兰巴托成立。随后,蒙古驻台北代表处也在低调中正式运作。这一事件曾被台湾媒体称为近年来少有的“伟大外交胜利”,并进行大肆渲染。对此,蒙古政府再三表示,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蒙古驻台北代表处只是双方进行经贸往来的桥梁。新任蒙古驻台首席代表达沃格巴特孟赫抵达台北时也重申了这一点。台当局想利用蒙古办事处大做文章的企图没有得逞。
台当局达到目的后言而无信
由于蒙古经济发展缓慢,急需外汇和投资。2002年10月中旬,蒙古外交部领事司司长色色尔秘密访台时,台湾当局承诺提供5000万美元援助,其中包括部分优惠贷款。然而,事情的发展却让蒙古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
据蒙古外资外贸局统计,截至2003年底,台湾在蒙投资企业共有29家,投资额1095.7万美元。与代表处成立前相比,投资企业根本没有增加,投资额仅增加172.9万美元,且投资行业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印刷、电脑软件、餐饮和建材等。2003年,蒙古对台贸易额为192.28万美元,其中出口0.78万美元,进口191.5万美元;而2002年,蒙古对台贸易额为441.16万美元,其中出口1.04万美元,进口440.12万美元。代表处的成立不仅没有使两地贸易额增加,反而下降了,这不能不令蒙古政府感到气愤。而事先答应好的贷款,台湾方面又以利率太高、需经“立法院”同意为由,迟迟没有兑现。
另据蒙古媒体报道,目前全国登记赴台打工人数为7000多人,台湾方面当初答应首批900人赴台工作,后来又说是700人,再后来说是90人,到今年5月,实际赴台打工人数只有11人。这11人全部拥有大学学历,却在台湾从事家政服务,这与蒙古政府当初的期望相差甚远。难怪蒙方官员私下里气愤地表示,台湾官员怎么说话不算话?
台北驻蒙代表处都做了些什么
与此同时,台北驻蒙代表处的种种行径也让蒙古政府大伤脑筋。2002年9月1日,黄清雄出任台北驻蒙代表。他到任后与蒙官方、非政府组织和媒体等频繁接触,企图以“国家”的名义谈双方合作问题。为扩大台湾在蒙古的影响力,代表处在乌兰巴托和台北两地多次组织双方经贸洽谈会和商品展销会,企图以经贸合作做掩护,达到分裂祖国的政治目的。
此外,驻蒙代表处还经常利用各种机会悬挂“国旗、国徽”,向外界展示台湾的所谓“独立地位”。记者记得在2002年9月11日乌兰巴托举办了国际商品展销会,展览馆外悬挂着参展各国的国旗,台北驻蒙代表处也偷偷把“青天白日旗”挂了上去。后来在我使馆的交涉下,悬挂了几个小时的“国旗”被拿了下来。正在当地参加代表处成立仪式的“台湾团结联盟”扬言要到我驻蒙古大使馆门前示威,气焰十分嚣张。
蒙古是哑巴吃黄连
对于台湾方面言而无信的做法,蒙古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双方的合作根本就只是徒具形式,实际收效甚微。台湾加强与蒙古的关系,其实质是推行“务实外交”;蒙古方面也深知,无论与台湾采取何种合作方式,对本国经贸发展都不会产生实质性作用。蒙方提出撤回代表处,就是想警告台湾当局。
也许真的是警告起了作用,6月5日,由20多人组成的台湾经贸代表团来到乌兰巴托,至于结果能否让蒙古政府满意,还得走着瞧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