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12-13 11:37:25| 人氣2,54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走出傷慟】回來你已不在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照片:外子與伯軒、伯平攝於林家花園〈伯軒六歲,伯平兩歲〉】



 喪禮過後,深沈的哀傷才開始向我襲來,外子仍然照常上班作息正常,我卻開始失眠,脾氣也一天比一天暴躁起來。

 有一天我終於毒辣的質問他:「你到底是死了一個鄰居,還是死一個兒子?」向來脾氣溫和的他,則厲聲的回敬我:「妳去抱著骨灰甕過日子好了!」

 從此我們家不再有寧日。我開始翻舊帳,怨恨他當我懷伯軒時他正在德國出差,是我寫信給他告訴他我懷孕了;兒子死了又是小叔打電話通知他,為什麼他老是在重要時刻缺席?

 其實,我們的心境正如作家李黎喪子後在悲懷書簡中所述「當痛苦的重壓難以承受時,人的第一個反應總是期望身邊的人分擔。不幸那『另一個人』也在承擔同等的重壓;那分期望落空的心情,便演變成對彼此的責備與自責,再成為重壓之上的重量……」。

 幸好,理智適時扮演閘門的功能,我藉由寫日記發洩情緒,並報名參加康泰基金會的傷慟領悟團體。伯軒往生八個月之後,有一天我拿日記給外子看,我才首次看見他掩面而泣。

 我熬過一年之後,因頭疼欲裂到精神科求助,白天藉著抗憂鬱劑打起精神過日子,晚上則倚賴著鎮靜劑入睡。有一陣子,外子覺得胸口悶也到醫院健康檢查,並未發現問題;後來,他則食慾明顯變差。

 由於我和憂鬱症已奮戰近兩年,我不禁感慨萬千嘆息道:「我的憂鬱症是顯性的,你的憂鬱症是隱性的。」

 對他而言,兒子過世後,老婆也歇斯底里了,他何嘗有過哀傷的權利?近半年來,他常一個人默默的坐在客廳,好幾回卻冷不防的爆唱出一句「神雕俠侶」的歌詞:「回來你已不在 ……」,可能是我比較進步了,他終於有機會消化他喪子的憂鬱了吧!

 李黎在悲懷書簡中提及「有孩子死亡的家庭,父母親因之而離婚的比率佔一半以上。」原來我們家竟還是那個表現比較好的二分之一啊!

台長: 周利妠(伯軒媽媽)
人氣(2,54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